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泽楷礼貌地拒绝,说要照顾“表弟”。
阿姨们遗憾之余,纷纷表示理解:“你爸妈今年不回来过节,至少知道叫表弟来陪你,也算有进步。”
周泽楷笑笑,没接话,搀着孙翔慢慢走远。
快进小区,孙翔忍不住问:“你爸妈以前国庆都不回来?”
话音刚落,他猛地闭嘴,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哪壶不开提哪壶!
周泽楷没回答。
他两手满满,拿不出门卡,当务之急是和小区保安打招呼。
门开后,周泽楷一边撑着孙翔往里走,一边解释:“嗯。他们比较忙。”
孙翔不爽:“切,工作再忙,一年抽几天都没空?工作能比儿子重要?”
“也许。”周泽楷想了想,“反正中秋、元宵、端午……都不回来。”
“我去,一年就没几个节吧?还剩什么,春节和清明?”孙翔瞪大了眼。
“嗯。回一天。”
孙翔想说话。喉咙却被激烈的情绪给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单方忙碌可以勉强解释为了家庭打拼之类,两方都忙,忙到一年回两次?这算什么?
——更何况家里还有那么优秀的一个儿子,他们都不愿意多看看他?
孙翔直觉背后一定藏着超出他认知的理由。至少周泽楷的吃穿用都不缺,也就意味着,这并不是“放弃”。
——但即使有充足理由,记得给钱,保证周泽楷能正常读着书就可以吗?
别的不提,谁考虑过周泽楷的感受?周泽楷做错了什么?需要在别的同龄人都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早早习惯一个人生活?饿了冷了生病了,全都一个人扛?
怪不得他做饭拿手,修起整流器也熟练……
但,还是那句话,凭什么?
凭他够优秀?够让人放心?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孙翔简直气极,气到想骂人。
然而理智却拼命提醒他——连周泽楷本人都不在意,你有什么资格生气呢?
“看出来了……你初三之后就没好好过过节。”孙翔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开玩笑的语气说,“今年国庆有我们在,某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特开心。是吧?”
周泽楷看他一眼:“嗯。”
卧槽,周泽楷要不要承认得那么快?!
孙翔本来都做好周泽楷不搭理自己,就逗到他开口为止,没想到人会是这么一反应。
他愣了愣,并不想承认自己没做好准备,可也不知该如何圆场。
“是很开心。”孙翔走神间,周泽楷又说。
诚实二连击,让孙翔大脑几乎停止了思考,接下来说的每一句都属于本能回应:“既然、既然这么开心,以后你都来跟我一起过节吧!”
说完这句话,孙翔的理智才姗姗来迟,重新占据了大脑。
等等!
他说了啥?
说了“来、跟、我、一、起、过、节?”
靠!
就算邀请,也应该是“我们”啊?!
可惜手边没有工具,人也站立不稳,否则估计他只要一分钟就能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他只能慢慢地,慢慢地,把视线往旁边挪,仿佛只要不再对上周泽楷的眼睛,就可以假装无事发生一样。
不,当然不可能无事发生。
孙翔深吸一口气,决定亡羊补牢:“不方便也——”
“没事”两个字,他来不及说完。
因为周泽楷已经点了点头:“好。”
6.
孙翔的惊讶,周泽楷看在眼里,却不打算解释——解释很难。
他清醒地知道孙翔的邀请完全源自对自己境况的同情,属于头脑发热之举,事后会反悔也不一定。
正是因为他清醒地知道这些,所以才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在答应什么。
他想任性一把——不管孙翔当不当真,都无所谓,这一刹那,他只是想答应而已。
7.
他还记得那天,初三开学前的暑假,刚下过一场雨,他和往常一样,独自在家里写作业。
那天傍晚父母突然提前回家,面对欣喜的自己,抛下一个重磅炸弹——“楷楷,爸爸妈妈要去外地工作了。”
去哪里,不告诉他。
做什么工作,当然没有提。
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年能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
他记得自己当时愣住好几秒,反应过来后,也产生过反对和质问的冲动。但那仅是冲动罢了。
最后直到父母拎着行李箱离去前,站在玄关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他仍在沉默。
因为直觉告诉他,就算哭闹抱怨,父母的决定也不可能转圜。从头到尾,他只是“被告知”。
周泽楷礼貌地拒绝,说要照顾“表弟”。
阿姨们遗憾之余,纷纷表示理解:“你爸妈今年不回来过节,至少知道叫表弟来陪你,也算有进步。”
周泽楷笑笑,没接话,搀着孙翔慢慢走远。
快进小区,孙翔忍不住问:“你爸妈以前国庆都不回来?”
话音刚落,他猛地闭嘴,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哪壶不开提哪壶!
周泽楷没回答。
他两手满满,拿不出门卡,当务之急是和小区保安打招呼。
门开后,周泽楷一边撑着孙翔往里走,一边解释:“嗯。他们比较忙。”
孙翔不爽:“切,工作再忙,一年抽几天都没空?工作能比儿子重要?”
“也许。”周泽楷想了想,“反正中秋、元宵、端午……都不回来。”
“我去,一年就没几个节吧?还剩什么,春节和清明?”孙翔瞪大了眼。
“嗯。回一天。”
孙翔想说话。喉咙却被激烈的情绪给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单方忙碌可以勉强解释为了家庭打拼之类,两方都忙,忙到一年回两次?这算什么?
——更何况家里还有那么优秀的一个儿子,他们都不愿意多看看他?
孙翔直觉背后一定藏着超出他认知的理由。至少周泽楷的吃穿用都不缺,也就意味着,这并不是“放弃”。
——但即使有充足理由,记得给钱,保证周泽楷能正常读着书就可以吗?
别的不提,谁考虑过周泽楷的感受?周泽楷做错了什么?需要在别的同龄人都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早早习惯一个人生活?饿了冷了生病了,全都一个人扛?
怪不得他做饭拿手,修起整流器也熟练……
但,还是那句话,凭什么?
凭他够优秀?够让人放心?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孙翔简直气极,气到想骂人。
然而理智却拼命提醒他——连周泽楷本人都不在意,你有什么资格生气呢?
“看出来了……你初三之后就没好好过过节。”孙翔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开玩笑的语气说,“今年国庆有我们在,某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特开心。是吧?”
周泽楷看他一眼:“嗯。”
卧槽,周泽楷要不要承认得那么快?!
孙翔本来都做好周泽楷不搭理自己,就逗到他开口为止,没想到人会是这么一反应。
他愣了愣,并不想承认自己没做好准备,可也不知该如何圆场。
“是很开心。”孙翔走神间,周泽楷又说。
诚实二连击,让孙翔大脑几乎停止了思考,接下来说的每一句都属于本能回应:“既然、既然这么开心,以后你都来跟我一起过节吧!”
说完这句话,孙翔的理智才姗姗来迟,重新占据了大脑。
等等!
他说了啥?
说了“来、跟、我、一、起、过、节?”
靠!
就算邀请,也应该是“我们”啊?!
可惜手边没有工具,人也站立不稳,否则估计他只要一分钟就能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他只能慢慢地,慢慢地,把视线往旁边挪,仿佛只要不再对上周泽楷的眼睛,就可以假装无事发生一样。
不,当然不可能无事发生。
孙翔深吸一口气,决定亡羊补牢:“不方便也——”
“没事”两个字,他来不及说完。
因为周泽楷已经点了点头:“好。”
6.
孙翔的惊讶,周泽楷看在眼里,却不打算解释——解释很难。
他清醒地知道孙翔的邀请完全源自对自己境况的同情,属于头脑发热之举,事后会反悔也不一定。
正是因为他清醒地知道这些,所以才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在答应什么。
他想任性一把——不管孙翔当不当真,都无所谓,这一刹那,他只是想答应而已。
7.
他还记得那天,初三开学前的暑假,刚下过一场雨,他和往常一样,独自在家里写作业。
那天傍晚父母突然提前回家,面对欣喜的自己,抛下一个重磅炸弹——“楷楷,爸爸妈妈要去外地工作了。”
去哪里,不告诉他。
做什么工作,当然没有提。
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年能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
他记得自己当时愣住好几秒,反应过来后,也产生过反对和质问的冲动。但那仅是冲动罢了。
最后直到父母拎着行李箱离去前,站在玄关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他仍在沉默。
因为直觉告诉他,就算哭闹抱怨,父母的决定也不可能转圜。从头到尾,他只是“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