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泉哥,”陈知南道,“不是安慰你,说实话,袁天罡看上去... ...有点不对劲。”
“你还记得贺若弼吗?”陈知南道。
李重棺瘫倒在木椅上,轻轻点了点头。
“我们在渚江遇到了贺若弼,和由贺若弼带领的一小撮尸兵。”
“不是湖心亭地下的那种石兵俑,而是‘缝尸人’,”陈知南道,“但又和原先见过的不太一样,那尸兵整个泛着诡异的青灰色,且外表坚硬,但行动又比从前略微迟缓。”
“你们的猜测很可能是正确的,袁渚白在炼尸。”陈知南说。
“贺若弼行动算得上敏捷,虽偏执暴躁,但尚有神智。”陈知南看着李重棺的眼睛,说道,“但袁天罡不一样。”
“在我们同他接触的几个小时里,他神情木讷,没有说过一句话,”陈知南道,“在你的印象里,袁天罡是这样的人么?”
李重棺立刻道:“不是。”
陈知南又说道:“而且我们发现,袁天罡虽一直漂浮在空中,但明显可以看到,他的右腿是断的。”
“上京并没有湖心亭那样的骨蔓,”陈知南道,“他的身上也没有任何拼接痕迹。”
“袁渚白用的,很可能是... ...”
“袁天罡的遗骸。”陈知南说道。
李重棺居然没有说话。
良久,居然是轻轻笑了一下。
他说:“我生气了。”
他是曾对袁渚白有几分恼怒的,但后来冷静下来细想,其实也不过如此。
他同袁渚白是一个时代过来的人,完全能够理解那时候的人们对“皇权”,“江山”与“天命”的狂热。
他能理解袁渚白。
所以想着,也不过如此,袁渚白要复隋,他阻止便好了,他不会让袁渚白成功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第51章 佛牌 二
“另二人都是武将?”李重棺问道。
陈知南点头, 道:“东, 南二方都是武将。”
“武将尚可理解, 但他要大师父做什么?”李重棺道,“也不知道大师父是否真的还保留神智... ...”
“不过袁天罡的陵墓不是说从未被盗过么?”陈知南道,“若猜测属实, 袁渚白倒也真是算得上欺师灭祖。”
“接下去什么打算?”陆丹问道。
陈知南想也没想道:“你们说袁渚白在哪儿炼尸?东西南北中五方唯有中部是我和海山未涉足的,袁渚白师从风水大师袁天罡,定不会随意选址, 我的建议是去中部地区调查一下。”
“没错,当时为了节省时间,我和知南都是直奔目的地而去的,也没有关注其他地方。”罗海山附和道。
“让我思考一个晚上, 明日出发。”李重棺道, “陆丹收拾收拾东西下碗面吧,罗海山自个玩儿去。陈知南跟我来。”
“被自个玩儿去”的罗海山深深感受到了待遇差别,悲愤地从小屉里抓了一把西洋参片用指甲掐着玩。陆丹问了句罗海山吃不吃辣就蹦跳着进了厨房。
李重棺带着陈知南来到了楼上的小书房。
陈知南从前曾偷偷来过这里,印象颇深,彼时这里有满满几个书架积灰的唐书,都被撕掉了同一页。
现在想来, 那撕掉的一页中, 定是有着过去的李宽留下的无足轻重的一句记载吧。
然而现却是不同了。
李重棺这段时间请人把二楼重新翻了一遍,几间书房全部打通, 漆过了墙面,一排实木柜整整齐齐地码着, 看上去沉静而厚重,进门便能嗅到熏香和木香糅杂在一起的独特气味。
陈知南脱口而出:“书呢?”
李重棺一回头,有些惊讶:“你看到过?烧了。”
这个处理方法倒是很有李氏特色,陈知南也不解释,道:“偶然看到过。”
李重棺走到左数第一个木制书柜前,先拉开了最下的抽屉,里面摆着一只漆黑的小方匣。他把匣子打开,里面静静的躺着三本薄册,封面都让陈知南感到无比熟悉——《推背图》。
三年以前,陈旭将一本薄薄的《推背图》夹杂在一堆奇奇怪怪的术法秘籍中一股脑打包塞给陈知南的时候,他从未想过会有如今的经历与成长。
说句实话,他陈知南最初来小泉堂——
的确是打算来帮忙看药店的。
嗯,虽然他对中医药一窍不通。
李重棺把另外两本《推背图》按照顺序放入匣中,整齐码好,盖上盖子,再把抽屉推合。他从长袍里掏出两张绘着符的封条来,仔仔细细地交叉着贴在了抽屉外。
接着走到左数第二个书柜前蹲下,拉开抽屉,取出了另一个黑色木匣。
“你与罗海山回来之前,翟子郁到访小泉堂,送来了这个,”李重棺把匣子打开,展示给陈知南看,“有人托她送这个来。”
“附言说——”
“中原颇不太平,若殿下已深陷局中,此物可解殿下疑惑。”
“你既然回来了,”李重棺道,“便一同看看此物有何玄机。”
那小方匣中,是一枚小小的佛牌。
“佛牌?”陈知南愣了,“这东西不好随便收吧?”
“活人的的东西还是... ...?”
“死人的。”李重棺淡淡说道,“收都收了,怕什么,不会出事。”
“我可不会看古董,”陈知南耸耸肩,道,“泉哥你若是让我来看,那便只能... ...”
二人耳中一阵短短的嗡鸣后,易魂进入。
看清周围的景色后,李重棺的眼眶几乎有些湿润了。
这是他熟悉无比的——
唐都,长安。
长安城朱雀大街。
李重棺还是
“你还记得贺若弼吗?”陈知南道。
李重棺瘫倒在木椅上,轻轻点了点头。
“我们在渚江遇到了贺若弼,和由贺若弼带领的一小撮尸兵。”
“不是湖心亭地下的那种石兵俑,而是‘缝尸人’,”陈知南道,“但又和原先见过的不太一样,那尸兵整个泛着诡异的青灰色,且外表坚硬,但行动又比从前略微迟缓。”
“你们的猜测很可能是正确的,袁渚白在炼尸。”陈知南说。
“贺若弼行动算得上敏捷,虽偏执暴躁,但尚有神智。”陈知南看着李重棺的眼睛,说道,“但袁天罡不一样。”
“在我们同他接触的几个小时里,他神情木讷,没有说过一句话,”陈知南道,“在你的印象里,袁天罡是这样的人么?”
李重棺立刻道:“不是。”
陈知南又说道:“而且我们发现,袁天罡虽一直漂浮在空中,但明显可以看到,他的右腿是断的。”
“上京并没有湖心亭那样的骨蔓,”陈知南道,“他的身上也没有任何拼接痕迹。”
“袁渚白用的,很可能是... ...”
“袁天罡的遗骸。”陈知南说道。
李重棺居然没有说话。
良久,居然是轻轻笑了一下。
他说:“我生气了。”
他是曾对袁渚白有几分恼怒的,但后来冷静下来细想,其实也不过如此。
他同袁渚白是一个时代过来的人,完全能够理解那时候的人们对“皇权”,“江山”与“天命”的狂热。
他能理解袁渚白。
所以想着,也不过如此,袁渚白要复隋,他阻止便好了,他不会让袁渚白成功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第51章 佛牌 二
“另二人都是武将?”李重棺问道。
陈知南点头, 道:“东, 南二方都是武将。”
“武将尚可理解, 但他要大师父做什么?”李重棺道,“也不知道大师父是否真的还保留神智... ...”
“不过袁天罡的陵墓不是说从未被盗过么?”陈知南道,“若猜测属实, 袁渚白倒也真是算得上欺师灭祖。”
“接下去什么打算?”陆丹问道。
陈知南想也没想道:“你们说袁渚白在哪儿炼尸?东西南北中五方唯有中部是我和海山未涉足的,袁渚白师从风水大师袁天罡,定不会随意选址, 我的建议是去中部地区调查一下。”
“没错,当时为了节省时间,我和知南都是直奔目的地而去的,也没有关注其他地方。”罗海山附和道。
“让我思考一个晚上, 明日出发。”李重棺道, “陆丹收拾收拾东西下碗面吧,罗海山自个玩儿去。陈知南跟我来。”
“被自个玩儿去”的罗海山深深感受到了待遇差别,悲愤地从小屉里抓了一把西洋参片用指甲掐着玩。陆丹问了句罗海山吃不吃辣就蹦跳着进了厨房。
李重棺带着陈知南来到了楼上的小书房。
陈知南从前曾偷偷来过这里,印象颇深,彼时这里有满满几个书架积灰的唐书,都被撕掉了同一页。
现在想来, 那撕掉的一页中, 定是有着过去的李宽留下的无足轻重的一句记载吧。
然而现却是不同了。
李重棺这段时间请人把二楼重新翻了一遍,几间书房全部打通, 漆过了墙面,一排实木柜整整齐齐地码着, 看上去沉静而厚重,进门便能嗅到熏香和木香糅杂在一起的独特气味。
陈知南脱口而出:“书呢?”
李重棺一回头,有些惊讶:“你看到过?烧了。”
这个处理方法倒是很有李氏特色,陈知南也不解释,道:“偶然看到过。”
李重棺走到左数第一个木制书柜前,先拉开了最下的抽屉,里面摆着一只漆黑的小方匣。他把匣子打开,里面静静的躺着三本薄册,封面都让陈知南感到无比熟悉——《推背图》。
三年以前,陈旭将一本薄薄的《推背图》夹杂在一堆奇奇怪怪的术法秘籍中一股脑打包塞给陈知南的时候,他从未想过会有如今的经历与成长。
说句实话,他陈知南最初来小泉堂——
的确是打算来帮忙看药店的。
嗯,虽然他对中医药一窍不通。
李重棺把另外两本《推背图》按照顺序放入匣中,整齐码好,盖上盖子,再把抽屉推合。他从长袍里掏出两张绘着符的封条来,仔仔细细地交叉着贴在了抽屉外。
接着走到左数第二个书柜前蹲下,拉开抽屉,取出了另一个黑色木匣。
“你与罗海山回来之前,翟子郁到访小泉堂,送来了这个,”李重棺把匣子打开,展示给陈知南看,“有人托她送这个来。”
“附言说——”
“中原颇不太平,若殿下已深陷局中,此物可解殿下疑惑。”
“你既然回来了,”李重棺道,“便一同看看此物有何玄机。”
那小方匣中,是一枚小小的佛牌。
“佛牌?”陈知南愣了,“这东西不好随便收吧?”
“活人的的东西还是... ...?”
“死人的。”李重棺淡淡说道,“收都收了,怕什么,不会出事。”
“我可不会看古董,”陈知南耸耸肩,道,“泉哥你若是让我来看,那便只能... ...”
二人耳中一阵短短的嗡鸣后,易魂进入。
看清周围的景色后,李重棺的眼眶几乎有些湿润了。
这是他熟悉无比的——
唐都,长安。
长安城朱雀大街。
李重棺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