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区别,但现在看来,没有提前值机选座,却能坐在相对宽敞的第一排,真的是非常幸运了。
更幸运的是旁边的座位还是空的。起飞后于小松换上一次性拖鞋,抬起座椅之间的扶手,稍稍伸直了双腿,很快就靠在邻座的椅背上睡着了。
正值冬季,密闭的机舱里暖风开得很足,于小松睡了很久才口干舌燥地醒了过来。没等完全睁开眼,他忽然意识到身旁原本空着的座位上此刻正坐着一个人,接着又发现自己的头也不是靠在椅背上,而是靠在了那个人的肩膀上。
于小松瞬间醒了个透,他掀开眼罩直起身,迅速挪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十分不好意思地对旁边的人说:“抱歉...抱歉...我睡得太沉了,没发现你来了...”
旁边的男人见于小松醒了,跟着往中间移了移,冲他大方地一笑道:“没关系。”
于小松清了清干涩的喉咙,正要再次致歉,那人赶在他开口前递来一支纯净水,轻声对他说:“刚才发餐食的时候你睡着了,就只帮你留了支水。听你声音有点哑,先喝点吧。”
于小松接过水连连道谢。他本想借着仰头喝水的机会偷偷打量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在人家的肩膀上留下口水之类的痕迹,谁知余光扫过去,却发现那人也在一脸关切地盯着自己看,于是喝完水后,于小松便对他报以了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这一笑似乎让那人意识到了不妥,也赶忙收回了目光转过头去。
于小松看了看表,发现行程才过三分之一。他的书和ipad都在背包里,背包又在行李架上,要拿得请旁边的人起身给他让出位置。他不好意思再添麻烦,于是抽出了一本机上杂志来打发时间。
民航杂志的内容除了赞助商的广告之外,大多都是展示航空公司的企业风采。从地勤、调度运营、机务维修、客舱服务人员到机长,每个岗位都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并配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于小松走马观花地翻看下来,突然将视线停留在一页上,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辨认出了照片上这位丰神俊朗、气势凌人的空警支队队长,正是坐在旁边那位半小时前被他当成了靠枕的男人。
这倒解释了为什么从登机到起飞他都不曾出现,却在半途中凭空冒了出来。
于小松偷偷观察起他的侧脸,跟照片做着比对,可对方毕竟是警察,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没等于小松看几眼就被他发现了。带着询问的眼神落在了于小松手中的杂志上,那人顿时明白过来,腼腆地笑了笑,似乎是在肯定于小松没有看错,杂志里的人正是自己。
于小松也笑了笑,没好意思当着人家的面读那篇文章的内容,只扫了一眼照片下方的名字,便赶紧翻了过去。
下一页印着一群笑容甜美的空姐,可于小松根本没看,心里反复琢磨着“程溯”这个名字,觉得似曾相识,又怎么都想不起在哪听过。
一旁的程溯见于小松什么也没问便就此打住,没了下文,眼中似有一丝失望的神色闪过,嘴唇微微动了动,欲言又止,几度想开口说些什么,却最终还是忍住了,转过头重新端坐回去,盯着前方空无一物的隔板发起了呆。
难熬的旅途在尴尬的气氛中一点一点度过,中途程溯离开座位好几次,于小松还听见他小声警示后排乘客不要在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晚餐过后不久客舱就熄了灯,于小松靠着窗户睡了一觉,再醒来时已是深夜,转头发现程溯腰背笔挺,依然很精神地目视着前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所有人都在沉睡,整个客舱里都是此起彼伏的鼾声。于小松请程溯给自己让出通道,蹭着他的大腿钻了出去,取下行李架上的背包,掏出需要的东西放在座位上,带着一小支漱口水去了洗手间,回来后他把自己看过的那本杂志递给程溯,小声问道:“要看吗?一直坐着会不会无聊?”
程溯的双眼泛着微微的血丝,他没有伸手去接杂志,而是盯着于小松看了好久,直到看得于小松有些坐立不安了,他才忍不住开了口,试探着唤道:“于小松?”
于小松愣住了,想了半天也没想起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把名字告诉过对方。
程溯见他一脸诧异,斟酌了片刻又再次问道:“你是实验中学xx届3班的于小松吗?
“你...不记得我了?”
听到这里,于小松终于反应过来程溯很有可能是自己的高中校友,但绝不是同班同学。于小松跟陈云旗不一样,陈云旗只有他一个朋友,他却跟同学们都相处得不错,若是同班,他绝对不会认不出,更不会记不起的。
于小松更觉得尴尬了,他点了点头,疑惑地问道:“你也是实验的?真的不好意思,我觉得你的名字很耳熟,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对不起啊...”
程溯释然一笑,十分体贴地替他开脱道:“这有什么好对不起的,我跟你不同班,咱们年级7个班呢,何况都这么多年了,想不起来很正常。”
于小松挠了挠头,有些愧疚地说:“可是你都还记得我呢。”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程溯闻言却突然脸红了。他干咳了两下,稍稍别过头去,遮遮掩掩地说:“啊...那个...因为你的样子也没怎么变...”
此话不假,于小松从小到大一张娃娃脸确实没什么太大变化,
更幸运的是旁边的座位还是空的。起飞后于小松换上一次性拖鞋,抬起座椅之间的扶手,稍稍伸直了双腿,很快就靠在邻座的椅背上睡着了。
正值冬季,密闭的机舱里暖风开得很足,于小松睡了很久才口干舌燥地醒了过来。没等完全睁开眼,他忽然意识到身旁原本空着的座位上此刻正坐着一个人,接着又发现自己的头也不是靠在椅背上,而是靠在了那个人的肩膀上。
于小松瞬间醒了个透,他掀开眼罩直起身,迅速挪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十分不好意思地对旁边的人说:“抱歉...抱歉...我睡得太沉了,没发现你来了...”
旁边的男人见于小松醒了,跟着往中间移了移,冲他大方地一笑道:“没关系。”
于小松清了清干涩的喉咙,正要再次致歉,那人赶在他开口前递来一支纯净水,轻声对他说:“刚才发餐食的时候你睡着了,就只帮你留了支水。听你声音有点哑,先喝点吧。”
于小松接过水连连道谢。他本想借着仰头喝水的机会偷偷打量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在人家的肩膀上留下口水之类的痕迹,谁知余光扫过去,却发现那人也在一脸关切地盯着自己看,于是喝完水后,于小松便对他报以了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这一笑似乎让那人意识到了不妥,也赶忙收回了目光转过头去。
于小松看了看表,发现行程才过三分之一。他的书和ipad都在背包里,背包又在行李架上,要拿得请旁边的人起身给他让出位置。他不好意思再添麻烦,于是抽出了一本机上杂志来打发时间。
民航杂志的内容除了赞助商的广告之外,大多都是展示航空公司的企业风采。从地勤、调度运营、机务维修、客舱服务人员到机长,每个岗位都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并配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于小松走马观花地翻看下来,突然将视线停留在一页上,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辨认出了照片上这位丰神俊朗、气势凌人的空警支队队长,正是坐在旁边那位半小时前被他当成了靠枕的男人。
这倒解释了为什么从登机到起飞他都不曾出现,却在半途中凭空冒了出来。
于小松偷偷观察起他的侧脸,跟照片做着比对,可对方毕竟是警察,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没等于小松看几眼就被他发现了。带着询问的眼神落在了于小松手中的杂志上,那人顿时明白过来,腼腆地笑了笑,似乎是在肯定于小松没有看错,杂志里的人正是自己。
于小松也笑了笑,没好意思当着人家的面读那篇文章的内容,只扫了一眼照片下方的名字,便赶紧翻了过去。
下一页印着一群笑容甜美的空姐,可于小松根本没看,心里反复琢磨着“程溯”这个名字,觉得似曾相识,又怎么都想不起在哪听过。
一旁的程溯见于小松什么也没问便就此打住,没了下文,眼中似有一丝失望的神色闪过,嘴唇微微动了动,欲言又止,几度想开口说些什么,却最终还是忍住了,转过头重新端坐回去,盯着前方空无一物的隔板发起了呆。
难熬的旅途在尴尬的气氛中一点一点度过,中途程溯离开座位好几次,于小松还听见他小声警示后排乘客不要在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晚餐过后不久客舱就熄了灯,于小松靠着窗户睡了一觉,再醒来时已是深夜,转头发现程溯腰背笔挺,依然很精神地目视着前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所有人都在沉睡,整个客舱里都是此起彼伏的鼾声。于小松请程溯给自己让出通道,蹭着他的大腿钻了出去,取下行李架上的背包,掏出需要的东西放在座位上,带着一小支漱口水去了洗手间,回来后他把自己看过的那本杂志递给程溯,小声问道:“要看吗?一直坐着会不会无聊?”
程溯的双眼泛着微微的血丝,他没有伸手去接杂志,而是盯着于小松看了好久,直到看得于小松有些坐立不安了,他才忍不住开了口,试探着唤道:“于小松?”
于小松愣住了,想了半天也没想起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把名字告诉过对方。
程溯见他一脸诧异,斟酌了片刻又再次问道:“你是实验中学xx届3班的于小松吗?
“你...不记得我了?”
听到这里,于小松终于反应过来程溯很有可能是自己的高中校友,但绝不是同班同学。于小松跟陈云旗不一样,陈云旗只有他一个朋友,他却跟同学们都相处得不错,若是同班,他绝对不会认不出,更不会记不起的。
于小松更觉得尴尬了,他点了点头,疑惑地问道:“你也是实验的?真的不好意思,我觉得你的名字很耳熟,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对不起啊...”
程溯释然一笑,十分体贴地替他开脱道:“这有什么好对不起的,我跟你不同班,咱们年级7个班呢,何况都这么多年了,想不起来很正常。”
于小松挠了挠头,有些愧疚地说:“可是你都还记得我呢。”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程溯闻言却突然脸红了。他干咳了两下,稍稍别过头去,遮遮掩掩地说:“啊...那个...因为你的样子也没怎么变...”
此话不假,于小松从小到大一张娃娃脸确实没什么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