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心情,不必再问。
他只怕前路血玷素衣,却舍不得再放开清和的手。
二人披星戴月地回去,清和说起之前所提“趣事”,从袖里拿出一封信,落款是天墉紫胤。
夏夷则展开看罢,便也笑了,这事确实有趣。
朝中有皇子派人前去天墉,为验明妖物真身,请借门内秘宝,掌门不胜其扰,已派了个弟子往长安而来了。
关于半妖皇子的流言虽被圣元压下,暗中猜疑却从未止息。易骨之事不可告人,却恰好借此机会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夏夷则收信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清和想问他近来做了些什么,刚开口,却被夏夷则打住了。
“师尊,这些事,若不是实在不得已卷入,你一个字都别问,好吗?”
那并不是一条风光的路,杀伐手段,谋略算计,人在荆棘里行走的样子总不会太好看。
清和转过身,深深叹了口气,轻轻抬起手,将他抱住了。
已经结发共枕的人,还以这样过于拘谨矜持的心情相待,作为年长的恋人,清和心里难免生出些酸涩的怜惜。
“你顾念我的心意,我都明白。”清和低声道,“可在我面前,又何必有那么多刻意掩饰。好看难看,难道你还有什么模样是我不曾知道的么?如今遮掩着,连喊一声累都不肯——怎么就生分成这样了。”
夏夷则沉默着,忽然鼻子发酸,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清和想,罢了,有些话,大概只能让年长的一方先说出来了。
“如今又不仅仅是师徒了,偶尔,也该像眷侣一样说说话吧。”
这样一句话说出来,是夏夷则怎么也没想到,耳后微微有些热了。他反省着,自己对清和自然是情人间的恋慕,可那日久天长里积攒的敬重,也时时还在,提醒着把最好的一面给清和看,仍是把自己当做课业交给师长检查一般。又实在是刚强骄傲的个性,总想着处处比清和更稳妥,才算是般配,倒真是强撑着过于谨慎了。
清和叹着气,气息都在他脖颈间环绕,夏夷则便索性侧过脸,轻吻了一下他唇角,认错似地笑了笑。二人便松开了,一转身,夏夷则却又从背后抱住了清和。
“也不算太累,只是觉得……”
他顿了顿,终于坦言了心情。
“终有一天,我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即使不像那人一样面目可憎,却也不再是如今的我。而清和,总似今日。”
能够叫行人记得自己跋涉过多少路途的,不是千里风烟,万江月色,是一转头仍能看到的,最初的起点。那时候的夏夷则还以为,纵然自己行走于荆棘之中,渐渐变得面目陌生——只要一回头,也总能看到太华雪色里,站着不会老去的清和。
那是他得以丈量岁月的尺子。
他脸庞贴在清和鬓边,清和抬手摸了摸他低垂的脑袋。
“就算有那么一天,夷则,难道现在你仍以为——你若染血堕泥,我还会袖手独善么。”
话音平静,然而落在夏夷则心上,却是久久难平的震动。他终于意识到,对于相恋的人来说,怎么会有分得开的路。都道清和脱尘傲物,可他爱惜一个人的方式,从来都世俗得很。
清和能感到夏夷则有轻微地颤动,过了一会儿,却又轻快地笑了。
“是啊,不会。师尊的人,师尊的剑,都是我的。”
清和眉头微挑,因着这话音里的大胆,回头看了他一眼。
那些心领神会的情愫都在细水长流中融化在身体的每个角落,只一瞬间的眉目相接便能牵一发而地动山摇。
抛开了师徒的束缚,在崭新的关系中,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方知情深至何。
于是次日回到朝堂之上,二人眼里似乎还带着昨夜湿润月色,隔着满殿衣冠迢迢对望,交换了笃定的微笑。
“清和,”圣元帝看着这因为朝堂纷争特别受诏而来的人,语气是罕见的客气。“关于焱儿,有些事,今日朝臣问起,朕便叫你过来,都问个清楚。”
清和似笑非笑,一身素衣广袖立于殿中,目若皓水,口称遵旨。
“左相,既是你先提起,那便你来先问吧。”
殿中臣子谢恩站出,抬头看向这世外山人。清和也看向他,微微点头,表示还认得。
眼前明明是白衣之身,位高权重的老臣却不带丝毫轻慢。那一张未曾衰朽的脸,不由得把人带回某一段倥偬岁月,便好似还能听到长安春花渐落时马蹄飞踏在风中的声音。若他愿意,早已蟒袍玉带,笏版珠冠,只怕位极人臣,殿中再不是今日之局。
左相心中这般匆匆叹过,开口时不觉愈发谨慎。
“一年之前,陛下于宫中设宴,席间突发激变,三皇子也就此失踪。一时间流言尘嚣日上,皆言三皇子实乃妖物。大殿下今日提及此事,实在并非中伤,当日臣身在席间,亦是亲眼所见,三皇子……确实面目突变,不似常人。”
这一番听完,清和神情如常,并无反应。他料到那天墉门下的卫道弟子,这时应是已经到了,若无十足把握,这样精明的老臣,如何敢于大殿之上直言犯上,语惊四座。
左相见清和不言,顿了顿,又道,“三皇子自幼托于太华,拜入长老门下,朝夕相处,至此十余载。三皇子是人是妖,只怕没有人比长老更清楚。”
清和这才抬眼看了看他,轻笑一声,“三殿下乃陛下
他只怕前路血玷素衣,却舍不得再放开清和的手。
二人披星戴月地回去,清和说起之前所提“趣事”,从袖里拿出一封信,落款是天墉紫胤。
夏夷则展开看罢,便也笑了,这事确实有趣。
朝中有皇子派人前去天墉,为验明妖物真身,请借门内秘宝,掌门不胜其扰,已派了个弟子往长安而来了。
关于半妖皇子的流言虽被圣元压下,暗中猜疑却从未止息。易骨之事不可告人,却恰好借此机会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夏夷则收信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清和想问他近来做了些什么,刚开口,却被夏夷则打住了。
“师尊,这些事,若不是实在不得已卷入,你一个字都别问,好吗?”
那并不是一条风光的路,杀伐手段,谋略算计,人在荆棘里行走的样子总不会太好看。
清和转过身,深深叹了口气,轻轻抬起手,将他抱住了。
已经结发共枕的人,还以这样过于拘谨矜持的心情相待,作为年长的恋人,清和心里难免生出些酸涩的怜惜。
“你顾念我的心意,我都明白。”清和低声道,“可在我面前,又何必有那么多刻意掩饰。好看难看,难道你还有什么模样是我不曾知道的么?如今遮掩着,连喊一声累都不肯——怎么就生分成这样了。”
夏夷则沉默着,忽然鼻子发酸,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清和想,罢了,有些话,大概只能让年长的一方先说出来了。
“如今又不仅仅是师徒了,偶尔,也该像眷侣一样说说话吧。”
这样一句话说出来,是夏夷则怎么也没想到,耳后微微有些热了。他反省着,自己对清和自然是情人间的恋慕,可那日久天长里积攒的敬重,也时时还在,提醒着把最好的一面给清和看,仍是把自己当做课业交给师长检查一般。又实在是刚强骄傲的个性,总想着处处比清和更稳妥,才算是般配,倒真是强撑着过于谨慎了。
清和叹着气,气息都在他脖颈间环绕,夏夷则便索性侧过脸,轻吻了一下他唇角,认错似地笑了笑。二人便松开了,一转身,夏夷则却又从背后抱住了清和。
“也不算太累,只是觉得……”
他顿了顿,终于坦言了心情。
“终有一天,我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即使不像那人一样面目可憎,却也不再是如今的我。而清和,总似今日。”
能够叫行人记得自己跋涉过多少路途的,不是千里风烟,万江月色,是一转头仍能看到的,最初的起点。那时候的夏夷则还以为,纵然自己行走于荆棘之中,渐渐变得面目陌生——只要一回头,也总能看到太华雪色里,站着不会老去的清和。
那是他得以丈量岁月的尺子。
他脸庞贴在清和鬓边,清和抬手摸了摸他低垂的脑袋。
“就算有那么一天,夷则,难道现在你仍以为——你若染血堕泥,我还会袖手独善么。”
话音平静,然而落在夏夷则心上,却是久久难平的震动。他终于意识到,对于相恋的人来说,怎么会有分得开的路。都道清和脱尘傲物,可他爱惜一个人的方式,从来都世俗得很。
清和能感到夏夷则有轻微地颤动,过了一会儿,却又轻快地笑了。
“是啊,不会。师尊的人,师尊的剑,都是我的。”
清和眉头微挑,因着这话音里的大胆,回头看了他一眼。
那些心领神会的情愫都在细水长流中融化在身体的每个角落,只一瞬间的眉目相接便能牵一发而地动山摇。
抛开了师徒的束缚,在崭新的关系中,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方知情深至何。
于是次日回到朝堂之上,二人眼里似乎还带着昨夜湿润月色,隔着满殿衣冠迢迢对望,交换了笃定的微笑。
“清和,”圣元帝看着这因为朝堂纷争特别受诏而来的人,语气是罕见的客气。“关于焱儿,有些事,今日朝臣问起,朕便叫你过来,都问个清楚。”
清和似笑非笑,一身素衣广袖立于殿中,目若皓水,口称遵旨。
“左相,既是你先提起,那便你来先问吧。”
殿中臣子谢恩站出,抬头看向这世外山人。清和也看向他,微微点头,表示还认得。
眼前明明是白衣之身,位高权重的老臣却不带丝毫轻慢。那一张未曾衰朽的脸,不由得把人带回某一段倥偬岁月,便好似还能听到长安春花渐落时马蹄飞踏在风中的声音。若他愿意,早已蟒袍玉带,笏版珠冠,只怕位极人臣,殿中再不是今日之局。
左相心中这般匆匆叹过,开口时不觉愈发谨慎。
“一年之前,陛下于宫中设宴,席间突发激变,三皇子也就此失踪。一时间流言尘嚣日上,皆言三皇子实乃妖物。大殿下今日提及此事,实在并非中伤,当日臣身在席间,亦是亲眼所见,三皇子……确实面目突变,不似常人。”
这一番听完,清和神情如常,并无反应。他料到那天墉门下的卫道弟子,这时应是已经到了,若无十足把握,这样精明的老臣,如何敢于大殿之上直言犯上,语惊四座。
左相见清和不言,顿了顿,又道,“三皇子自幼托于太华,拜入长老门下,朝夕相处,至此十余载。三皇子是人是妖,只怕没有人比长老更清楚。”
清和这才抬眼看了看他,轻笑一声,“三殿下乃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