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却从自己的嗓音里听出往日庆帝的无情。只要他还活着,庆帝就还活着。
莫大的恐惧往往不是一瞬间的,而是日后回想起时阵阵层层的余波。
马车停住了。李承泽听见范闲在车外与祭拜大殿门口的护卫交涉了几句,估计是又用根本不存在的令牌唬住了别人。
随后车轴被人敲了两下,范闲对里面说:“出来吧,我让他们都退避了。”
事到临头,李承泽不愿扭捏。周围的护卫与太监果然都默默低着头往两边撤去,只留几支禁军队伍在离大殿百米处的地方等候。
祭拜主殿位于皇陵山顶峰,供奉南庆历代帝王皇后的牌位。南庆皇帝不多信长生不死,也不图死后极乐,因而少有大兴土木修建陵墓的,都一一葬在皇陵山后的群山中。山上种着连绵的杏树与枫树,往前望去视野开阔,初夏季节里青葱茂盛。
先帝驾崩不到一年,圣上命高僧在殿内日夜诵经超度。范闲用假令牌下了退避的命令后,几列手捧经文、身披袈裟的高僧也都从红蓝两色漆成的大殿内悄声贯出,带走一阵香火的气味。
两人逆流而上,跨门进入殿中,小步路过各类庄严金佛龛与守护像。范闲一眼就认出了供奉在橙红色主祭台上的牌位与画像,正是前代先皇庆帝。
他抓起李承泽的手,像是散步似地慢慢走了过去,李承泽的手没有抖,步履也很沉稳,只是表情难以揣测。
瞻仰先帝画像,范闲笑了起来:“怎么感觉不像呢?”
李承泽也抬头端详片刻,庆帝身着朝服,正坐在画像当中,鬓角还传神地散着两撇垂发。他低头看着李承泽,眼珠里的光却是仁慈的。
范闲的手心很热,将李承泽心里不断沉下去的那块秤砣慢慢融化了。他说:“只画出了父皇一分慈祥,少了剩下那九分无情狠厉。”
范闲点赞,随后朗声道:“来看您老人家了,在阴曹地府过得可好?”
李承泽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望着那副并不十分像的挂画,心中不免唏嘘:谁知有一天是庆帝躺在地下,他却活着站在这里?
他当然是毫不留情面恨着庆帝的,但又不免想起曾几何时的孩提时代,在他还未对父皇这个角色失去全部幻想前,庆帝也偶尔会来淑贵妃的殿里。
“长得和朕倒确有几分相似。”庆帝摸着他软糯的小下巴,像是在逗弄只瘦小的鸟雀。
可那时候的李承泽不明白,他在庆帝眼里和一只鸟,一朵花,一粒石头,一枚棋子毫无差别。他以为托着他下巴那只粗糙的手是一种嘉奖与赞许。于是他骄傲地挺起胸,告诉父皇他又读了哪些书,听了什么故事。庆帝漫不经心地听着,要他少看闲书,多读帝王之道。
庆帝造访淑贵妃与二皇子的消息肯定会在一个时辰内就传入东宫,比他更年幼的李承乾总会狠狠瞪着他,那眼神怎么像是亲兄弟间该有的呢?
可李承泽不知道。那时候他以为他得到了父亲的爱。
李承泽深吁一口气,似是要将这整段灰暗的童年回忆都呼出身体,再不记起。可他之所以是李承泽,多半还是因为庆帝塑造出来的。
再看看庆帝捏的另一个泥人吧——或许是最失败的一个。范闲站在他身前,肩膀宽阔,正对着庆帝的画像说些毫无尊重可言的俏皮话。也正是因为他跳脱出了棋盘,才让一切故事翻转。
“哎,我觉得您吧真的是属于好奇心杀死猫,五竹叔的眼罩是正常人敢去揭的?”
“也不知道你在底下有不有被我老娘和陈叔联合暴打。”
“你说你个当爹的,儿女里面没个敢来祭拜你的(虽然被你折腾死了好几个),失不失败?”
李承泽插话说:“我们这不是来了吗?”
范闲挑眉回过头,见李承泽的表情开朗了些,笑着说:“谁和你说我们是来祭拜的——他配吗?”
“我这次来,就是单纯和您报复性示威来的。”范闲说着,干脆将李承泽的手举了起来,指给画像看,“看到这货没有,眼熟不——你的二儿子,我的二哥。”
李承泽对范闲“二哥”这个称呼觉出新鲜,他侧过头去,案上的烛火与香还飘渺着一团团白色的雾气,范闲的脸上只有坦荡。他说:“老狐狸,你以为你下了一盘好棋,可棋子不是棋子,是人。谁的命运都不由你来决定。”
远处传来整点的钟声,轰然响彻整个皇陵山,寂静的树林激起一层鸟雀。这延绵的轰鸣宛若是安慰亡灵的低语,却又像是亡灵不甘而愤怒的嘶吼。但无论是哪一者,范闲都不感到恐惧。
“我可不希望你安息,我希望你就这样睁眼看着世界,看你的棋子们在这里按自我脾性活着,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说到这里,范闲回过头问:“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承泽从龛边取来三炷香,走到庆帝的牌位前,先深深地鞠了个躬。
“父皇。”他还是这么叫道,用这一声去感恩庆帝的生养与“栽培”之恩。他们对庆帝的感情难单用一个恨字去诉,毕竟他们越想要摆脱庆帝的阴影,他就越在他们身体里浮现。这就是血缘的恐怖。
李承泽抬起头,望着画像中庆帝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你死得好。”
他插下三炷香,拂袖就要往门外走去,可身后却听不到范闲的动静,李承泽问:“不走?”
范闲抬起手,对画像
莫大的恐惧往往不是一瞬间的,而是日后回想起时阵阵层层的余波。
马车停住了。李承泽听见范闲在车外与祭拜大殿门口的护卫交涉了几句,估计是又用根本不存在的令牌唬住了别人。
随后车轴被人敲了两下,范闲对里面说:“出来吧,我让他们都退避了。”
事到临头,李承泽不愿扭捏。周围的护卫与太监果然都默默低着头往两边撤去,只留几支禁军队伍在离大殿百米处的地方等候。
祭拜主殿位于皇陵山顶峰,供奉南庆历代帝王皇后的牌位。南庆皇帝不多信长生不死,也不图死后极乐,因而少有大兴土木修建陵墓的,都一一葬在皇陵山后的群山中。山上种着连绵的杏树与枫树,往前望去视野开阔,初夏季节里青葱茂盛。
先帝驾崩不到一年,圣上命高僧在殿内日夜诵经超度。范闲用假令牌下了退避的命令后,几列手捧经文、身披袈裟的高僧也都从红蓝两色漆成的大殿内悄声贯出,带走一阵香火的气味。
两人逆流而上,跨门进入殿中,小步路过各类庄严金佛龛与守护像。范闲一眼就认出了供奉在橙红色主祭台上的牌位与画像,正是前代先皇庆帝。
他抓起李承泽的手,像是散步似地慢慢走了过去,李承泽的手没有抖,步履也很沉稳,只是表情难以揣测。
瞻仰先帝画像,范闲笑了起来:“怎么感觉不像呢?”
李承泽也抬头端详片刻,庆帝身着朝服,正坐在画像当中,鬓角还传神地散着两撇垂发。他低头看着李承泽,眼珠里的光却是仁慈的。
范闲的手心很热,将李承泽心里不断沉下去的那块秤砣慢慢融化了。他说:“只画出了父皇一分慈祥,少了剩下那九分无情狠厉。”
范闲点赞,随后朗声道:“来看您老人家了,在阴曹地府过得可好?”
李承泽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望着那副并不十分像的挂画,心中不免唏嘘:谁知有一天是庆帝躺在地下,他却活着站在这里?
他当然是毫不留情面恨着庆帝的,但又不免想起曾几何时的孩提时代,在他还未对父皇这个角色失去全部幻想前,庆帝也偶尔会来淑贵妃的殿里。
“长得和朕倒确有几分相似。”庆帝摸着他软糯的小下巴,像是在逗弄只瘦小的鸟雀。
可那时候的李承泽不明白,他在庆帝眼里和一只鸟,一朵花,一粒石头,一枚棋子毫无差别。他以为托着他下巴那只粗糙的手是一种嘉奖与赞许。于是他骄傲地挺起胸,告诉父皇他又读了哪些书,听了什么故事。庆帝漫不经心地听着,要他少看闲书,多读帝王之道。
庆帝造访淑贵妃与二皇子的消息肯定会在一个时辰内就传入东宫,比他更年幼的李承乾总会狠狠瞪着他,那眼神怎么像是亲兄弟间该有的呢?
可李承泽不知道。那时候他以为他得到了父亲的爱。
李承泽深吁一口气,似是要将这整段灰暗的童年回忆都呼出身体,再不记起。可他之所以是李承泽,多半还是因为庆帝塑造出来的。
再看看庆帝捏的另一个泥人吧——或许是最失败的一个。范闲站在他身前,肩膀宽阔,正对着庆帝的画像说些毫无尊重可言的俏皮话。也正是因为他跳脱出了棋盘,才让一切故事翻转。
“哎,我觉得您吧真的是属于好奇心杀死猫,五竹叔的眼罩是正常人敢去揭的?”
“也不知道你在底下有不有被我老娘和陈叔联合暴打。”
“你说你个当爹的,儿女里面没个敢来祭拜你的(虽然被你折腾死了好几个),失不失败?”
李承泽插话说:“我们这不是来了吗?”
范闲挑眉回过头,见李承泽的表情开朗了些,笑着说:“谁和你说我们是来祭拜的——他配吗?”
“我这次来,就是单纯和您报复性示威来的。”范闲说着,干脆将李承泽的手举了起来,指给画像看,“看到这货没有,眼熟不——你的二儿子,我的二哥。”
李承泽对范闲“二哥”这个称呼觉出新鲜,他侧过头去,案上的烛火与香还飘渺着一团团白色的雾气,范闲的脸上只有坦荡。他说:“老狐狸,你以为你下了一盘好棋,可棋子不是棋子,是人。谁的命运都不由你来决定。”
远处传来整点的钟声,轰然响彻整个皇陵山,寂静的树林激起一层鸟雀。这延绵的轰鸣宛若是安慰亡灵的低语,却又像是亡灵不甘而愤怒的嘶吼。但无论是哪一者,范闲都不感到恐惧。
“我可不希望你安息,我希望你就这样睁眼看着世界,看你的棋子们在这里按自我脾性活着,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说到这里,范闲回过头问:“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承泽从龛边取来三炷香,走到庆帝的牌位前,先深深地鞠了个躬。
“父皇。”他还是这么叫道,用这一声去感恩庆帝的生养与“栽培”之恩。他们对庆帝的感情难单用一个恨字去诉,毕竟他们越想要摆脱庆帝的阴影,他就越在他们身体里浮现。这就是血缘的恐怖。
李承泽抬起头,望着画像中庆帝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你死得好。”
他插下三炷香,拂袖就要往门外走去,可身后却听不到范闲的动静,李承泽问:“不走?”
范闲抬起手,对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