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仗着肚子里装了点墨水,就把笔锋对准一个弱女子了吗?
顾执轻咳一声,道:“顾某闻听此言,实在惭愧。顾某少时,全凭母亲替人浆洗方才得以读书习礼……你我皆是女子生养,实在不该为难一个女子。”
窦尚书黑着脸道:“顾寺卿,你这是何意?”
他是正三品,顾执是从三品,撇去门第之别,都是三品官,其实谁比谁也优越不到哪儿去。
知道了当年的事,顾执说起话来再有底气:“下官知道,窦尚书并无私心,只是为了维护大业的礼数宗法。只是,顾某突然反应过来,长宁郡君可是不规矩之人?可行过逾矩之事?”
“和离二嫁,就是不规矩!”
“本朝公主,和离再嫁的不在少数。开国之初,夫君为国战死,弱女带子再嫁的更是大有人在,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有学子弱弱地举手,“我祖母就是二嫁……不是亲的,却待我极好……”
“长宁郡君也很好。”
——这是魏禹事先安排的人。
“郡君自从回到长安,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慈恩寺中义诊,药材一筐筐往外搭,遇到那些实在贫寒、饭都吃不饱的,还会舍米舍面。”
——这是真的。
“我也听说了,长宁郡君带着小娘子们画图样,烧出来的三彩陶器卖去西市,得来的钱全都捐给城南慈幼局。”
——这不是魏禹安排的。
“郡君在学宫中讲授诗文也是极好的,家中姊妹就在学宫读书。”
说到诗文,众人不由想到了赏梅宴上流传出的那几首《咏梅诗》,那才情,那灵性,自己再学十年都未必赶得上。
“这样的人,为何不能做皇后?”顾执道。
学子们纷纷露出恍然之色。
继而是懊恼。
这一步棋,魏禹又赢了。
坊间传疯了。
都在说窦家没了女人过不下去了。
还说窦尚书的母亲一气之下从坟头跳出来,砸了窦家祠堂,把窦尚书臭骂一顿。
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有人编成话本,在茶楼酒肆传扬。
——这个“人”自然就是李玺。
不仅学子们醒悟了,百姓们也醒悟了。
窦家男人再出去买东西,根本没人乐意卖给他们。
娘子们说:“听说你们家的男人看不起女子啊?不仅诋毁皇后娘娘,还不许自家小娘子和离?唉,咱们店里都是寻常物件,女子做的,女子拿出来卖,可配不上窦家郎君高贵的手。”
男人们也看不上他们,“我虽是个粗人,却也知道孝敬娘亲、疼爱幼女,我还听媳妇的话,一根毛都不能卖给你们。”
“……”
若非家中还有几个会烧火煮粥的小厮,窦家老少早就饿死了。
大皇子受了指派,过来劝窦尚书:“我是真没野心了,你也别挣扎了,安安生生把老夫人请回来,允了卿依与我和离,再老老实实告老还乡,这事还能善了,如若不然……窦家就完了。”
窦尚书冷笑:“想搞垮窦家?没那么容易。”
大皇子重重地叹了口气:“你不就是仗着跟那几家的盟约吗?你有没有想过,从始至终他们只是为了利用你?圣人说了,你这个尚书之位肯定是保不住了,就算再折腾下去,也是给那几家做嫁衣。”
窦尚书皱眉,“这话是谁教你的?”
“小宝啊!”
“啊,不,不是,是我自己想的。”
大皇子连忙挽救。
窦尚书闭了闭眼。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李玺和他亲爹一样,都是扮猪吃老虎的主。
“瑞郡王请回吧!”
“那你是同意了?”大皇子不确定道。
“走!”窦尚书怒道。
大皇子切了一声:“走就走,反正你好好想想,你自己七老八十了无所谓,别连累了表兄表弟们,还有……卿依。”
昏暗的祠堂中,只剩下窦尚书枯瘦的身影。
半晌,传出一声轻嗤:“这世道,变了。”
……
数日后。
李玺正在少府监盯着工匠们做新车,无花果欢欢喜喜地跑过来,跟他说了窦家的新热闹。
窦尚书终于低了头,窦家的男人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去了京郊,哭着喊着求娘子们回家。
马车足足十几辆,男人们牵马,娘子们在车里坐着,一直从城南走到城北,引得万人围观。
窦家男人从里子到面子,全都丢光了。
当天夜里,凡是没有官职的,都打包起行李,城门一开便滚回老家去了。
窦尚书主动递了告老还乡的折子,还签了窦卿依的和离书。
窦卿依和离后没留在窦家,而是住进了城南的一处小宅子,是用这些年她悄悄卖画的钱置办的,窦家人不知道,大皇子更不知道。
自己赚钱买来的院子,住着别提多踏实!
她的母亲,窦夫人没回老家,而是跟着窦卿依一起住,母女两个相互扶持着,日子过得和睦又温馨。
顾执被李鸿罢了官,丢到太学教书去了。
顾执轻咳一声,道:“顾某闻听此言,实在惭愧。顾某少时,全凭母亲替人浆洗方才得以读书习礼……你我皆是女子生养,实在不该为难一个女子。”
窦尚书黑着脸道:“顾寺卿,你这是何意?”
他是正三品,顾执是从三品,撇去门第之别,都是三品官,其实谁比谁也优越不到哪儿去。
知道了当年的事,顾执说起话来再有底气:“下官知道,窦尚书并无私心,只是为了维护大业的礼数宗法。只是,顾某突然反应过来,长宁郡君可是不规矩之人?可行过逾矩之事?”
“和离二嫁,就是不规矩!”
“本朝公主,和离再嫁的不在少数。开国之初,夫君为国战死,弱女带子再嫁的更是大有人在,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有学子弱弱地举手,“我祖母就是二嫁……不是亲的,却待我极好……”
“长宁郡君也很好。”
——这是魏禹事先安排的人。
“郡君自从回到长安,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慈恩寺中义诊,药材一筐筐往外搭,遇到那些实在贫寒、饭都吃不饱的,还会舍米舍面。”
——这是真的。
“我也听说了,长宁郡君带着小娘子们画图样,烧出来的三彩陶器卖去西市,得来的钱全都捐给城南慈幼局。”
——这不是魏禹安排的。
“郡君在学宫中讲授诗文也是极好的,家中姊妹就在学宫读书。”
说到诗文,众人不由想到了赏梅宴上流传出的那几首《咏梅诗》,那才情,那灵性,自己再学十年都未必赶得上。
“这样的人,为何不能做皇后?”顾执道。
学子们纷纷露出恍然之色。
继而是懊恼。
这一步棋,魏禹又赢了。
坊间传疯了。
都在说窦家没了女人过不下去了。
还说窦尚书的母亲一气之下从坟头跳出来,砸了窦家祠堂,把窦尚书臭骂一顿。
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有人编成话本,在茶楼酒肆传扬。
——这个“人”自然就是李玺。
不仅学子们醒悟了,百姓们也醒悟了。
窦家男人再出去买东西,根本没人乐意卖给他们。
娘子们说:“听说你们家的男人看不起女子啊?不仅诋毁皇后娘娘,还不许自家小娘子和离?唉,咱们店里都是寻常物件,女子做的,女子拿出来卖,可配不上窦家郎君高贵的手。”
男人们也看不上他们,“我虽是个粗人,却也知道孝敬娘亲、疼爱幼女,我还听媳妇的话,一根毛都不能卖给你们。”
“……”
若非家中还有几个会烧火煮粥的小厮,窦家老少早就饿死了。
大皇子受了指派,过来劝窦尚书:“我是真没野心了,你也别挣扎了,安安生生把老夫人请回来,允了卿依与我和离,再老老实实告老还乡,这事还能善了,如若不然……窦家就完了。”
窦尚书冷笑:“想搞垮窦家?没那么容易。”
大皇子重重地叹了口气:“你不就是仗着跟那几家的盟约吗?你有没有想过,从始至终他们只是为了利用你?圣人说了,你这个尚书之位肯定是保不住了,就算再折腾下去,也是给那几家做嫁衣。”
窦尚书皱眉,“这话是谁教你的?”
“小宝啊!”
“啊,不,不是,是我自己想的。”
大皇子连忙挽救。
窦尚书闭了闭眼。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李玺和他亲爹一样,都是扮猪吃老虎的主。
“瑞郡王请回吧!”
“那你是同意了?”大皇子不确定道。
“走!”窦尚书怒道。
大皇子切了一声:“走就走,反正你好好想想,你自己七老八十了无所谓,别连累了表兄表弟们,还有……卿依。”
昏暗的祠堂中,只剩下窦尚书枯瘦的身影。
半晌,传出一声轻嗤:“这世道,变了。”
……
数日后。
李玺正在少府监盯着工匠们做新车,无花果欢欢喜喜地跑过来,跟他说了窦家的新热闹。
窦尚书终于低了头,窦家的男人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去了京郊,哭着喊着求娘子们回家。
马车足足十几辆,男人们牵马,娘子们在车里坐着,一直从城南走到城北,引得万人围观。
窦家男人从里子到面子,全都丢光了。
当天夜里,凡是没有官职的,都打包起行李,城门一开便滚回老家去了。
窦尚书主动递了告老还乡的折子,还签了窦卿依的和离书。
窦卿依和离后没留在窦家,而是住进了城南的一处小宅子,是用这些年她悄悄卖画的钱置办的,窦家人不知道,大皇子更不知道。
自己赚钱买来的院子,住着别提多踏实!
她的母亲,窦夫人没回老家,而是跟着窦卿依一起住,母女两个相互扶持着,日子过得和睦又温馨。
顾执被李鸿罢了官,丢到太学教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