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愿再起战火,也不必花半年时间设这一出局,更不必让父亲去许都亲涉险境。实际上,皇后身处深宫却能做到
那一步,分明就是——”
“嘘。”贾诩将一根手指贴到郭奕的嘴上,止住了他的话,“话,不必全都说出来。”
郭奕愣了几秒:“先生,我就想知道,父亲他究竟在做什么。是不是……”眼眶渐渐泛红。“是不是,又要像四年前一样明知是去送死却还要去?!是不是又要丢下我一个人?!否则,否则他为什么要将我托付给你,为什么你说要带我去西凉……”
话说到最后,郭奕眼中蓄满了泪。再被夸赞聪慧早熟,他毕竟也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子。亦或者说,正因为他是一个太过早熟的孩童,他才能感受到此刻看似平静之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他才会更加害怕无措,执着的要向长辈求一个确定的答案。
“很多人都以为,你的父亲无所不能,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他无法解决的。”良久,贾诩徐徐道,“但实际上,他无法达成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他连一个合格的父亲,都没有做到。”
“可我不怪他!”郭奕忙道,“他可以不用教我什么,可以不关心我的饮食起居,他甚至都不需要来经常来看我!只要他在就好。这样,他都做不到吗?”
“……他,已经尽力了。”在邺城地牢中生的病、前往许都路程上的的坎坷、最后在牢中所受的酷刑。他以自己来做赌注,他是真的无计可施,“可最终,还是黔驴技穷。”
无论面上看来多么多情风流,贾诩知道,郭嘉与他都是一类人。生性凉薄的很。他们皆看透,并非当今是吃人的世道,而是但凡是世道本就会吃人,战火纷飞权谋攻伐,民不聊生哀鸿四野,入得了他们的眼耳,却难有一声入了他们的心。而不同的是,贾诩乐得游戏乱世换得高官厚禄,郭嘉则独独留了一滴心尖上的赤血,不为黎民苍生,不为江山社稷,只为那三分堪佐烈酒的英雄气,心甘情愿去相信被看破而再无价值的虚幻。
他生性凉薄,所以一旦认定了,人情亲缘、礼法责任皆不成绊;他算人心算得通透,所以若确定人心匪石,终不可转,索性遂其所愿,偕手而进,纵是末路,亦是归途。
“老夫乏了,今日便到这吧。”
“先生!”
“去吧。”贾诩摆摆手,没有再给郭奕留下任何的希望。他的眉目间缱绻着无穷的疲倦,“待今年下完第一场大雪时,老夫会告诉你的。”
到那时,尘埃落定,他就能知道,那些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终究还是一群为虚幻所欺的傻子。
然而因为郭嘉,有一瞬间,他忽然羡慕了起来。
羡慕极了。
————————————————————
跟在夏侯惇的身后,曹植内心忐忑不安。他追来许都已经三天了,无论怎样上书请求,曹操都推说事务繁忙,不肯见他。去求郭嘉,还未到院门口就被拦住,道丞相有命,郭先生养病期间不许任何人打扰。就连平日里最温和的荀彧,在听他说过一遍情况后,也只是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各方求助无门之下,曹植终于下决心铤而走险,瞒着曹操到牢中去救杨修,让杨修至少保住性命,从此隐姓埋名,度过一生。
可杨修不肯。
心高气傲的人,可以接受自己输,但绝不会允许自己逃。曹植劝杨修只要保住性命来日方长,杨修劝曹植赶快离开宁可壮士断腕也不能失去曹操的喜爱。二人尚且谁都没说服谁时,夏侯惇已经来到狱中,奉曹操命带曹植去见他。
父亲会雷霆大怒?会对他失望至极?还是会因此更要置德祖于死地?曹植脑海中胡思乱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但足以让他忧心的独独仅有最后一种。这时,夏侯惇突然停下了脚步。他们已经到了屋前。
“惇叔……”
“进去吧,你父亲在等你。”
曹植踌躇了一下,最后还是毅然点点头,走了进去。
堂中一如既往的简朴,除了必要的席案,就只剩几盏横隔内外的素色屏风。没有点香,在屋室四角放着几盆火炉,堪堪维持着室中零星的温暖。曹植走进来时,曹操正在批阅公文,一卷一卷的木简在案上与旁边堆了好几个小山。偶有风吹进来,烛台的火光随之摇曳,曹操的脸色便也明暗不定,让人摸不准喜怒。
“父亲,植来了。”
“嗯。”曹操只轻应了声,头也未抬,目光始终落在公文上。
曹操越是这般,曹植心中就越忐忑,比曹操向他发怒还要忐忑。他僵硬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沉默持续了很久,又或许只是过了一小会儿,曹操终于微微抬头,瞟了曹植一眼:“你费尽心思要见孤,现在见到了,怎么又不说话了?”
曹植心下一滞。原来父亲什么都知道!
他深知虽然曹操不肯见他,但他在许都的一举一动都有蟏蛸监视,暗中去狱中营救杨修之事,定瞒不过曹操的眼睛。他之所以还去做,就是为了让曹操知道,之后出于震怒、出于失望,曹操都会召他来问罪。这样,他就终于可以见到父亲,亲自为杨修求情了。
可他没想到,不仅他的一举一动避不过父亲,就连他心中那点谋划在父亲面前也简陋如儿戏。
但无论如何,他的确已经见到了曹操。
那一步,分明就是——”
“嘘。”贾诩将一根手指贴到郭奕的嘴上,止住了他的话,“话,不必全都说出来。”
郭奕愣了几秒:“先生,我就想知道,父亲他究竟在做什么。是不是……”眼眶渐渐泛红。“是不是,又要像四年前一样明知是去送死却还要去?!是不是又要丢下我一个人?!否则,否则他为什么要将我托付给你,为什么你说要带我去西凉……”
话说到最后,郭奕眼中蓄满了泪。再被夸赞聪慧早熟,他毕竟也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孩子。亦或者说,正因为他是一个太过早熟的孩童,他才能感受到此刻看似平静之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他才会更加害怕无措,执着的要向长辈求一个确定的答案。
“很多人都以为,你的父亲无所不能,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他无法解决的。”良久,贾诩徐徐道,“但实际上,他无法达成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他连一个合格的父亲,都没有做到。”
“可我不怪他!”郭奕忙道,“他可以不用教我什么,可以不关心我的饮食起居,他甚至都不需要来经常来看我!只要他在就好。这样,他都做不到吗?”
“……他,已经尽力了。”在邺城地牢中生的病、前往许都路程上的的坎坷、最后在牢中所受的酷刑。他以自己来做赌注,他是真的无计可施,“可最终,还是黔驴技穷。”
无论面上看来多么多情风流,贾诩知道,郭嘉与他都是一类人。生性凉薄的很。他们皆看透,并非当今是吃人的世道,而是但凡是世道本就会吃人,战火纷飞权谋攻伐,民不聊生哀鸿四野,入得了他们的眼耳,却难有一声入了他们的心。而不同的是,贾诩乐得游戏乱世换得高官厚禄,郭嘉则独独留了一滴心尖上的赤血,不为黎民苍生,不为江山社稷,只为那三分堪佐烈酒的英雄气,心甘情愿去相信被看破而再无价值的虚幻。
他生性凉薄,所以一旦认定了,人情亲缘、礼法责任皆不成绊;他算人心算得通透,所以若确定人心匪石,终不可转,索性遂其所愿,偕手而进,纵是末路,亦是归途。
“老夫乏了,今日便到这吧。”
“先生!”
“去吧。”贾诩摆摆手,没有再给郭奕留下任何的希望。他的眉目间缱绻着无穷的疲倦,“待今年下完第一场大雪时,老夫会告诉你的。”
到那时,尘埃落定,他就能知道,那些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终究还是一群为虚幻所欺的傻子。
然而因为郭嘉,有一瞬间,他忽然羡慕了起来。
羡慕极了。
————————————————————
跟在夏侯惇的身后,曹植内心忐忑不安。他追来许都已经三天了,无论怎样上书请求,曹操都推说事务繁忙,不肯见他。去求郭嘉,还未到院门口就被拦住,道丞相有命,郭先生养病期间不许任何人打扰。就连平日里最温和的荀彧,在听他说过一遍情况后,也只是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各方求助无门之下,曹植终于下决心铤而走险,瞒着曹操到牢中去救杨修,让杨修至少保住性命,从此隐姓埋名,度过一生。
可杨修不肯。
心高气傲的人,可以接受自己输,但绝不会允许自己逃。曹植劝杨修只要保住性命来日方长,杨修劝曹植赶快离开宁可壮士断腕也不能失去曹操的喜爱。二人尚且谁都没说服谁时,夏侯惇已经来到狱中,奉曹操命带曹植去见他。
父亲会雷霆大怒?会对他失望至极?还是会因此更要置德祖于死地?曹植脑海中胡思乱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但足以让他忧心的独独仅有最后一种。这时,夏侯惇突然停下了脚步。他们已经到了屋前。
“惇叔……”
“进去吧,你父亲在等你。”
曹植踌躇了一下,最后还是毅然点点头,走了进去。
堂中一如既往的简朴,除了必要的席案,就只剩几盏横隔内外的素色屏风。没有点香,在屋室四角放着几盆火炉,堪堪维持着室中零星的温暖。曹植走进来时,曹操正在批阅公文,一卷一卷的木简在案上与旁边堆了好几个小山。偶有风吹进来,烛台的火光随之摇曳,曹操的脸色便也明暗不定,让人摸不准喜怒。
“父亲,植来了。”
“嗯。”曹操只轻应了声,头也未抬,目光始终落在公文上。
曹操越是这般,曹植心中就越忐忑,比曹操向他发怒还要忐忑。他僵硬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沉默持续了很久,又或许只是过了一小会儿,曹操终于微微抬头,瞟了曹植一眼:“你费尽心思要见孤,现在见到了,怎么又不说话了?”
曹植心下一滞。原来父亲什么都知道!
他深知虽然曹操不肯见他,但他在许都的一举一动都有蟏蛸监视,暗中去狱中营救杨修之事,定瞒不过曹操的眼睛。他之所以还去做,就是为了让曹操知道,之后出于震怒、出于失望,曹操都会召他来问罪。这样,他就终于可以见到父亲,亲自为杨修求情了。
可他没想到,不仅他的一举一动避不过父亲,就连他心中那点谋划在父亲面前也简陋如儿戏。
但无论如何,他的确已经见到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