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越嶲、牂牁等地,拜访过雍闿、高定、朱褒多人,昨日才回到成都。连日的奔波谈不上辛苦,但多少有些疲倦,以至于白日走在街上,一向小心谨慎恩的他,竟又犯了个错误。因为心不在焉,他越走越偏,居然不小心撞到了路人。
“抱歉。”
肩膀相撞时,他匆匆瞥了一眼。这人的面容竟有几分熟悉,似乎……
然而,被撞到的人也没想与他纠缠。等他回头再想细看时,那人已不见了踪影。没必要为无用之事费神,他转回头继续向前走,却发现眼前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
“在下费祎费文伟。”未等他问,来人已温和的自报家门,“祎素好棋艺,闻先生近日走遍南中,无往不利。祎已在家中备好茶水,还请先生赏光。”
————————————————————
张裔看着眼前的车马与武士,笑道:“名为‘赏光’,实为威逼,若我执意不去,几位壮士可要强行绑了在下?”
“您说笑了。我家公子知晓您此来江东,是有要事同孙将军商谈。您急,我们也急,不如您早些上车,彼此都方便。”
这为首之人看着五大三粗,其貌不扬,话却说的极为稳妥,绝不似一般的仆人。张裔目色微沉。也罢。这些人不是孙权故弄玄虚,就是曹操的人,纵使是后者,也没必要杀了他一介说客。想到此,张裔索性不再推脱,痛快的上了车。
然而,马车并没有驶向哪座府邸亦或酒楼,而是一路向南,到了城郊。“盛情”邀他前来的人,独坐在竹林的幽静深处。隔着斑驳光影,他听得见沉雅的琴声,闻得见清冽的酒香,独看不清彼处的真容。
仆人引他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奉上备好多时的茶。这时,琴声止息,人声随风混杂在沙沙的竹叶声中,听的清,辨不清:
“先生有要事在身,在下便也开门见山。冒昧请先生来,是有一事想与先生商量。”
“命力士当街拦住我,强行带我至此,现在却连个面都不露,哪里谈得上‘商量’二字。”
张裔的气怒是故意的。博弈之道,己方又相对弱势,自要先声夺人,让对方以为自己别有依仗,心生忌惮。若是能激得对方露面,更是一举两得。
然而,绿竹彼处传来的声音,依旧温和沉缓,未受任何影响:“事情紧迫,多有失礼。倘若在下与先生说完此事,先生不愿答应,自会放先生离去。”
“你且说说看。”
“在下知道,先生此来江东,是为了劝说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北方的曹操。”
他果然知道。张裔心中暗想。
“而在下想与先生商量的,正是此事。在下希望先生能放弃此行,立刻带其余蜀人回益州。”
张裔猛得站起身,往竹林外走去。没走几步,就有武士拦住了他。
“方才你说我若不想答应,就放我离开。现在怎说话不算数了?”
“先生还未听在下说完。”
“受命而来,或会失败,但绝无可能临阵而逃。恕难从命。”
“那先生就不好奇,为何在下敢笃定,先生听完我的话之后,必会改变主意?”
“……”
他不该好奇的。张裔心里很清楚这一点,可犹豫片刻后,他还是没控制住自己,坐回了席上。
倘若他今天晚上还未回去,随他一同前来的人立刻会将诸葛先生亲笔写的书信送往孙府。左右耽搁不了正事,他打探的透彻些,也没什么。
竹林中的人自然早也料到了他的举动。见他重新坐下,轻笑了声。
“先生可知,如今的江东是何形势?”
张裔不答。他知道,对面也并没打算听他回答。
“孙家经营江东多年,帐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又握有重兵,前些年烧掉的战船,如今也已陆续修好。与蜀结盟,二分天下,外人看来,孙权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野心。
但有些内情,仅有久居江东之人才能知晓。造船、征兵,每一样孙氏都需要向世族与百姓征税征粮;又因为近几年江东夷匪频频作乱,典狱吏治愈发严苛,夷族灭家之事屡见不鲜。与此同时,荀家则会时常办月旦评简拔人才,每逢水患天灾乃止年岁佳节便广施钱粮,又在各郡县修建学堂、主持乡礼……一方在取民之财,一方在广施恩惠,纵使前者握有重兵利器,如今究竟谁才是江东真正的主人,先生应当看的明白。”
使敌夺民之利,使己惠民以实。在来江东之前,诸葛亮曾与他讲过孙权的困局。纵使孙权看出其中的算计,为了养兵造船,也不得不顺而为之。不过,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说过——
“以王道得民心,少则十年多则三世,如今掌控江东者,自然还是孙氏。”
没想到,竹林中的人反而低低笑了一声,似乎正等着张裔这个回答:
“那如果在下再告诉先生,江东大部分的产业田庄都各交予世族经营,而实际上则已然握在我荀家手中呢?
铁器、布匹、谷粟……江东离不开世族,而那些世族又已离不开荀家,这些年孙权造的每一艘舟船、每一件兵器,看似藏得深,实则每一笔每一项早就在从兄那暴露无遗。这一次,如果我是从兄,一旦孙权敢与你们结盟,先断盐铁、再断衣粮。各方困顿,百姓怨愤,孙权岂敢继续一意孤行?
那么现在,我再问一边先生,这江东之主,究竟
“抱歉。”
肩膀相撞时,他匆匆瞥了一眼。这人的面容竟有几分熟悉,似乎……
然而,被撞到的人也没想与他纠缠。等他回头再想细看时,那人已不见了踪影。没必要为无用之事费神,他转回头继续向前走,却发现眼前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
“在下费祎费文伟。”未等他问,来人已温和的自报家门,“祎素好棋艺,闻先生近日走遍南中,无往不利。祎已在家中备好茶水,还请先生赏光。”
————————————————————
张裔看着眼前的车马与武士,笑道:“名为‘赏光’,实为威逼,若我执意不去,几位壮士可要强行绑了在下?”
“您说笑了。我家公子知晓您此来江东,是有要事同孙将军商谈。您急,我们也急,不如您早些上车,彼此都方便。”
这为首之人看着五大三粗,其貌不扬,话却说的极为稳妥,绝不似一般的仆人。张裔目色微沉。也罢。这些人不是孙权故弄玄虚,就是曹操的人,纵使是后者,也没必要杀了他一介说客。想到此,张裔索性不再推脱,痛快的上了车。
然而,马车并没有驶向哪座府邸亦或酒楼,而是一路向南,到了城郊。“盛情”邀他前来的人,独坐在竹林的幽静深处。隔着斑驳光影,他听得见沉雅的琴声,闻得见清冽的酒香,独看不清彼处的真容。
仆人引他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奉上备好多时的茶。这时,琴声止息,人声随风混杂在沙沙的竹叶声中,听的清,辨不清:
“先生有要事在身,在下便也开门见山。冒昧请先生来,是有一事想与先生商量。”
“命力士当街拦住我,强行带我至此,现在却连个面都不露,哪里谈得上‘商量’二字。”
张裔的气怒是故意的。博弈之道,己方又相对弱势,自要先声夺人,让对方以为自己别有依仗,心生忌惮。若是能激得对方露面,更是一举两得。
然而,绿竹彼处传来的声音,依旧温和沉缓,未受任何影响:“事情紧迫,多有失礼。倘若在下与先生说完此事,先生不愿答应,自会放先生离去。”
“你且说说看。”
“在下知道,先生此来江东,是为了劝说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北方的曹操。”
他果然知道。张裔心中暗想。
“而在下想与先生商量的,正是此事。在下希望先生能放弃此行,立刻带其余蜀人回益州。”
张裔猛得站起身,往竹林外走去。没走几步,就有武士拦住了他。
“方才你说我若不想答应,就放我离开。现在怎说话不算数了?”
“先生还未听在下说完。”
“受命而来,或会失败,但绝无可能临阵而逃。恕难从命。”
“那先生就不好奇,为何在下敢笃定,先生听完我的话之后,必会改变主意?”
“……”
他不该好奇的。张裔心里很清楚这一点,可犹豫片刻后,他还是没控制住自己,坐回了席上。
倘若他今天晚上还未回去,随他一同前来的人立刻会将诸葛先生亲笔写的书信送往孙府。左右耽搁不了正事,他打探的透彻些,也没什么。
竹林中的人自然早也料到了他的举动。见他重新坐下,轻笑了声。
“先生可知,如今的江东是何形势?”
张裔不答。他知道,对面也并没打算听他回答。
“孙家经营江东多年,帐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又握有重兵,前些年烧掉的战船,如今也已陆续修好。与蜀结盟,二分天下,外人看来,孙权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野心。
但有些内情,仅有久居江东之人才能知晓。造船、征兵,每一样孙氏都需要向世族与百姓征税征粮;又因为近几年江东夷匪频频作乱,典狱吏治愈发严苛,夷族灭家之事屡见不鲜。与此同时,荀家则会时常办月旦评简拔人才,每逢水患天灾乃止年岁佳节便广施钱粮,又在各郡县修建学堂、主持乡礼……一方在取民之财,一方在广施恩惠,纵使前者握有重兵利器,如今究竟谁才是江东真正的主人,先生应当看的明白。”
使敌夺民之利,使己惠民以实。在来江东之前,诸葛亮曾与他讲过孙权的困局。纵使孙权看出其中的算计,为了养兵造船,也不得不顺而为之。不过,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说过——
“以王道得民心,少则十年多则三世,如今掌控江东者,自然还是孙氏。”
没想到,竹林中的人反而低低笑了一声,似乎正等着张裔这个回答:
“那如果在下再告诉先生,江东大部分的产业田庄都各交予世族经营,而实际上则已然握在我荀家手中呢?
铁器、布匹、谷粟……江东离不开世族,而那些世族又已离不开荀家,这些年孙权造的每一艘舟船、每一件兵器,看似藏得深,实则每一笔每一项早就在从兄那暴露无遗。这一次,如果我是从兄,一旦孙权敢与你们结盟,先断盐铁、再断衣粮。各方困顿,百姓怨愤,孙权岂敢继续一意孤行?
那么现在,我再问一边先生,这江东之主,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