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绝对不对。郭嘉布的局,绝对不可能有如此明显的破绽。”
司马懿眉头皱的越来越深,几乎成了一个川字。他自幼就跟在郭嘉身边,应该比任何人都善于揣度郭嘉的想法。此刻,他正是在努力的回忆着郭嘉以往布局时的每一点蛛丝马迹,想要以此来重新理清现下混乱的思绪,却越想越被心头逐渐涌起的不安所吞噬,局势似乎正在渐渐脱离他的掌控,而他却仍深陷迷雾,不得其旨。
他们前方的厮杀声越来越近了。只见孙策骑马在前,身先士卒直接冲入敌军阵中。眼前是层层严阵防守的敌军,与己方士兵的联系也被敌军割断,这样腹背受敌的困境下,孙策兴奋的酣畅大笑,未有半刻犹疑惑,已向前方敌军杀去。明明曹军人数几倍于他,却反倒处处被他所压制,长剑所指之处,只有遍地尸骸。而就在此时,跟随孙策攻营的士兵也已突破重围跟了上来,不过片刻,第二道防线就被孙策硬生生拉出了到大口子,随即便被分割包围,瞬间剿灭殆尽。
敌军已至百米之外。
曹丕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世人皆道孙策悍勇,难以争锋,却未曾想对于眼前这头猘儿,传言中所说竟都太过谦虚。照孙策这样的打法,攻破大营,顶多再需要一炷香的时间。
司马懿的掌心也已满是冷汗。眼下情势之危急他不是不明白,可他仍执拗的相信,郭嘉绝不会出错。
倘若他是郭嘉,在与江东僵持不下时,明面上遣万人,暗中却仅遣五千人来渡口驻防,又刻意留下会被敌方细作探去的密简,所思所图却并不是将这五千人当作诱饵,那么这五千人会是——
弃子。
“公子!”
身后突然响起的喊声犹如天籁。曹丕记得,这正是去大营求援之人的声音。他欣喜的回过头,却未看到期盼多时的千军万马。
“援军呢?!”
“公子,主公说,营中所有兵力都在应对周瑜的攻击,无人可派来支援。援军……不会来了。”
“什么?!”
孙策已攻至眼前。
寒霜袭来,锐不可挡,曹丕被人猛地往旁边一推,这锋利的一剑划在司马懿手臂上,瞬间染红了衣衫。
司马懿只来得及吼出一个字:
“逃!”
————————————————————
曹丕几乎是凭借本能般策马狂奔。风刮过脸颊,疼得人几欲落泪。
曹孟德,他的父亲,是他从小到大最崇敬的人。他坚信这世上除了父亲,再无一人堪称英雄。所以他总是尽力揣度父亲的心思,想如父亲希望的那样做好每一件事,成为和父亲一样的英雄。
然后,子建得了旷然自达的美名,他却成了矫情自饰的小人。
但他又能怎么办呢?自大哥去世之后,从来没有人教过骤然成为嫡长子的他,该怎么做,如何做。他的眼前仅有团团迷雾,除了效仿父亲,再寻不到另一条路。
可哪怕是这样亦步亦趋乃至滑稽狼狈的揣度,他仍看不懂父亲。他不懂为什么他拼尽全力都无法得到父亲的夸赞,为什么父亲会选择在他眼中无法挑起大梁的子建,为什么为了给子建铺路,甚至要……让他死。
为什么啊父亲。
他紧紧的咬住下唇,将呜咽声压在喉咙中。
丕真的就……这么让你失望吗?
他脑海中不由闪过方才司马懿挡在他身前,吼他离开的画面。
司马仲达,想不到吧,你这么精明的人,也会有押错的时候。你成不了吕不韦,丕更不是赢子楚,明明是两个早就被各自父亲抛弃的孤子,却还纠缠在一起,互相利用,费尽心机,妄想让看轻我们的人后悔……真是何其天真!何其荒唐!
你一定后悔了吧。
可,你为什么还要推开丕?
既然你已经知道丕被父亲视为弃子,既然已经无利可图,你为什么还要挡在丕身前。天下熙熙嚷嚷皆为利,你这重利的商人,难道不知道你早已在丕这里赔得精光?
司马懿,那一刻,你又在想什么?
你让丕逃,可人生入囚笼,这茫茫天地,丕能逃到哪里去?
疾奔的骏马长嘶一声,等曹丕回过神来时,马已经被他自己勒住。
他怔怔的看着自己将马头调转,怔怔的听自己高声大喊,率领残余的将士杀回战场。
“曹子桓,你回来做什么?!”
司马懿头冠早被打落,披头散发,衣袂上全是血迹。这也难怪,以司马懿那点武艺,怎么可能是孙策的对手。
而他也不会是孙策的对手。
如果是父亲的话,在这种必输的局面,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舍弃掉这些人逃走吧。纵使那是心爱的大将,是器重的谋士,是父亲的亲身骨肉。
梦中宛城的画面与现实交叠,他看着狼狈不堪的司马懿,又好像在看着浑身是血的大哥。
他分毫不敢违的学着父亲一样行事,是不是因为他从来不敢问自己,倘若当年宛城在马上的是他,会如何选择?
他一直在逃啊。所以他才会用尽全力想成为父亲,想让除了他以外每一个人满意。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将所有后果的责任推给旁人,才能逃避问自己——
曹子桓,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你会做什么?
即使是必输之局,即使会身陷囹圄,即使与父亲背道而驰……
他不容分说的将司马懿护到身后,
司马懿眉头皱的越来越深,几乎成了一个川字。他自幼就跟在郭嘉身边,应该比任何人都善于揣度郭嘉的想法。此刻,他正是在努力的回忆着郭嘉以往布局时的每一点蛛丝马迹,想要以此来重新理清现下混乱的思绪,却越想越被心头逐渐涌起的不安所吞噬,局势似乎正在渐渐脱离他的掌控,而他却仍深陷迷雾,不得其旨。
他们前方的厮杀声越来越近了。只见孙策骑马在前,身先士卒直接冲入敌军阵中。眼前是层层严阵防守的敌军,与己方士兵的联系也被敌军割断,这样腹背受敌的困境下,孙策兴奋的酣畅大笑,未有半刻犹疑惑,已向前方敌军杀去。明明曹军人数几倍于他,却反倒处处被他所压制,长剑所指之处,只有遍地尸骸。而就在此时,跟随孙策攻营的士兵也已突破重围跟了上来,不过片刻,第二道防线就被孙策硬生生拉出了到大口子,随即便被分割包围,瞬间剿灭殆尽。
敌军已至百米之外。
曹丕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世人皆道孙策悍勇,难以争锋,却未曾想对于眼前这头猘儿,传言中所说竟都太过谦虚。照孙策这样的打法,攻破大营,顶多再需要一炷香的时间。
司马懿的掌心也已满是冷汗。眼下情势之危急他不是不明白,可他仍执拗的相信,郭嘉绝不会出错。
倘若他是郭嘉,在与江东僵持不下时,明面上遣万人,暗中却仅遣五千人来渡口驻防,又刻意留下会被敌方细作探去的密简,所思所图却并不是将这五千人当作诱饵,那么这五千人会是——
弃子。
“公子!”
身后突然响起的喊声犹如天籁。曹丕记得,这正是去大营求援之人的声音。他欣喜的回过头,却未看到期盼多时的千军万马。
“援军呢?!”
“公子,主公说,营中所有兵力都在应对周瑜的攻击,无人可派来支援。援军……不会来了。”
“什么?!”
孙策已攻至眼前。
寒霜袭来,锐不可挡,曹丕被人猛地往旁边一推,这锋利的一剑划在司马懿手臂上,瞬间染红了衣衫。
司马懿只来得及吼出一个字:
“逃!”
————————————————————
曹丕几乎是凭借本能般策马狂奔。风刮过脸颊,疼得人几欲落泪。
曹孟德,他的父亲,是他从小到大最崇敬的人。他坚信这世上除了父亲,再无一人堪称英雄。所以他总是尽力揣度父亲的心思,想如父亲希望的那样做好每一件事,成为和父亲一样的英雄。
然后,子建得了旷然自达的美名,他却成了矫情自饰的小人。
但他又能怎么办呢?自大哥去世之后,从来没有人教过骤然成为嫡长子的他,该怎么做,如何做。他的眼前仅有团团迷雾,除了效仿父亲,再寻不到另一条路。
可哪怕是这样亦步亦趋乃至滑稽狼狈的揣度,他仍看不懂父亲。他不懂为什么他拼尽全力都无法得到父亲的夸赞,为什么父亲会选择在他眼中无法挑起大梁的子建,为什么为了给子建铺路,甚至要……让他死。
为什么啊父亲。
他紧紧的咬住下唇,将呜咽声压在喉咙中。
丕真的就……这么让你失望吗?
他脑海中不由闪过方才司马懿挡在他身前,吼他离开的画面。
司马仲达,想不到吧,你这么精明的人,也会有押错的时候。你成不了吕不韦,丕更不是赢子楚,明明是两个早就被各自父亲抛弃的孤子,却还纠缠在一起,互相利用,费尽心机,妄想让看轻我们的人后悔……真是何其天真!何其荒唐!
你一定后悔了吧。
可,你为什么还要推开丕?
既然你已经知道丕被父亲视为弃子,既然已经无利可图,你为什么还要挡在丕身前。天下熙熙嚷嚷皆为利,你这重利的商人,难道不知道你早已在丕这里赔得精光?
司马懿,那一刻,你又在想什么?
你让丕逃,可人生入囚笼,这茫茫天地,丕能逃到哪里去?
疾奔的骏马长嘶一声,等曹丕回过神来时,马已经被他自己勒住。
他怔怔的看着自己将马头调转,怔怔的听自己高声大喊,率领残余的将士杀回战场。
“曹子桓,你回来做什么?!”
司马懿头冠早被打落,披头散发,衣袂上全是血迹。这也难怪,以司马懿那点武艺,怎么可能是孙策的对手。
而他也不会是孙策的对手。
如果是父亲的话,在这种必输的局面,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舍弃掉这些人逃走吧。纵使那是心爱的大将,是器重的谋士,是父亲的亲身骨肉。
梦中宛城的画面与现实交叠,他看着狼狈不堪的司马懿,又好像在看着浑身是血的大哥。
他分毫不敢违的学着父亲一样行事,是不是因为他从来不敢问自己,倘若当年宛城在马上的是他,会如何选择?
他一直在逃啊。所以他才会用尽全力想成为父亲,想让除了他以外每一个人满意。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将所有后果的责任推给旁人,才能逃避问自己——
曹子桓,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你会做什么?
即使是必输之局,即使会身陷囹圄,即使与父亲背道而驰……
他不容分说的将司马懿护到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