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全家住在旧金山。那时候英语不好,环境陌生,爸爸又常年加班出差,只有妈妈陪着她。
  11岁那年,英语好了,能习惯了,妈妈查出乳腺癌。很不幸,治疗一年后去世了。三口之家只剩下两个人,爸爸努力工作,想用经济补偿缺失的疼爱,最后家里时常只剩下她一个人。
  也不是说多么的缺乏疼爱,只是...缺少陪伴。秦湘从12岁开始就经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做饭,打扫卫生,温习功课...她说她一个人可以的。
  爸爸有年假,他们每年春节都会回津州,看望爷爷奶奶,还有姑姑,也就是李欣的妈妈。每回一次,津州就会变个小样,但还是熟悉的、这里有她的记忆,她就想回来了。
  姑姑把国内的教材寄给她,她一边在美国接受教育,一边看着国内的教材。终于在她14岁的时候,爸爸花钱托了关系,给送回了津州的中学。
  她住在爷爷奶奶那里。本来姑姑叫她去住她那儿,但是姑姑毕竟自己有份家,她没答应。
  爷爷奶奶住在那种旧楼子里,三楼,七八十平米。当然那时候还不算旧楼子。爷爷奶奶很疼她,她放学就会陪爷爷下会儿棋,帮奶奶做饭,吃完饭再一起出去遛弯,遛完弯再认真写作业。有时候爸爸会打长途过来关心她的生活,或者打给她一大笔用不完的生活费。总之那段日子很美好,她有人陪着。
  然而一晃也这么些年过去了。
  秦湘站在客厅里点了根烟,食指和中指之间就有一圈圈烟雾腾上来,从她眼前飘过然后淡去。客厅的落地窗正对着津州最高的那栋大厦,顶上的那个斜斜的尖就在闪着亮光。忽明忽暗的。
  她很少抽烟,偶尔会。在情绪飘忽不定心里空荡荡的时候,或者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
  后来她19岁,爷爷奶奶相继因病去世了。老人总是这样,一个走了,好像另一个也想早早随同去作伴。在她参加完葬礼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那种没人陪伴的孤独时光。
  所以她那年参加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写了临床医学。
  而当她真的理解那句话: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当初还是挺傻的。
  再后来她爸爸再婚,娶的是一位华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并没有什么豪门后母的狗血戏码,她们相处得挺融洽,当然也可能是距离产生美的缘故。
  爸爸问过她要不要回美国来,变成一家四口。她拒绝了,说在津州挺好,也习惯了一个人。她爸爸没再强求,每个月会给她汇钱,现在都一直这样。
  所以她从来都不缺钱,只是孤独了一点,但这个习惯就好。
  所以她到底有几年没去过旧金山了?反正好些年了吧。
  所以她现在为什么要抽烟?可能...是向来孤独的人在一阵热闹过后会有更加深刻的空旷感。像每年的春节,也像春节放过烟花后遗留下来的那股烟火味...
  秦湘眨了眨眼,看手表的时候发现已经十二点了。脑子里突然想到了什么,她掐灭了烟头。
  还是赶紧睡吧,白予明天会来接她,睡过头了可不好。
  而当秦湘第二天坐在办公室的时候,任何人都想不到或许她昨天晚上唱了歌,喝了酒,微醉过,喃喃过,还抽过烟。
  她夹起打包盒里的虾仁生煎咬了一口,当然是白予带的。
  嗯,味道还不错。
  白予沉寂了一个晚上。不过第二天陆攸之就收到了一堆她的微信。
  “哈哈哈哈,昨天我是不是神助攻?”
  “昨天你看我那一眼太吓人了,你得跟我道歉!”
  “说真的,你难道不觉得那种心照不宣的暧昧感特别的撩动人心么?”
  “那种互相猜疑,互相试探......”
  商场的书城里开着淡淡的暖气,还放着淡淡的音乐声,是曾轶可的那首《有可能的夜晚》。
  “让蜡烛代替所有灯让音乐代替话语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要我开口只能说一句话
  让我成为你的有可能”
  陆攸之其实不是什么话特少的人,但在白予面前,她总是觉得特别词穷,每次回复不是一个“哦”,“嗯”,就是一个微笑的表情。当然,是在聊到感情问题的时候。
  其实白予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她也是明白的。
  于是她想想还是多发一点,但发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去调侃她数落她。
  所以画风就会变成这样:我看你一定是把左边的脸撕下来贴到右边了。
  “???”
  “一边不要脸,一边二皮脸。”
  最后是白予用一句“滚吧你”结束了这场看似不太愉快的聊天。
  陆攸之来书城是陪着馨馨挑练习题的,馨馨就是她私下补课的学生,一个很乖巧可爱的女孩子,陆攸之很喜欢她。
  到底是有多少年没逛过书城了,感觉小说杂志都换了一批,但是摆在架子上的《青年文摘》还在。陆攸之在最后给馨馨挑了本《从课本到奥数》,这还是她小时候做过的,解题思路非常好。
  “馨馨,这里面的每一道例题都要仔细看哦,然后再把后面的举一反三做一遍。到时候你的数学一定会很好的呢~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