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不如先行休息。”
  盖聂道:“今日我与小庄二人再此即可。”
  卫庄在旁言道:“章邯的求和不过形势所迫。他既然主动示好,必然不会刻意防备。在这种情况下,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对手的机会都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盖聂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龙且虽然冲动,但卫庄的话让他如同醍醐灌顶:“在下明白了。”眼下要使人紧跟章邯的行踪。章邯顾及暂时的合作关系也会默认,这的确是了解隐密卫最好的时机。
  ……
  龙且率领几个亲兵离去之后,纵横二人在靠近洞口附近的隐蔽之处席地而坐。
  今日农家地泽二十四阵看似凶险,此必杀之局却因二人未雨绸缪布局在先而破,算得上迎刃而解。
  山洞里升了火,此处也有热气,二人便合衣静坐。
  卫庄单膝盘腿,另一只膝盖撑着地上,支撑着他的手,这是他惯于思考的动作。他回忆着章邯所说的那些帝国暗流,开口道:“章邯刻意透露的帝国秘密,是为了借刀杀人,利用你我替影密卫扫清最大的敌对势力?”
  盖聂道:“或许这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卫庄眉头隆起,这是他在意的表现:“除了惊鲵,居然还有一把越王八剑一直隐藏在农家内部。”
  盖聂也表认同:“这说明罗网布局比我们想象中更久。”
  卫庄的声音很低沉,他说的语速缓慢:“局势越是混乱,恰恰说明背后的利益越大。”
  这的确是卫庄一贯对待事物的看法,这一次,盖聂听了并不反对。
  卫庄向他侧头:“你说过,赵高与十八世子胡亥过往甚密?”
  盖聂点头:“胡亥以赵高为师。”
  卫庄:“那么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成了他们最大的绊脚石。”
  盖聂垂首,算是默认。
  卫庄回头看着漆黑的洞外:“昌平君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可能很关键。”
  盖聂抬起头,他的头发微微分开,露出一角轮廓分明的下颌。他的目光带着些回忆,声音很轻:“昌平君与华阳夫人同出楚国,大有渊源。他的父亲是楚国在秦国的质子,母亲,是秦人。”
  卫庄哼了一声表示果然如此,但他还不想在这个时候打断对方的回忆。
  盖聂继续道:“庄襄王死时,已经预见吕氏一族的崛起,与母壮子弱的困境,一个将死的帝王担忧他的继任者的道路也是人之常情。”
  卫庄毫不意外:“所以,将死的秦王需要另外一股势力,用来制衡赵太后和吕不韦。”
  盖聂:“或许是想起早年依靠华阳太后楚国势力的旧事,也或者是昌平君被华阳太后教导得不负众望,也或者当时秦宫原本就有一股并不弱小的楚国势力——昌平君与吕不韦一样,都成为庄襄王托孤的重臣之一。”
  卫庄冷笑:“加上赵太后的后宫势力、还有像蒙氏一族这样以军功立身的兵家势力,庄襄王并不太蠢。他想让这些人互相牵制,给他的继任者换来十年的时间。”
  作者有话要说:  尼玛果然喜欢宫斗多一点
  始皇帝有子女共二十余人,其中儿子十五人,知道名字的只有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和公子高。女儿多半是李斯的儿媳妇,不提了。
  除了胡亥,其他的下场都很悲惨,我之后考据了会写。
  这一段的主题是,赵高对李斯示好,用李斯的儿子李由的消息来示好,然后说服李斯把工程让几个公子去做,这个工程明眼人都知道做不好的,除了拉仇恨没有意义,谁惹谁倒霉。当然,还有一个其他的目的,我先捂着不说,后面写


第五十八章 农墨重修
  卫庄从来看不起失败者。
  总是墨家与项氏一族如何尊敬昌平君,于他而言,对方也仅仅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名字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弱者。
  输了,就注定会被遗忘。
  盖聂从不轻视任何一个让你,他提醒卫庄:“秦灭韩国,韩王安本被软禁在韩国故土奉养宗祠。然而一件事情,却让帝国皇帝怒极,愤然命人将韩王迁去楚国的故都纪郢。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新郑的反叛。”
  卫庄低声笑起来:“原来,你很清楚新郑反叛的起因。”
  盖聂目光朝着外面:“我知道,是因为昌平君曾经在那次秦宫政变后,也被流放到了纪郢。”
  卫庄的目光阴沉下来。
  盖聂:“昌平君的流放,是嬴政夺回权利的一步棋。”
  卫庄:“从沙丘护驾的功劳到被流放,看来嬴政并没有多少感激。”
  盖聂:“这里面,或许就有罗网的功劳。”
  罗网的手伸的很长,然而在六国的史册上,并不缺乏这样的野心家。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窃国者。
  卫庄冷笑:“《庄子·胠箧》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并不让人多意外。”
  盖聂这次低头没在说话。
  卫庄却不肯轻易放过他:“师哥,你是不是很失望。这就是你曾经一心辅佐过的帝国,这就是人们自以为是的圣人之道。”
  盖聂的下颌动了动,他仍然选择了闭口不言。
  从玄虎测试开始,他的心就不再迷茫。
  十年之后,他走过了更多的路,心只会比任何时候更坚定。
  卫庄讨厌沉默而固执的师哥,他原本没有打算挑衅盖聂。然而当看到盖聂刻意沉默地意图结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