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枫岫……这里景色,当真不俗!
……
岭南,沿海的采石场里来往都是干活的犯人,枫岫将两块石头搬上竹筐,他到此已经月余,一直在此,沿途有无衣和尚风悦一路照顾,他路上虽没吃什么苦,但是发配的犯人,到了地方,待遇并没有分别。
努力去挑起两边装满石头的竹筐,枫岫跟着前面干活的人一路走。
只听外面人喊马嘶,有人喊了一句,“县丞大人来了”。
所有人都停下,枫岫也就跟着停下来,就见外面一个人大步冲进来,直接就问左右的人,“哪个是枫岫公子?”来人语气十分慌乱,在场的人听着真真的。枫岫一愣。
“犯人枫岫!”有看守对着人群喊了一句。
枫岫放下扁担走过去,就见一张熟悉的面孔直扑过来,“恩公!我可找到你了恩公!”
“你不是……辕县那个教书先生?我记得你叫……袁润谦?”枫岫看了半天才勉强认出人来。
“恩公,快快快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上轿咱们回去说。”袁润谦拉住枫岫的手热泪盈眶,一摆手吩咐人抬来一顶小轿,扶着枫岫就坐了进去。
……
——未完待续
第三章 风起云涌
“是么……所以是无衣托人送信给你,你才知道我在这里。”枫岫默默听完袁润谦的解释点点头,袁润谦到此地做县丞想来右丞相那里并不难得到消息,无衣大概也是听闻消息后才托人送了一封亲笔书信,言明当时在辕县几人身份,才让袁润谦一路找来,“他乡遇故知,也算好事。”枫岫眼看有人恭恭敬敬的奉上茶点,想自己一个犯人这等待遇,不觉一声轻叹。
“恩公,我一个小小县丞,招待不周,恩公切莫见怪。”袁润谦有些战战兢兢的看着枫岫,当时几人在辕县风采,他怕是这辈子都难忘记,“恩公在我这里,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便是。”
“叫我枫岫吧。”枫岫摇摇头,“我一个戴罪之人,本应服苦役,如今能遇上你这般礼遇,已是非常幸运了。”
“那……枫岫先生,可有什么在下能做的?”袁润谦又问。
“我在你这里没什么事做,倒想问问你有什么能做的。”枫岫笑道,“方才你提了一句,你有心办学,可又觉此地书生迂腐难为师,可有此事?”
“不错。”袁润谦叹息一声,“辕县一事,我深知一方百姓必识文断字,方是正途,因此此刻正在寻合适之人。”
“枫岫不才,在太学里学过几年书,虽然目前是个罪人,简单教些东西还是可以。”枫岫沉吟片刻开口道。
“哦?那……先生在太学师从何人?”袁润谦一愣,他知道枫岫是太常卿幼子,也亲眼见过其武艺非凡,文墨方面倒是从未见过。
“太宫玄觉。”枫岫颔首。
袁润谦怔了怔,片刻之后起身长揖一礼,“先生原来是玄觉高徒,是学生有眼不识泰山。”天下读书人,几人不知道太宫玄觉,“既然如此,还请先生为此地学子授课。”
枫岫点点头,“只是我讲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了。”他站起身负手看着院中一片天,“这天下已乱,只盼……乱出个章法来。”
岭南冥县,县丞袁润谦新任,开班办学,请一先生坐于正堂,先生从不露面,只在竹帘中授课。所授课业非经非史,乃论天下大势,起初不过当地学子十数人,然先生博古通今,胸中韬略当可指点江山,听者无不佩服。如是一年,远近闻名,岭南甚至江南学子皆求学到此,只为听先生一句一字,先生号曰:楔子。又三年,岭南百姓无人不知楔子名号。
一日,众学子聚百人堂,堂上鸦雀无声。竹帘内,先生悠然开口:“古人云,国者,以民为本,是以民为天,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民之天下,天下百姓,耕王土吃皇粮,何人不可称王?”
再一年,岭南百姓街头巷尾交头接耳,茶余饭后,皆有:王侯将相不过尔尔之说。
然而天子无后,朝堂内外风起云涌,无人理会来自岭南一座小县城所谓的“悠悠众口”。只太学里,无衣师尹听到关于“楔子”的传闻,与对坐喝茶的太宫玄觉相视一笑,“想不到民间竟有如此人物,有机会,定当一见。”
“这个楔子到不知是什么人?若能在朝中,可堪大用。”玄觉笑道,“对了,听说枫岫如今亦在岭南,你可有他的消息?”
“前不久有书信往来,他在袁润谦府上,日啖荔枝三百颗,逍遥自在,自比桃源中人。”无衣淡笑道,“虽然家门不幸,但依他性子,倒也合宜。”
“不错。”玄觉点点头。
无衣放下茶看着玄觉,片刻才慢慢开口,“老师这些年,就没想过教书以外的东西么?”
玄觉一愣,“师尹指的是什么?”
“出将入相,千秋功绩,青史留名罢了。”无衣起身,对着玄觉一礼,“无衣斗胆,想请老师今日舍下一谈。”
玄觉顿了半晌,神情里全是捉摸不透的神色,半日方点了点头,“好。”
是夜。
“你确定玄觉可信?”右丞相眉头微蹙,转头看已与自己一样高的儿子。
“我跟他五年,他从无半点不对,又有当年救衡王之子养大成人,想来无论对天子亦或当年衡王之乱的始作俑者雅狄王,都不是他效命的对象。”无衣淡笑,“父亲可与此人一谈,或许可用。”
……
岭南,沿海的采石场里来往都是干活的犯人,枫岫将两块石头搬上竹筐,他到此已经月余,一直在此,沿途有无衣和尚风悦一路照顾,他路上虽没吃什么苦,但是发配的犯人,到了地方,待遇并没有分别。
努力去挑起两边装满石头的竹筐,枫岫跟着前面干活的人一路走。
只听外面人喊马嘶,有人喊了一句,“县丞大人来了”。
所有人都停下,枫岫也就跟着停下来,就见外面一个人大步冲进来,直接就问左右的人,“哪个是枫岫公子?”来人语气十分慌乱,在场的人听着真真的。枫岫一愣。
“犯人枫岫!”有看守对着人群喊了一句。
枫岫放下扁担走过去,就见一张熟悉的面孔直扑过来,“恩公!我可找到你了恩公!”
“你不是……辕县那个教书先生?我记得你叫……袁润谦?”枫岫看了半天才勉强认出人来。
“恩公,快快快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上轿咱们回去说。”袁润谦拉住枫岫的手热泪盈眶,一摆手吩咐人抬来一顶小轿,扶着枫岫就坐了进去。
……
——未完待续
第三章 风起云涌
“是么……所以是无衣托人送信给你,你才知道我在这里。”枫岫默默听完袁润谦的解释点点头,袁润谦到此地做县丞想来右丞相那里并不难得到消息,无衣大概也是听闻消息后才托人送了一封亲笔书信,言明当时在辕县几人身份,才让袁润谦一路找来,“他乡遇故知,也算好事。”枫岫眼看有人恭恭敬敬的奉上茶点,想自己一个犯人这等待遇,不觉一声轻叹。
“恩公,我一个小小县丞,招待不周,恩公切莫见怪。”袁润谦有些战战兢兢的看着枫岫,当时几人在辕县风采,他怕是这辈子都难忘记,“恩公在我这里,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便是。”
“叫我枫岫吧。”枫岫摇摇头,“我一个戴罪之人,本应服苦役,如今能遇上你这般礼遇,已是非常幸运了。”
“那……枫岫先生,可有什么在下能做的?”袁润谦又问。
“我在你这里没什么事做,倒想问问你有什么能做的。”枫岫笑道,“方才你提了一句,你有心办学,可又觉此地书生迂腐难为师,可有此事?”
“不错。”袁润谦叹息一声,“辕县一事,我深知一方百姓必识文断字,方是正途,因此此刻正在寻合适之人。”
“枫岫不才,在太学里学过几年书,虽然目前是个罪人,简单教些东西还是可以。”枫岫沉吟片刻开口道。
“哦?那……先生在太学师从何人?”袁润谦一愣,他知道枫岫是太常卿幼子,也亲眼见过其武艺非凡,文墨方面倒是从未见过。
“太宫玄觉。”枫岫颔首。
袁润谦怔了怔,片刻之后起身长揖一礼,“先生原来是玄觉高徒,是学生有眼不识泰山。”天下读书人,几人不知道太宫玄觉,“既然如此,还请先生为此地学子授课。”
枫岫点点头,“只是我讲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了。”他站起身负手看着院中一片天,“这天下已乱,只盼……乱出个章法来。”
岭南冥县,县丞袁润谦新任,开班办学,请一先生坐于正堂,先生从不露面,只在竹帘中授课。所授课业非经非史,乃论天下大势,起初不过当地学子十数人,然先生博古通今,胸中韬略当可指点江山,听者无不佩服。如是一年,远近闻名,岭南甚至江南学子皆求学到此,只为听先生一句一字,先生号曰:楔子。又三年,岭南百姓无人不知楔子名号。
一日,众学子聚百人堂,堂上鸦雀无声。竹帘内,先生悠然开口:“古人云,国者,以民为本,是以民为天,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民之天下,天下百姓,耕王土吃皇粮,何人不可称王?”
再一年,岭南百姓街头巷尾交头接耳,茶余饭后,皆有:王侯将相不过尔尔之说。
然而天子无后,朝堂内外风起云涌,无人理会来自岭南一座小县城所谓的“悠悠众口”。只太学里,无衣师尹听到关于“楔子”的传闻,与对坐喝茶的太宫玄觉相视一笑,“想不到民间竟有如此人物,有机会,定当一见。”
“这个楔子到不知是什么人?若能在朝中,可堪大用。”玄觉笑道,“对了,听说枫岫如今亦在岭南,你可有他的消息?”
“前不久有书信往来,他在袁润谦府上,日啖荔枝三百颗,逍遥自在,自比桃源中人。”无衣淡笑道,“虽然家门不幸,但依他性子,倒也合宜。”
“不错。”玄觉点点头。
无衣放下茶看着玄觉,片刻才慢慢开口,“老师这些年,就没想过教书以外的东西么?”
玄觉一愣,“师尹指的是什么?”
“出将入相,千秋功绩,青史留名罢了。”无衣起身,对着玄觉一礼,“无衣斗胆,想请老师今日舍下一谈。”
玄觉顿了半晌,神情里全是捉摸不透的神色,半日方点了点头,“好。”
是夜。
“你确定玄觉可信?”右丞相眉头微蹙,转头看已与自己一样高的儿子。
“我跟他五年,他从无半点不对,又有当年救衡王之子养大成人,想来无论对天子亦或当年衡王之乱的始作俑者雅狄王,都不是他效命的对象。”无衣淡笑,“父亲可与此人一谈,或许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