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8

巴,沉思片刻,抬头看向司马懿。“仲达自方才起就一直盯着那份荆州地图不说话,可有何看法?”
  司马懿蹙着眉,一时低声喃语,一时在地图上用手画着什么。半响,他缓缓开口,声音颇为犹疑:“襄樊附近的地势,似乎——”
  “世子,西曹掾魏讽求见。”
  “……你让他在正厅等我。”
  “怎么又是魏讽。”吴质嘟囔了句,又听到曹丕的话,不由奇怪道,“子桓,你不是说他虚泛浮华,难堪大用吗?打发他回去就是,见他干嘛。”
  司马懿则道:“魏讽颇得邺城年轻士子的尊敬,又没有大才,为了安定人心,礼待而不用,倒也稳妥。”
  “仲达知丕。”曹丕往窗外看了一眼,“还不知要花多久。这样,若未时丕还没回来,你们就先回去,其余的事我们明日再议。”
  “是。”
  平心而论,魏讽身高八尺,形貌佚丽,昂首立于中庭,确有几分名士风范。但曹丕曾看过西曹属蒋济写的一篇文章,讲得即是如何观人。所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魏讽眸小而白多,瞳色深而杂乱,此时身虽站定,眼睛却左右移晃,可知其心亦是浮躁不安。
  桓灵之时,朝局动荡,李膺陈藩等人为振朝局,激昂文字,抨击戚宦,甘冒灭族杀身之祸,方得天下赞誉,士人延颈;建安初年,连年征战,汝颖冀凉之才士,外可临阵制策,内可安邦定国,遂有美名加深,流延宗族。如今,天下久无战事,朝局安稳太平,反倒让魏讽这种无内外之才,无殉国之志,却能言善辩,靠言辞煽动人心之人成了人人赞誉的名士,真是荒唐可笑。
  曹丕面上温和依旧,不将心中的不屑露出一分。他闲然走至厅中,在主位端坐下。
  “臣魏讽,参见世子。”
  “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待魏讽依言坐下后,他方又缓缓道,
  “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说来,魏讽与曹丕年岁相差无几,纵然要显尊重,曹丕称他表字,唤他“子京”即是。但对厌恶之人,曹丕再善于隐藏心绪,也做不到每时每刻滴水不漏,所以还是卖几分面子,尊称为“先生”,既听上去显得尊重,又无形中疏离开两人的距离,一举两得。
  魏讽似乎有意要卖曹丕个关子,一会儿展展袖子,一会儿扶正头冠,低咳几声轻轻嗓子,这才慢悠悠道:“讽是为世子解忧而来。”
  “不知先生所指是何事?”
  魏讽淡笑不语。
  曹丕只得耐着性子,又加了一句:“还请先生赐教。”
  “赐教哪敢当,如今内祸且熄,外乱便起。讽身为臣子,理所应当为世子、为魏王分忧。”魏讽的语气、神态与他话中的客气可全然不一,“荆州之事,世子可有决断?”
  “这件事,今日早些时候,丕已处理妥当。先生不必烦忧。”
  “那不知,世子是打算出兵,还是求和?”
  曹丕终于忍不住哂笑一声:“先生认为,丕会求和?”
  “看来世子是打算出兵了。”魏讽摇头叹息,“只怕是襄樊未救,新兵又折啊。”
  “魏先生!”曹丕声音染上一层薄怒,“三军未发,你就来丕这里断言兵败,动摇军心,是何用意?!”
  “如果讽真的是想动摇军心,此时此刻就不会在这里,而该在城外大营了。”
  不过是个掾吏,就算你想去兵营,你进得去吗?
  曹丕心中不屑更浓,却也刚好趁着这片刻的停歇,重新收拾好外露的情绪:“那先生这话究竟是何意?蜀贼侵害荆州,重启战火,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怎能不出兵讨贼?况且,就算是求和,襄樊乃兵家必争之地,双方都不可能轻易放弃,求和又怎能做到?”
  “那倘若以荆州其他城郡交换呢?”魏讽道,“朝廷下旨,以刘备为荆州牧,除襄阳郡外,皆属刘备治下。这样,想必刘备也愿意再次归顺朝廷。”
  “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蜀贼既得荆州,就算一时安歇,安肯永远偃兵止戈?”曹丕越发觉得在此和魏讽交谈是在浪费时间,“先生从未亲临战场,不知军旅之事,也是理之应当。先生一心为国出力,此心可嘉,丕感激于心。待此间事了,论功行赏,丕断不会忘先生今日之谋划。”
  魏讽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从未亲临战场,却在这里虚言兵家之事;一心为国出力,但只有其心可嘉;断不忘今日谋划,却不一定是论功行“赏”。至于此刻,曹丕端起茶杯,自然就是送客的意思。曹丕一句失礼的话都没有说,可这其中的暗锋,却像一个个巴掌重重扇在他脸上,偏偏还没留下印记,他想反驳,也找不到由头。
  “世子,”自到邺城以来,魏讽是人人夸人人捧,哪受过这等委屈,“如果不求和,这场仗,一定会输。”
  “啪”的一声,曹丕把茶杯重重摔在案上,面色已极为不豫。
  “刘备素得荆州民心,此次连下五城,势头正猛,以羸弱之躯迎锋锐之矛,必败无疑!”
  “请魏先生出去!”
  “是。”
  两旁甲士立刻上前,半请半强制的将魏讽拉了出去。魏讽好像还在不停说着什么,但随着人渐行渐远,曹丕也再听不到什么。当然,他也不想再听那些无稽之谈。胸中憋着口气,他一回到书房,便将与魏讽谈话的情况一五一十全数倒给了吴质和司马懿,这才觉得舒畅了几分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