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其实也不错。”
小乔听到此,悄声和姐姐咬耳朵:“当初姐姐一件我来了,就拉着我从公瑾的衣食住行到早上起来掉没掉头发都要问的一清二楚,就是因为这个?”
大乔浅勾起唇,温婉的表象以外,美眸中透出几分狡黠。她的声音轻柔如耳语:
“毕竟我们也算半个帮凶。”
那厢孙策和周瑜的谈话还在继续。孙策为周瑜解完疑惑,又问起周瑜从荆州赶回的原因。周瑜便简单把孙权亲自前往荆州交接兵权,让自己回京城处理秘密事务一事说给了孙策。如今看来,孙权所说的必须要周瑜回来处理的事,就是孙策的起死回生。
正如之前所说,在孙权已经是主公的情况下,孙策再出现必然会让局势变得紧张。有些事,并非当事人无意就能够避免的。只要有心之人想利用此事做文章,就必然能找到机会。
更何况,孙权可并非真的无意。
“这个臭小子,等他回来,我帮你揍他!”当听到孙权私下独处时都不愿告诉周瑜回京城的具体事情内容,又收了周瑜兵权后,脾气顿时上来。若孙权在这里,估计真的会被自己的兄长狠狠揍一顿,清醒清醒脑子。
孙权何以不敢在荆州就告诉周瑜孙策还活着的事情?他是怕依周瑜与孙策的关系,当周瑜知道孙策还活着后,立刻回利用手中的军队扶持孙策重新成为江东之主。所以他才亲自前往荆州,要回统领江东所有兵马的军权,又将周瑜派回京城。京城是孙权经营多年的都城,周喻与孙策若真想起事,孙权至少可以最快知道,而后利用手中孤悬在外的大军打回京城,平定内乱。
周瑜安抚着孙策坐下。孙权的具体想法,在他知道孙策还活着之前,他并没有猜到多少。但在交接兵权上的试探,他一直十分清楚。相比起孙策,他冷静许多,摇摇头道:“瑜倒觉得,仲谋能想得这么周全,是件好事。瑜不可能辅佐他一辈子,这江东,还需要他自己撑起来。”
至于孙策是否想要重新执掌江东,他没有问心中也清楚,如果孙策真的贪求一个主公的位置,早在几年前就该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知道了还活着后,才不得不“起死回生”。这个道理,孙权应当明白,但疑心所至,必还是要绞尽脑汁提防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罢了,不想那些了。”此事解决,总不在此一时,孙策从不自己给自己找烦心事。他拉着周瑜的袖子,把周瑜往琴边拽,“策听公瑾还特意为策谱了首曲子?弹给策听吧。”
周瑜无奈的笑瞟了孙策一眼,心中积聚的阴郁消散了不少。孙策总有这样的能力,轻而易举的就能扫清所有阴霾,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
琴还是那把举世无双的绿绮,七弦雅音,泄于指尖。这首《长河吟》,周瑜多年前就已谱好,只是除了试音,从未再演奏过。起调琴声铮铮,豪情满怀,像极了鲜衣怒马,睥睨天下,欲与天公争比高的少年英雄,几个转调后却悲情渐浓,蕴满了绵绵不断的忧伤,华年易逝的叹息,尾音却陡然高亢,宛如知晓命运悲惨后的最后拼力一搏,刹那间爆发出的决然,就如同暗夜中的熊熊烈火,将一切燃烧殆尽。
这首曲子,的确可以算作他为孙策所写。但更准确的说,是为孙策去世后的他自己所写。知己早亡,琴弦已断,他本不欲为自己留任何退路。
孙策就算再不懂音律,也已经体会到了周瑜琴声中所蕴含的强烈的感情。十年分别的苦楚寂寥,一个人的负隅坚持,孤注一掷,以及背水一战的决绝,全融在了曲子中,让人心疼,但更让人震撼。
最后一弦拨动,周瑜的身体不受控制的向旁倒去。
“公瑾!”
.
“这就是公瑾给孤的答案了?”长沙郡治所内,孙权冷笑一声,将刚送来的情报递给陆逊。
陆逊一看,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他不能火上浇油,只得反着劝孙权道:“这应当只是场意外。大都督突然患病晕倒,先主公关心则乱,被其他大夫看到知晓了他的存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逊以为,这件事不可能这样瞒一辈子,早些被江东那些臣子知晓,反倒可以避免将来被敌军抓住这件事做文章。”
然而,陆逊的一番理智的话没能让孙权的脸色好多少。正巧,这时士兵来报,送来刘备求援的书信。
“主公,这……”
“……”孙权一目十行地读完信,沉默了许久,没有听陆逊在他看信时一直未停下的劝说,而是摇了摇头,定了主意,“曹刘的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至于孤帮不帮他……再等等看。”
※※※※※※※※※※※※※※※※※※※※
emmmm放心,奉孝知道一切事,他不会出错。
第129章
素手拨弦, 泠泠琴音。
以往听诸葛亮抚琴,纵使再烦乱,刘备都能在清越的琴声中,渐渐平静下来。似乎那坐在七弦琴后的诸葛孔明, 尽管仅是刚刚而立的年轻人,却天生带着一股魔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抚平他焦躁的心。那自始至终气定神闲的模样, 让人觉得似乎天塌下来,只要有诸葛孔明在,也不过就是桐木上的一根弦,被人拨拢复挑几下, 便可将一切化为平和, 掀不起丝毫波澜。
可这琴声的作用,在关羽死后,就越来越弱了。
现在
小乔听到此,悄声和姐姐咬耳朵:“当初姐姐一件我来了,就拉着我从公瑾的衣食住行到早上起来掉没掉头发都要问的一清二楚,就是因为这个?”
大乔浅勾起唇,温婉的表象以外,美眸中透出几分狡黠。她的声音轻柔如耳语:
“毕竟我们也算半个帮凶。”
那厢孙策和周瑜的谈话还在继续。孙策为周瑜解完疑惑,又问起周瑜从荆州赶回的原因。周瑜便简单把孙权亲自前往荆州交接兵权,让自己回京城处理秘密事务一事说给了孙策。如今看来,孙权所说的必须要周瑜回来处理的事,就是孙策的起死回生。
正如之前所说,在孙权已经是主公的情况下,孙策再出现必然会让局势变得紧张。有些事,并非当事人无意就能够避免的。只要有心之人想利用此事做文章,就必然能找到机会。
更何况,孙权可并非真的无意。
“这个臭小子,等他回来,我帮你揍他!”当听到孙权私下独处时都不愿告诉周瑜回京城的具体事情内容,又收了周瑜兵权后,脾气顿时上来。若孙权在这里,估计真的会被自己的兄长狠狠揍一顿,清醒清醒脑子。
孙权何以不敢在荆州就告诉周瑜孙策还活着的事情?他是怕依周瑜与孙策的关系,当周瑜知道孙策还活着后,立刻回利用手中的军队扶持孙策重新成为江东之主。所以他才亲自前往荆州,要回统领江东所有兵马的军权,又将周瑜派回京城。京城是孙权经营多年的都城,周喻与孙策若真想起事,孙权至少可以最快知道,而后利用手中孤悬在外的大军打回京城,平定内乱。
周瑜安抚着孙策坐下。孙权的具体想法,在他知道孙策还活着之前,他并没有猜到多少。但在交接兵权上的试探,他一直十分清楚。相比起孙策,他冷静许多,摇摇头道:“瑜倒觉得,仲谋能想得这么周全,是件好事。瑜不可能辅佐他一辈子,这江东,还需要他自己撑起来。”
至于孙策是否想要重新执掌江东,他没有问心中也清楚,如果孙策真的贪求一个主公的位置,早在几年前就该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知道了还活着后,才不得不“起死回生”。这个道理,孙权应当明白,但疑心所至,必还是要绞尽脑汁提防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罢了,不想那些了。”此事解决,总不在此一时,孙策从不自己给自己找烦心事。他拉着周瑜的袖子,把周瑜往琴边拽,“策听公瑾还特意为策谱了首曲子?弹给策听吧。”
周瑜无奈的笑瞟了孙策一眼,心中积聚的阴郁消散了不少。孙策总有这样的能力,轻而易举的就能扫清所有阴霾,让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
琴还是那把举世无双的绿绮,七弦雅音,泄于指尖。这首《长河吟》,周瑜多年前就已谱好,只是除了试音,从未再演奏过。起调琴声铮铮,豪情满怀,像极了鲜衣怒马,睥睨天下,欲与天公争比高的少年英雄,几个转调后却悲情渐浓,蕴满了绵绵不断的忧伤,华年易逝的叹息,尾音却陡然高亢,宛如知晓命运悲惨后的最后拼力一搏,刹那间爆发出的决然,就如同暗夜中的熊熊烈火,将一切燃烧殆尽。
这首曲子,的确可以算作他为孙策所写。但更准确的说,是为孙策去世后的他自己所写。知己早亡,琴弦已断,他本不欲为自己留任何退路。
孙策就算再不懂音律,也已经体会到了周瑜琴声中所蕴含的强烈的感情。十年分别的苦楚寂寥,一个人的负隅坚持,孤注一掷,以及背水一战的决绝,全融在了曲子中,让人心疼,但更让人震撼。
最后一弦拨动,周瑜的身体不受控制的向旁倒去。
“公瑾!”
.
“这就是公瑾给孤的答案了?”长沙郡治所内,孙权冷笑一声,将刚送来的情报递给陆逊。
陆逊一看,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他不能火上浇油,只得反着劝孙权道:“这应当只是场意外。大都督突然患病晕倒,先主公关心则乱,被其他大夫看到知晓了他的存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逊以为,这件事不可能这样瞒一辈子,早些被江东那些臣子知晓,反倒可以避免将来被敌军抓住这件事做文章。”
然而,陆逊的一番理智的话没能让孙权的脸色好多少。正巧,这时士兵来报,送来刘备求援的书信。
“主公,这……”
“……”孙权一目十行地读完信,沉默了许久,没有听陆逊在他看信时一直未停下的劝说,而是摇了摇头,定了主意,“曹刘的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至于孤帮不帮他……再等等看。”
※※※※※※※※※※※※※※※※※※※※
emmmm放心,奉孝知道一切事,他不会出错。
第129章
素手拨弦, 泠泠琴音。
以往听诸葛亮抚琴,纵使再烦乱,刘备都能在清越的琴声中,渐渐平静下来。似乎那坐在七弦琴后的诸葛孔明, 尽管仅是刚刚而立的年轻人,却天生带着一股魔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抚平他焦躁的心。那自始至终气定神闲的模样, 让人觉得似乎天塌下来,只要有诸葛孔明在,也不过就是桐木上的一根弦,被人拨拢复挑几下, 便可将一切化为平和, 掀不起丝毫波澜。
可这琴声的作用,在关羽死后,就越来越弱了。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