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心内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大罗之上有准圣,准圣之上有圣人,圣人之下为蝼蚁,但圣人却又是天地……这圣成不得。”
  齐俊的搅局,让天道忙于压制鸿钧,无暇遮掩关于圣之天机。同时,天道亦没想到,洪荒此时会有人窥探未来圣人之命运长河。而且,女娲心甘情愿被伏羲卜卦,种种巧合,这才让伏羲误打误撞知道了圣人之天命,女娲之未来。
  按下心中翻腾地心思,伏羲看向女娲,说道:“既然如此,那道祖下次讲道时,妹妹你便留在家中,紫霄宫我一人去即可。哥哥会记录下道祖所讲之道,待我回转后,再转述妹妹听,这样可好?”
  女娲被伏羲的要求愣住了,不过,看着眼神中满是恳求的兄长,她还是同意了,“哥哥,我听你的。”


第45章
  有妹如此, 还有何求!
  伏羲很感动,妹妹竟如此信任他,不问缘由便决定放弃如此机缘。他一句话, 妹妹竟真的不去听天地间第一位圣人讲道。
  此刻, 伏羲心中更加坚定护佑女娲一生无虞的念头。而权势, 恰是必不可少的。此刻,伏羲亦改变了拒绝帝俊之请的念头。
  太阳星, 太一十分畅快,化作金乌,浑身火焰燃烧, 仰天长吼, 这一路打架打的实在是太爽了。
  寻盟友之行,帝俊与太一对于其他非紫霄宫三千修士之一的妖,简单来说就是修为没那么厉害的妖, 他们奉行不识抬举, 就揍到你识抬举这一准则。
  在帝俊的“人格魅力”和太一的“谆谆教诲”之下,两兄弟很快收服了鬼车、钦原、商羊、呲铁、九婴、飞廉、毕方、白泽、英招、计蒙等十位大罗真仙修为修士, 赦封为妖族十大妖帅。
  至于, 妖帅手下无兵, 太一举起混沌钟怒目而视,一旁帝俊循循善诱道:“妖族尚未昭告洪荒,威名未显, 还需各位将军共同努力, 扬我妖族之名。”
  帝俊此话一出,“聪明”地十大妖帅瞬间懂了, 纷纷作辑,表忠心道:“吾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扬我妖族之名。”
  见状,帝俊点头,随后太一收起混沌钟,回转太阳星,离开前帝俊留下一句话,“待紫霄宫再开,吾会将创立妖族一事告知道祖,希望到时吾等不会令本皇失望。”
  “定不辜负妖皇所望。”十大妖将拜服,恭敬送走两人。
  幼儿园,齐俊满脸真诚地看着杨眉,解释(忽悠)道:“杨眉道友,说起来我与帝释天道友,那渊源可就深了,几天几夜恐怕也说不清楚。简单来说,我与帝释天道友来自同一个地方,为同一个东西效命过,帝释天道友可以说是我的兄长。只不过,我俩因为某些事情不能常见面,所以显得有些生疏,你也知道帝释天道友,很那个的……”
  “……”听了齐俊的长篇大论,帝释天再次刷新了对齐俊脸皮之厚的认识。
  这些话掰开来看,貌似讲的都是大实话,可他听着怎么就这么别扭。帝释天此时很想冲着齐俊那张笑嘻嘻地脸,来上一拳,“他们关系有那么好?我很那个?那个是什么意思,给我说清楚喂。”
  为了在“基友”面前不崩冷峻帝王人设,帝释天纵然内心万般吐槽,面上却是丝毫不显,由着齐俊胡诌。
  而在杨眉看来,一向说一是一,从不给任何人面子的好基友,没有反驳齐俊的话,那显然就是承认两人老乡的关系了。
  他可记得某日黄昏时分,帝释天少见地情绪低落,哀愁,口中轻叹一句,“我还能回到家乡吗?”
  好基友的老乡就是他的老乡,杨眉将齐俊纳入了自己人范围。
  浑然不知已抱住杨眉大腿的齐俊,看向帝释天,他可是一直期待着,能从帝释天那里搞来一些不需灵力,就能爆炸伤人的弹珠。
  注意到齐俊发光的双眼,帝释天淡淡地回了一句:“那叫做霹雳子,吾有,但是不给你。”
  至于拒绝的原因,他看齐俊不爽;至于为什么看齐俊不爽,因为齐俊挨着杨眉太近了,杨眉看齐俊地眼神也太和善了,杨眉的眼睛只能看他。
  帝释天一句话,堵住了齐俊的下文。齐俊很郁闷,他刚还在纠结,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开口讨要。没想到,还没等他说出口,就直接被拒绝了。
  而且,他刚在杨眉道友面前夸耀两人关系多么好,转眼就被打脸,老乡也太不给面子了。
  心内这么想,齐俊可不甘心,他再次发挥厚脸皮大法,扬着笑脸问道:“老乡,我就是好奇,你这弹珠……哦不,是霹雳子,它是怎么做到不须灵力,就能有如此威力?”
  杨眉闻言,亦很感兴趣地看向帝释天,他也好奇很久了,好基友对敌手段,貌似需要使用灵力的“术法”很少。
  感受到杨眉炙热的目光,帝释天开口了,就是如此差别对待。
  “霹雳子内压缩着庞大的混沌之气,吾使用它时虽然没有灵力波动,但其实使用它时,需要特殊的暗劲,要有这种暗劲又必须习得一本特殊的功法。”
  功法涉及灵岛机密,帝释天说到这儿,便不往下说了,招得齐俊心痒痒。
  “老乡,那功法能教我吗?”齐俊很想摆脱战五渣这一标签,他一直坚信自己不能修仙,绝对不是因为他蠢,而是没有适合他修行的功法。
  在齐俊看来洪荒道法是天书,作为现代人看不懂是正常的。而老乡口中的特殊功法,
o
地址发布邮箱:diyibanzhu@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