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4

。懿愿从世子之言,合先贤之意。”
  话音刚落,又有一声驴鸣响起。是吴质。
  “仲达所言甚是。情之真切,无所谓行之雅俗。质亦愿送仲宣一程。”
  陈群正了正衣冠,走上前,同样作出一声驴鸣。待归于沉寂,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沉默的拍了拍曹丕的肩,退后三步,躬身长拜。
  接着,陈琳、刘祯、徐干、应玚……邺城大有才名之人,一个接一个作出驴鸣。其余的人,无论愿意与否,也只能跟随其后。冷雨青冢,披麻戴孝的众人各个学作畜状,真是滑稽荒诞到了极致,可不知为何,竟反而让诸多冷静自持的端方君子,潸然泪下。
  人生居天壤间,如飞鸟栖枯枝。枯枝断折,飞鸟远去,喜宴丧宴,终将散场。
  吩咐侍从先一步回城,曹丕骑着马,远远的落在众人后头。雨渐渐止息,天际仍是阴云连绵,曹丕不时打量着身侧的司马懿,很多不可名状的心绪一涌而上。他想问司马懿为何会纵容他的荒诞,想将满腹心绪倾言相告,想为这几天的误解赌气道一句歉,可最后,他却只是平淡的问道:
  “仲达先前不是说,伯达兄下葬亦在今日,无暇前来吗?”
  “兄长临终前告诫懿等,万不可奢侈大葬,所以结束的早,懿便来了。”司马懿的声音亦是淡淡的,捉摸不出什么情绪。
  因此,曹丕自然不会知道,纵使司马懿口中一贯说于家中并无多少情谊,当看到待他一向极好的兄长埋入土下,身边的弟弟司马孚哭得泣不成声时,他突然破天荒地感觉眼眶发热。也不会知道,当他发现自己流泪时,突然就想起了死在宛城的曹昂,想起这几日埋头政务不言不怒亦不笑的曹丕,同样是万般不可名状的心绪涌了上来,等他回过神时,他已骑马来到了这里。
  北风卷起枯草,鸦雀低掠朽枝。这条路忽平忽坎,马上的人一颠一簸,几次嚅动,终还是化归于沉寂。
  “子桓,保重身体。”
  快到城门时,司马懿终于先出了声,还只有短短六个字。利弊权衡、阴谋算计,他素是舌灿如莲,可抛开那一切不含杂质的关心,到让他说的奇奇怪怪。
  所幸,曹丕并未听出什么异样。
  “余独何人,能全其寿……”低喃传不入谁的耳,“早些回城。这高墙之内,还多的是事等丕处理呢。”
  说完,他便用力一甩马鞭,进了邺城城门。
  ————————————————————
  “军师。”
  “不必多礼。”诸葛亮道,“主公在屋中吗?”
  门口的侍卫恭敬的回答道:“回禀军师,主公正在厅中会见一位前来投奔的谋士。叮嘱我等,若军师到了,即刻请先生过去。”
  “前来投奔的谋士?”诸葛亮目光微闪,“亮这便过去。”
  依侍卫所言来到前厅,遥遥便见刘备正与一人交谈着什么,时不时传来拊掌赞叹之语。他走到厅中,行礼道:“亮参见主公。”
  “孔明来了。”见到诸葛亮,刘备起身,欣然相迎,“正好,孤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应平应先生。”
  “见过诸葛军师。”
  眼前此人,身高七尺有余,墨眉似峰,双眼灼灼,举手投足气宇轩昂,确有几分过人之处。诸葛亮暗暗打量了一番,心中已有定数。
  “听先生的口音不似蜀人,到与许先生有些像。先生可是汝颍人士?”
  他言辞委婉,语气温和,一双眸子含着笑意,却让应平没由来的心虚。
  “没错。”没想到,刘备先一步代应平答道,“应先生是颍川长社人,同时——”他顿了顿,“他还曾是蟏蛸中人。”
  应平微愕,没想到刘备竟将此直接坦然的说了出来。眼瞧着诸葛亮目光愈发深沉,他更加的不安起来,借着更衣的机会,退了出去。
  看着应平身影消失在厅外,刘备回头,向诸葛亮道:“孔明,孤得到了一位奇士,可称得的上君之流亚,假以时日,必可大用。”
  诸葛亮垂下眼帘:“不知这位奇士现在何处。”
  刘备笑道:“孤所指的,正是方才出去的那位应先生。”
  “主公既知他曾是蟏蛸中人,”诸葛亮道,“为何还敢用他?”
  “大争之世,楚才晋用亦是常事。他若真图谋不轨,本不必告诉孤他的来历。”刘备似乎对此信心满满,“他还告诉孤,蟏蛸几年前就已解散,他不甘于从此销声匿迹,泯于凡人,所以千里迢迢投奔于孤,想立下一番功绩,垂名青史。合情合理,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诸葛亮慢慢地一下一下摇着羽扇,良久,徐徐叹了口气:“主公,此人必是曹贼派来的刺客。你若不信,便遣人去看看,这位应平应先生,还在不在府中。”
  刘备第一反应自是不信,可当这话从诸葛亮口中说出时,又容不得他不信。于是他便将信将疑的唤了门口的侍卫去查看。不一会儿,侍卫回报,更衣处空无一人,倒是有仆人看见府中西院,有个面生的人面带慌张,神色匆匆。不一会儿,又有人来回禀,说看见有人从西院墙处翻墙而逃。
  “真是欺人太甚!”刘备气的把那应平呈来的北地防卫图一把摔到地上,“大英雄自当马上见真章,他曹孟德却居然使这等下三滥的计量,真是可恶至极!孔明,这口气,孤实是忍不下!”
  诸葛亮将茶水倒满杯盏,沉默了片刻,“主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