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2

病,几年之内,必临大限之期。”
  司马懿一惊。他和郭嘉都知道,华佗不久前已染疾病逝。
  “如果是苍术,可以做到吗?”
  “前日苍术来府中看过了。开颅风险太大,纵使是元化,也不过五分把握,遑论是他。他还告诉嘉,如果静心调养,主公还有半年时间。”
  司马懿心中大震。现在荆州事务在即,曹操必须前往雒阳,怎么可能精心调养。果然,什么城中流言,什么旧疾复发,都是转移目光的手段。病的人从来都不是郭嘉,而是曹操。
  “如果由子桓前往雒阳——”
  “邺城如今人心不稳,主公的病又时有反复。倘若病重不可理事,世子与大军却远在国都之外,邺城必然会生乱。”
  “……那其他公子呢?”
  “利之所趋,猜忌必起。仲达,你敢赌吗?”
  司马懿沉默了。为争那至尊之位,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容不得他有丝毫的侥幸与天真。更何况,还有刘协和那怀了孕的曹节在邺城虎视眈眈。
  如果按方才议事最初时所说,由夏侯惇任代曹操坐镇雒阳……恐怕还是行不通。夏侯惇在军内虽颇享威信,但对于那些荆州人,只有曹氏之人前往才能真的震慑住他们。那倘若由……
  他不经意的抬头一瞥,恰瞧见亭外空枝低垂,刚好交织出一隅空隙,让他望见了书房中对坐的曹操和曹丕。只见曹丕双眉紧皱,低声沉吟,似乎是在不停思索着什么。而曹操……
  他猛得回过头。果然,郭嘉和曹操一样,淡淡的微笑着看着他,无喜亦无悲。
  他突然意识到,郭嘉和他说这些,从来都不是在询问他解决的方法。以郭嘉的才智,所有可能的转机,他定然早已一一想过,又一一在未说出口时已被自己否决。每一条路,人为也好,天命也罢,都被堵得死死的,而唯独剩下的一条,就是让曹操前往雒阳,病情加重,有去无回。
  “这些日子,嘉时常想起乌桓。”郭嘉长呼一口气,“现在嘉总算理解,当初自己有多让主公头疼了。”话到尾音,他眨眨眼睛,竟还带上了玩笑的语气。
  可司马懿笑不出来。他深深的望着郭嘉,仔仔细细的,一寸一寸的打量,看郭嘉端着茶杯的手是否在暗暗发抖,看他脸上是否藏着任何一丝强颜欢笑。可没有,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
  为什么你能这么平静?
  在郭嘉明澈如镜的双眸中,司马懿清晰的看见了自己眼中的困惑。他不懂,真的不懂,为何此时此刻郭嘉还能笑得这般云淡风轻,又为何这云淡风轻的笑容,竟比这几个月听惯了的管弦哀乐,还让他心弦大颤,满怀悲意。
  可他问不出口。他怕一字出口,先泄露了心迹。
  “后日嘉要先行动身前往宛城,趁着刘备新下襄阳,未暇将主力北移前,将宛城的粮草运入樊城。嘉叫你来,是想说……仲达,仲达?”
  “嗯?”司马懿忙回过神。
  “你不会是——”郭嘉凑近了些。
  “没有!”司马懿果断斩钉截铁地否认。无论郭嘉刚才想说什么,他都绝不会承认,尤其是他居然会替郭嘉担心这件事。
  “那就好。”郭嘉眼中划过一丝了然,但并没有点破,“嘉是想说,此次大军出征后,邺城恐怕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平静。世子年岁尚轻,为确保邺城安稳,有些事,还需要你帮他做决断。”
  “……懿谨遵先生所言。”
  “又来了。”郭嘉佯怒道,“嘉是不是没有告诉过你,你假装谦卑的模样,一点都不会起到示敌以弱的效果。只会——”说着,他忽然起身抬手,在司马懿反应过来之前,已经将束的整整齐齐的发髻揉的一团乱。
  “你!”司马懿刚想发火,却凑巧又对上郭嘉明澈的眼眸,不知为何,顿时又没了气。
  “你……万事小心,尤其是诸葛孔明。”
  “嘉就是为他而去。”郭嘉道,“如果那只狐狸如军报中所说留守益州,并没有随军,那一切就都好办多了。”
  “那如果他在军中呢?”
  “那就要冒一些险了。”郭嘉眨眨眼,似乎并没有太多忧虑。然而司马懿实在太熟悉郭嘉的套路,哪怕是拼上性命的险局,他也能说得轻描淡写。接下来,郭嘉恐怕还会把他当成当初的那个孩子,把他头发再揉乱些,说些“就凭仲达这份心,嘉也会早日回来”的玩笑话。
  可这一次,他等了许久,却什么都没有发生。他抬头看去,见郭嘉负手而立,望向空枝交织处书房的那扇轩窗。屋中,曹操显然也和曹丕说了什么,曹丕眼眶泛红,紧咬下唇,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大好天下,就交给你们了。”
  ————————————————————
  何谓风流?
  在后来的漫长年岁中,司马懿经常听人谈起这两个字。此时,但称当世名士,必要宽袖折扇,嗜酒纵情;如论体任自然,必得傅粉服散,长啸山林。倘若还生的是体弱多病的骨,谈的是言不尽意的玄,那更是推崇备至,今日道芝兰玉树,明日则如日月入怀,貌皎如新月,词华如春藻,当真是人人称赞的国士无双。
  每每看到都城中年轻的士子呼朋引伴,相互品谈,嗤吏事为俗务,讽仲尼为凡事时,他时常会想起年轻时的事。那时的人若论风流,也是宽袖折扇,嗜酒如命,骨中天生少了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