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他在回杭州前最后一晚甚至自制了一副震撼了范闲身心的恐怖捕兽器,本想是捉只兔子回去,却意外捕到了隔壁农户家跑出来的倔强家养乳猪。两人按照规矩留下银子,高高兴兴吃了一顿烤乳猪蹄后,将剩余部分一并打包,带给了还留在杭州帮他们照看书局的世子夫妇。



范思辙因为书局本部事务繁忙,已经提前回京了。李弘成和范若若半是惊喜半是惊讶地接过了肥美的农家贺礼,四个人干脆在杭州范府的花园里摆了个炭火烤肉局,大蒜、烤肉和土豆的香味飘扬在西湖湖边,馋来了不少野猫野狗。



范闲教李承泽用洗净的菜叶包裹猪肉、米饭和腌菜一起吃,说这叫简易版菜包饭。李承泽一口气吃了两个,鼓着脸颊嚼吧嚼吧不住地点着头,嘴角还黏着饭粒,被范闲很自然地揩去了。



范若若早先从李弘成回江南后“那日我见小范大人抱着泽兄要教他跳舞,他们看来已经成为很好的朋友了,往后江湖路兄弟一生一起走!呵呵!”的描述中提炼出了重点,明白了两人的新鲜关系。她掩嘴一笑,道:



“哥,你前几日飞鸽过来要我们办妥的事,基本已经完工了。”



李承泽嘴里还啃着个猪脚,听到这里左右转了转眼睛,回想起这些天确实常见范闲神秘兮兮地背着他抛鸽子,还死活不肯说在给谁寄信。李承泽挠了他半天的痒也没逼问出来,顿时觉得自己往日杀伐果断的冷酷威风不再。



“他让你们建了什么?”李承泽问。



范若若和李弘成相视一笑,说:“这个呀,还是请大人自行验收吧。”



户外烧烤结束后,世子夫妇便也告辞出发回京。临行前范若若对李承泽深深行了个礼,笑吟吟地说:“我哥就拜托您了。”



李承泽难得一愣,虽然心里明白范若若大约是清楚一切了,但如此被人郑重托付倒是平生头一遭。但他在范闲身边经历了太多从前不敢妄想的首次了,于是也露出一个安心地笑容,拍了拍范闲的肩:“我会看着这个不省心的人。”



李弘成也跟着妻子鞠了一躬,但他肯定没明白几个人眉眼交互间的潜台词。上了车后便看着妻子掩嘴笑着,自己也跟着傻笑。



目送着马车远去,李承泽吁了口气,推范闲:“走,带我去看看。”



范闲装作听不懂,问:“去看什么啊?”



“别装了,书局后院的那块地,你肯定是在上面建了什么。”李承泽说。当初他与范闲争执分书局的名字究竟是“江南分院”还是“西泠印社”争得你死我活,最后范闲却突然以空出后院的地作为条件放弃了争端,看来是想在上面做什么文章。



范闲点了点他的额头:“哎哟,小脑瓜真聪明。”他朝李承泽伸出食指,还在空中风骚地勾了勾,“走吧。”



澹泊书局江南分院秩序井井有条。李承泽和范闲穿过长廊,今日书院休业,院内无人,他俩便牵着手晃悠。范闲说可以再建一个试阅室,给暂时买不起书的百姓提供些点心,这样不叫施舍,叫做雪中送炭。李承泽同意,还说自己要在院内再建个刊物室,用以收集记录民间流传的趣事逸闻,将南庆的民间文化习俗都保留成册。



“人可以死国可以亡,但结晶的文明长存不灭。而要永久保留一种文明,用文字记录是最简便的方式。”李承泽说。



“文明可不见得都是好的。文明会吞噬另一种文明,还会变成收买人心的工具。你如何知道你记录下的文字不是祸根?”



“纸笔无罪,就由后人来评说吧。”



范闲说:“在‘仙境’,记录文明的方式不止纸笔。还有照相,录音,视频……也许因为方式多了,人们反而对此不甚在意了。”



“视频?”



范闲让李承泽学他的手势,两只手拼成一个方框。他解释说:“一切的建筑、花草树木、声音、天气、颜色、人都可以被记录下来。把夏天录下来,藏进书柜里,等待寒冷的冬天里再翻出来重温。”



他引着李承泽往后院走去,李承泽紧紧盯着用手指构成的方框内部,他看见他花心思在庭院里种下的夹竹桃和紫藤萝,看见他平日里最爱去读书的院长书房,他看见范闲的背影,领着他穿过庭院,穿过书房,穿过黑暗,面前豁然洞开——



李承泽放下双手,忍不住笑了起来。往日里他笑得颇有余裕,此刻却是笑得微微低下头,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他看见了范闲送给他的礼物。



“全球第一座玻璃房……若若起的名,就叫琉璃亭。”范闲打了个响指,得意地挠着李承泽发烫的手心。



书局本就坐落西湖,后院往外看去便是杨柳白堤与蓝天下的淡色湖面。范闲在原本眺望亭的位置建了一座四面透明的宽大玻璃浩室,此刻便在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映衬着室外波光粼粼的湖水,宛若天上宫阙。



李承泽继续举起他的双手充当“摄像机”,他慢慢走近琉璃亭。叶轻眉给南庆带来了玻璃制品,他也在皇宫中见过不少玻璃烧制的精致器皿,却未曾见过如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