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牧回府后陪同刚从行宫回来的张氏略略吃了会儿晚饭,又耐心听她千叮咛,万嘱咐了将尽一个时辰,眼见墙外更声已起,巡夜的婆子来厅前拜见,张氏这才放了他回去就寝。
小厮提着灯笼在前头引路,王之牧一路思忖此行的目的。
康王早年削平祸乱,助力圣上定鼎应天功不可没,前些年有人密告他归降之后妄自尊大,人后行了不少觊越之举。圣上派去调查他的钦差,十人去,九不还。王之牧前些日子力顶狂澜搜罗罪证,将其定罪,此行便是要将其往秦州守墓。
此次任务路远迢迢,秘而不宣,他就连在母亲面前也未漏过口风。
说起来康王与父亲曾是肺腑之交,没想如今却栽在了及冠不过几年的他手上。
想他王之牧善挟势弄权,借着东风青云直上,此时只觉如日方升,踌躇满志,向来年少老成的他亦生出了天下尽在他掌中的狂傲。
他回到澹怀院时,见桌上摆了一盒点心,打开来看,是新鲜出炉的茶叶糕,凌厉的眉峰顿时便柔和了下来。
不多时窗外下起牛毛细雨,针尖般的雨滴轻叩瓦背,本该无声无息,却左叮一下,右咚一下,响声搅得人心烦。
今夜本该与那过去的夜晚并无多大差别,他本已歇下,可鼻尖是那食盒中萦绕不散的米香、茶香,不知怎的格外心绪不宁,脑中尽是她半只脚踏出房门的样子。
她想要同自己说什么?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那一回头,一迟疑,竟是埋下了遗憾,令他辗转难眠。
脑中又翻滚起她一丝不苟为他更衣的画面,
他百虑攒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两日日程繁忙,观棋不敢拿琐事打扰他,因而他到今日晚间他才听说那被她逐出府的丫鬟翠环来过。想到她劣迹斑斑的前科,王之牧直觉她在暗谋着什么,也许哪天他一个错眼,她会在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不见。
抓住谭婆子那日,陪她同去看戏的婢女道是那翠环来了不过一会儿便走了,娘子一人在包厢里看了整日大戏,未曾离开过。
他依稀记得以往探子来报,翠环这丫头接连去了两叁回船行。可近日他将各色登船的客人名单搜罗了来,的确没有她的名字。再说,蝉娘如今并非自由之身,想也是拿不到路引、订不了船票。
可他还是疑心。
只可惜那翠环自被赶出府后,观棋便再未派人监视过她的一行一动,那之后她干了什么无从得知。
不过,她这两日的确是开心了些,今日那些真情流露也不似假的,也许她不过是想找个人聊天?
明明还有不到五个时辰就要出,又如往日的每个孤枕独眠的夜一样,只要神思里带了她的踪迹,那些强行压抑了多日的荒唐杂念,此刻便如疯长的杂草一般冒头。
现下想来,那些不该有的念头,那些他不曾深切体味过的陌生情愫,早在不知不觉间,就已在自己心底跌宕起伏了无数遍。
明明是自己住了二十余年的院落,明明是睡惯了的床,他却难以入眠。
因为身侧没有她。
姜婵刚解卸衣服,熄了烛火,忽听院外一阵吵闹,似是夹杂着马嘶声。她忙披衣起身,来人竟是王之牧。只见他身罩一袭蓑衣大步穿过院子,一身湿气,披风踏雨而来。
姜婵忙不迭迎上去,王之牧随手将蓑衣丢给下人,连揩脸都等不及便攫紧了她筋骨分明的细腕:“茶叶糕我收到了……我……”他苦熬了许久,这句越矩的话在他心里存了多日,搅得他心绪不宁。他登时拿了令牌,只带了个侍卫就摸黑前来。
姜婵有些睡意朦胧,见他一肚子话要对她说,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遂压抑住困顿使劲眨了眨眼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他却顿住了。
那未竟的话语卡在半空,欲断不断,姜婵硬生生将一个哈欠压下,再叁眨了眨眼。
见他实在说不出口,她遂善解人意地斟酌了措辞宽慰他:“大人淋了雨,奴婢先让下人熬一碗浓浓的姜汤送上来吧。”
面上嘘寒问暖却不掩她事不关己的心思,她仿佛从未意识到自己对他那独一无二的影响。
“婵娘,我悔……”
他的声音哑得不似人声,眸中闪过挣扎,好似杂糅了各种水火不容的情绪,以往他总是轻描淡写的将这别样的情绪掩藏,绝不会外露出来。
他这是怎么了?
她试图将他这些日子的异样串联到一起,可大约是近日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逃跑上,亦或是刚被叫醒仍在神游物外,她始终无法看破他欲言又止是为的哪般。
王之牧沉浸于纷乱如麻的思绪中,他原是生了一双洞察其奸的锐眼,足以明察秋毫,可如今只缘身在此山中,看自己时什么都看不分明。
这小娘子令他夜夜辗转反侧,他要如何才令自己坦诚,让她明白,每见她一回,他的心就剧跳,他的血就奔涌,他的骨就嚣喊,他不论醒着睡着,每一寸神思无时无刻都是她。
他好似这一生唯一剩的那点充沛感情全给了她,再也分不出一点多余的匀给旁人。所以他像个执拗的孩子一样希冀对方给与同等的回应,哪怕是用尽手段逼迫得来的。
他隐隐约约察觉,这女子将会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