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

一百两,所以加起来应该——”
  “那你写三百两吧!”吴轩打断了他。
  “哦。”吴文韬低头继续写, 写完拿朱砂按了手印, 递给吴轩。
  吴轩折了折收起来,“走,咱们去廖记!”
  在京城的这段时间, 吴轩也算把有名的酒楼都去遍了, 但没有一家比得上廖记。
  杨修竹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 乖乖跟在两人身后。
  等到出了门,吴轩突然道:“对了, 思源呢?咱们要不要去他家一趟,叫他一起?”
  吴文韬道:“还是别了,会被他娘用大扫把打出来的。”
  “怎么回事?”吴轩奇道。
  “从京城回来后, 我和修竹去过思源家里一趟,连人都没见着,就被他娘打出来了。他娘说思源是状元命, 不让跟我们出去鬼混。”吴文韬满脸无奈。他们好歹也是有功名在身的县学学子,还是第一次遭受这种待遇。
  “后来思源来过县学一次,跟我们道歉,让我们不要和他娘计较。还嘱咐我们以后不要去他家里了,免得老太太闹事。”
  吴轩真是听得目瞪口呆。柳思源很少提起他家的事情,他们只知道柳思源家在县城和寡母独居,没想到老太太竟然如此彪悍。
  “那我们还是别叫他了。”吴轩道。
  廖记总店离县学并不远,坐马车过去连半刻钟的时间都用不了。
  吴轩到了店里,噼里啪啦点了一堆菜,吴文韬赶紧拦他,“大堂哥,我们吃不了这么多。”
  吴轩对酒楼小二道:“这些菜一个时辰以后做好,装进食盒里,我带走。”
  “好。”小二点头记下。
  吴轩这才回头问吴文韬和杨修竹,“你们两个吃什么?”
  吴文韬调侃他,“还以为给我们点的,原来是你自己外带。”
  吴轩朝他背上拍了一巴掌,“我给大伯大伯母带的。”随后催促道:“你们两个赶紧点菜!”
  ——
  一顿饭吃完,两人也被吴轩鼓励了一番,下决心定要好好读书。
  吴文韬道:“大堂哥,我打算腊月二十九再回家。”
  杨修竹也道:“我和他一样。”
  吴轩颇有长辈风范地拍拍他们肩膀,“行,你们自己回去吧,我还要去大田叔那儿一趟。”顺便把食盒放进玉佩里,不然带回家都要凉了。
  吴文寿走之前,在村子里找了一个帮忙看铺子的,是往县城跑牛车的车夫吴北的三儿子,叫吴小盛。
  白瓷铺子的进货渠道和售卖价格都已经定下来了,吴小盛只需要看铺子收钱就行。
  吴大田依旧在隔壁铺子卖豆腐和卤肉。田婶子两边跑,一会儿帮着切豆腐,一会儿帮着摆花瓶。反正就隔着一道小门,来回也方便。
  吴轩过去的时候,正巧田婶子在切下午新做的豆腐,一听到吴轩的声音,手下一偏,豆腐就切歪了。
  “田婶子,注意刀!”吴轩连忙喊道。豆腐切坏了不要紧,万一切到手可不行。
  “哎呀!轩小子!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田婶子把刀往豆腐架子上一扔,兴奋地招呼吴轩进门,“怎么突然回来了?文寿他们不是前两天刚过去?是出什么事了?”
  “没有,没有。文寿和他媳妇都挺好的,已经在京城住下来了。”吴轩解释道。
  “那就好。”田婶子拍了拍胸口,继续追问:“那你怎么现在回来了?”
  吴轩道:“提前回来过年。”
  “年货买了没有?大田刚做了一批熏肉,还有一批腊肠,准备在铺子里卖的,你要多少让他给你装——”田婶子朝后院喊道:“大田,快过来,轩小子回来啦——”
  “谁?”吴大田扯着大嗓门喊道。
  “你这还不到五十,怎么耳朵就不好使了!”田婶子风风火火地站起身往后院走,“我说轩小子从京城回来了!回家过年了!”
  田婶子刚打开通往后院的小门,正好和吴大田撞了个正着。
  吴大田看到吴轩,刚想像田婶子一样询问情况,就被田婶子一句,“文寿他们在京城挺好的,轩小子是回来过年的。”给堵了回去。
  吴轩和吴大田聊起了铺子最近的生意。
  吴大田道:“你上次说,盐价还会再降一点,现在果然降了。正赶上年节,我就做了些熏肉腊肠什么的。”
  盐价降了,做卤肉熏肉之类的成本也就低了,成本低售价自然也低,常来买东西的客人们看到东西便宜了,也乐意多买一些。
  今年过年,铺子的生意比去年更好了,所以吴大田才又添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卖。
  “现在这个价格,应该稳定住了。”吴轩道,“不过,如果把盐场交给我,我能让盐价再降十倍。”
  “什么?十倍?”吴大田大吃一惊。现在的盐价是一百二十文一斤,降十倍岂不是十文钱一斤?
  “不可能!据说真武年间,盐价最低的时候,也要五十九文钱一斤。”吴大田道。
  吴轩道:“现在盐价高,主要是制盐手法的问题。”只要换一种更高效的制盐方法,就能大大降低成本。不过他对现代的晒盐法也只知道一些皮毛,具体还要再研究研究。
  吴轩打算等考完会试,亲自找一个盐场看看。距京城最近的昱沽盐场在顾尚书一派的人手里,或许可以找顾瑾托个关系。
  所以吴大田给吴轩装年货的时候,吴轩特意多要了一份,打算给谭延送去。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