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欺瞒他背叛他的人。可杨修的本能却又让他觉得,这件事情不会如此简单。最奇怪的就是,倘若郭嘉真的有这能耐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暗中培养出这么大的势力,那他的人怎么可能会那么轻易就查到这些情报。就算是因缘巧合,未免……也太巧了。
利用这些情报去扳倒郭嘉?杨修扪心自问,自己的确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但若是将这些好不容易查到的情报束之高阁,他又觉得不甘心。本来,他还在犹豫如何处理这件事,正好来了这样一个不知死活的人,他果断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丢给了孔桂。无论最后是孔桂真借此扳倒了郭嘉,还是郭嘉提前一步除掉孔桂,亦或者这本来就是一个局……什么样的结果,只要不烧到自己,他都十分乐见其成。
“那少爷……”阿竹见杨修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心中疑惑,却还是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道,“四公子那边,是否要再去一封信。”
经仆人这一提醒,杨修才猛地想起来,他可以躲在许都,可曹植却无处可避。孔桂死不足惜,但万万不可牵扯到子建。
“父亲近日来信了吗?”
阿竹点点头,心中却更加诧异。自老爷见少爷不听他的话,气的离家远游以来,来信内容大多都还是劝少爷要小心谨慎,远离是非,少爷看了几次就再没了兴趣,连回信也不写,还告诉他们若无大事信也不必呈给他了。近日老爷的确又来了信,信中内容仍是老调重弹,他本来都没打算交给少爷。可现在,少爷却反常的主动问了起来。
“是的。”阿竹不敢多问,毕恭毕敬如实回答道,“信中……老爷希望少爷前往朝歌的宅子一同修书,不知少爷……”
“修书好啊。”杨修笑道,“追三代遗风,继先贤之志,这是名流千古的大事,修怎有不去之礼。马上帮我写封信,告诉父亲我明日就启程前往朝歌。”
朝歌离邺城不过半日的路程,少爷既然要去朝歌,那为何不等几日后和丞相一同前往邺城?跟着军队一起走,不是更安全方便吗?而且少爷之前一直都说修书是腐儒庸人之述,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啊。
阿竹满腹疑惑,却一个都不能问出口,只觉得今日的少爷哪里都透着古怪。他只能不断的暗自告诉自己,少爷那么聪明一定自有打算,自己只需要乖乖去办事就行了。
杨修等仆人退下后,眸中笑意更甚。经孔桂方才一激,他反倒想明白了。他之前实在是太傻了,什么事情都争着亲自去做,结果不仅会弄脏自己的手,万一出了差错,还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其实,他根本没有必要走到幕前。像现在这样旁观在局外,才更能掌握主动权,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鸣鹤在阴,藉用白茅……看来父亲那些老调重弹,到也有些道理。”
他暗自嘟囔着,从案上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
是做的没什么味。
————————————————————
时值隅中,日光正盛,照耀着邺城巍峨的城墙。城楼上士兵矛尖锋利,寒光凛然,杀气腾腾,城下却是一派车水马龙,走街串巷的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笑声,到处都充斥着热热闹闹的俗世烟火。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沿着官道,徐徐驶到城门前,门口的士兵正要上前索要入城的关碟,一旁玉冠锦衣的公子却已先一步迎了上去,对着马车躬身作揖:
“先生一路辛苦了,丕实在是……感激不已。”
士兵们皆是一愣,随即传来悉悉索索的小声交谈的声音。他们都认得这锦衣的公子是曹丞相的长子,也是邺城现在的主事之人。可这样尊贵的人,却向坐着这样一辆简陋的马车中的人屈尊降贵的作揖行礼。他们不禁纷纷猜测,车中坐的究竟是何人。
就在他们还没猜出个所以然时,一柄折扇将帘子挑开,露出车中人如秋水般清澈的眸子:
“公子明知道嘉最烦这些东西,何必还做这些虚礼。”他的声音温缓带着笑意,寥寥几字却似能抚平所有的不安,“基本情况阿雾已经在信中告诉嘉了。四日之后,主公会回到邺城,换言之,我们从现在起,还有三天的时间把这件事处理干净。”
“那先生可已有……”
见城门口人渐渐多了起来,他摇摇头止住了曹丕的话,唤人上车。
“嘉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第155章
“你这样不行。”年近古稀的贾诩看着懒懒的倚在榻上的郭嘉, 难得极为严肃, “你做事太滴水不漏了。这样下去,还有谁敢有所动作。他们一日害怕不敢动手, 你就一日没机会赶尽杀绝,僵持着拖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嘉也不想这样啊。”郭嘉打了个哈气, 换了个姿势, 用手撑着头趴到榻上,“可他们不动手,嘉总不能冲过去求着他们闹事吧。”
“你得犯点错。”贾诩认真的下了结论, “只有你犯了错, 才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这水才能被搅浑……”
“你这老狐狸才能有好戏看?”郭嘉开了个玩笑。他翻过身躺在榻上,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这才算是起了床, 下榻站起身,“嘉会记得的。真是的……这做谋士的, 算无遗策还不行,还得算有遗策, 世道艰难啊。”
贾诩没再说话。他很好奇郭嘉的打算。毕竟这犯错也是得讲求技巧的,若是太小则无足轻重,太大的话还没坑
利用这些情报去扳倒郭嘉?杨修扪心自问,自己的确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但若是将这些好不容易查到的情报束之高阁,他又觉得不甘心。本来,他还在犹豫如何处理这件事,正好来了这样一个不知死活的人,他果断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丢给了孔桂。无论最后是孔桂真借此扳倒了郭嘉,还是郭嘉提前一步除掉孔桂,亦或者这本来就是一个局……什么样的结果,只要不烧到自己,他都十分乐见其成。
“那少爷……”阿竹见杨修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心中疑惑,却还是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道,“四公子那边,是否要再去一封信。”
经仆人这一提醒,杨修才猛地想起来,他可以躲在许都,可曹植却无处可避。孔桂死不足惜,但万万不可牵扯到子建。
“父亲近日来信了吗?”
阿竹点点头,心中却更加诧异。自老爷见少爷不听他的话,气的离家远游以来,来信内容大多都还是劝少爷要小心谨慎,远离是非,少爷看了几次就再没了兴趣,连回信也不写,还告诉他们若无大事信也不必呈给他了。近日老爷的确又来了信,信中内容仍是老调重弹,他本来都没打算交给少爷。可现在,少爷却反常的主动问了起来。
“是的。”阿竹不敢多问,毕恭毕敬如实回答道,“信中……老爷希望少爷前往朝歌的宅子一同修书,不知少爷……”
“修书好啊。”杨修笑道,“追三代遗风,继先贤之志,这是名流千古的大事,修怎有不去之礼。马上帮我写封信,告诉父亲我明日就启程前往朝歌。”
朝歌离邺城不过半日的路程,少爷既然要去朝歌,那为何不等几日后和丞相一同前往邺城?跟着军队一起走,不是更安全方便吗?而且少爷之前一直都说修书是腐儒庸人之述,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啊。
阿竹满腹疑惑,却一个都不能问出口,只觉得今日的少爷哪里都透着古怪。他只能不断的暗自告诉自己,少爷那么聪明一定自有打算,自己只需要乖乖去办事就行了。
杨修等仆人退下后,眸中笑意更甚。经孔桂方才一激,他反倒想明白了。他之前实在是太傻了,什么事情都争着亲自去做,结果不仅会弄脏自己的手,万一出了差错,还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其实,他根本没有必要走到幕前。像现在这样旁观在局外,才更能掌握主动权,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鸣鹤在阴,藉用白茅……看来父亲那些老调重弹,到也有些道理。”
他暗自嘟囔着,从案上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
是做的没什么味。
————————————————————
时值隅中,日光正盛,照耀着邺城巍峨的城墙。城楼上士兵矛尖锋利,寒光凛然,杀气腾腾,城下却是一派车水马龙,走街串巷的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笑声,到处都充斥着热热闹闹的俗世烟火。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沿着官道,徐徐驶到城门前,门口的士兵正要上前索要入城的关碟,一旁玉冠锦衣的公子却已先一步迎了上去,对着马车躬身作揖:
“先生一路辛苦了,丕实在是……感激不已。”
士兵们皆是一愣,随即传来悉悉索索的小声交谈的声音。他们都认得这锦衣的公子是曹丞相的长子,也是邺城现在的主事之人。可这样尊贵的人,却向坐着这样一辆简陋的马车中的人屈尊降贵的作揖行礼。他们不禁纷纷猜测,车中坐的究竟是何人。
就在他们还没猜出个所以然时,一柄折扇将帘子挑开,露出车中人如秋水般清澈的眸子:
“公子明知道嘉最烦这些东西,何必还做这些虚礼。”他的声音温缓带着笑意,寥寥几字却似能抚平所有的不安,“基本情况阿雾已经在信中告诉嘉了。四日之后,主公会回到邺城,换言之,我们从现在起,还有三天的时间把这件事处理干净。”
“那先生可已有……”
见城门口人渐渐多了起来,他摇摇头止住了曹丕的话,唤人上车。
“嘉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第155章
“你这样不行。”年近古稀的贾诩看着懒懒的倚在榻上的郭嘉, 难得极为严肃, “你做事太滴水不漏了。这样下去,还有谁敢有所动作。他们一日害怕不敢动手, 你就一日没机会赶尽杀绝,僵持着拖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嘉也不想这样啊。”郭嘉打了个哈气, 换了个姿势, 用手撑着头趴到榻上,“可他们不动手,嘉总不能冲过去求着他们闹事吧。”
“你得犯点错。”贾诩认真的下了结论, “只有你犯了错, 才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这水才能被搅浑……”
“你这老狐狸才能有好戏看?”郭嘉开了个玩笑。他翻过身躺在榻上,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这才算是起了床, 下榻站起身,“嘉会记得的。真是的……这做谋士的, 算无遗策还不行,还得算有遗策, 世道艰难啊。”
贾诩没再说话。他很好奇郭嘉的打算。毕竟这犯错也是得讲求技巧的,若是太小则无足轻重,太大的话还没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