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感概道。
  “走,去你们新院子看看,看那贼有没有进去偷东西?”刘长旺道。
  “那贼应该没有进院子就被黄毛发现了。”林宝道。
  “这样啊,没丢东西是最好的,走吧,还是去看看的好,万一里面还有贼没出来呢,谁知道那贼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刘长旺道。
  林玉兄弟也觉得在理,领着众人去新院子那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其他的贼,也没有丢东西,至此大家心都放下了,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想来那贼也不敢再来了,大晚上的众人也不折腾了,都各回了各家,有什么事等天亮了再说。林玉兄弟和赶来的村里人一一道谢,那些人客气了两句变各回各家去了。
  刘长旺走得最晚,反复又叮嘱了几句才离开。
  最后林家只剩下林玉两兄弟,林玉拉着林宝到了烛火前,仔细打量,“小宝,你真的没有受伤吗?”
  林宝知道自己让哥哥担心,赶紧再三保证,“哥,我真的没事,一点事也没有,你放心吧,你弟弟我现在身手好着呢。”
  林玉道,“你没事就好,再碰到这样的事,你别追过去了,把贼吓跑了就行了。”
  “哥,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我回屋了,你睡觉吧。”林宝回了自己屋子,继续睡觉。


第45章 吃面
  一夜无话, 转眼到了第二天早上,林宝照常起个大早, 没有因为昨晚闹贼的事情睡懒觉,他在抓贼的时候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他想变得更强更厉害,这样的话, 就算周泽不在的时候,他也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家。
  有了这个念头,林宝增大了自己的锻炼量,跑步多跑了几圈, 拳也多打了好几遍, 把周泽教给他的那套拳,打的越来越熟练。
  林玉心里装着事情, 一晚上都没睡好,天刚亮的时候就醒了,穿衣洗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而他家闹贼的事情仿佛长了翅膀一般, 一个早饭的功夫,很快就在村里传遍了,村里人最讨厌的就是贼,听到闹贼一个个都很有话说,丢只鸡丢把菜的都往那贼的头上安,一时间村里人议论纷纷, 有担心自家被偷的,有的猜测这贼是谁的,也有幸灾乐祸的,说什么的都有,当然这些话都是背后说说,没有人会跑到当事人那里说。
  刘云哥儿在家里也听到了他娘说起林家闹贼的事情,他有些担心林玉,吃过早饭,帮着他娘刷锅洗碗,把家里的活儿干完,便和他娘说了一声,又端着笸篓去了林家杂货铺。
  林玉正在杂货铺里坐着呢,手上还做着活计,整个上午,村里的人来过好多波了,都是借着买东西过来问闹贼的事情,比平时热闹了不少。
  刘云哥儿过来时,刚好有一波人买了东西出去,他进了杂货铺,没等林玉招呼,就找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了林玉身旁。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脑子里不由得想起了前天俩人躲在屋子看书的情景,一时都有些脸热,
  “云哥儿,你过来啦!”林玉招呼道。
  “嗯,早饭的时候,我听我娘说起你家闹贼了,我就过来瞧瞧你,家里没丢什么东西吧?”
  林玉摇头道,“东西没有丢,就是吓了一跳,后半夜我都不敢睡,总是害怕那贼又跑过来偷东西。”
  林玉毕竟是一个未成年的哥儿,还是第一次经历家里进贼的事情,难免有些害怕,这些话他不好和林宝讲,他是做哥哥的,自然要护着弟弟,不能让弟弟担心,和别人他也不好讲出来,而面对刘云哥儿这个小伙伴时,他少了那一份顾忌,便把心事说了出来。
  刘云哥儿搬着板凳往林玉身边挪了挪,俩人靠在一起,他用肩膀拱了拱林玉的肩膀,以示安慰,道,“今天我哪也不去了,就在这陪着你,咱俩聊天唠嗑,阿玉,你别害怕了。”
  两人肩挨着肩靠在一起,林玉一直有些不安的心稍稍的安了一些,第一次感受到了朋友的好处,林玉心中感动,“云哥儿,谢谢你陪着我。”
  刘云哥儿笑了,故意又用肩膀撞了林玉一下,笑道,“咱俩是好哥儿们,好伙伴,哪里还用说个谢的。”
  林玉被他打趣,心情又好了许多,俩人开心的说起家常来,手里忙活着针线活,两不耽误。
  林宝过来杂货铺这边,看林玉和刘云哥儿聊的正欢儿,已经不是早晨那副担忧的模样,看到林玉开心的样子,他也高兴,没有打扰两个小伙伴的谈心,自己又去家里找别的活干了。
  聊天唠嗑中,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到了晌午,该准备做午饭了。
  林玉留诚意留刘云哥儿在家吃午饭,“云哥儿,在我家吃午饭吧,我给你做热汤面吃。”
  刘云哥儿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道“行啊,我还没尝过阿玉的手艺呢,这下正好饱饱口福。”
  林玉也很高兴,道,“我做饭一般,周大哥做饭却是很好吃的,比我手艺好。”
  刘云哥儿听他这么说,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还挺吃惊的,要知道村里的男人虽然下地干活是一把好手,可对于做饭这样的活计是很少乐意干的,他们更喜欢回家吃现成的。
  “你家周大哥还会做饭啊,他怎么这么厉害,又能上山挖草药打猎,还能下厨房做饭,阿玉你真是好福气啊,以后有你享福的了。”
  林玉脸上一热,听到刘云哥儿夸周泽,他心里也是高兴的,他也没有谦虚,反而夸了一
o
地址发布邮箱:diyibanzhu@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