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望着这座破落而古旧的小城市,莫名的舒坦。
时间尚早, 田甜到火车站对面的面馆吃了一碗面, 又在路过早点摊时买了几个麻团和一杯豆浆,这才往附近的汽车站走。
从火车站到丘琅山的公共汽车一天只有两趟,赶早或者赶晚, 早上这趟是八点发车,田甜穿过整个汽车站才终于找到那辆独特的公共汽车,笑着走了过去。
一上车, 驾驶座的司机就看过来,他很高兴:“甜甜回来啦?”
他这一嗓子,将车上忙活着自己事儿的大叔大婶注意力全引过去, 一看到甜甜都招呼着:“甜甜回来啦?吃早饭了没?我这还有点,来,一起吃。”
“我吃过了。”田甜将手上的豆浆和麻团递给司机大叔,“您吃点吧。”
司机大叔接过早餐一脸骄傲:“要不我说还是甜甜疼我呢,你们都享受不到这待遇。”
有人吃味:“开你的车吧,刘大友!”
车还没开,田甜就坐在汽车的车腹位置,耐心回答大叔大婶的各种问题,嬉嬉笑笑,车上满是快活儿的气息。
等车一开,田甜自觉挪到后排靠窗的位置,听着车上的谈话声,闭眼假寐。
车上都是丘琅山的村民,互相都认识,说起八卦来一个接一个,听得田甜只觉得这半个多月错过了好多,还挺遗憾。
说到最后突然有人感慨一句:“幸好我们当时果断分车,不然哪能像现在这样大着嗓子讲话,天皇老子来了都管不了我!”
“那还不是多亏了甜甜奶奶,有你什么事。”
“是啊,可惜了……”
“你小声点!”
田甜听得嘴角扬了扬,没出声。
说的是几年前的事。
过去丘琅山去外面还没有专车,只有隔壁村一辆出外的公共汽车会从山脚下路过,丘琅山村民顺路乘个顺风车才能出山。
可车上坐着的始终是两村人。
逐渐的,隔壁村的村民开始嫌丘琅山村民说话声音大,百般挑剔,外加上汽车是由他们发车,司机也是他们村的人,理所当然觉得这汽车就是他们村的专车。
时间久了,矛盾渐深。
隔壁村村民开始花式拒绝丘琅山村民乘车。无所不用其极,连在始发站就坐满人这一招,都用过不少次。
丘琅山村民自然不乐意。
明明车是当初两个村的村民一起买的,哪有车还没废就不让乘车的道理。于是两村人就这件事吵了起来。
几次都吵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
后来还是甜甜奶奶出面说筹款重新买一辆车,并带头捐了一笔不小的钱,外加上隔壁村赞助的一笔,各家各户的村民零散凑凑,这辆独特的汽车才成为丘琅山的私有车。
公共汽车最终停靠在丘琅山山脚的一颗大树下。
田甜提着行李从车上下来。
一条笔直的公路横贯东西,公路对面是大片的农田,正是稻谷收获的季节,农田满地金黄,风一吹,稻谷簌簌作响。
背后是各式的房屋,大树旁有一间小卖部,门前或站或坐杵着不少人,本在闲聊,一看田甜都热情的打招呼。
田甜笑着一一回应。
正准备走,守着小卖部的婆婆突然往田甜手里塞了根冰棒,嘴里念叨着:“天气热,降降温。”
田甜无可奈何看了她一眼,刚要掏钱,又被制止,她眼神凶凶的呵斥她:“给什么钱,快回家!我又不缺你这一块两块的,别总想着给钱。”
“……行吧。”田甜笑了。
沿着小卖部往右走,有一条不算狭窄的上坡路。
听说原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走出来这样一条路。
路上铺着细碎的石子,鞋踩在上头会有石子摩擦的细细响声,和着两旁大树上的鸟叫,低矮草丛中的虫鸣,很有一番森林交响乐的感觉。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眼前出现一条分岔路,田甜想着竹编箱里的东西,往左走去邻居大婶家。
“呀!回来了!”麦大婶刚好在门前的院子里晒辣椒,一看到田甜立马打开院门迎接。
田甜笑着跟她进屋:“回来了,这段时间麻烦您了。”
“你这孩子,说什么麻烦。那我家大妞要不是多亏了孟老师,哪能考上那么好的大学!”
“麦姐姐去学校了吗?”
“前两天刚去的。这不是走之前还一直念叨你,说你怎么还不回来,我看要不是开学时间到了,她还想等你回来再去呢。”
田甜笑了:“上学重要,上学重要。”
麦大婶给她倒了杯水,拉着田甜在屋内坐下:“怎么样?亲戚找着了吧?对你好不好?”
田甜喝下一口水,润了润干涩的喉,点头:“都挺好的。”
“那就好。”
麦大婶又起身,从堂屋内的高几上拿了钱,交到田甜手里:“你那地里的菜,我寻思再不摘就该烂了,我和大妞就帮着弄去集市上卖了点钱。都在这里,你数数。”
“还有玉米,我也帮你收了。太多,没卖完,我都放在你院子里晒着了,等到时候晒干,你找个地方放起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田甜将钱又放回她手里:“您拿着吧,我这什么都没做,哪有拿钱的道理。”
“诶!”麦大婶不乐意了,“你要是不收钱,我以后都不敢帮你干活了。”
她又将钱推回来:“再说了,我又没白干,这几天家里吃的玉
时间尚早, 田甜到火车站对面的面馆吃了一碗面, 又在路过早点摊时买了几个麻团和一杯豆浆,这才往附近的汽车站走。
从火车站到丘琅山的公共汽车一天只有两趟,赶早或者赶晚, 早上这趟是八点发车,田甜穿过整个汽车站才终于找到那辆独特的公共汽车,笑着走了过去。
一上车, 驾驶座的司机就看过来,他很高兴:“甜甜回来啦?”
他这一嗓子,将车上忙活着自己事儿的大叔大婶注意力全引过去, 一看到甜甜都招呼着:“甜甜回来啦?吃早饭了没?我这还有点,来,一起吃。”
“我吃过了。”田甜将手上的豆浆和麻团递给司机大叔,“您吃点吧。”
司机大叔接过早餐一脸骄傲:“要不我说还是甜甜疼我呢,你们都享受不到这待遇。”
有人吃味:“开你的车吧,刘大友!”
车还没开,田甜就坐在汽车的车腹位置,耐心回答大叔大婶的各种问题,嬉嬉笑笑,车上满是快活儿的气息。
等车一开,田甜自觉挪到后排靠窗的位置,听着车上的谈话声,闭眼假寐。
车上都是丘琅山的村民,互相都认识,说起八卦来一个接一个,听得田甜只觉得这半个多月错过了好多,还挺遗憾。
说到最后突然有人感慨一句:“幸好我们当时果断分车,不然哪能像现在这样大着嗓子讲话,天皇老子来了都管不了我!”
“那还不是多亏了甜甜奶奶,有你什么事。”
“是啊,可惜了……”
“你小声点!”
田甜听得嘴角扬了扬,没出声。
说的是几年前的事。
过去丘琅山去外面还没有专车,只有隔壁村一辆出外的公共汽车会从山脚下路过,丘琅山村民顺路乘个顺风车才能出山。
可车上坐着的始终是两村人。
逐渐的,隔壁村的村民开始嫌丘琅山村民说话声音大,百般挑剔,外加上汽车是由他们发车,司机也是他们村的人,理所当然觉得这汽车就是他们村的专车。
时间久了,矛盾渐深。
隔壁村村民开始花式拒绝丘琅山村民乘车。无所不用其极,连在始发站就坐满人这一招,都用过不少次。
丘琅山村民自然不乐意。
明明车是当初两个村的村民一起买的,哪有车还没废就不让乘车的道理。于是两村人就这件事吵了起来。
几次都吵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
后来还是甜甜奶奶出面说筹款重新买一辆车,并带头捐了一笔不小的钱,外加上隔壁村赞助的一笔,各家各户的村民零散凑凑,这辆独特的汽车才成为丘琅山的私有车。
公共汽车最终停靠在丘琅山山脚的一颗大树下。
田甜提着行李从车上下来。
一条笔直的公路横贯东西,公路对面是大片的农田,正是稻谷收获的季节,农田满地金黄,风一吹,稻谷簌簌作响。
背后是各式的房屋,大树旁有一间小卖部,门前或站或坐杵着不少人,本在闲聊,一看田甜都热情的打招呼。
田甜笑着一一回应。
正准备走,守着小卖部的婆婆突然往田甜手里塞了根冰棒,嘴里念叨着:“天气热,降降温。”
田甜无可奈何看了她一眼,刚要掏钱,又被制止,她眼神凶凶的呵斥她:“给什么钱,快回家!我又不缺你这一块两块的,别总想着给钱。”
“……行吧。”田甜笑了。
沿着小卖部往右走,有一条不算狭窄的上坡路。
听说原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走出来这样一条路。
路上铺着细碎的石子,鞋踩在上头会有石子摩擦的细细响声,和着两旁大树上的鸟叫,低矮草丛中的虫鸣,很有一番森林交响乐的感觉。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眼前出现一条分岔路,田甜想着竹编箱里的东西,往左走去邻居大婶家。
“呀!回来了!”麦大婶刚好在门前的院子里晒辣椒,一看到田甜立马打开院门迎接。
田甜笑着跟她进屋:“回来了,这段时间麻烦您了。”
“你这孩子,说什么麻烦。那我家大妞要不是多亏了孟老师,哪能考上那么好的大学!”
“麦姐姐去学校了吗?”
“前两天刚去的。这不是走之前还一直念叨你,说你怎么还不回来,我看要不是开学时间到了,她还想等你回来再去呢。”
田甜笑了:“上学重要,上学重要。”
麦大婶给她倒了杯水,拉着田甜在屋内坐下:“怎么样?亲戚找着了吧?对你好不好?”
田甜喝下一口水,润了润干涩的喉,点头:“都挺好的。”
“那就好。”
麦大婶又起身,从堂屋内的高几上拿了钱,交到田甜手里:“你那地里的菜,我寻思再不摘就该烂了,我和大妞就帮着弄去集市上卖了点钱。都在这里,你数数。”
“还有玉米,我也帮你收了。太多,没卖完,我都放在你院子里晒着了,等到时候晒干,你找个地方放起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田甜将钱又放回她手里:“您拿着吧,我这什么都没做,哪有拿钱的道理。”
“诶!”麦大婶不乐意了,“你要是不收钱,我以后都不敢帮你干活了。”
她又将钱推回来:“再说了,我又没白干,这几天家里吃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