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可惜平日里的云淡风轻运筹帷幄此时和眼前的人沾不上一点边,暖炉烧的极旺郭嘉的身体还在颤。若非怕碰到伤口雪上加霜,曹操真恨不得把人揉到怀里。
“你安心躺着,我现在就派人去把文若叫来。你我都了解文若,他不会怪你。”
“别!”迷糊的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的郭嘉突然灵台清明了些,下一秒声音却又软了下来,“他若是来了一定会心软……那还不如厌我……他和明公不同……”
这话说的颠三倒四,唯独曹操能听明白。以荀彧的性子,就算郭嘉做的再过分,一旦看到郭嘉此时遍体鳞伤,仍旧会心生不忍。而对原则的坚持又不能让荀彧心无芥蒂地原谅郭嘉所做的一切,所以如果荀彧知道,尽管最后蟏蛸将孔桂换进了牢中,但郭嘉还是受了一天一夜的刑,他就会被公理与情义逼到一个两难的处境。
可从头到尾,荀彧没有做错任何事。这进退维谷,不该由他来承受。
草药中有安神的成分,郭嘉渐渐平静了下来,昏昏睡去前,他紧握着曹操的手,哽咽的声音似喟似叹:
“孟德,嘉真怕有一天逼死了他……”
“孟德,”郭嘉的声音把曹操唤回了神,他两只手勾住曹操的脖子,“刚刚还愿为嘉割袍断袖,现在就心有旁思了?”
“孤在想你昨晚的话。”曹操把郭嘉那两只不安分的冰爪子塞回被子里,“你说文若会心软,孤能明白。但你说文若与孤不同,又是什么意思?”
郭嘉神色一僵,随即笑道:“自是怕明公吃文若的醋。”
曹操却已然看透:“奉孝,有件事孤一直没有问你。为何你在牢中呆了一天一夜之后,蟏蛸才将你救出来?”
“事出突然,嘉也没料到伏寿会……”在曹操微带厉色的目光注视下,郭嘉越说越没了声音。
当他们发觉孔桂与伏寿的目的就是要把郭嘉独自引到许都时,以孔桂为替罪羊的计划便应运而生。有孔桂这替罪羊在,无论伏寿最后做什么,都不可能利用郭嘉牵涉到曹操。只是,虽然郭嘉与曹操通信不便,但这安排早已心照不宣,早在事发那日的上午,被夕雾断去舌头的孔桂就被蟏蛸秘密送到了许都。就算在许都行事不便,也不至于迟了一天一夜。
其实,不必郭嘉回答,曹操也知道原因。蟏蛸历来无问对错,仅听命行事,在许都,就是听郭嘉的命令。刻意迟了一天一夜,让蟏蛸把遍体鳞伤而不是毫发无损的他带到曹操面前,是为了让曹操深深记住那一幕。曹操与荀彧不同。荀彧从未想过要背离汉室,就算郭嘉伤的再重,也不会改变心志;而曹操与汉室,却已随着时势离心,只需要郭嘉推波助澜一下,便水到渠成。
“明公与文若不同,因为无论嘉做什么,明公都不会厌恶嘉。”巧舌如簧如郭嘉,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才说出这么句敷衍的情话来为自己开脱,偏偏对于曹操,尤其是听了郭嘉一夜呓语的曹操,着实管用。
“……下不为例。”
曹操不相信郭嘉想不到他能看破这苦肉计,可郭嘉定然早就断定哪怕这是阳谋,也一定能奏效。
因为,他真的会心疼啊。
再次确认伤口都不会再裂开,曹操给郭嘉掖好被角,起身去穿衣束发。被厚厚的被子裹着,郭嘉只有个头露在外面:“明公要去哪?”
“去尚书台。”曹操道,“发往西凉的诏书该如何写,孤还得与文若细细斟酌。”
“既然马氏父子敢来,就肯定跑不掉了。”郭嘉道,“对了,明公别忘了往邺城发封信。机会难得,不如一次解决。”
“孤知道。”束好发,曹操坐回到塌边,“你就在屋里好好休息,孤会让下人给你送饭来,等孤晚上回来。”
“啧,”郭嘉眉眼一弯,“明公这话说的,好似昨夜怎么折腾了嘉,让嘉连榻都下不了。”
“等你好了,如你所愿。”
————————————————————
邺城城郊 西凉军营
“父亲,”一身戎装的马超一把掀开帐帘,大步走进马腾的军帐,“我们已经在此驻扎五日之久了,派去邺城的探马来来回回也有五六趟了,究竟何时父亲才下令攻城?”
瞧着自己儿子这风风火火的样子,马腾又是欣慰,又是发愁。欣慰是因为马超如此骁勇好战,真不愧是西凉马氏的好儿郎;发愁则同样是因为马超这冲动好战的性子,放在战场上自然最合适不过,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之外,恐怕免不了会吃大亏。
他的年纪已经大了,这家业总是要留给自己儿子的。可如今局势风雨飘摇,汉室和曹操全都虎视眈眈,马超又年少气盛城府不足,他实在是放不下心。
见马超的蠢蠢欲动,马腾不由叹了口气,正欲劝儿子莫要轻举妄动,帐外就有士兵禀报,道有使者自邺城来。
“来了几个人?”马腾问道。
“回禀将军,只有两人。”
马超一听就乐了:“好大的胆子,才两个人就敢来,不怕我们杀了他们不成?我去看看。”
“孟起。”马腾皱眉拦住马超,又转身对士兵道,“把那二人带进帐来。”
不一会儿,士兵就带着那两人来到帐中。一人看着年纪尚轻,一人则身带斗笠看不清样貌,但见他脊背微佝,步履蹒跚,想必应该已是白鬓老朽。邺城的信使竟是这一老一少,倒让马
“你安心躺着,我现在就派人去把文若叫来。你我都了解文若,他不会怪你。”
“别!”迷糊的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的郭嘉突然灵台清明了些,下一秒声音却又软了下来,“他若是来了一定会心软……那还不如厌我……他和明公不同……”
这话说的颠三倒四,唯独曹操能听明白。以荀彧的性子,就算郭嘉做的再过分,一旦看到郭嘉此时遍体鳞伤,仍旧会心生不忍。而对原则的坚持又不能让荀彧心无芥蒂地原谅郭嘉所做的一切,所以如果荀彧知道,尽管最后蟏蛸将孔桂换进了牢中,但郭嘉还是受了一天一夜的刑,他就会被公理与情义逼到一个两难的处境。
可从头到尾,荀彧没有做错任何事。这进退维谷,不该由他来承受。
草药中有安神的成分,郭嘉渐渐平静了下来,昏昏睡去前,他紧握着曹操的手,哽咽的声音似喟似叹:
“孟德,嘉真怕有一天逼死了他……”
“孟德,”郭嘉的声音把曹操唤回了神,他两只手勾住曹操的脖子,“刚刚还愿为嘉割袍断袖,现在就心有旁思了?”
“孤在想你昨晚的话。”曹操把郭嘉那两只不安分的冰爪子塞回被子里,“你说文若会心软,孤能明白。但你说文若与孤不同,又是什么意思?”
郭嘉神色一僵,随即笑道:“自是怕明公吃文若的醋。”
曹操却已然看透:“奉孝,有件事孤一直没有问你。为何你在牢中呆了一天一夜之后,蟏蛸才将你救出来?”
“事出突然,嘉也没料到伏寿会……”在曹操微带厉色的目光注视下,郭嘉越说越没了声音。
当他们发觉孔桂与伏寿的目的就是要把郭嘉独自引到许都时,以孔桂为替罪羊的计划便应运而生。有孔桂这替罪羊在,无论伏寿最后做什么,都不可能利用郭嘉牵涉到曹操。只是,虽然郭嘉与曹操通信不便,但这安排早已心照不宣,早在事发那日的上午,被夕雾断去舌头的孔桂就被蟏蛸秘密送到了许都。就算在许都行事不便,也不至于迟了一天一夜。
其实,不必郭嘉回答,曹操也知道原因。蟏蛸历来无问对错,仅听命行事,在许都,就是听郭嘉的命令。刻意迟了一天一夜,让蟏蛸把遍体鳞伤而不是毫发无损的他带到曹操面前,是为了让曹操深深记住那一幕。曹操与荀彧不同。荀彧从未想过要背离汉室,就算郭嘉伤的再重,也不会改变心志;而曹操与汉室,却已随着时势离心,只需要郭嘉推波助澜一下,便水到渠成。
“明公与文若不同,因为无论嘉做什么,明公都不会厌恶嘉。”巧舌如簧如郭嘉,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才说出这么句敷衍的情话来为自己开脱,偏偏对于曹操,尤其是听了郭嘉一夜呓语的曹操,着实管用。
“……下不为例。”
曹操不相信郭嘉想不到他能看破这苦肉计,可郭嘉定然早就断定哪怕这是阳谋,也一定能奏效。
因为,他真的会心疼啊。
再次确认伤口都不会再裂开,曹操给郭嘉掖好被角,起身去穿衣束发。被厚厚的被子裹着,郭嘉只有个头露在外面:“明公要去哪?”
“去尚书台。”曹操道,“发往西凉的诏书该如何写,孤还得与文若细细斟酌。”
“既然马氏父子敢来,就肯定跑不掉了。”郭嘉道,“对了,明公别忘了往邺城发封信。机会难得,不如一次解决。”
“孤知道。”束好发,曹操坐回到塌边,“你就在屋里好好休息,孤会让下人给你送饭来,等孤晚上回来。”
“啧,”郭嘉眉眼一弯,“明公这话说的,好似昨夜怎么折腾了嘉,让嘉连榻都下不了。”
“等你好了,如你所愿。”
————————————————————
邺城城郊 西凉军营
“父亲,”一身戎装的马超一把掀开帐帘,大步走进马腾的军帐,“我们已经在此驻扎五日之久了,派去邺城的探马来来回回也有五六趟了,究竟何时父亲才下令攻城?”
瞧着自己儿子这风风火火的样子,马腾又是欣慰,又是发愁。欣慰是因为马超如此骁勇好战,真不愧是西凉马氏的好儿郎;发愁则同样是因为马超这冲动好战的性子,放在战场上自然最合适不过,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之外,恐怕免不了会吃大亏。
他的年纪已经大了,这家业总是要留给自己儿子的。可如今局势风雨飘摇,汉室和曹操全都虎视眈眈,马超又年少气盛城府不足,他实在是放不下心。
见马超的蠢蠢欲动,马腾不由叹了口气,正欲劝儿子莫要轻举妄动,帐外就有士兵禀报,道有使者自邺城来。
“来了几个人?”马腾问道。
“回禀将军,只有两人。”
马超一听就乐了:“好大的胆子,才两个人就敢来,不怕我们杀了他们不成?我去看看。”
“孟起。”马腾皱眉拦住马超,又转身对士兵道,“把那二人带进帐来。”
不一会儿,士兵就带着那两人来到帐中。一人看着年纪尚轻,一人则身带斗笠看不清样貌,但见他脊背微佝,步履蹒跚,想必应该已是白鬓老朽。邺城的信使竟是这一老一少,倒让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