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到他废寝忘食,都未来得及将所有的书籍温习一遍;可又太长了,长到他第一次不是因为无法上山观星而日日夜夜盼望着春日早点来,盼着“远游的自己”也早点归来。
终于,在白雪初融,桃花新绽之时,他抬手抚去琴弦上的落瓣,听到了熟悉的叩门声。他将刘备迎进屋,落座,烹茶,茶中还带着桃花的香气,是月英搜集来的花瓣上的露水。
“诸葛先生,备平生所愿,便是匡扶汉室,平定天下,还苍生黎民一个太平盛世。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平定天下并非难事,玄德公若志仅在此,只需先寻一州安身立命,整顿州治,重农集税,秣马厉兵,结好江东,待天下有变即兴兵北上。最多不出十年,天下可定矣。然玄德公所求的匡扶汉室,却是实是难事。”
“先生何出此言?”
“礼崩乐坏,乱臣贼子出;神宝沦丧,天下争雄起。汉室已摇摇欲坠,小皇帝与老臣又被曹操紧紧控制在许都,扶持他们,困难重重。以王道王天下,难矣。”
“先生,恕备冒犯,冒昧请问先生,在先生心中,何为汉室?”
他看着那时的自己愣住了,因为刘备的这个问题听上去太好回答了,实际上却又太难回答了。何为汉室?那在许都的小皇帝和满朝老臣,可以被称为汉室吗?似乎可以又似乎不可以,因为支撑起昔日雄雄汉风的,并非今日一代人,还有大漠孤烟袭破匈奴的战马,华美柔婉的绸缎,秉笔直书的史风,太学云集好学的学子,党锢中振臂高呼的义之所向虽死不辞,以及一个个像刘备这样还傻傻的认为汉室可以匡复的人。
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汉室?
他与昔日的自己一同凝望着刘备的双眸。经历了半身流离漂泊,那本该是双充满沧桑与谋算的双眸,可时至今日,刘备双目仍旧是黑白分明,温和的表象下是九死其犹未悔的执拗,是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慷慨,是纷杂乱世人心诡谲中显得似乎天真可笑的赤子之心。
答案,呼之欲出。
“仁义所在,即为汉室。”
第132章
更深露重, 营中灯火未熄, 心腹谋士将军与二位公子齐聚大帐,毫无倦色。已经派出了四次总共足有两千人到山崖下寻找郭嘉与诸葛亮的下落, 带回的结果却总是一无所获。大帐中,幽明的烛火勾勒出曹操棱角分明的面庞,每听回到士兵禀报一次, 面色便沉一分, 骇人心胆。
跪坐在曹操身边的,是军中随行的军医。当曹操头痛欲裂频频按压太阳穴时,他总会低声劝曹操去休息, 每一次都被曹操冷冷地拒绝。几次之后, 惧于曹操身上愈浓的戾气, 又无奈于曹操不听医嘱的固执,军医不再无用的劝说, 而是提笔写下药方, 让士兵下去为曹操煮药,多少能缓解一二。
距上次士兵将一无所得的消息传回营中已是一刻钟前的事了, 自那时起,不大的帐中就被沉默填满。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人拢袖垂头暗暗假寐,也有人每时每刻细心观察着曹操的表情,想从中探查出曹操真正的心思, 以此权衡出对自家公子最有利的选择。
然曹丕作为长子, 再沉默下去, 终究太不象个样子。他关切的望向曹操,开口劝道,“父亲,那处崖并不算高,郭祭酒即便摔下去应该也不会危及性命。只要扩大搜索范围,丕相信不久必会到郭祭酒。还请父亲以身体为重,先行休息,等士兵搜索有了结果再去禀告父亲也不迟。”
曹操狠狠摁了着额角,留下红色的印记,可想而知此时痛楚当有多深。听到曹丕的话,他睁开阖起的凤眸,沉沉的盯了曹丕有几秒,而后将目光转向坐在曹丕对面的曹植。
曹植立刻明白这是父亲在询问他的意见,迤迤然答道:“父亲,二哥所言正是。无论如何,还望父亲保重身体,命三军养精蓄锐,为今日再次攻打逆贼做好准备。”
这话看似是在附和曹丕的话,实则暗藏的意思但凡有些城府的人必能听得一清二楚。所以,曹植话音刚落,曹丕立刻暗暗望向曹操,企图从那阴沉的面容上探寻出几丝情绪。可惜,自始至终除了痛楚就是沉闷,所以拿捏不准曹操心思的曹丕,只得凭借猜测,斟酌着语气向曹植问道:“植弟的意思,是说三军应该养精蓄锐,停止在山崖下寻找郭祭酒?”
“二哥这么说就是冤枉植了。”曹植摇摇头,不急不缓继续道,“植当然认为应该命士兵继续寻找郭祭酒,但同时应以大局为重,不必耗费过多兵力。现在派去搜寻的两千人都是军中精锐,浪费在搜寻上,实在是可惜。”说完,他转头望向曹操。在曹操威严的目光注视下,曹植头颅高昂,未见分毫怯色:“父亲,植以为眼下虽然郭祭酒下落不明,但亦未闻敌方军师诸葛孔明被找到的消息。刘备能占领荆州,听说多半是靠这位诸葛孔明的智慧,如今他未在敌营,正是我军攻破刘备的最佳时机!因此植恳请父亲将两千精锐调回军中,随父亲攻伐逆贼。”
现在派出两千精锐都未能在山间找到人,若是如曹植所说将两千人调回,更不可能找到郭嘉。而在山中,每迟一秒,危险便大一分。两军交战,破敌固然是最大利益,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但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牺牲者是郭嘉时,曹丕总觉得,即便是怀天下之心的曹操,也会犹豫。
终于,在白雪初融,桃花新绽之时,他抬手抚去琴弦上的落瓣,听到了熟悉的叩门声。他将刘备迎进屋,落座,烹茶,茶中还带着桃花的香气,是月英搜集来的花瓣上的露水。
“诸葛先生,备平生所愿,便是匡扶汉室,平定天下,还苍生黎民一个太平盛世。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平定天下并非难事,玄德公若志仅在此,只需先寻一州安身立命,整顿州治,重农集税,秣马厉兵,结好江东,待天下有变即兴兵北上。最多不出十年,天下可定矣。然玄德公所求的匡扶汉室,却是实是难事。”
“先生何出此言?”
“礼崩乐坏,乱臣贼子出;神宝沦丧,天下争雄起。汉室已摇摇欲坠,小皇帝与老臣又被曹操紧紧控制在许都,扶持他们,困难重重。以王道王天下,难矣。”
“先生,恕备冒犯,冒昧请问先生,在先生心中,何为汉室?”
他看着那时的自己愣住了,因为刘备的这个问题听上去太好回答了,实际上却又太难回答了。何为汉室?那在许都的小皇帝和满朝老臣,可以被称为汉室吗?似乎可以又似乎不可以,因为支撑起昔日雄雄汉风的,并非今日一代人,还有大漠孤烟袭破匈奴的战马,华美柔婉的绸缎,秉笔直书的史风,太学云集好学的学子,党锢中振臂高呼的义之所向虽死不辞,以及一个个像刘备这样还傻傻的认为汉室可以匡复的人。
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汉室?
他与昔日的自己一同凝望着刘备的双眸。经历了半身流离漂泊,那本该是双充满沧桑与谋算的双眸,可时至今日,刘备双目仍旧是黑白分明,温和的表象下是九死其犹未悔的执拗,是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慷慨,是纷杂乱世人心诡谲中显得似乎天真可笑的赤子之心。
答案,呼之欲出。
“仁义所在,即为汉室。”
第132章
更深露重, 营中灯火未熄, 心腹谋士将军与二位公子齐聚大帐,毫无倦色。已经派出了四次总共足有两千人到山崖下寻找郭嘉与诸葛亮的下落, 带回的结果却总是一无所获。大帐中,幽明的烛火勾勒出曹操棱角分明的面庞,每听回到士兵禀报一次, 面色便沉一分, 骇人心胆。
跪坐在曹操身边的,是军中随行的军医。当曹操头痛欲裂频频按压太阳穴时,他总会低声劝曹操去休息, 每一次都被曹操冷冷地拒绝。几次之后, 惧于曹操身上愈浓的戾气, 又无奈于曹操不听医嘱的固执,军医不再无用的劝说, 而是提笔写下药方, 让士兵下去为曹操煮药,多少能缓解一二。
距上次士兵将一无所得的消息传回营中已是一刻钟前的事了, 自那时起,不大的帐中就被沉默填满。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人拢袖垂头暗暗假寐,也有人每时每刻细心观察着曹操的表情,想从中探查出曹操真正的心思, 以此权衡出对自家公子最有利的选择。
然曹丕作为长子, 再沉默下去, 终究太不象个样子。他关切的望向曹操,开口劝道,“父亲,那处崖并不算高,郭祭酒即便摔下去应该也不会危及性命。只要扩大搜索范围,丕相信不久必会到郭祭酒。还请父亲以身体为重,先行休息,等士兵搜索有了结果再去禀告父亲也不迟。”
曹操狠狠摁了着额角,留下红色的印记,可想而知此时痛楚当有多深。听到曹丕的话,他睁开阖起的凤眸,沉沉的盯了曹丕有几秒,而后将目光转向坐在曹丕对面的曹植。
曹植立刻明白这是父亲在询问他的意见,迤迤然答道:“父亲,二哥所言正是。无论如何,还望父亲保重身体,命三军养精蓄锐,为今日再次攻打逆贼做好准备。”
这话看似是在附和曹丕的话,实则暗藏的意思但凡有些城府的人必能听得一清二楚。所以,曹植话音刚落,曹丕立刻暗暗望向曹操,企图从那阴沉的面容上探寻出几丝情绪。可惜,自始至终除了痛楚就是沉闷,所以拿捏不准曹操心思的曹丕,只得凭借猜测,斟酌着语气向曹植问道:“植弟的意思,是说三军应该养精蓄锐,停止在山崖下寻找郭祭酒?”
“二哥这么说就是冤枉植了。”曹植摇摇头,不急不缓继续道,“植当然认为应该命士兵继续寻找郭祭酒,但同时应以大局为重,不必耗费过多兵力。现在派去搜寻的两千人都是军中精锐,浪费在搜寻上,实在是可惜。”说完,他转头望向曹操。在曹操威严的目光注视下,曹植头颅高昂,未见分毫怯色:“父亲,植以为眼下虽然郭祭酒下落不明,但亦未闻敌方军师诸葛孔明被找到的消息。刘备能占领荆州,听说多半是靠这位诸葛孔明的智慧,如今他未在敌营,正是我军攻破刘备的最佳时机!因此植恳请父亲将两千精锐调回军中,随父亲攻伐逆贼。”
现在派出两千精锐都未能在山间找到人,若是如曹植所说将两千人调回,更不可能找到郭嘉。而在山中,每迟一秒,危险便大一分。两军交战,破敌固然是最大利益,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但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牺牲者是郭嘉时,曹丕总觉得,即便是怀天下之心的曹操,也会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