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宁岳对商科兴致缺缺,对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商人更不感兴趣。但在没有离开父母的管裁彻底独立之前,他所有的抗争都显得幼稚可笑。
宁岳学的专业和化学毫无关联,但他却常去化院蹭课,认识了许多化院的同学,还会去实验室里跟着他们做实验。或许他坐过申奕朗曾经坐过的桌子,碰过申奕朗碰过的实验器材。
大二下学期,宁岳跟随学校组织的支教队前去藏区支教,为期半年。他是班里唯一一个报名的, 身边的同学纷纷表示不解,好好在学校念书不好吗?放着轻松的社会实践不去,非跑到藏区,图什么?
这群天之骄子并非都怕吃苦,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规划,不愿意白白耽误半年宝贵光阴。
宁岳说,图自己开心吧,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又有人问他,你家里人会同意你去藏区支教吗?
当然不同意,我不告诉他们呗。宁岳无所谓道。
那些同学都调侃他叛逆。
每个人都有叛逆期吗?宁岳觉得并不是这样,迟来的叛逆更像是一种对过往的补偿。
挂着藏A牌照的长途客车在318国道上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途中宁岳很少闭眼,生怕错过沿途绵延的雪山和仙境一样的湖。
直到抵达昌都县区,父母才知道他去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在电话里愤怒、沉默,却也没办法让他立刻回来。
宁岳觉得这是一场成功的抗争,是他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真正由自己做的决定。
人的一生中,不考虑外因,能完全随心而做的决定其实很少。
日后他也许不会和申奕朗再靠近一步,毕业后也不会有机会重返校园,但经历了一部分申奕朗所经历过的,也算是远远地靠近了一点。
那时宁岳和大洋彼岸的钟休仍有联系,钟休并没有对他的决定表示不解,兴许是猜到了一些原因,钟休没有说反对的话,只告诉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你以后不后悔就好。
他们都承载了太多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在遇到分叉路时都曾感到迷茫,一种是看不清前路的迷茫,另一种是一眼就望得到尽头的迷茫,钟休是前一种,他是后一种。
现在钟休好像已经找到路了,而他还在踟躇地摸索着。
他在藏区看过漫天星幕,看高空掠过的秃鹰,看七月的雪,看粉紫色的格桑花,看一切纯净美丽的事物,像是看待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唯独看那群学生的时候,他会生出一种无力改变的绝望感。
只有半年,他能带给他们的很少很少,甚至改变不了什么。
尽管这样,他还是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告诉质朴的学生们要努力去外面看一看。
半年后,他继续回学校读书,一毕业就听从父亲的安排进了家里的公司,从小经理做起。
公司里的人都惊讶于他深谙商道,处理起公司里的各类事务都游刃有余,不会因为父亲和高层的施压就畏手畏脚,但只看外表的话他实在不像是杀伐果断的人。
他能力突出,生活习惯规律健康,没有不良嗜好,对待下属赏罚并施,还会定期给边远贫困地区捐款做慈善,深受公司员工的喜欢。
起初公司里的人都叫他小宁总,后来去掉了“小”字。
彼时他才二十多岁,前途广阔,父母却着急给他介绍对象,让他去联姻,发挥最大价值,唯恐他是同性恋的消息传遍社交圈。
宁岳有时被念叨得烦了,会象征性地去一下那种商界心照不宣的社交场合,但从来没有跟别的男男女女发展过关系。
这样过了一两年,因为申奕朗妹妹的缘故,他和申奕朗又纠缠到一起。
申奕星以前住的那家疗养院搬迁,申奕朗一时找不到一家合适的疗养院,而此时的宁岳恰巧可以给他提供帮助。
尽管没再有过联系,但宁岳一直悄悄地关注他,知道他家里的近况,也知道他如何犯难。
宁岳在疗养院里见到了申奕朗的妹妹。他觉得自己应该叫她姐姐。
申奕朗,申奕星,朗月星辉。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起名字的人对他们寄予的厚望。
申奕星很漂亮,喜欢穿长到拖地的裙子,手上还涂了颜色鲜艳的指甲油,见到宁岳的时候,笑着说他长得特别显小。
看上去和任何一个正常的年轻女孩没有差别。
如果她发起疯来不会撞墙、拿刀捅自己肚子也捅别人的话。
宁岳支使他的助理忙前忙后,自己也经常来看望申奕星,不求任何回报,就好像真的多了个姐姐一样。
申奕朗却没办法把宁岳的好意当作理所应当,有些疲惫地问他到底想要什么。
“你知道啊。”宁岳委屈地眨眨眼。
“你最近不是在相亲么?”申奕朗问。
“啊,那是为了应付我妈,她整天说……”宁岳说着说着就停了,随即讶然道:“你怎么知道?”
申奕朗捏了捏太阳穴:“你第一次来疗养院,走了之后,就有人过来跟我说这个了。”
“我没有……”宁岳想说辩解的话,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怎么到了今天,他做了这么多努力,坐到现在这个位置,却还是这样呢?
申奕朗露出一个寡淡的笑:“那个人说,我要怎么做是我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你以后是要结婚的。”
“你知道他还说了什么吗?”申奕朗还是带着这种冷漠的笑
宁岳学的专业和化学毫无关联,但他却常去化院蹭课,认识了许多化院的同学,还会去实验室里跟着他们做实验。或许他坐过申奕朗曾经坐过的桌子,碰过申奕朗碰过的实验器材。
大二下学期,宁岳跟随学校组织的支教队前去藏区支教,为期半年。他是班里唯一一个报名的, 身边的同学纷纷表示不解,好好在学校念书不好吗?放着轻松的社会实践不去,非跑到藏区,图什么?
这群天之骄子并非都怕吃苦,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规划,不愿意白白耽误半年宝贵光阴。
宁岳说,图自己开心吧,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又有人问他,你家里人会同意你去藏区支教吗?
当然不同意,我不告诉他们呗。宁岳无所谓道。
那些同学都调侃他叛逆。
每个人都有叛逆期吗?宁岳觉得并不是这样,迟来的叛逆更像是一种对过往的补偿。
挂着藏A牌照的长途客车在318国道上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途中宁岳很少闭眼,生怕错过沿途绵延的雪山和仙境一样的湖。
直到抵达昌都县区,父母才知道他去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在电话里愤怒、沉默,却也没办法让他立刻回来。
宁岳觉得这是一场成功的抗争,是他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真正由自己做的决定。
人的一生中,不考虑外因,能完全随心而做的决定其实很少。
日后他也许不会和申奕朗再靠近一步,毕业后也不会有机会重返校园,但经历了一部分申奕朗所经历过的,也算是远远地靠近了一点。
那时宁岳和大洋彼岸的钟休仍有联系,钟休并没有对他的决定表示不解,兴许是猜到了一些原因,钟休没有说反对的话,只告诉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你以后不后悔就好。
他们都承载了太多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在遇到分叉路时都曾感到迷茫,一种是看不清前路的迷茫,另一种是一眼就望得到尽头的迷茫,钟休是前一种,他是后一种。
现在钟休好像已经找到路了,而他还在踟躇地摸索着。
他在藏区看过漫天星幕,看高空掠过的秃鹰,看七月的雪,看粉紫色的格桑花,看一切纯净美丽的事物,像是看待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唯独看那群学生的时候,他会生出一种无力改变的绝望感。
只有半年,他能带给他们的很少很少,甚至改变不了什么。
尽管这样,他还是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告诉质朴的学生们要努力去外面看一看。
半年后,他继续回学校读书,一毕业就听从父亲的安排进了家里的公司,从小经理做起。
公司里的人都惊讶于他深谙商道,处理起公司里的各类事务都游刃有余,不会因为父亲和高层的施压就畏手畏脚,但只看外表的话他实在不像是杀伐果断的人。
他能力突出,生活习惯规律健康,没有不良嗜好,对待下属赏罚并施,还会定期给边远贫困地区捐款做慈善,深受公司员工的喜欢。
起初公司里的人都叫他小宁总,后来去掉了“小”字。
彼时他才二十多岁,前途广阔,父母却着急给他介绍对象,让他去联姻,发挥最大价值,唯恐他是同性恋的消息传遍社交圈。
宁岳有时被念叨得烦了,会象征性地去一下那种商界心照不宣的社交场合,但从来没有跟别的男男女女发展过关系。
这样过了一两年,因为申奕朗妹妹的缘故,他和申奕朗又纠缠到一起。
申奕星以前住的那家疗养院搬迁,申奕朗一时找不到一家合适的疗养院,而此时的宁岳恰巧可以给他提供帮助。
尽管没再有过联系,但宁岳一直悄悄地关注他,知道他家里的近况,也知道他如何犯难。
宁岳在疗养院里见到了申奕朗的妹妹。他觉得自己应该叫她姐姐。
申奕朗,申奕星,朗月星辉。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起名字的人对他们寄予的厚望。
申奕星很漂亮,喜欢穿长到拖地的裙子,手上还涂了颜色鲜艳的指甲油,见到宁岳的时候,笑着说他长得特别显小。
看上去和任何一个正常的年轻女孩没有差别。
如果她发起疯来不会撞墙、拿刀捅自己肚子也捅别人的话。
宁岳支使他的助理忙前忙后,自己也经常来看望申奕星,不求任何回报,就好像真的多了个姐姐一样。
申奕朗却没办法把宁岳的好意当作理所应当,有些疲惫地问他到底想要什么。
“你知道啊。”宁岳委屈地眨眨眼。
“你最近不是在相亲么?”申奕朗问。
“啊,那是为了应付我妈,她整天说……”宁岳说着说着就停了,随即讶然道:“你怎么知道?”
申奕朗捏了捏太阳穴:“你第一次来疗养院,走了之后,就有人过来跟我说这个了。”
“我没有……”宁岳想说辩解的话,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怎么到了今天,他做了这么多努力,坐到现在这个位置,却还是这样呢?
申奕朗露出一个寡淡的笑:“那个人说,我要怎么做是我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你以后是要结婚的。”
“你知道他还说了什么吗?”申奕朗还是带着这种冷漠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