人看去,原来是范思辙终于从惊吓中缓过劲,摸着脑袋慢慢睁开眼睛。
李承泽玩心又起,再次蹲在范思辙面前,用袖口贴心地替他拭去额头的汗水,阴森森地说:“范思辙,以后我就是你的分院下属了,记得要给本鬼发月钱昂。”
范思辙白眼一翻,又昏了过去,在陷入黑暗前他的最后一个想法是:完了,他要我的命也就算了……他要我的钱呐!
TBC
第二章 贰
李承泽当然不是鬼,也不是仙,做不到死而复生。
他也确实喝下了毒酒,一心赴死。
大东山叛乱被庆帝与范闲联手平定,李承泽的弑父夺位之心已暴露无遗。大势已去,但他也不觉得有多遗憾。这场破釜沉舟的乱象之中,他本就明了赢面不大。只是俯卧在污泥里的泥鳅,一生也总有这么一次夙愿,要腾飞起来去看看传说中的龙门吧?
尽管他跃出水面看到的不是龙门,只是一张要他死的铁网罢了。
李承泽平静地接受了结局。他被安排在宫中西北角,听说母妃即日也被打入冷宫,谢必安下落不明。软禁他的宫殿内部只设了两名宫女侍奉,殿外却由三十多名禁卫军严密把守。庆帝的意思明确:敢作敢当,进来就别想出去。
李承泽终于想明白长公主为什么是疯的了。
从他被软禁到最后服毒,李承泽一共在这宫里待了三日。
宫女虽然面上冷若冰霜,但到底敬他曾是万人之上的二皇子,对他几乎有求必应。于是第一日里,他要来了几卷《红楼》和零嘴,边吃葡萄边读。屋里摆着暖炉与熏香,他把它们都撤走了,赤着脚坐在案上废寝忘食读了一夜。
《红楼》的章节尚且停留在大东山事发前,想必范闲最近事务繁忙,根本没时间再写下去。这居然成了李承泽死前最大的遗憾,他居然追了个坑,还要比这坑先被埋了。
李承泽起先是在等他的父皇。帝王无情,庆帝尤为如此,李承泽一直在怀疑在他眼里的世界是否都是些文字和筹码,例如每次父皇看见他,看见的不是他自己的二儿子,而是一块石头,或者脑袋哪里顶着的一行字:不可重用,只能利用。
但毕竟他是他的父亲,是一切的开端,把他摆上棋盘的下棋人。李承泽心想,那么他至少也要来参与我的结尾,亲自来送我一程。
第二日,与早膳一同前来的并非庆帝本人,只是他身边的一名贴身太监。庆帝甚至不愿在他身上浪费起草一份诏书,只让公公传来口谕,没有死罪,不会废黜,不可出户,反省三年,若遭意外,不入皇陵。
李承泽晃荡着脚坐在床边听着,手里还随意翻着《红楼》,只等公公行礼告退时才多加追问:“陛下可说了别的?”
“不曾了。”
“那他给太子留了什么话?”
“恕难告知。”
“你下去吧。”李承泽突然踮脚起身,朝着庆帝的寝居方向重重一跪拜,用难以想象的响亮声音高和道:“儿臣祝陛下龙体安康,万寿无疆!”
鳏寡孤独。他在心里加了一句。
太监似乎被吓了一惊,但好歹也训练有素地后退离去。李承泽赶忙奔到窗口,屏住呼吸,果然听见他在外边对着守门的侍卫嘟囔了几句。
“这二皇子到底也是疯了。”
李承泽躺在冰冷的石板地上笑了很久,葡萄被他的背脊压得稀烂,他望着殿顶,在狂笑红默默吞咽下了庆帝留给他的最后一份侮辱。
老狐狸到底是老狐狸,他哪里比得过呢。李承泽想。在他以为庆帝至少要当面将他挫骨扬灰的时候,他的父皇甚至不屑于最后见他一面,只是差人传话说:随你生死,朕何曾在意过?
于是他又坐起身,一如往常地吃光了早膳,随后又向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宫女命令道:“备火锅。”
这顿火锅他吃得酣畅淋漓,肚饱身暖,夜里便满意地又坐回案边重读《红楼》。读到一半突然想起,他初读此书时也正是初识范闲之时。那时候大观园热闹非凡,花里追蝶,雪中说月,可曾想到有一日也要落败呢?
“还是生在帝王家好啊,”李承泽对着烛火说,“生来就是终点,棺木也用最好的木材。”
第三日他又开始了新的等待,等一个死敌或者是旧友——甚至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等到午后依旧没消息,他便命宫女带一卷小范诗仙的诗集过来。
宫女领命就要退下,李承泽突然又叫住她,随意地说:“这书不但要能读,要得满足我的要求,既快又准,还能留给我几分时间。明白我的意思吗?”
宫女再次行礼,匆匆离开。李承泽托着腮帮子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一本精心包装在木盒里的《小范诗仙诗集》就被恭恭敬敬送到了他的手里。
他打开木盒,像在拆一件心仪已久的礼品,诗集分明是专程给贵族子弟收藏所用的精装本,书页却突兀地鼓起了一块。他笑着翻开,将那瓶特殊的书签捏起来,逆着烛台的光仔细端详。
李承泽玩心又起,再次蹲在范思辙面前,用袖口贴心地替他拭去额头的汗水,阴森森地说:“范思辙,以后我就是你的分院下属了,记得要给本鬼发月钱昂。”
范思辙白眼一翻,又昏了过去,在陷入黑暗前他的最后一个想法是:完了,他要我的命也就算了……他要我的钱呐!
TBC
第二章 贰
李承泽当然不是鬼,也不是仙,做不到死而复生。
他也确实喝下了毒酒,一心赴死。
大东山叛乱被庆帝与范闲联手平定,李承泽的弑父夺位之心已暴露无遗。大势已去,但他也不觉得有多遗憾。这场破釜沉舟的乱象之中,他本就明了赢面不大。只是俯卧在污泥里的泥鳅,一生也总有这么一次夙愿,要腾飞起来去看看传说中的龙门吧?
尽管他跃出水面看到的不是龙门,只是一张要他死的铁网罢了。
李承泽平静地接受了结局。他被安排在宫中西北角,听说母妃即日也被打入冷宫,谢必安下落不明。软禁他的宫殿内部只设了两名宫女侍奉,殿外却由三十多名禁卫军严密把守。庆帝的意思明确:敢作敢当,进来就别想出去。
李承泽终于想明白长公主为什么是疯的了。
从他被软禁到最后服毒,李承泽一共在这宫里待了三日。
宫女虽然面上冷若冰霜,但到底敬他曾是万人之上的二皇子,对他几乎有求必应。于是第一日里,他要来了几卷《红楼》和零嘴,边吃葡萄边读。屋里摆着暖炉与熏香,他把它们都撤走了,赤着脚坐在案上废寝忘食读了一夜。
《红楼》的章节尚且停留在大东山事发前,想必范闲最近事务繁忙,根本没时间再写下去。这居然成了李承泽死前最大的遗憾,他居然追了个坑,还要比这坑先被埋了。
李承泽起先是在等他的父皇。帝王无情,庆帝尤为如此,李承泽一直在怀疑在他眼里的世界是否都是些文字和筹码,例如每次父皇看见他,看见的不是他自己的二儿子,而是一块石头,或者脑袋哪里顶着的一行字:不可重用,只能利用。
但毕竟他是他的父亲,是一切的开端,把他摆上棋盘的下棋人。李承泽心想,那么他至少也要来参与我的结尾,亲自来送我一程。
第二日,与早膳一同前来的并非庆帝本人,只是他身边的一名贴身太监。庆帝甚至不愿在他身上浪费起草一份诏书,只让公公传来口谕,没有死罪,不会废黜,不可出户,反省三年,若遭意外,不入皇陵。
李承泽晃荡着脚坐在床边听着,手里还随意翻着《红楼》,只等公公行礼告退时才多加追问:“陛下可说了别的?”
“不曾了。”
“那他给太子留了什么话?”
“恕难告知。”
“你下去吧。”李承泽突然踮脚起身,朝着庆帝的寝居方向重重一跪拜,用难以想象的响亮声音高和道:“儿臣祝陛下龙体安康,万寿无疆!”
鳏寡孤独。他在心里加了一句。
太监似乎被吓了一惊,但好歹也训练有素地后退离去。李承泽赶忙奔到窗口,屏住呼吸,果然听见他在外边对着守门的侍卫嘟囔了几句。
“这二皇子到底也是疯了。”
李承泽躺在冰冷的石板地上笑了很久,葡萄被他的背脊压得稀烂,他望着殿顶,在狂笑红默默吞咽下了庆帝留给他的最后一份侮辱。
老狐狸到底是老狐狸,他哪里比得过呢。李承泽想。在他以为庆帝至少要当面将他挫骨扬灰的时候,他的父皇甚至不屑于最后见他一面,只是差人传话说:随你生死,朕何曾在意过?
于是他又坐起身,一如往常地吃光了早膳,随后又向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宫女命令道:“备火锅。”
这顿火锅他吃得酣畅淋漓,肚饱身暖,夜里便满意地又坐回案边重读《红楼》。读到一半突然想起,他初读此书时也正是初识范闲之时。那时候大观园热闹非凡,花里追蝶,雪中说月,可曾想到有一日也要落败呢?
“还是生在帝王家好啊,”李承泽对着烛火说,“生来就是终点,棺木也用最好的木材。”
第三日他又开始了新的等待,等一个死敌或者是旧友——甚至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等到午后依旧没消息,他便命宫女带一卷小范诗仙的诗集过来。
宫女领命就要退下,李承泽突然又叫住她,随意地说:“这书不但要能读,要得满足我的要求,既快又准,还能留给我几分时间。明白我的意思吗?”
宫女再次行礼,匆匆离开。李承泽托着腮帮子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一本精心包装在木盒里的《小范诗仙诗集》就被恭恭敬敬送到了他的手里。
他打开木盒,像在拆一件心仪已久的礼品,诗集分明是专程给贵族子弟收藏所用的精装本,书页却突兀地鼓起了一块。他笑着翻开,将那瓶特殊的书签捏起来,逆着烛台的光仔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