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深夜数度讨论过的,还有一些是他已经想到,却来不及向曹丕指出的。后来新帝即位,很多措施来不及实施就被搁置了,再后来,蜀军频繁北伐,为了维持稳定,他奉命领兵去西南边界,变攻为守,几乎都要忘了以前和曹丕还有过这样的讨论。
“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丕从广陵返回洛阳之前,这样和他讲。
要不是有碍伦常,加上这件事太过不可思议,他几乎要问一句,“子桓,是你吗?”
他问桓子轲,“谁教你的这些屯兵布防策略?”
桓子轲说,“这些问题不难,大人手下有些经验的将领都看得出,只是西南战事紧急,又急于求胜,没人敢承担责任罢了。”
“你不怕担责任吗?”
桓子轲静静看了他片刻,“大人信任我,我就没什么好畏惧的。”
门口的侍从已经站了有一会儿,手中提着一壶刚泡好的明前新茶,用来解酒,他听到屋里的嗡嗡说话声到此停止,换成了司马大人一声长长的喟叹。
侍从心里犯了难,要不要现在敲门进去呢?
会打扰到公子和大人谈话吗?
那就,还是明日再来吧。
☆、春眠
11
司马懿出发去渭南时,桓子轲穿着新制的夏衣去送他。到回来时,满街行人的衣服已经换成了棉衣和大氅。他们绕了道,从黄河北渡回洛阳,河面全数封冻,几乎可作冰天跃马行。
这一场仗打下来,冬天都要到了尾声,新一年的春天又要来了。
朝中局势稳定,阿师官复原职,渭南的战事也前所未有的顺利,司马懿尽管还是忙得日日不得闲,恍然间却有了一种可以安心养老的错觉。
桓子轲这边则是,书编完了,钟繇的题字拿到了,刊刻的书商也联系好了。
至于出发前夜没说出口的问题,前者不再多问,后者似乎也不多想,默契的守着边界,时光如闲潭数落花一般安静度过,只有看到草木生长拔节,屋外芭蕉一天比一天绿,才觉出春天来的迅速。
《列异传》刊刻出来,桓子轲托人送了钟繇几本,附赠一块秋菊纹路的玉佩,当做题字的酬谢礼。
那玉佩原本是他打算拿去抵铸剑的钱的,桓子轲一早就看中了城西兵器坊的一把青光利剑,现在囊中空空,还要再等等了。
司马懿看在眼里,打算等桓子轲出门后,去把剑买下来,省得每次路过桓子轲都眼巴巴的看,那眼神跟焦急的等着龙泉剑铸好的少年曹丕简直毫无分别。
三月春花渐次醒,一早上就有人叫卖各式各样的鲜花和花苗,桓子轲又看得心痒痒,看好了刚要付钱,一只手挡住了他的视线。
那只手的主人从怀中掏出一本书,语气没有起伏的问他,“这本书是公子手笔吗?”
黑金封纸,卷云纹,包背装,赫然是一本《列异传》。
他虽然刊刻了书,却没有署名。桓子轲打算不承认,“我不知道什么《列异传》,也不认识作者。”
来人只管问,丝毫不管他如何回答,一个手势,一辆早已停在街边的牛车调转过来。他做了个“请吧”的动作,不由分说。
“太后有令,不得不从,公子还是与我们去一趟。”
司马懿抱着剑匣在家中等,等到太阳升到最高点,不见桓子轲的身影。
莫非又被什么新奇故事吸引过去了?
一道人影从前厅跑到后院,气喘吁吁,口中叫着,“大人,司马大人.......”
跑到跟前,原来是个杂役打扮的下人,他喝了杯水缓口气,又是急切又是吞吐难言,“大人,桓公子......奉太后命去了宫中......太后说要见他。”
太后?太后为什么要见桓子轲?
司马懿那颗波澜不惊很久的心,突突的跳起来。
他敢确定郭太后比他更了解曹丕的生活举止,这样相似的一个人出现,传出去会是怎样?司马大人恋慕先帝已久,偷偷蓄养长得像先帝的小男孩?
这头桓子轲已经乘着牛车,沿着直道驶入了宫城。
进入宫城后,牛车换成双辔马车,桓子轲忽然放下心来。
看规制,的确是太后的宾客才能坐的车驾。
再往前走,就是不得乘车马的禁区了,有宫装侍女笑容满面的迎他下来,轻声告诉他太后召见的缘由——
钟大人最近和正室夫人闹和离,郭太后为了调解,亲自去了钟家一趟,见了案上摆着的《列异传》,随手拿起翻看了几页,然后顾不得这次来的目的,急切的向钟繇问,从何得来?何人所作?此人又在何处?
桓子轲听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
该躲的,还是躲不过,总要去面对。
12
司马懿在家中无法安坐,索性来到了宫城外边,来回踱着步,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桓子轲还没出来,有宫女先看到了司马懿,远远的用手指了指嘴角,比了个向上的弧度。
司马懿知道这是宫中常用的传话手势,意思是“太后和桓公子相谈甚欢,很高兴。”
确认了桓子轲的安全后,他不知为何陡然失落起来,仿佛突然之间觉出,桓子轲并不是他一人私有的曹子桓。
这感觉让人异常怅惘,好像误入一片桃花源,醒来看到春眠落花,只是做了一场大梦一样。
桓子轲归
“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丕从广陵返回洛阳之前,这样和他讲。
要不是有碍伦常,加上这件事太过不可思议,他几乎要问一句,“子桓,是你吗?”
他问桓子轲,“谁教你的这些屯兵布防策略?”
桓子轲说,“这些问题不难,大人手下有些经验的将领都看得出,只是西南战事紧急,又急于求胜,没人敢承担责任罢了。”
“你不怕担责任吗?”
桓子轲静静看了他片刻,“大人信任我,我就没什么好畏惧的。”
门口的侍从已经站了有一会儿,手中提着一壶刚泡好的明前新茶,用来解酒,他听到屋里的嗡嗡说话声到此停止,换成了司马大人一声长长的喟叹。
侍从心里犯了难,要不要现在敲门进去呢?
会打扰到公子和大人谈话吗?
那就,还是明日再来吧。
☆、春眠
11
司马懿出发去渭南时,桓子轲穿着新制的夏衣去送他。到回来时,满街行人的衣服已经换成了棉衣和大氅。他们绕了道,从黄河北渡回洛阳,河面全数封冻,几乎可作冰天跃马行。
这一场仗打下来,冬天都要到了尾声,新一年的春天又要来了。
朝中局势稳定,阿师官复原职,渭南的战事也前所未有的顺利,司马懿尽管还是忙得日日不得闲,恍然间却有了一种可以安心养老的错觉。
桓子轲这边则是,书编完了,钟繇的题字拿到了,刊刻的书商也联系好了。
至于出发前夜没说出口的问题,前者不再多问,后者似乎也不多想,默契的守着边界,时光如闲潭数落花一般安静度过,只有看到草木生长拔节,屋外芭蕉一天比一天绿,才觉出春天来的迅速。
《列异传》刊刻出来,桓子轲托人送了钟繇几本,附赠一块秋菊纹路的玉佩,当做题字的酬谢礼。
那玉佩原本是他打算拿去抵铸剑的钱的,桓子轲一早就看中了城西兵器坊的一把青光利剑,现在囊中空空,还要再等等了。
司马懿看在眼里,打算等桓子轲出门后,去把剑买下来,省得每次路过桓子轲都眼巴巴的看,那眼神跟焦急的等着龙泉剑铸好的少年曹丕简直毫无分别。
三月春花渐次醒,一早上就有人叫卖各式各样的鲜花和花苗,桓子轲又看得心痒痒,看好了刚要付钱,一只手挡住了他的视线。
那只手的主人从怀中掏出一本书,语气没有起伏的问他,“这本书是公子手笔吗?”
黑金封纸,卷云纹,包背装,赫然是一本《列异传》。
他虽然刊刻了书,却没有署名。桓子轲打算不承认,“我不知道什么《列异传》,也不认识作者。”
来人只管问,丝毫不管他如何回答,一个手势,一辆早已停在街边的牛车调转过来。他做了个“请吧”的动作,不由分说。
“太后有令,不得不从,公子还是与我们去一趟。”
司马懿抱着剑匣在家中等,等到太阳升到最高点,不见桓子轲的身影。
莫非又被什么新奇故事吸引过去了?
一道人影从前厅跑到后院,气喘吁吁,口中叫着,“大人,司马大人.......”
跑到跟前,原来是个杂役打扮的下人,他喝了杯水缓口气,又是急切又是吞吐难言,“大人,桓公子......奉太后命去了宫中......太后说要见他。”
太后?太后为什么要见桓子轲?
司马懿那颗波澜不惊很久的心,突突的跳起来。
他敢确定郭太后比他更了解曹丕的生活举止,这样相似的一个人出现,传出去会是怎样?司马大人恋慕先帝已久,偷偷蓄养长得像先帝的小男孩?
这头桓子轲已经乘着牛车,沿着直道驶入了宫城。
进入宫城后,牛车换成双辔马车,桓子轲忽然放下心来。
看规制,的确是太后的宾客才能坐的车驾。
再往前走,就是不得乘车马的禁区了,有宫装侍女笑容满面的迎他下来,轻声告诉他太后召见的缘由——
钟大人最近和正室夫人闹和离,郭太后为了调解,亲自去了钟家一趟,见了案上摆着的《列异传》,随手拿起翻看了几页,然后顾不得这次来的目的,急切的向钟繇问,从何得来?何人所作?此人又在何处?
桓子轲听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
该躲的,还是躲不过,总要去面对。
12
司马懿在家中无法安坐,索性来到了宫城外边,来回踱着步,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桓子轲还没出来,有宫女先看到了司马懿,远远的用手指了指嘴角,比了个向上的弧度。
司马懿知道这是宫中常用的传话手势,意思是“太后和桓公子相谈甚欢,很高兴。”
确认了桓子轲的安全后,他不知为何陡然失落起来,仿佛突然之间觉出,桓子轲并不是他一人私有的曹子桓。
这感觉让人异常怅惘,好像误入一片桃花源,醒来看到春眠落花,只是做了一场大梦一样。
桓子轲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