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1

议建筑。
  无数人感叹科技改变生活,也在感叹沈明洲和邵炼的了无行踪。
  伴随着连英才的光耀楼直播剪辑,不少人重新在热搜上看到沈明洲、邵炼的名字。
  点进去一看,热度最高的不是营销号,也不是新闻大V,更不是发布了光耀楼剪辑的网红师兄。
  而是普普通通的网民朋友。
  普通的ID,普通的头像,普通的感叹却引发了网络上大多数人的共鸣。
  他说:“沈明洲和邵炼消失的第800天,我想他们了QAQ”


第178章 番外
  集体怀念挡都挡不住。
  网民朋友给沈明洲和邵炼写的怀念词,能够从沈明洲初次出现的大V新闻,一直排比到最后一次的小威廉、小明洲互动视频。
  他们真情实意的想念着这两个人,时不时还拍出使用的智能眼镜,玩着的《未来家园》,收藏的直播间,预定的高科新产品,配字表示:“我的生活里到处是他们的痕迹。”
  科技研发者的魅力,印刻在一件件产品上。
  哪怕是偶遇执行公务的蜻蜓无人机,他们都能恍然感慨一声“哦,这也是沈明洲造出来的东西”。
  怀念始终在持续,毕竟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出和沈明洲、邵炼相关的事物,随手都能写一两句。
  王北壹被陌生网友的怀念打动。
  想他那位资本主义风采的邵哥哥,能够获得如此多人的喜爱,他就是累点也觉得心甘情愿。
  然而,怀念的呼声高涨,王北壹越看,越觉得不太对。
  虽然说的都是好话,怎么总是透着一种追悼哀思的错觉。
  人还没死呢!
  王北壹翻翻手机,找出了留存了好几个星期的照片,果断发上微博。
  “别想了兄弟们!他们过得好着呢![图]”
  一图止千愁。
  热搜上原本的各种想念、怀念型网友,火速前往王北壹主页看真迹。
  确实是沈明洲和邵炼,而且是近期的沈明洲和邵炼!
  沈明洲穿着一身运动服,褪去了青春年少的稚嫩,剪了一头小碎发。
  他不戴眼镜,却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低着头摆弄着一个遥感手柄。
  旁边的邵炼看向镜头微笑,特别接地气的竖起了拇指,看起来像在跟拍摄者表示“没问题”。
  明明没有蓝天白云春暖花开,普普通通的墙面背景,但因为邵炼这么一个手势,整个画面都变得温柔又生动。
  大部分网民都是满意的。
  可就有一些人爱搞事情。
  “不得行,你让他们拿着当天的日历拍一张给我们,证明活着!”
  王北壹:???
  他还没来得及吐槽这什么古老手段。
  突然又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搞日历拍照。”
  王北壹的对对对,还没能点完头,下拉就看到了完整句子。
  “你让他们录个视频说两句都行了!”
  王北壹:……
  网友真的太难伺候了,这公关他做不下来。
  王北壹转手拍照截图发送,爱什么时候传到邵炼手上,随便啦!
  中国大地辽阔无比,只要导航上找不到的地方,就会变得朦胧神秘。
  沈明洲来了基地两年,完全习惯了四处严防死守的气氛。
  每周小会、每月大会,平常时不时会有临时会议召开,一起研讨项目里的难题和困境。
  整个基地的项目,与航天航空密不可分,也和核工业千丝万缕。
  庞大而宏伟的目标,在沈明洲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受到了强烈震撼。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最高指示,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还有十四年的时候,国家的战略目标已经定在了浩渺苍穹之外的星空。
  他参与的部分,不过是实验项目的四十分之一。
  失败,并不妨碍国家征服宇宙的目标。
  成功,却能够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因为,他要做的是研发出能够自适应太空环境,调整内部生存空间,保证普通人生活的智能航天器系统。
  邵炼时隔多年重回实验室,熟练的调出了尘封已久的研究资料。
  他一项一项列给沈明洲看,“重力、压强、造氧都没有问题,但是实验目标没有办法在我做出的模拟舱里待下去超过十分钟,血氧浓度会急速降低,身体指标异常,无法排除干扰情况,除非穿上宇航服。”
  留存多年的数据,邵炼记忆犹新。
  当时疯狂跳蹿的数据,和实验室外医生说出的那些话,足够令他夜不能寐。
  他是做理论研究的。
  无论人工智能还是信息传输,都不可能像模拟舱实验一样,清晰的告诉他:继续下去,实验目标会死。
  邵炼皱起眉,难以抗拒回忆起来的痛苦。
  幸好,他在跟沈明洲讲述这一切,让他感觉好受许多。
  “实验目标当时选择的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宇航员,他们的忍耐限度和体格远超普通人。连他们都没办法承受,更不用说完成上面给我的任务。”
  国家想做的,是允许普通人像乘坐飞机、高铁一样随意的地月穿行。
  不需要经过如同宇航员一般高强度训练,让普通人自由无碍使用的交通工具。
  宇宙飞船、星际航班,什么代名词都无所谓。
  在他关闭已久的实验室里,仍旧以最初的实验代号标注着“航天器1102”。
  他重新回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