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內侍领旨,正要宣赏,却见这穆公子神色一肃,再次跪拜下去:“殿下,草民有事要禀!”
祁垣心里咯噔一下,就见太子仍是含笑看了那人一眼,“如此,便让德善带你去登闻鼓处吧。”
随后竟若无其事的走开了。
祁垣:“……”
他懵了一下,随后瞬间明白了——穆家情形与齐府相似,恐怕也是打了主意想要让太子庇佑。然而这几日太子怎会不了解他们的底细?一介商户,想要耍些心机上太子的船,也要看太子稀不稀罕……万一他们触了这人的逆鳞……
“这位老伯。”太子已经悠然踱步到了第二席前,对陈伯道,“香篆何在?”
祁垣心中一凛,正想冲出去把陈伯拦住,就觉胳膊一紧。方成和紧紧扣住他的手腕,轻轻摇了摇头,又以眼神示意旁边。
祁垣微怔,循着他的目光朝旁边一看,便见不远处,有个皮肤雪白,长相略显阴柔的青衣內侍正好奇地打量他。
祁垣茫然地看了那人一眼。
前面,陈伯却已经连声称罪,随后点燃香丸,请太子品香。
一缕青烟袅袅而出,陈伯用净水将双手湿润,轻轻覆盖在烟气之上,那烟竟像被笼住了一般,缩在他的手下不动了。陈伯随后手中变换巧形,在众人的惊诧中,竟如捏泥人一般,将那烟气握出一个青衣老者来。
清雅的香气幽幽不断,烟色渐渐由青转白,陈伯时不时润一下双手,相继握出山河流水,草木虫鱼,每样图案惟妙惟肖,顺着他的手指被腾挪在上下左右各处,始终不聚不散,如画一般飘在空中。
这下便是祁垣也呆住了。那虚空中的老者游山踏水图,赫然是他让方成和画的那幅。
只不过烟气作画寥寥几笔,只能看出大概,若不是他心中有数,定然猜不出其中缘故。
殿中众人大气都不敢出,只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直到最后香烟燃尽,陈伯伏地拜下去。
太子若有所思的看着眼前烟气所聚的图画,问:“此为何意?”
陈伯连连叩头,战战兢兢道:“回殿下,这是高邮耿公成仙图。草民是扬州人士,此次从运河入京,途径高邮时水势突涨,风浪大作,差点小命不保。幸得耿神庇佑,托梦于草民,此画便是草民梦中所见……”
“高邮耿公,”太子来了兴趣,问道,“可是宋时耿遇德?”
陈伯连连叩首,忙道:“正是。”
“文池。”太子突然回头。
祁垣正紧张着陈伯,便见那青衣內侍从匆匆走去前面,在太子身后应了一声。
太子道:“孤记得你曾说过这耿庙?”
“是。”文池道,“六年前,臣从绍兴入京,曾去高邮拜过耿庙。”
太子点了点头,却问:“你去求的什么?”
文池道:“臣听闻耿遇德生时至善,神庙有灵,人祷之者,舟行无没溺之患,旱熯有甘澍之应。故而上岸,求七公佑臣顺利入京,也佑大兴黎民风调雨顺,无旱涝之苦。”
太子问:“那你可曾过见过耿公现身?”
文池一愣,看了陈伯一眼,摇了摇头:“未曾。”
太子笑笑,摇了摇头:“依你之才,尚不能见七公一面,这老伯不通经史,反倒是见上了,岂不是好没道理。”
他说完看了伏地不起的陈伯一眼,眉梢已经笼了一层寒意。祁垣在侧后瞧见,心中一寒,这下再也顾不得,急急越众而出。
文池却在他出声之前,霍然转身,站在陈伯身旁,躬身道:“殿下,七公在世之时茹素诵经,抚恤孤寡,周济贫民,从未有贫贱士商之别。此次显灵,或许有其深意,何不听老伯讲完?”
太子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却又停下脚步,在香席对面坐了下来。
旁边有內侍将陈伯扶起。
太子道:“如今虽有清纪郎为你说情,若你说不出子丑寅卯,只拿些神明显灵之事糊弄孤,一样是要问罪的。 ”
陈伯深吸一口气,又跪倒在地上。
“殿下,七公此次显灵,只为一事。”陈伯一顿,沉声道,“七公原是山东兖州人氏,如今家乡大旱,赤地千里,人畜不生,因此七公托梦于草民,恳求殿下为民做主,募粮赈灾!”
陈伯一顿,不敢拖延,再次伏地磕头:“扬州齐府愿捐银九千两,供殿下赈灾之用!”
这话一说,殿中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太子眸色陡然变深:“多少?”
陈伯道:“白银九千两。” 商户们纷纷抬头看向他,丝毫不掩脸上的震惊之色。
祁垣却只盯着太子,往年朝廷的赈灾,首次拨款多是十几万两,如今太子领差,大约也是冲着这个去的。今日殿中商户六十多家,半数以上都是小门小户,只能凑百两银子。所以重担都在他们几家大户身上。
京城何家势力最大,捐钱必然要比他们多。另几家大约会跟齐府差不多,如此一来,太子的赈灾款很快便能筹到大半。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剩下的一小半,便是太子自己的手段了。
毕竟钱拖来的太轻易,显示不出太子的困境和才能。
再者,捐太多了,难免树大招风。
祁垣心里突突直跳,小心觑着太子的表情。
半晌之后,太子才微微颔首,却是问陈伯:“扬州有位小才子,很得江浙提学的赏识,名叫齐鸢,你可认识?”
陈伯一愣,忙道:“回
祁垣心里咯噔一下,就见太子仍是含笑看了那人一眼,“如此,便让德善带你去登闻鼓处吧。”
随后竟若无其事的走开了。
祁垣:“……”
他懵了一下,随后瞬间明白了——穆家情形与齐府相似,恐怕也是打了主意想要让太子庇佑。然而这几日太子怎会不了解他们的底细?一介商户,想要耍些心机上太子的船,也要看太子稀不稀罕……万一他们触了这人的逆鳞……
“这位老伯。”太子已经悠然踱步到了第二席前,对陈伯道,“香篆何在?”
祁垣心中一凛,正想冲出去把陈伯拦住,就觉胳膊一紧。方成和紧紧扣住他的手腕,轻轻摇了摇头,又以眼神示意旁边。
祁垣微怔,循着他的目光朝旁边一看,便见不远处,有个皮肤雪白,长相略显阴柔的青衣內侍正好奇地打量他。
祁垣茫然地看了那人一眼。
前面,陈伯却已经连声称罪,随后点燃香丸,请太子品香。
一缕青烟袅袅而出,陈伯用净水将双手湿润,轻轻覆盖在烟气之上,那烟竟像被笼住了一般,缩在他的手下不动了。陈伯随后手中变换巧形,在众人的惊诧中,竟如捏泥人一般,将那烟气握出一个青衣老者来。
清雅的香气幽幽不断,烟色渐渐由青转白,陈伯时不时润一下双手,相继握出山河流水,草木虫鱼,每样图案惟妙惟肖,顺着他的手指被腾挪在上下左右各处,始终不聚不散,如画一般飘在空中。
这下便是祁垣也呆住了。那虚空中的老者游山踏水图,赫然是他让方成和画的那幅。
只不过烟气作画寥寥几笔,只能看出大概,若不是他心中有数,定然猜不出其中缘故。
殿中众人大气都不敢出,只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直到最后香烟燃尽,陈伯伏地拜下去。
太子若有所思的看着眼前烟气所聚的图画,问:“此为何意?”
陈伯连连叩头,战战兢兢道:“回殿下,这是高邮耿公成仙图。草民是扬州人士,此次从运河入京,途径高邮时水势突涨,风浪大作,差点小命不保。幸得耿神庇佑,托梦于草民,此画便是草民梦中所见……”
“高邮耿公,”太子来了兴趣,问道,“可是宋时耿遇德?”
陈伯连连叩首,忙道:“正是。”
“文池。”太子突然回头。
祁垣正紧张着陈伯,便见那青衣內侍从匆匆走去前面,在太子身后应了一声。
太子道:“孤记得你曾说过这耿庙?”
“是。”文池道,“六年前,臣从绍兴入京,曾去高邮拜过耿庙。”
太子点了点头,却问:“你去求的什么?”
文池道:“臣听闻耿遇德生时至善,神庙有灵,人祷之者,舟行无没溺之患,旱熯有甘澍之应。故而上岸,求七公佑臣顺利入京,也佑大兴黎民风调雨顺,无旱涝之苦。”
太子问:“那你可曾过见过耿公现身?”
文池一愣,看了陈伯一眼,摇了摇头:“未曾。”
太子笑笑,摇了摇头:“依你之才,尚不能见七公一面,这老伯不通经史,反倒是见上了,岂不是好没道理。”
他说完看了伏地不起的陈伯一眼,眉梢已经笼了一层寒意。祁垣在侧后瞧见,心中一寒,这下再也顾不得,急急越众而出。
文池却在他出声之前,霍然转身,站在陈伯身旁,躬身道:“殿下,七公在世之时茹素诵经,抚恤孤寡,周济贫民,从未有贫贱士商之别。此次显灵,或许有其深意,何不听老伯讲完?”
太子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却又停下脚步,在香席对面坐了下来。
旁边有內侍将陈伯扶起。
太子道:“如今虽有清纪郎为你说情,若你说不出子丑寅卯,只拿些神明显灵之事糊弄孤,一样是要问罪的。 ”
陈伯深吸一口气,又跪倒在地上。
“殿下,七公此次显灵,只为一事。”陈伯一顿,沉声道,“七公原是山东兖州人氏,如今家乡大旱,赤地千里,人畜不生,因此七公托梦于草民,恳求殿下为民做主,募粮赈灾!”
陈伯一顿,不敢拖延,再次伏地磕头:“扬州齐府愿捐银九千两,供殿下赈灾之用!”
这话一说,殿中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太子眸色陡然变深:“多少?”
陈伯道:“白银九千两。” 商户们纷纷抬头看向他,丝毫不掩脸上的震惊之色。
祁垣却只盯着太子,往年朝廷的赈灾,首次拨款多是十几万两,如今太子领差,大约也是冲着这个去的。今日殿中商户六十多家,半数以上都是小门小户,只能凑百两银子。所以重担都在他们几家大户身上。
京城何家势力最大,捐钱必然要比他们多。另几家大约会跟齐府差不多,如此一来,太子的赈灾款很快便能筹到大半。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剩下的一小半,便是太子自己的手段了。
毕竟钱拖来的太轻易,显示不出太子的困境和才能。
再者,捐太多了,难免树大招风。
祁垣心里突突直跳,小心觑着太子的表情。
半晌之后,太子才微微颔首,却是问陈伯:“扬州有位小才子,很得江浙提学的赏识,名叫齐鸢,你可认识?”
陈伯一愣,忙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