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怜爱有加,只因体弱不得已托付山人。若三皇子乃是妖身,依左相之意,我朝陛下,又是何物?只凭酒宴之时醉眼所见,就要质疑当朝皇子血脉,一朝重臣,想不到轻率至此。”
对方脸色一沉,未及开口,又听得清和铿然道,“我太华清修福地,如何不辨是人是妖,左相信口胡言,岂不叫满朝笑话。三皇子,自然是人非妖。”
“呵,我看信口胡言的是你!那三皇子是你徒弟,谁不知你二人师徒情深?!你为不惜他欺君罔上十余载,自然袒护非常,如何叫人信服!”殿中又站出一人,语气咄咄,满眼轻蔑之色。
清和闻声并不恼怒,反而下意识转过头,看向不远处夏夷则——这徒弟也正看向他。
便那般默契而坦然地会意一笑,不忌惮证明师徒情深所言非虚。
圣元高高在上,冷眼看着他二人这般肆意神情,面容深埋在冕旒的阴影里,不知喜怒。
又见中书令站出一步,官服华贵冠带明珠,冷然斥责:“诀微长老德高望重,多年来秉公持正,除祟去邪,安世济民,又是陛下故交,大皇子怎可直呼其名。左相虽愿为人证,然而如长老所言,醉席所见,空口无凭,不足取信于世。”
“只是,”那人话音一转,仍是指向清和,“长老与三皇子既有师徒之情,此事理应避嫌。”
清和神情坦荡,“不错,我是他师尊,自然存心庇佑。必得找个毫无干系的人说话,诸位才好相信。”
便见大皇子上前一步,跪在御前,“启禀父皇,儿臣已经央请天墉掌门派弟子前来勘妖。”
沉静了片刻,才听到圣元帝缓缓开口。
“既是有备而来,那就闹个痛快。”
“宣。”
TBC
第三十六章 36
不多时,殿上走进一位年轻人,一身天墉道服,玄紫素白,衬一脸傲气凛然。
行君臣之礼前,来人似乎有所犹豫,不自觉地甩了一下袖子。圣元的声音幽幽从高处飘下,“方外之人,俗礼可免。”
那人拱手一拜,算是见过。剑目星眸,扫视满殿,只有在看到清和的瞬间肃然点头,而后余光所及,任其王侯显贵,都面无表情。
大皇子赔笑上前,“烦道爷跑这一趟,实在也是无奈,放眼宇内,也只有你昆仑天墉是真正修仙净地,片尘不沾了。”
那人道,“如此,在下说的话,在座各位定无疑问了?”
大皇子笑道,“道爷有贵派秘宝在身,众目睽睽的,谁敢不信。”
那人面无表情。他派一向对朝中内斗毫无兴致,如今身在此地,又要祭出宝器,心中自是不快。
他忽然拍拍袖子,对大皇子道,“你退后些。”一瞬间殿中光芒大盛,八面来风,在场一片衣袖乱舞,唯他巍然不动。
不一会,殿上诸人多已露出难色,有人站立不稳,有人刺骨难耐,有人心中忽生萧瑟之意,有人却觉酷热难当,也有几人身处暖风融融,靡靡欲睡了。
夏夷则望向清和,看其神色如常,还是用了传音入密的法术。“这是要祭含象镜?”
清和同样传音入密,“不错,你也看出来了。可有不适?”
“只是心神恍惚,不知为何想起……母妃。”
清和见他身处东南位,正是离气所在,难免如此。“没事。”
夏夷则看看那人,又问,“这是谁,天墉的人当真有气派,进门就觉得冷。”
清和打量了一下。“他派人才济济,我哪认得全,你若想问,喊师兄便是。”
夏夷则摇头,“这位师兄一定不喜欢这差事,不高兴报姓名,我才不问。”
二人还未聊完,只见八风翻卷,殿中忽有千万明光,湛湛四射,流转不停。
这一片道法大作中,众人纵是先前有所疑惑,也终于震慑于此刻无声又庄重的三清九天。
“此处无妖。”
风云骤歇,响彻大殿内外的,是道者清澈的声音。
这一刻在场诸君神色诸般神色可谓好看,而夏夷则无暇观赏。他回头看了一眼清和,他师尊的眉头并不曾舒展。
有人当然不信。“道爷当真没有看错?”
大皇子已露怒色:“妖孽分明在此,却能视而不见,你们道门原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那人冷笑一声,抬手指天。众人抬头皆惊,不知道何时,头顶雕梁画栋,化作一片云气凝结的水镜。
“此乃含象镜,含两曜之晖,禀八卦之象,生死往来,六道本相,一看便知。”
众人仔细看去,倒映在眼里,镜中所显示的,正是这一刻殿上的情景。只是人物面目模糊了些,周身轮廓都泛着一层微光,显得朦胧,又很虚无,仅能隐隐辨出身份。
“镜中所见,正是诸位本相。若是不信,尽可仔细辨析。”
——便是看破了天,镜中三皇子,也分明是个长身玉立的人影。
有人嘟囔不信,“说不定这含象镜原本就毫无用处。”
这话由大皇子那边说出来,便有些自打脸面了。既然不远千里费尽心机请动天墉,胆敢肆无忌惮放手一搏,那人定是打听清楚这含象镜的能耐,有没有用处,怕是无人比说话的人更清楚。
天墉弟子敛着怒,向清和望了一眼。清和知他懒得解释,笑了一下,朗声道:“诸位且看。”众人还未看清楚如何动作,转眼就见一道符纸抛出。
道
对方脸色一沉,未及开口,又听得清和铿然道,“我太华清修福地,如何不辨是人是妖,左相信口胡言,岂不叫满朝笑话。三皇子,自然是人非妖。”
“呵,我看信口胡言的是你!那三皇子是你徒弟,谁不知你二人师徒情深?!你为不惜他欺君罔上十余载,自然袒护非常,如何叫人信服!”殿中又站出一人,语气咄咄,满眼轻蔑之色。
清和闻声并不恼怒,反而下意识转过头,看向不远处夏夷则——这徒弟也正看向他。
便那般默契而坦然地会意一笑,不忌惮证明师徒情深所言非虚。
圣元高高在上,冷眼看着他二人这般肆意神情,面容深埋在冕旒的阴影里,不知喜怒。
又见中书令站出一步,官服华贵冠带明珠,冷然斥责:“诀微长老德高望重,多年来秉公持正,除祟去邪,安世济民,又是陛下故交,大皇子怎可直呼其名。左相虽愿为人证,然而如长老所言,醉席所见,空口无凭,不足取信于世。”
“只是,”那人话音一转,仍是指向清和,“长老与三皇子既有师徒之情,此事理应避嫌。”
清和神情坦荡,“不错,我是他师尊,自然存心庇佑。必得找个毫无干系的人说话,诸位才好相信。”
便见大皇子上前一步,跪在御前,“启禀父皇,儿臣已经央请天墉掌门派弟子前来勘妖。”
沉静了片刻,才听到圣元帝缓缓开口。
“既是有备而来,那就闹个痛快。”
“宣。”
TBC
第三十六章 36
不多时,殿上走进一位年轻人,一身天墉道服,玄紫素白,衬一脸傲气凛然。
行君臣之礼前,来人似乎有所犹豫,不自觉地甩了一下袖子。圣元的声音幽幽从高处飘下,“方外之人,俗礼可免。”
那人拱手一拜,算是见过。剑目星眸,扫视满殿,只有在看到清和的瞬间肃然点头,而后余光所及,任其王侯显贵,都面无表情。
大皇子赔笑上前,“烦道爷跑这一趟,实在也是无奈,放眼宇内,也只有你昆仑天墉是真正修仙净地,片尘不沾了。”
那人道,“如此,在下说的话,在座各位定无疑问了?”
大皇子笑道,“道爷有贵派秘宝在身,众目睽睽的,谁敢不信。”
那人面无表情。他派一向对朝中内斗毫无兴致,如今身在此地,又要祭出宝器,心中自是不快。
他忽然拍拍袖子,对大皇子道,“你退后些。”一瞬间殿中光芒大盛,八面来风,在场一片衣袖乱舞,唯他巍然不动。
不一会,殿上诸人多已露出难色,有人站立不稳,有人刺骨难耐,有人心中忽生萧瑟之意,有人却觉酷热难当,也有几人身处暖风融融,靡靡欲睡了。
夏夷则望向清和,看其神色如常,还是用了传音入密的法术。“这是要祭含象镜?”
清和同样传音入密,“不错,你也看出来了。可有不适?”
“只是心神恍惚,不知为何想起……母妃。”
清和见他身处东南位,正是离气所在,难免如此。“没事。”
夏夷则看看那人,又问,“这是谁,天墉的人当真有气派,进门就觉得冷。”
清和打量了一下。“他派人才济济,我哪认得全,你若想问,喊师兄便是。”
夏夷则摇头,“这位师兄一定不喜欢这差事,不高兴报姓名,我才不问。”
二人还未聊完,只见八风翻卷,殿中忽有千万明光,湛湛四射,流转不停。
这一片道法大作中,众人纵是先前有所疑惑,也终于震慑于此刻无声又庄重的三清九天。
“此处无妖。”
风云骤歇,响彻大殿内外的,是道者清澈的声音。
这一刻在场诸君神色诸般神色可谓好看,而夏夷则无暇观赏。他回头看了一眼清和,他师尊的眉头并不曾舒展。
有人当然不信。“道爷当真没有看错?”
大皇子已露怒色:“妖孽分明在此,却能视而不见,你们道门原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那人冷笑一声,抬手指天。众人抬头皆惊,不知道何时,头顶雕梁画栋,化作一片云气凝结的水镜。
“此乃含象镜,含两曜之晖,禀八卦之象,生死往来,六道本相,一看便知。”
众人仔细看去,倒映在眼里,镜中所显示的,正是这一刻殿上的情景。只是人物面目模糊了些,周身轮廓都泛着一层微光,显得朦胧,又很虚无,仅能隐隐辨出身份。
“镜中所见,正是诸位本相。若是不信,尽可仔细辨析。”
——便是看破了天,镜中三皇子,也分明是个长身玉立的人影。
有人嘟囔不信,“说不定这含象镜原本就毫无用处。”
这话由大皇子那边说出来,便有些自打脸面了。既然不远千里费尽心机请动天墉,胆敢肆无忌惮放手一搏,那人定是打听清楚这含象镜的能耐,有没有用处,怕是无人比说话的人更清楚。
天墉弟子敛着怒,向清和望了一眼。清和知他懒得解释,笑了一下,朗声道:“诸位且看。”众人还未看清楚如何动作,转眼就见一道符纸抛出。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