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还挺香,不一会儿脸上就恢复了笑容。
蓬莱馆里面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到六点床位就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人简单吃完晚饭后就上床睡觉了,毕竟爬一天山也累了,但更多的原因是为了第二天的日出。
大部分来攀登富士山的游客都是冲着看日出来的。富士山每年只有七八月开放,加之这里是日本境内最高峰,使得这里的日出更显珍贵。
但从八合目出发,至少还要爬三到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再加上这个季节的日出时间很早,在四点钟左右,所以如果想要看日出,凌晨就要从八合目出发。
五个人吃完晚饭,闲聊了一会儿就上床睡觉了。为了明天的日出,养精蓄锐。
“雪哥……”江寒枕在林雪的胳膊上,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几点了……”
周围一片黑漆漆的,但不少说话声和穿衣的窸窣声把他给吵醒了。
林雪也醒了过来,看了下手机:“快零点了……”
江寒打了个哈欠:“你还睡得着吗?”
林雪摇摇头:“睡不着了。”
周围的说话声实在是有点大,大部分是日语,也有一部分中文,偶尔夹杂着英文,还有一些诸如“萨瓦迪卡”这类江寒听不懂的语言。
“要不……”江寒想了想,“我们还是现在就出发吧,听说起晚了的话会被堵在山下的。”
“行吧。”林雪坐了起来,穿好衣服走到刘大山的床边,“大山,醒醒,出发了。”
刘大山直接坐了起来,一脸郁闷:“我早就醒来了,旁边这个阿拉伯大叔的鼾声太他妈大了,起起落落跟交响乐似的。”
林雪笑了笑,又去叫旁边的周心和张一凡。
由于周围动静太大,几个人都没睡太好,但总归得到了一些休息,恢复了一点体力。简单洗漱之后,五人吃完早点就出发了。
白天的富士山尚且只有几度,晚上就更是冷得可怕。寒风一阵接着一阵从耳边呼啸而过,与衣服摩擦发出“咻咻”的声响。
张一凡站在蓬莱馆的门口,看了下山下:“从这儿还能看见市区的灯光诶。”
刘大山接话:“还有下面山路上登山客的头灯。”
“我们也把头灯戴上,方便看路。”林雪把一条头灯系在江寒的安全帽上。
“雪哥……”江寒的声音都发着抖。
“是不是冷?”林雪问。
“嗯……”江寒轻轻点了点头。
林雪把背上的包放在地上,从里面拿出了一件银白色的衣服:“把这个穿上,御寒效果很好的。”
江寒接过那件衣服衣服,问道:“这是什么?”
林雪解释说:“这是铝箔救生衣,保温效果一流。”
“铝?”江寒脑子里忽然闪过一句话,“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刘大山翻了个白眼:“大哥,都两个月了你怎么还记得这些东西。”
江寒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没办法,高考后遗症太严重了。”
据说高考期间是大多数人一生中知识水平最高的一段时间,上知行星轨迹,下知生化反应,函数椭圆双曲线,动量电场磁感线,平衡常数氧化还原,伴性遗传免疫调节,无所不知。不过刘大山现在已经忘掉了大部分知识,没想到江寒居然还能时不时想起一些考试的重点。
林雪搂着江寒,一脸骄傲:“你也不想想我家江小寒是靠什么考到六百多分上北京科技大学的。”
“我也不赖啊,和心心一起考到了北京去。”刘大山说。
“行行行,你们都牛逼。”张一凡也拿出一件铝箔救生衣裹在身上,“赶紧出发吧,现在人已经多起来了。”
山路上已经有很多人在赶路了,照这样聊下去能不能按时赶到山顶还真有点悬。
林雪问江寒:“怎样,还冷吗?”
江寒笑着摇了摇头:“不冷了,挺暖和的。”
“那就好。”林雪把口罩戴上,“走吧,向山顶进发!”
“进发!”
夜爬富士山的确有点难度,不过有头灯照路以及铝箔救生衣保暖,倒也减少了许多麻烦。
前面的路上有许多人,行进速度有点慢,不过并没有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
终于,五个人在三点半的时候成功到达了山顶的十合目。
富士山的山顶是一个大圆圈,圆圈的正中心则是一个火山口,虽然这个火山口已经休眠了三百多年,看上去黑黝黝的,但依旧能感受到它昔日的雄风。
几个人站在一个小卖部旁,江寒又发现了一个小牌子,指着问道:“雪哥,这是不是说我们已经登顶了?”
林雪点点头:“富士山十合目,标高3700米。”
“终于到山顶了。”张一凡伸了个懒腰,“你们要不要喝点东西?小卖部里面好像有热可可卖。”
“我要一杯。”
“我也要。”
“还有我!”
“给姐也来一杯。”
张一凡抽了抽嘴角,合着这四个人把他当免费劳动力啊。不过他只是耸耸肩,往小卖部走去。
还没进小卖部的大门,他就撞见了一个人。
“一凡?”
张一凡愣了一下:“Nancy?”
夏楠汐也披着一件铝箔救生衣,手里还捧着一杯热可可。她被逗笑了:“什么Nancy啊,我的英文名是Teddy。”
“不好意思啊。”张一
蓬莱馆里面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到六点床位就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人简单吃完晚饭后就上床睡觉了,毕竟爬一天山也累了,但更多的原因是为了第二天的日出。
大部分来攀登富士山的游客都是冲着看日出来的。富士山每年只有七八月开放,加之这里是日本境内最高峰,使得这里的日出更显珍贵。
但从八合目出发,至少还要爬三到四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再加上这个季节的日出时间很早,在四点钟左右,所以如果想要看日出,凌晨就要从八合目出发。
五个人吃完晚饭,闲聊了一会儿就上床睡觉了。为了明天的日出,养精蓄锐。
“雪哥……”江寒枕在林雪的胳膊上,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几点了……”
周围一片黑漆漆的,但不少说话声和穿衣的窸窣声把他给吵醒了。
林雪也醒了过来,看了下手机:“快零点了……”
江寒打了个哈欠:“你还睡得着吗?”
林雪摇摇头:“睡不着了。”
周围的说话声实在是有点大,大部分是日语,也有一部分中文,偶尔夹杂着英文,还有一些诸如“萨瓦迪卡”这类江寒听不懂的语言。
“要不……”江寒想了想,“我们还是现在就出发吧,听说起晚了的话会被堵在山下的。”
“行吧。”林雪坐了起来,穿好衣服走到刘大山的床边,“大山,醒醒,出发了。”
刘大山直接坐了起来,一脸郁闷:“我早就醒来了,旁边这个阿拉伯大叔的鼾声太他妈大了,起起落落跟交响乐似的。”
林雪笑了笑,又去叫旁边的周心和张一凡。
由于周围动静太大,几个人都没睡太好,但总归得到了一些休息,恢复了一点体力。简单洗漱之后,五人吃完早点就出发了。
白天的富士山尚且只有几度,晚上就更是冷得可怕。寒风一阵接着一阵从耳边呼啸而过,与衣服摩擦发出“咻咻”的声响。
张一凡站在蓬莱馆的门口,看了下山下:“从这儿还能看见市区的灯光诶。”
刘大山接话:“还有下面山路上登山客的头灯。”
“我们也把头灯戴上,方便看路。”林雪把一条头灯系在江寒的安全帽上。
“雪哥……”江寒的声音都发着抖。
“是不是冷?”林雪问。
“嗯……”江寒轻轻点了点头。
林雪把背上的包放在地上,从里面拿出了一件银白色的衣服:“把这个穿上,御寒效果很好的。”
江寒接过那件衣服衣服,问道:“这是什么?”
林雪解释说:“这是铝箔救生衣,保温效果一流。”
“铝?”江寒脑子里忽然闪过一句话,“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刘大山翻了个白眼:“大哥,都两个月了你怎么还记得这些东西。”
江寒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没办法,高考后遗症太严重了。”
据说高考期间是大多数人一生中知识水平最高的一段时间,上知行星轨迹,下知生化反应,函数椭圆双曲线,动量电场磁感线,平衡常数氧化还原,伴性遗传免疫调节,无所不知。不过刘大山现在已经忘掉了大部分知识,没想到江寒居然还能时不时想起一些考试的重点。
林雪搂着江寒,一脸骄傲:“你也不想想我家江小寒是靠什么考到六百多分上北京科技大学的。”
“我也不赖啊,和心心一起考到了北京去。”刘大山说。
“行行行,你们都牛逼。”张一凡也拿出一件铝箔救生衣裹在身上,“赶紧出发吧,现在人已经多起来了。”
山路上已经有很多人在赶路了,照这样聊下去能不能按时赶到山顶还真有点悬。
林雪问江寒:“怎样,还冷吗?”
江寒笑着摇了摇头:“不冷了,挺暖和的。”
“那就好。”林雪把口罩戴上,“走吧,向山顶进发!”
“进发!”
夜爬富士山的确有点难度,不过有头灯照路以及铝箔救生衣保暖,倒也减少了许多麻烦。
前面的路上有许多人,行进速度有点慢,不过并没有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
终于,五个人在三点半的时候成功到达了山顶的十合目。
富士山的山顶是一个大圆圈,圆圈的正中心则是一个火山口,虽然这个火山口已经休眠了三百多年,看上去黑黝黝的,但依旧能感受到它昔日的雄风。
几个人站在一个小卖部旁,江寒又发现了一个小牌子,指着问道:“雪哥,这是不是说我们已经登顶了?”
林雪点点头:“富士山十合目,标高3700米。”
“终于到山顶了。”张一凡伸了个懒腰,“你们要不要喝点东西?小卖部里面好像有热可可卖。”
“我要一杯。”
“我也要。”
“还有我!”
“给姐也来一杯。”
张一凡抽了抽嘴角,合着这四个人把他当免费劳动力啊。不过他只是耸耸肩,往小卖部走去。
还没进小卖部的大门,他就撞见了一个人。
“一凡?”
张一凡愣了一下:“Nancy?”
夏楠汐也披着一件铝箔救生衣,手里还捧着一杯热可可。她被逗笑了:“什么Nancy啊,我的英文名是Teddy。”
“不好意思啊。”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