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

众看到这里,已经泪目得不行,纷纷留言:“是啊,他做到了,你们也做到了。”
  但有一些人没能做到。
  电影拍到一半,一个刚成年的场务小姑娘癌细胞扩散,被送去了重症监护室。
  快拍完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病情突然恶化,没能抗住最后几天,离世了。在大叔的葬礼上,场务姑娘又出现了。她对遗像脱帽鞠躬,帽子下是颗光头。
  纪录片结局,是电影的杀青仪式。仪式上来了几个没见过的生面孔。
  林景介绍他们时,观众才震惊地得知,他们竟是电影里抗癌药物研究员的现实原型!
  这部电影不仅角色有原型,故事有原型,就连里面的抗癌药研究,都在现实中真实存在!
  它又何止是一部电影?!
  原来实验经费紧缺的事是真的,原来林景一直在资助这项实验,原来林景的弟弟真的有意向签署临床协议!
  原来——如果他没离世的话,这个实验真的有可能在几年后成功!人们打败绝症的步伐可能会往前迈一大步!!!
  观众已经震撼到不能言语,透过眼泪的光斑,他们发现纪录片结束了。
  画面渐黑,字幕浮现。
  “电影《倒计时》正在同步热映,感谢支持。”
  “制作方最终分成票房,将在扣除相关成本后捐赠50%,其中25%用于医学研究,25%用于绝症专项帮扶基金。”
  “电影制作期间,导演林景发起的半年逆袭计划,见证了无数人同我们的共同努力。至此片上架前一周,共有三千余名逆袭者自愿放弃奖励。这些奖励将与票房一起捐出。”
  “此片献给已逝的他和努力生活的你,也献给我们自己。”
  字幕一行行消失,最后几个字浮现出来,定格在画面中。
  “心有归属,义无反顾。”
  ——
  纪录片上架当天,《倒计时》票房翻倍。
  第二天,票房再次翻倍。
  第三天,迟迟不肯写影评的大川和江十,终于发布了他们的影评。
  《皆是幻想,皆是真实》
  这部电影,荒谬至极严谨至极。放眼望去,全是幻想、也全是真实。
  它本身就是一场无头无尾的梦。戏里的人在做梦,戏外的人在做梦,就连观众也在做梦。
  它又是一幕刺痛的现实,人物是现实、故事是现实、就连背景的医学研究也是现实。
  纪录片放出之前,据说这部戏有三个结局,病愈病逝,或开放式结局。
  观众捧着一个开放式结局欣喜不已,自以为得到了圆满,可谁知,这个结局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如果阿京真的死在了病床上,至少他的一生为学术努力付出过,一切都没白费,他死得其所。
  可事实是,想做的事还没来得及去做,他就死在了人类的恶毒中。
  电影上映的日期很有意思,是6月9号。
  也许林景的意思是,不管正放倒放,都不能改变什么。因为这部电影的第三个故事,是现实。
  第三个结局没有办法在电影里上演,它发生在电影之外。
  ……
  大川最终给出的打分是9.6。他认为不论从质量还是寓意上,这个分数再合适不过。
  江十完全不同意他的评价。
  他给出的打分是10分。
  《谁说不能圆满?》
  哄堂大笑告诉我们: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倒计时说:悲剧的内核是现实。
  于是观众们全都哭了,二刷泣不成声,三刷嚎啕大哭,四刷眼泪干涸,再刷一遍纪录片,直接目光呆滞。我还见识过同一场电影里,有人哈哈大笑有人哇哇大哭。
  离开电影院之后,一边臭骂林景一边想方设法给他花钱,一边在自己微博说哭到脱粉恨死魔鬼大猪蹄子,一边到彩虹屁中心投稿跪舔。
  人啊,就是这么情绪化这么矛盾的生物,正因这种矛盾所在,生活才有乐趣。
  比金句谁不会?你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他说悲剧的内核是现实,我能不能说现实的内核是喜剧?
  听起来不也挺有道理的?
  为什么一定是be?为什么就不能圆满?林景直说了他的第三个结局在电影之外吗?就算他直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理解呢?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以前个哈姆雷特,倒计时是一部太丰富的电影,不论从哪个角度理解,都是对的。
  逝者含冤一年,终于讨回公道,杀人犯的恶行得到惩治,难道不是好事吗?
  已逝的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纪念,所以林景拍摄了这部电影;命运充满无奈,同样饱含希望,所以医疗研究得到了大笔捐款。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美好的推动挤压中一步步走向美好,这才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意义。
  听说林景要为他的弟弟举办追悼会,不如把眼泪收一收,一起来为逝者送行,说不定老天爷果真如我们所愿,让他在下一世生活得幸福安康。
  人类内心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一直这么坚信着。
  正如一个演技那么烂的林景,却能在演出这部电影时瞬间入戏;正如一群经验为零的新人,却能完成如此惊艳的电影表达;这都是内心带来的奇迹。
  张三一向擅长用浪漫手法拍摄现实题材,然而这次,有了林景的加入,《倒计时》绝不仅仅是一部揭露现实的作品。
  它是现实主义者的礼赞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