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一拉,便会露盒子内部的全貌,无根猜度不如开匣一观,既然小童道看了便知,那索性看上一看。
封尚对拆礼箱这项工作甚是喜爱,打开盒子便可见珍宝这种事,会有哪个人不喜欢呢,只是封尚对拆这个动作,甚是情有独钟。三下五除二,锦盒被打开,只是这左右两端的盒胆内,装的竟然是三套书简,书简皆是用锦缎套子包好的,封套上还著着书名及所著何人。封尚一时间有些呆滞,说好了打开便可知道是何人所赠,为何是书简呢?难道是书社老板所赠,他不解的看向桓玄。
桓玄见盒内是书简,先是一愣,表情甚是诧异,待回过神后,便抢过其中一个封套,拆开,拿出书简,仔细读了起来,读了些许,这个人竟然越发呆滞了起来,双手不自觉的像下垂,差点脱手将书扔到地上。晃神儿后,他放下手里的书,若有所思的坐在客席上,竟然一言不发。
封尚见他此状,以为是写了什么大大不详之事,便接过书简,兀自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原来这简上所书,是一个故事,年代人物先不论,开篇则是描写了一段龙阳之好的鱼水之欢。封尚深谙此道,家中此类书简画作甚多,只是都没有这简上描绘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引人入境,不由得,看着看着他便着了迷,无法自拔,停不下眼。
桓玄见他如此,再不阻止怕是生出多少不堪之事,便道:“你还要看完不成?”
“甚是精妙,精妙。”封尚没抬头,脸上挂着邪魅的笑,能听见这句问,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你可知道今日那支妙音与我说了些什么?”桓玄整理了下自己的袍子,站了起来,倒背了双手盯着封尚。
封尚一时间没有银灰小书里拔,出来,听了这句话,没有反应过来,表情有点愣,“对啊,她说了什么?”
“她向我讨要一样东西。”桓玄道。
“何物?”封尚终于丢开书,想到今日支妙音那挑逗的情调,真是不敢细思,万一是要自己陪她一夜,可是万万吃不消的。
“正是此物。”桓玄指着锦盒,点了两下,表情甚是严肃。
“书?不会罢,这么简单?”封尚简直不能相信。
“不,不仅是书,而且是断袖之流,且要的是当年‘闻记书社’所藏之精品。”桓玄道。
“此书确实精妙,只是如何得知是闻记所藏?”封尚开始摸不到头脑。
桓玄将锦缎封套翻转过来,在里子的一角上赫然用金丝绣了一个小小的闻字。封尚不能相信,他拿起那封套仔细辨认,果然是个闻字,“你如何得知啊?”
“支妙音。”桓玄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刚刚与支妙音谈到此事,正觉得棘手难办,竟有人在自己回府之前就送上门来,此事越发的蹊跷。
“妙音娘子究竟说了什么?”封尚越听越糊涂。
“她与我要闻记藏书,并告诉我真正的闻记所出,皆是有锦缎封套所护,而封套内皆绣着一个金色的闻字,而闻记所藏之书,比起这封套还容易辨认,因为内容精妙,本本皆精品,旁人仿不来。还说……”桓玄回忆着支妙音的话,只是后半句有些难以启齿。
“还说了什么?”封尚不解的问。
“她已应允了我们推举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一事,她今夜便会说之于道子。还说……”桓玄还是讲不出来。
“还说什么?快说啊?”封尚越感觉他吞吞吐吐越觉得甚是不祥。
“若是三日内,不能送上她要的书简,就由我二人亲自上演一出鱼水之戏给她观赏。”桓玄终于一股脑的和盘托出,像是松了口气。
封尚倒是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什么???你,你我?”
桓玄点了点头,不再出一声。
封尚登时站了起来,表情带着些愤慨,在屋子里踱了三圈,欲言又止了七次,终于想好措辞道:“你要在上还是在下?”
桓玄盯着他半晌,不知如何回答他,又望着封尚那灼灼的目光,只好用手指了指锦盒里的书。封尚才明白过来,书,他们已经得了。他像是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喜色,口里称是,随即拍着手又过去准备拿书看,又反应了一下,才道:“不对啊,这支妙音与你谈到此事时,连我都不知,怎么又会有人送书而来,此人是谁?”
桓玄摇摇头,他也很是疑惑,难道此人有通天的本事,能未卜先知?等等,未卜先知!是他?
封尚善察言观色,更善于看出桓玄任何一种脸色,看见他双唇微启,瞳孔放大,背后僵直,就觉得他已然知道了,便道:“谁啊?”
“珝公子。”桓玄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不会,《易经》虽有占卜吉凶之用,却不能具体到如此境地,不是他。”
只是为何自己得知有人相助,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此人呢,那日匆匆一面,竟然不曾对视,也不曾交流只言片语,那清冷的面旁,那白皙的脚腕,那如瀑的长发,却突然一股脑的涌现在眼前,是他么?为何要帮助自己,如若不是他,为何是一道童前来送书?真的不是他,又是何人呢?整个建康城又有谁会帮自己呢?
正在思虑中,突然闻封尚道:“这是什么?”
桓玄投眼过去,原来是一卷纸笺,不同于市面上所能见的纸,这像是用绸缎布帛所制的绸笺,有淡淡的姜黄色,却不明显,色泽像是大白玉兰,还飘着点点
封尚对拆礼箱这项工作甚是喜爱,打开盒子便可见珍宝这种事,会有哪个人不喜欢呢,只是封尚对拆这个动作,甚是情有独钟。三下五除二,锦盒被打开,只是这左右两端的盒胆内,装的竟然是三套书简,书简皆是用锦缎套子包好的,封套上还著着书名及所著何人。封尚一时间有些呆滞,说好了打开便可知道是何人所赠,为何是书简呢?难道是书社老板所赠,他不解的看向桓玄。
桓玄见盒内是书简,先是一愣,表情甚是诧异,待回过神后,便抢过其中一个封套,拆开,拿出书简,仔细读了起来,读了些许,这个人竟然越发呆滞了起来,双手不自觉的像下垂,差点脱手将书扔到地上。晃神儿后,他放下手里的书,若有所思的坐在客席上,竟然一言不发。
封尚见他此状,以为是写了什么大大不详之事,便接过书简,兀自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原来这简上所书,是一个故事,年代人物先不论,开篇则是描写了一段龙阳之好的鱼水之欢。封尚深谙此道,家中此类书简画作甚多,只是都没有这简上描绘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引人入境,不由得,看着看着他便着了迷,无法自拔,停不下眼。
桓玄见他如此,再不阻止怕是生出多少不堪之事,便道:“你还要看完不成?”
“甚是精妙,精妙。”封尚没抬头,脸上挂着邪魅的笑,能听见这句问,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你可知道今日那支妙音与我说了些什么?”桓玄整理了下自己的袍子,站了起来,倒背了双手盯着封尚。
封尚一时间没有银灰小书里拔,出来,听了这句话,没有反应过来,表情有点愣,“对啊,她说了什么?”
“她向我讨要一样东西。”桓玄道。
“何物?”封尚终于丢开书,想到今日支妙音那挑逗的情调,真是不敢细思,万一是要自己陪她一夜,可是万万吃不消的。
“正是此物。”桓玄指着锦盒,点了两下,表情甚是严肃。
“书?不会罢,这么简单?”封尚简直不能相信。
“不,不仅是书,而且是断袖之流,且要的是当年‘闻记书社’所藏之精品。”桓玄道。
“此书确实精妙,只是如何得知是闻记所藏?”封尚开始摸不到头脑。
桓玄将锦缎封套翻转过来,在里子的一角上赫然用金丝绣了一个小小的闻字。封尚不能相信,他拿起那封套仔细辨认,果然是个闻字,“你如何得知啊?”
“支妙音。”桓玄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己刚刚与支妙音谈到此事,正觉得棘手难办,竟有人在自己回府之前就送上门来,此事越发的蹊跷。
“妙音娘子究竟说了什么?”封尚越听越糊涂。
“她与我要闻记藏书,并告诉我真正的闻记所出,皆是有锦缎封套所护,而封套内皆绣着一个金色的闻字,而闻记所藏之书,比起这封套还容易辨认,因为内容精妙,本本皆精品,旁人仿不来。还说……”桓玄回忆着支妙音的话,只是后半句有些难以启齿。
“还说了什么?”封尚不解的问。
“她已应允了我们推举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一事,她今夜便会说之于道子。还说……”桓玄还是讲不出来。
“还说什么?快说啊?”封尚越感觉他吞吞吐吐越觉得甚是不祥。
“若是三日内,不能送上她要的书简,就由我二人亲自上演一出鱼水之戏给她观赏。”桓玄终于一股脑的和盘托出,像是松了口气。
封尚倒是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什么???你,你我?”
桓玄点了点头,不再出一声。
封尚登时站了起来,表情带着些愤慨,在屋子里踱了三圈,欲言又止了七次,终于想好措辞道:“你要在上还是在下?”
桓玄盯着他半晌,不知如何回答他,又望着封尚那灼灼的目光,只好用手指了指锦盒里的书。封尚才明白过来,书,他们已经得了。他像是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喜色,口里称是,随即拍着手又过去准备拿书看,又反应了一下,才道:“不对啊,这支妙音与你谈到此事时,连我都不知,怎么又会有人送书而来,此人是谁?”
桓玄摇摇头,他也很是疑惑,难道此人有通天的本事,能未卜先知?等等,未卜先知!是他?
封尚善察言观色,更善于看出桓玄任何一种脸色,看见他双唇微启,瞳孔放大,背后僵直,就觉得他已然知道了,便道:“谁啊?”
“珝公子。”桓玄点点头,又摇了摇头,“不会,《易经》虽有占卜吉凶之用,却不能具体到如此境地,不是他。”
只是为何自己得知有人相助,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此人呢,那日匆匆一面,竟然不曾对视,也不曾交流只言片语,那清冷的面旁,那白皙的脚腕,那如瀑的长发,却突然一股脑的涌现在眼前,是他么?为何要帮助自己,如若不是他,为何是一道童前来送书?真的不是他,又是何人呢?整个建康城又有谁会帮自己呢?
正在思虑中,突然闻封尚道:“这是什么?”
桓玄投眼过去,原来是一卷纸笺,不同于市面上所能见的纸,这像是用绸缎布帛所制的绸笺,有淡淡的姜黄色,却不明显,色泽像是大白玉兰,还飘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