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倒是没什么意见,但郭嘉仍是觉得不好。世上总有好卖弄口舌之人,能把忠直清正说成是沽名钓誉,恸哭故友说成是收买人心。薄葬经这种人三言两语,保不准就成了一出奸贼害怕仇敌挖坟的高谈阔论。反正,体恤民生与阴险狡诈,也不过是这群人碰碰嘴皮子的事。
曹操当时是怎么说的?他只是笑了笑,没再继续接下去。他知道,在郭嘉眼中,这个问题本没有什么合适的答案。
少年时一腔热诚跳入这纷繁尘世,刚一拔剑就被这世间诸般荒唐击得粉碎。去追问,为什么诚实正直才是过错,为什么说谎的人反而能义正言辞,既然权可通天财可买命,又何必故作姿态满口的道德文章。之后,涉世日久,少年热血微冷,而知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诚实正直也可能是愚忠,说谎之人未尝不能无愧于心。至于钱权道德,就如同他手中这把断剑,既无黑,亦无白,区别仅在于执剑之人指向何方。
于是,不再年轻的少年戴上权力的冠冕,握起锋锐的利剑,高昂的嘶吼声中,战马踏过的尸骸中既有乱臣贼子,亦有忠臣良将,更有无数人生也无名死也无名。尸山血海里滚上大半生,都注定早已浑身鲜血,无论带来的是战乱还是和平,百姓觉得恐惧,本也是人之常情。奸贼和英雄的尸骸过个百年都会遭虫蚁侵咬,所幸后者之所求,从来也未因这叽叽喳喳的窃语而改变。
那个问题于郭嘉是不存在合适的答案的。这一缕清风明月早因此一隅绊住心弦,金银碧玉,高冠厚裘,即便将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佳词美誉堆到前来,比起他心之所系,都逊色太多。
而曹操呢?或许还是有一丝不甘吧,否则他也不会在今日回到这雒阳北部尉的府廨。但他并无心说于世人,在乎的也并非后世。他累了,倦了,但还是想向谁诉说,今日白发苍髯的魏王,与昔日棒杀奸贼的少年,时隔几十年,仍会在这府廨中相逢。久怀初心一事,世所难为,但总有人能做到,饮冰十年,赤血难凉。
他想让谁听一听,许是挚友,许是自己,许是天地。
“奉孝,那个问题,孤有答案了。”
最后一杯酒滑入喉中,郭嘉听到曹操轻声道,
“不如,下一场雪吧。”
让这无声无息见证过所有过往的天,为曹孟德下一场雪吧。
墙外传来一声锣响,已经是三更天了。
吹过的风似乎转急了些,街上的灯火也逐渐边得阑珊。郭嘉放下酒杯,望向廊外,许是尾音消弭之时,又或许是过了很久,苍茫无垠的夜空中,真的再此飘起了落雪。
“孟德,下雪了。”
他并没有等到回答。对面之人已经和这雒阳城一样,在飞雪中沉入了一场长长的梦。
起先,空中仅是些轻如柳絮的小雪。渐渐的,雪变得越来越大,落满了廊下的石阶,压弯了院中的红梅。它们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似乎有意要将这过往世间一切的纷扰,都封入这场白茫。
睡吧。他心想道。等醒来时,这场大雪将覆盖伏尸千里的平野,也将送至战死的将士归乡。赤红色的河流会变得如儿时一样清澈,正如再惨烈的战役于史书上也仅是寥寥几笔。那时,大雪会为雒阳城抚平疮痍,新雕的石柱将重新伫立在阖闾门之外,富丽堂皇的宫室一如往日恢弘磅礴。金市中又是车水马龙,城外明堂中,朗朗的讲学声再此传遍山野,引农人驻足。这是埋藏在故梦中的雒阳,也会是大梦醒来,即将见到的洛阳。
睡吧。他在人身边裹紧火狐裘,慢慢合上眼。等一觉醒来,天就亮了。他们再一起回许都,回司空府,把后院埋着的那几大坛酒都挖出来,煮上几大釜和鱼脍肉羹一同放到堂中,邀每一个前来赴宴的宾客醉饮三千杯,与尔共嘉年。
雪纷纷而落,遥遥的,似乎有牧童歌声传来。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
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正文完)
第191章 【番外一】成侯纪闻
夫治政之要, 莫大乎求贤,求贤之要,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贤士之所由,教化之本原也。故自黄初改元, 文帝初营洛阳宮以来, 重修太学,便成了朝中一件要紧事。史载, “黄初元年, 始开太学, 扫昔日之灰炭,补旧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考课”。逮至明帝,仓廪富溢, 野无流民, 始大修雒阳,兴太极殿于前, 昭阳殿于后, 扩芳林,修陂池, 起景山, 刊六碑《典论》于太学。正始中, 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树之讲学堂西。届时,洛阳城南之太学,有房二百四十,室千八百五十,游学之士,络绎不绝,比之汉东都之盛,亦不为差。
然若细观其里,今日之太学,终究是与后汉相差甚远。太和、青龙年间,中外多事,南有蜀贼屡犯关中,北有鲜卑侵扰边郡,不愿从军又欲免于徭役者,多求诣太学。又经建安战乱,两州疫病,前代大儒死伤大半,今日太学之中的博士,多是粗疏略通皮毛之辈。总之,博士之心不在育人而在求禄,士子之心不在圣道而在避役,两厢皆无心求学,反而阴差阳错,使太学成了多年来最安稳之处。
但直接因
曹操当时是怎么说的?他只是笑了笑,没再继续接下去。他知道,在郭嘉眼中,这个问题本没有什么合适的答案。
少年时一腔热诚跳入这纷繁尘世,刚一拔剑就被这世间诸般荒唐击得粉碎。去追问,为什么诚实正直才是过错,为什么说谎的人反而能义正言辞,既然权可通天财可买命,又何必故作姿态满口的道德文章。之后,涉世日久,少年热血微冷,而知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诚实正直也可能是愚忠,说谎之人未尝不能无愧于心。至于钱权道德,就如同他手中这把断剑,既无黑,亦无白,区别仅在于执剑之人指向何方。
于是,不再年轻的少年戴上权力的冠冕,握起锋锐的利剑,高昂的嘶吼声中,战马踏过的尸骸中既有乱臣贼子,亦有忠臣良将,更有无数人生也无名死也无名。尸山血海里滚上大半生,都注定早已浑身鲜血,无论带来的是战乱还是和平,百姓觉得恐惧,本也是人之常情。奸贼和英雄的尸骸过个百年都会遭虫蚁侵咬,所幸后者之所求,从来也未因这叽叽喳喳的窃语而改变。
那个问题于郭嘉是不存在合适的答案的。这一缕清风明月早因此一隅绊住心弦,金银碧玉,高冠厚裘,即便将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佳词美誉堆到前来,比起他心之所系,都逊色太多。
而曹操呢?或许还是有一丝不甘吧,否则他也不会在今日回到这雒阳北部尉的府廨。但他并无心说于世人,在乎的也并非后世。他累了,倦了,但还是想向谁诉说,今日白发苍髯的魏王,与昔日棒杀奸贼的少年,时隔几十年,仍会在这府廨中相逢。久怀初心一事,世所难为,但总有人能做到,饮冰十年,赤血难凉。
他想让谁听一听,许是挚友,许是自己,许是天地。
“奉孝,那个问题,孤有答案了。”
最后一杯酒滑入喉中,郭嘉听到曹操轻声道,
“不如,下一场雪吧。”
让这无声无息见证过所有过往的天,为曹孟德下一场雪吧。
墙外传来一声锣响,已经是三更天了。
吹过的风似乎转急了些,街上的灯火也逐渐边得阑珊。郭嘉放下酒杯,望向廊外,许是尾音消弭之时,又或许是过了很久,苍茫无垠的夜空中,真的再此飘起了落雪。
“孟德,下雪了。”
他并没有等到回答。对面之人已经和这雒阳城一样,在飞雪中沉入了一场长长的梦。
起先,空中仅是些轻如柳絮的小雪。渐渐的,雪变得越来越大,落满了廊下的石阶,压弯了院中的红梅。它们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似乎有意要将这过往世间一切的纷扰,都封入这场白茫。
睡吧。他心想道。等醒来时,这场大雪将覆盖伏尸千里的平野,也将送至战死的将士归乡。赤红色的河流会变得如儿时一样清澈,正如再惨烈的战役于史书上也仅是寥寥几笔。那时,大雪会为雒阳城抚平疮痍,新雕的石柱将重新伫立在阖闾门之外,富丽堂皇的宫室一如往日恢弘磅礴。金市中又是车水马龙,城外明堂中,朗朗的讲学声再此传遍山野,引农人驻足。这是埋藏在故梦中的雒阳,也会是大梦醒来,即将见到的洛阳。
睡吧。他在人身边裹紧火狐裘,慢慢合上眼。等一觉醒来,天就亮了。他们再一起回许都,回司空府,把后院埋着的那几大坛酒都挖出来,煮上几大釜和鱼脍肉羹一同放到堂中,邀每一个前来赴宴的宾客醉饮三千杯,与尔共嘉年。
雪纷纷而落,遥遥的,似乎有牧童歌声传来。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
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正文完)
第191章 【番外一】成侯纪闻
夫治政之要, 莫大乎求贤,求贤之要,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贤士之所由,教化之本原也。故自黄初改元, 文帝初营洛阳宮以来, 重修太学,便成了朝中一件要紧事。史载, “黄初元年, 始开太学, 扫昔日之灰炭,补旧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考课”。逮至明帝,仓廪富溢, 野无流民, 始大修雒阳,兴太极殿于前, 昭阳殿于后, 扩芳林,修陂池, 起景山, 刊六碑《典论》于太学。正始中, 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树之讲学堂西。届时,洛阳城南之太学,有房二百四十,室千八百五十,游学之士,络绎不绝,比之汉东都之盛,亦不为差。
然若细观其里,今日之太学,终究是与后汉相差甚远。太和、青龙年间,中外多事,南有蜀贼屡犯关中,北有鲜卑侵扰边郡,不愿从军又欲免于徭役者,多求诣太学。又经建安战乱,两州疫病,前代大儒死伤大半,今日太学之中的博士,多是粗疏略通皮毛之辈。总之,博士之心不在育人而在求禄,士子之心不在圣道而在避役,两厢皆无心求学,反而阴差阳错,使太学成了多年来最安稳之处。
但直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