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丧气。
封尚收起了杂念,问道:“你与父亲究竟是如何被司马道子哄骗的?”
刘敬宣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道:“都是那老贼婆,说什么给我与海盐公主说亲,才哄我进宫的。虽然在宫中好吃好喝的,却始终没有让我见什么公主,也不放行出宫。”
封尚道:“海盐公主?不是体态过于丰腴的那位么。你喜欢那样的?”
刘敬宣道:“我一直随父亲在外,谁知道那公主究竟是何相貌。我在宫中连个消息都没有,突然有一天,被责令带出了宫,本以为是回家,却是送到了相府。”
封尚道:“那你又是如何去的小长干?”
刘敬宣道:“我到了相府才知道,父亲已经挂帅出征,自己不能出去,便只能静待时机逃走,司马道子虽然日饮夜宴,整日作乐,却找人把我看的死死的,没有半分出逃空隙。”
封尚点点头,想到,既然是手中的人质,当然要看的牢些,跑了就万劫不复了。
刘敬宣又道:“后来有一日,姐姐就来相府把我接走了。”
封尚道:“你为何称妙音为姐姐?”
刘敬宣道:“救助的恩德,如再生父母,总不能喊母亲罢!”
封尚扶额,便道:“也是,也是。”
两人正相谈甚欢,殷仲文突然进了殿,满面愁容的道:“事情有些不妙,孙恩的叛军,又攻了过来。”
封尚早就与殷仲文商议过陶姜先生的计策,便就势道:“我虽说操练过,却从未上过战场,兄长与仲文兄都是文臣,这该如何是好?”
没有想到,刘敬宣竟然丝毫没有犹豫就答道:“既然如此,我就献丑了,孙恩余孽竟然还敢造次,待我取他的头颅。”
封尚心中窃喜,这刘敬宣居然不用劝说,就毛遂自荐,真真合意。
殷仲文道:“也好,虎父无犬子,敬宣果然英勇,那抵御孙恩的事情,就全权交由你来处理了。”
刘敬宣点点头,欣然允诺,道:“扫除了这些碍眼的杂碎,好回建康城接姐姐啊!”
封尚想起支妙音在建康之时问的问题,刚刚好起来的情绪,瞬间又一落千丈。
那句“我和谢珝你只能救一人,若是你救谢珝就带着刘敬宣走,若是救我,便留在这庵中,静待徐州战事发展。”还久久在耳畔回荡。
作者有话要说: 鹦鹉说的,当然是小珝喊的“敬道”,只是我们可怜的小珝是个大舌头,听起来便成了“令烙”。
小伙伴们,乃们猜到了嘛?
第66章
童儿前来只是通报各位将军已经按吩咐,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不知桓公还有什么示下没,都纷纷在外面听命。
桓玄一边不动神色的将身子走到谢珝前面,挡住门外有可能投射来的任何视线,一边盯着童儿,观察他是否也看到了,他家主人的神色。
见童儿一脸坦然,毫无波澜,便道:“没有其他吩咐,让他们听从顾卿的安排罢。”
童儿插手称是,转身之余又补了句:“郎朗乾坤呢,桓公要爱惜我家公子才是。”
桓玄被噎的一声都没吭出来,转身,看向身后之人,见谢珝的面色已经恢复如常,只是低着头,便道:“我先送彖之去休息罢。不过,有个地方我是必然要去的,你等我回来用晚膳可好?”
谢珝抬起头,望着他的眼睛,像是有话要讲,可是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桓玄又在他额上轻轻吻了吻,便拉起他的手,向殿外走去。
刚出殿门,童儿便跟了上来,回禀都已安排妥当。
桓玄有气没力的哼了哼,才发现,他刚到此处,并不知道谢珝的寝殿在何地。于是尴尬的笑笑,道:“这是何处啊?”
桓伟出了书房的门便见桓玄拉着谢珝前来,后面还跟着童儿,有些吃惊,喊道:“敬道,你们有事么?”
桓玄见到兄长在此,便知定是走错了方向,脑中千回百转也没个理由,只好道:“兄长这是要去哪里?”
桓伟道:“我本想去找顾将军,既然你来了,咱们就书房内详谈罢,恰有一事,要与你商议。”
桓玄只好又拉着谢珝来到了兄长的书房。
桓伟道:“敬道可还记得,刘氏帐下有一大将,曾来南郡给珝公子贺过寿的,名为刘裕的?”
桓玄见兄长提起了刘牢之,怕谢珝心中不快,便看看他的面色,见毫无异状,才道:“记得,那人臂力非凡,一人便可举起作为寿礼的顶盖,真是名不虚传。”
桓伟道:“此人本是市井之流,曾扬言在西山徒手杀过大蛇,后来到刘氏帐下供职,只是在击退孙恩时,才崭露头角。”
桓玄道:“看面相,此人与刘氏年纪不相上下,却只是个参军。”
桓伟道:“仲文曾说,此人龙行虎步,相貌不凡,并不是久居人下之臣,若不是那刘氏以赤面著称,二人骈行,并不能分出哪位是将军,哪位是臣下。”
童儿道:“此人不能留。”
一时间,屋内寂静如斯,落针可闻,三个大人,都朝这边看了过来,露出了惊异之色。
童儿接着道:“气度非凡之人,本就有命格过高之势,若是留下此人,怕是后患无穷,斩杀刘氏之时,同时除了罢。”
桓伟当即惊的说不出话来,桓玄倒是习惯了这孩子口出异语,便安慰兄长道:“这童儿,一般不开口,开口不一般,兄长见谅。”
封尚收起了杂念,问道:“你与父亲究竟是如何被司马道子哄骗的?”
刘敬宣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道:“都是那老贼婆,说什么给我与海盐公主说亲,才哄我进宫的。虽然在宫中好吃好喝的,却始终没有让我见什么公主,也不放行出宫。”
封尚道:“海盐公主?不是体态过于丰腴的那位么。你喜欢那样的?”
刘敬宣道:“我一直随父亲在外,谁知道那公主究竟是何相貌。我在宫中连个消息都没有,突然有一天,被责令带出了宫,本以为是回家,却是送到了相府。”
封尚道:“那你又是如何去的小长干?”
刘敬宣道:“我到了相府才知道,父亲已经挂帅出征,自己不能出去,便只能静待时机逃走,司马道子虽然日饮夜宴,整日作乐,却找人把我看的死死的,没有半分出逃空隙。”
封尚点点头,想到,既然是手中的人质,当然要看的牢些,跑了就万劫不复了。
刘敬宣又道:“后来有一日,姐姐就来相府把我接走了。”
封尚道:“你为何称妙音为姐姐?”
刘敬宣道:“救助的恩德,如再生父母,总不能喊母亲罢!”
封尚扶额,便道:“也是,也是。”
两人正相谈甚欢,殷仲文突然进了殿,满面愁容的道:“事情有些不妙,孙恩的叛军,又攻了过来。”
封尚早就与殷仲文商议过陶姜先生的计策,便就势道:“我虽说操练过,却从未上过战场,兄长与仲文兄都是文臣,这该如何是好?”
没有想到,刘敬宣竟然丝毫没有犹豫就答道:“既然如此,我就献丑了,孙恩余孽竟然还敢造次,待我取他的头颅。”
封尚心中窃喜,这刘敬宣居然不用劝说,就毛遂自荐,真真合意。
殷仲文道:“也好,虎父无犬子,敬宣果然英勇,那抵御孙恩的事情,就全权交由你来处理了。”
刘敬宣点点头,欣然允诺,道:“扫除了这些碍眼的杂碎,好回建康城接姐姐啊!”
封尚想起支妙音在建康之时问的问题,刚刚好起来的情绪,瞬间又一落千丈。
那句“我和谢珝你只能救一人,若是你救谢珝就带着刘敬宣走,若是救我,便留在这庵中,静待徐州战事发展。”还久久在耳畔回荡。
作者有话要说: 鹦鹉说的,当然是小珝喊的“敬道”,只是我们可怜的小珝是个大舌头,听起来便成了“令烙”。
小伙伴们,乃们猜到了嘛?
第66章
童儿前来只是通报各位将军已经按吩咐,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不知桓公还有什么示下没,都纷纷在外面听命。
桓玄一边不动神色的将身子走到谢珝前面,挡住门外有可能投射来的任何视线,一边盯着童儿,观察他是否也看到了,他家主人的神色。
见童儿一脸坦然,毫无波澜,便道:“没有其他吩咐,让他们听从顾卿的安排罢。”
童儿插手称是,转身之余又补了句:“郎朗乾坤呢,桓公要爱惜我家公子才是。”
桓玄被噎的一声都没吭出来,转身,看向身后之人,见谢珝的面色已经恢复如常,只是低着头,便道:“我先送彖之去休息罢。不过,有个地方我是必然要去的,你等我回来用晚膳可好?”
谢珝抬起头,望着他的眼睛,像是有话要讲,可是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桓玄又在他额上轻轻吻了吻,便拉起他的手,向殿外走去。
刚出殿门,童儿便跟了上来,回禀都已安排妥当。
桓玄有气没力的哼了哼,才发现,他刚到此处,并不知道谢珝的寝殿在何地。于是尴尬的笑笑,道:“这是何处啊?”
桓伟出了书房的门便见桓玄拉着谢珝前来,后面还跟着童儿,有些吃惊,喊道:“敬道,你们有事么?”
桓玄见到兄长在此,便知定是走错了方向,脑中千回百转也没个理由,只好道:“兄长这是要去哪里?”
桓伟道:“我本想去找顾将军,既然你来了,咱们就书房内详谈罢,恰有一事,要与你商议。”
桓玄只好又拉着谢珝来到了兄长的书房。
桓伟道:“敬道可还记得,刘氏帐下有一大将,曾来南郡给珝公子贺过寿的,名为刘裕的?”
桓玄见兄长提起了刘牢之,怕谢珝心中不快,便看看他的面色,见毫无异状,才道:“记得,那人臂力非凡,一人便可举起作为寿礼的顶盖,真是名不虚传。”
桓伟道:“此人本是市井之流,曾扬言在西山徒手杀过大蛇,后来到刘氏帐下供职,只是在击退孙恩时,才崭露头角。”
桓玄道:“看面相,此人与刘氏年纪不相上下,却只是个参军。”
桓伟道:“仲文曾说,此人龙行虎步,相貌不凡,并不是久居人下之臣,若不是那刘氏以赤面著称,二人骈行,并不能分出哪位是将军,哪位是臣下。”
童儿道:“此人不能留。”
一时间,屋内寂静如斯,落针可闻,三个大人,都朝这边看了过来,露出了惊异之色。
童儿接着道:“气度非凡之人,本就有命格过高之势,若是留下此人,怕是后患无穷,斩杀刘氏之时,同时除了罢。”
桓伟当即惊的说不出话来,桓玄倒是习惯了这孩子口出异语,便安慰兄长道:“这童儿,一般不开口,开口不一般,兄长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