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才会给伏寿留个死后的好名声。
如果,这样陛下仍要自尽的话。小姐,”他看向曹节,“你便松手吧。一个懦夫,你不让他逃向死亡,他只会更痛苦。”
曹节还在犹豫时,刘协却先恍惚的松开了手。直到匕首掉到地上,落地声才激的刘协回过神来。他呆呆地看着一屋狼藉,忽然大笑起来,笑得令屋中的宫女宦官毛骨悚然,缩起身子悄悄退向墙根,像躲避一个丧心病狂的疯子。
只有郭嘉和曹节还在原地。郭嘉的目光一如既往的平静,而曹节,
满手的鲜血未曾在意,却因刘协此时的疯狂,眼眸中满是痛色。
许久之后,刘协渐渐平静了下来:
“你说的对。我……不能再负她一回了。”
渐渐的,他将面上痛苦与愤怒种种表情都淡去了,只余下自欺欺人的平静之下。良久,他叹了一口气:
“朕……明白了。你退下吧。”
“臣,遵旨。”
“总有一天,曹氏也会如汉室一般,神宝沦丧,大厦将倾,皇族受戮,贵者偷生,满朝文武无一忠臣。总有一天……总有一天的……”
此时,郭嘉差一步就要走出殿外,刘协的声音又如同呢喃一般,身边的宫女侍从虽然被这话吓得脸色煞白,但也在庆幸,郭嘉没有听到这句话,否则还不知道会再酿成什么大灾。只有随郭嘉一同退出大殿的曹节,发现郭嘉脚步微顿,似喟似叹:
“是啊,总有一天……”
————————————————————
曹节去包扎伤口,同时让宦官带郭嘉去换身干净的衣服,等郭嘉换好时,曹节也刚刚包扎完毕,便一同向宫门走去。
“有什么话想说就说吧。”曹节自以为将满腹心事掩饰得很好,但却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刚才在殿上,你不是挺勇敢的吗?”
曹节的脸微微一白。她早知道不是郭嘉就是父亲,一定会兴师问罪。无论是什么原因,方才她在大殿上的话,都差点让郭嘉与父亲陷入险境。可——
“我知晓先生怨我。可我不是想害先生,只是……”
“只是觉得不能说谎,觉得一定要查明真相?”
曹节脚步一顿,重重的点点头,又带着些许不安与困惑看向郭嘉:
“先生,我做错了,对吗?”
“嘉本以为,你敢在殿上说出那番话,是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怎么现在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
“因为……”想到殿上荀彧的话,她落寞的垂下眼,“令君并不赞同。”
温润儒雅、待人谦和、进退有度、品质高洁……所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曹节心中的荀彧都不为过。可以说除曹操外,荀彧是她从小最敬佩的人,乃至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希望能比照荀彧所为。可就在今日,她却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她最尊敬的令君,说了谎。她不敢更不愿去质疑荀彧,可又想不通究竟是为什么。踌躇许久,只能认定,是自己做错了。
可她真的错了吗?
“文若那么说,是因为他比你看得透。”郭嘉温声为她解释,“当时的情况,只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如现在这般,将一切推给孔桂和西凉,二便是如陛下所愿,将嘉定为凶手,接着牵连到你父亲。那时,或是孤注一掷举兵,或是苟且伏罪以保大局,但无论哪种情况,好不容易尘埃落定的棋盘都会被打乱,注定又会是一番争权夺势的腥风血雨。”
“可明明还可以,去查明真相啊!”
“谁在意真相呢?”郭嘉反问道,“你父亲需要孔桂来抵罪,以向西凉施压。而陛下,也不希望让天下人知道,皇后勾结孔桂,陷害大臣……你看,这样只会伤害到所有人的真相,有什么用呢?”
曹节头垂的更深了。的确,当时在殿上,当她说出那番话之后,陛下根本没有继续调查的打算,而是直接给郭嘉和父亲定罪。真相这种没有用的东西,自始至终都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还差点因为她的一厢情愿,害了所有人。
“所以,我果然是错了……”
“你没错。”郭嘉的话让曹节猛地抬起头,正对上一双闪着微光温柔地眸子,“追寻真相,理所应当,怎么会有错呢?
只是,你要记住,就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曹节怔住了。从很小的时候,她就习惯了父亲的同僚臣属出入曹府,有荀彧那般温润如玉的君子,让她敬之仰之,只觉穷极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也有守礼知节,博闻儒雅的诸位先生,待他们总是恭敬有礼,进退有度;更有许多挖空心思讨好他们这些小姐公子,以讨父亲欢心的趋炎附势之徒。她年纪虽然不大,但因着身份特殊,也算是阅尽了许多,看透了许多。
可郭嘉却是个例外。他来曹府,三次有两次会宿在府里,见了他们这些小姐公子,也丝毫没有长辈的模样,甚至还曾怂恿过四哥和他一起去偷酒。被父亲发现后他果断出卖了四哥,害得四哥被父亲严厉训斥。他就在旁边抿着嘴偷笑,未曾想乐极生悲被父亲发现,一同拉过来训。训完了又去拽父亲的袖子,道若世上没有藏酒人,自没有偷酒贼。如今训都训了,该送他两坛。理直气壮地样子惹得父亲笑也不得,气也不得,最后还是让他如愿的抱走了好几坛酒。结果,他在走出府门时听到府中有仆人家中儿子办喜事,竟又大方的把酒全送给了
如果,这样陛下仍要自尽的话。小姐,”他看向曹节,“你便松手吧。一个懦夫,你不让他逃向死亡,他只会更痛苦。”
曹节还在犹豫时,刘协却先恍惚的松开了手。直到匕首掉到地上,落地声才激的刘协回过神来。他呆呆地看着一屋狼藉,忽然大笑起来,笑得令屋中的宫女宦官毛骨悚然,缩起身子悄悄退向墙根,像躲避一个丧心病狂的疯子。
只有郭嘉和曹节还在原地。郭嘉的目光一如既往的平静,而曹节,
满手的鲜血未曾在意,却因刘协此时的疯狂,眼眸中满是痛色。
许久之后,刘协渐渐平静了下来:
“你说的对。我……不能再负她一回了。”
渐渐的,他将面上痛苦与愤怒种种表情都淡去了,只余下自欺欺人的平静之下。良久,他叹了一口气:
“朕……明白了。你退下吧。”
“臣,遵旨。”
“总有一天,曹氏也会如汉室一般,神宝沦丧,大厦将倾,皇族受戮,贵者偷生,满朝文武无一忠臣。总有一天……总有一天的……”
此时,郭嘉差一步就要走出殿外,刘协的声音又如同呢喃一般,身边的宫女侍从虽然被这话吓得脸色煞白,但也在庆幸,郭嘉没有听到这句话,否则还不知道会再酿成什么大灾。只有随郭嘉一同退出大殿的曹节,发现郭嘉脚步微顿,似喟似叹:
“是啊,总有一天……”
————————————————————
曹节去包扎伤口,同时让宦官带郭嘉去换身干净的衣服,等郭嘉换好时,曹节也刚刚包扎完毕,便一同向宫门走去。
“有什么话想说就说吧。”曹节自以为将满腹心事掩饰得很好,但却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刚才在殿上,你不是挺勇敢的吗?”
曹节的脸微微一白。她早知道不是郭嘉就是父亲,一定会兴师问罪。无论是什么原因,方才她在大殿上的话,都差点让郭嘉与父亲陷入险境。可——
“我知晓先生怨我。可我不是想害先生,只是……”
“只是觉得不能说谎,觉得一定要查明真相?”
曹节脚步一顿,重重的点点头,又带着些许不安与困惑看向郭嘉:
“先生,我做错了,对吗?”
“嘉本以为,你敢在殿上说出那番话,是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怎么现在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
“因为……”想到殿上荀彧的话,她落寞的垂下眼,“令君并不赞同。”
温润儒雅、待人谦和、进退有度、品质高洁……所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曹节心中的荀彧都不为过。可以说除曹操外,荀彧是她从小最敬佩的人,乃至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希望能比照荀彧所为。可就在今日,她却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她最尊敬的令君,说了谎。她不敢更不愿去质疑荀彧,可又想不通究竟是为什么。踌躇许久,只能认定,是自己做错了。
可她真的错了吗?
“文若那么说,是因为他比你看得透。”郭嘉温声为她解释,“当时的情况,只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如现在这般,将一切推给孔桂和西凉,二便是如陛下所愿,将嘉定为凶手,接着牵连到你父亲。那时,或是孤注一掷举兵,或是苟且伏罪以保大局,但无论哪种情况,好不容易尘埃落定的棋盘都会被打乱,注定又会是一番争权夺势的腥风血雨。”
“可明明还可以,去查明真相啊!”
“谁在意真相呢?”郭嘉反问道,“你父亲需要孔桂来抵罪,以向西凉施压。而陛下,也不希望让天下人知道,皇后勾结孔桂,陷害大臣……你看,这样只会伤害到所有人的真相,有什么用呢?”
曹节头垂的更深了。的确,当时在殿上,当她说出那番话之后,陛下根本没有继续调查的打算,而是直接给郭嘉和父亲定罪。真相这种没有用的东西,自始至终都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还差点因为她的一厢情愿,害了所有人。
“所以,我果然是错了……”
“你没错。”郭嘉的话让曹节猛地抬起头,正对上一双闪着微光温柔地眸子,“追寻真相,理所应当,怎么会有错呢?
只是,你要记住,就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曹节怔住了。从很小的时候,她就习惯了父亲的同僚臣属出入曹府,有荀彧那般温润如玉的君子,让她敬之仰之,只觉穷极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也有守礼知节,博闻儒雅的诸位先生,待他们总是恭敬有礼,进退有度;更有许多挖空心思讨好他们这些小姐公子,以讨父亲欢心的趋炎附势之徒。她年纪虽然不大,但因着身份特殊,也算是阅尽了许多,看透了许多。
可郭嘉却是个例外。他来曹府,三次有两次会宿在府里,见了他们这些小姐公子,也丝毫没有长辈的模样,甚至还曾怂恿过四哥和他一起去偷酒。被父亲发现后他果断出卖了四哥,害得四哥被父亲严厉训斥。他就在旁边抿着嘴偷笑,未曾想乐极生悲被父亲发现,一同拉过来训。训完了又去拽父亲的袖子,道若世上没有藏酒人,自没有偷酒贼。如今训都训了,该送他两坛。理直气壮地样子惹得父亲笑也不得,气也不得,最后还是让他如愿的抱走了好几坛酒。结果,他在走出府门时听到府中有仆人家中儿子办喜事,竟又大方的把酒全送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