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酒,其间不乏一些下九流的梭使。可咱们的暮将军愣是没喝,也不知那男人是有意还是无意,除了张昌宗,其他门客皆是痛挨了他一顿拳脚。
这口气晓川出得舒坦,可张昌宗却是当血海深仇般的记下了。无奈碍着金吾卫将军正三品的官职,那小子一直没敢正面冲突。这不,那天在御花园终于让他逮到了机会,寻思着在武曌面前让晓川出丑。
只是他这如意算盘没打好,偏偏在这节骨眼儿遇上了我。
再说那天的事。
也许是阳光盛好的原故吧,至今我仍记得那天关于晓川的所有细节。
哼~这是件极有趣的事儿,每每我向你提起这个男人,哪怕仅仅是他说话的一个神态,都记忆得非常清晰,就像是,他又在我心上走了一遍。而对于相处更多的公主与女皇,除了几次深刻的事件,我反而记不起什么,可能,我在下意识的逃避那些回忆吧,面首这尴尬的身份,始终让我介怀,尤其是在晓川面前。
所以,见到那男人的一刹,我心里是多么的窘迫不安哪!我不知道他会怎样看我,我觉着,我好像与他渐行渐远了……
我不确定那时候晓川是否也有相同的体会,但他在一众人等中看见我时,那双淡漠的眸子明明有一丝惊讶的闪烁,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他短暂的停留后,便转向武曌,脱下帽盔半跪行礼。
他的额头全是汗珠子,脖子上也湿漉漉的,在如此炎热的天气还披着明光铠,辛苦可想而知。
我发现他瘦了,脸上没什么光彩……呵~他娘的,我竟然有点儿心疼!
接着,武曌便对晓川讲了些体恤的话,言辞恳恳,温和动人,倒是叫我对她生起些亲近之感。
座下的晓川始终板着脸,哪怕面对高高在上的女皇帝,也是严肃得紧,偶尔回应一二句,亦是刚直不阿,不骄不作。呵,果然骨子里还是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这时,张昌宗命一位宫女将剩下的半碗冰露端到晓川面前。我无意看去,却见那小子脸上带着一丝坏笑,顿觉疑惑。
而这边的晓川已接过了冰露,我看见他捧着晶莹透光的五彩骨瓷碗,颇有一饮而尽的架势。
可,他突然停住了。
那男人将瓷碗缓缓放在面前,向武曌禀道:“陛下恕罪,微臣不沾酒。”
且听他一句,在场众人无不瞪大了眼珠子瞧他。不等武曌开口,张昌宗抢道:“暮将军,此乃北属友邦献予陛下的灵芝冰露,何来酒水?陛下这是体恤你,特地让你消暑生津的!你~不会是嫌弃吧?”
我见那小子眼色不善,又见晓川脸色凝重,不禁想到之前在洛阳半月楼上骗晓川吃酒的场景,心说莫不是冰露里掺了酒,哪怕一丁点儿,被晓川察觉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我那时还不知道张昌宗与晓川的过节,不会猜到就是姓张那小子暗地在冰露里掺了酒。想必在邺国公府他便清楚晓川对酒味十分敏感,于是那会儿才敢在武曌面前逼着晓川进退两难。
“军中有令,值守将士有饮酒者,重罚三十军棍!”暮晓川竟然看也不看张昌宗一眼,正色向武曌说道。
武曌终于直起了身子,却是向身旁的少年说:“昌宗,军令如山,朕不能自个坏了自家的规矩,你也别难为别人!不过~”她话音一转,“朕怎的就没品出酒味儿来呢?难不成~是朕老了?”
一听这话,就知道那老妇人有点儿不高兴了。张昌宗谄媚道:“陛下是仙女下凡,您要是老了,玉皇大帝也不答应呀!古话说得好啊,眼见为实!既然暮将军说这冰露是酒,那便证明给咱们看,若是验出一滴酒来,昌宗甘愿受罚!”
姓张的果然是人精啊!他一句话结结实实地打在武曌心坎儿上。于是那老妇人立即接下话头,转向一旁的公主,“你说呢,太平?”
太平婉尔一笑,朝我看一眼,上前将晓川面前的冰露放近鼻间闻了一闻,向武曌笑道:“女儿也没闻出酒味儿呢!”她将骨瓷碗亲自递给晓川,低声道:“暮将军,别辜负了母皇一翻美意。”
我太了解太平了,她那一句与其说是在规劝,不如说是在命令。说白了,晓川自羽林军后平步青云,归根结底也是太平在其中穿针引线,明面儿上晓川守在蓬莱殿,暗道儿里可都认为他是公主的人。所以,暮晓川若是违逆了武曌,太平这个做女儿的,多少会引起她母亲的不满。
哼,这就是宫闱吧,人间的真情到了这儿,便脆弱得不堪一击。
可是,我的晓川哪,他竟然没将公主的话听进去,硬是没有伸手去接那半碗冰露。
他娘的,逞英雄也不是现在呀!大不了喝下去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总比讨个不识实务的罪名强呀!
不行!我转念一想,晓川从这儿走出蓬莱殿可不是一时三刻的事儿,这一路上得遇见多少宫女多少太监,运气差点儿,再遇见个前来觐见的皇亲国戚,一旦听见他嘴里的胡言乱语,那还了得!指不定把我也给供了出来,咱俩十年前没走一块儿,十年后倒死一双!
呵呵,后面的当然是玩笑,那会儿,我的心思全在意他的安危,至于自己如何,真是想也未想,甚至连因他重病一场的郁节,也暂时忘却了。
情急之间,我突然有了个主意,一个一石二鸟的主意。但我不敢确定它是否能够成功,因为我不确定冰露里是否真的有酒
这口气晓川出得舒坦,可张昌宗却是当血海深仇般的记下了。无奈碍着金吾卫将军正三品的官职,那小子一直没敢正面冲突。这不,那天在御花园终于让他逮到了机会,寻思着在武曌面前让晓川出丑。
只是他这如意算盘没打好,偏偏在这节骨眼儿遇上了我。
再说那天的事。
也许是阳光盛好的原故吧,至今我仍记得那天关于晓川的所有细节。
哼~这是件极有趣的事儿,每每我向你提起这个男人,哪怕仅仅是他说话的一个神态,都记忆得非常清晰,就像是,他又在我心上走了一遍。而对于相处更多的公主与女皇,除了几次深刻的事件,我反而记不起什么,可能,我在下意识的逃避那些回忆吧,面首这尴尬的身份,始终让我介怀,尤其是在晓川面前。
所以,见到那男人的一刹,我心里是多么的窘迫不安哪!我不知道他会怎样看我,我觉着,我好像与他渐行渐远了……
我不确定那时候晓川是否也有相同的体会,但他在一众人等中看见我时,那双淡漠的眸子明明有一丝惊讶的闪烁,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他短暂的停留后,便转向武曌,脱下帽盔半跪行礼。
他的额头全是汗珠子,脖子上也湿漉漉的,在如此炎热的天气还披着明光铠,辛苦可想而知。
我发现他瘦了,脸上没什么光彩……呵~他娘的,我竟然有点儿心疼!
接着,武曌便对晓川讲了些体恤的话,言辞恳恳,温和动人,倒是叫我对她生起些亲近之感。
座下的晓川始终板着脸,哪怕面对高高在上的女皇帝,也是严肃得紧,偶尔回应一二句,亦是刚直不阿,不骄不作。呵,果然骨子里还是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这时,张昌宗命一位宫女将剩下的半碗冰露端到晓川面前。我无意看去,却见那小子脸上带着一丝坏笑,顿觉疑惑。
而这边的晓川已接过了冰露,我看见他捧着晶莹透光的五彩骨瓷碗,颇有一饮而尽的架势。
可,他突然停住了。
那男人将瓷碗缓缓放在面前,向武曌禀道:“陛下恕罪,微臣不沾酒。”
且听他一句,在场众人无不瞪大了眼珠子瞧他。不等武曌开口,张昌宗抢道:“暮将军,此乃北属友邦献予陛下的灵芝冰露,何来酒水?陛下这是体恤你,特地让你消暑生津的!你~不会是嫌弃吧?”
我见那小子眼色不善,又见晓川脸色凝重,不禁想到之前在洛阳半月楼上骗晓川吃酒的场景,心说莫不是冰露里掺了酒,哪怕一丁点儿,被晓川察觉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我那时还不知道张昌宗与晓川的过节,不会猜到就是姓张那小子暗地在冰露里掺了酒。想必在邺国公府他便清楚晓川对酒味十分敏感,于是那会儿才敢在武曌面前逼着晓川进退两难。
“军中有令,值守将士有饮酒者,重罚三十军棍!”暮晓川竟然看也不看张昌宗一眼,正色向武曌说道。
武曌终于直起了身子,却是向身旁的少年说:“昌宗,军令如山,朕不能自个坏了自家的规矩,你也别难为别人!不过~”她话音一转,“朕怎的就没品出酒味儿来呢?难不成~是朕老了?”
一听这话,就知道那老妇人有点儿不高兴了。张昌宗谄媚道:“陛下是仙女下凡,您要是老了,玉皇大帝也不答应呀!古话说得好啊,眼见为实!既然暮将军说这冰露是酒,那便证明给咱们看,若是验出一滴酒来,昌宗甘愿受罚!”
姓张的果然是人精啊!他一句话结结实实地打在武曌心坎儿上。于是那老妇人立即接下话头,转向一旁的公主,“你说呢,太平?”
太平婉尔一笑,朝我看一眼,上前将晓川面前的冰露放近鼻间闻了一闻,向武曌笑道:“女儿也没闻出酒味儿呢!”她将骨瓷碗亲自递给晓川,低声道:“暮将军,别辜负了母皇一翻美意。”
我太了解太平了,她那一句与其说是在规劝,不如说是在命令。说白了,晓川自羽林军后平步青云,归根结底也是太平在其中穿针引线,明面儿上晓川守在蓬莱殿,暗道儿里可都认为他是公主的人。所以,暮晓川若是违逆了武曌,太平这个做女儿的,多少会引起她母亲的不满。
哼,这就是宫闱吧,人间的真情到了这儿,便脆弱得不堪一击。
可是,我的晓川哪,他竟然没将公主的话听进去,硬是没有伸手去接那半碗冰露。
他娘的,逞英雄也不是现在呀!大不了喝下去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总比讨个不识实务的罪名强呀!
不行!我转念一想,晓川从这儿走出蓬莱殿可不是一时三刻的事儿,这一路上得遇见多少宫女多少太监,运气差点儿,再遇见个前来觐见的皇亲国戚,一旦听见他嘴里的胡言乱语,那还了得!指不定把我也给供了出来,咱俩十年前没走一块儿,十年后倒死一双!
呵呵,后面的当然是玩笑,那会儿,我的心思全在意他的安危,至于自己如何,真是想也未想,甚至连因他重病一场的郁节,也暂时忘却了。
情急之间,我突然有了个主意,一个一石二鸟的主意。但我不敢确定它是否能够成功,因为我不确定冰露里是否真的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