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〇.Μ
薛星玉拎起一方干净手帕给他,道:“你快擦擦汗,怎么这么热,去干什么了?”
“去练武场了,方校尉今日演练,我跟着去看看。”
薛君悦一心习武,也不知他怎么个本事,不吭不响的竟入了一位校尉的青眼,现在正跟着当差。只是,他做的这些事情,薛星玉虽然不管不问当做默许了,但是却不爱听。
于是薛君悦脑袋上就挨了一下,力道不大,他不叫痛反笑出声:“哥哥你的力气也太小了。”
薛星玉懒得理他,捡了个石榴扔过去:“你力气大,你剥吧!”
旁边小白瓷碗里满满当当正装着如玛瑙般鲜红的石榴籽,薛君悦含着笑意,却并不戳破,慢悠悠的接着石榴在手中转动,一边剖开硬皮,一边和哥哥闲聊。
“小时候,你也给我剥过石榴,剥了半截,就扔一边了,后来还是我剥好了,拿给你吃。”
薛星玉道:“那会儿是我临时有急事,剥了一半就得出门,谁知道回来时候你自己就给剥了,可不是我不愿意。”
“嗯嗯,是,是,小时候哥哥给我做过好多事情,我都记着呢”,薛君悦温柔的看着他,“不过可惜那次石榴没吃上,所以我一直能记一辈子。”
薛君悦尾句三字咬字很重,薛星玉却哪里能注意到,只心痛的躺着叹息一声:“弟弟你个白眼狼。”
看似在骂,实际上半点怒气没有,薛君悦满足的听在耳里,把已经剥好的石榴递过去:“碗里满了,这个,就劳烦哥哥直接吃好了。”
“先前就吃饱了,我要睡了,你自己吃吧。”
薛星玉说完便闭上了眼睛,薛君悦安静的坐在他身侧,看着他慢慢睡过去,自己吃完了一整个石榴。石榴籽里红色的汁水点点滴滴溅在如玉般的手心,薛君悦拿着手帕轻轻蹭去,动作轻柔,恰似这时穿院而过的夏风。
6
崇安十一年,春风凛冽未退,花枝尚未抽芽的时候,一直盘踞西北,南望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发兵突袭边境。西北五胡常年各自为政,人单力薄,因而对中原俯首称臣,如今联合出人意料,打的中原措手不及。且此次胡兵准备充足,来势汹汹,如五把尖刀插向西北一带,一时间锐不可当。
不到一月,边防城池皆数失陷,中原国境向后缩减数百里,国土净失三分之一。消息传至朝中,当今天子震怒,着了各地共十万重兵去西北迎战,但五胡甚是狡猾,自占领了边境各城后龟缩城中,不与大军正面迎战,却小心翼翼的向国都方向蚕食,西北辽阔土地上一城一池间的拉锯不断,双方自此陷入了长久的僵持。
这夜雨声不歇,薛星玉被那雨声搅和的睡不着,便点着灯,披着厚衣裳坐在榻上,不断的翻看手上几封书信。
开春时候,薛君悦跟着大军一起去了西北战场,如今大半年时间,总共只送回来了三封书信。路途遥远,送信不容易,薛君悦送来的每封信都写的厚实,连芝麻绿豆点的小事也一样说的详细明白,但他怕薛星玉担心,因此重要的事情一概不谈。关于打了什么仗,伤亡多少,是否受伤这种大事,信里只字未提,第一篇书信送回,薛星玉只记得西北羊肉膻,食物粗陋,薛君悦某天夜里拉肚子云云。
薛星玉极为心疼弟弟,读完便担心西北伙食粗陋,弟弟食不下咽,还会头疼脑热,上吐下泻,等清醒之后,再看那封废话连篇的来信,就立刻铺开笔墨,洋洋洒洒回信一通。
“弟弟,见信之后我已经托人购了八百两黄金的物资,不多时将运到边境。”
“战场上刀剑无眼,你能避则避,不要莽撞激进。注意自己的安危,尤其注意,不要伤着脸。”
“下次写信,若还是故意如此避重就轻,将我当傻子糊弄,我会亲自送物资去西北。”
信件来回传递又是一个多月,薛星玉收到的第二封信里,他的弟弟我行我素,依旧只是讲些小事情,不过那时候已经又到了夏天,也是草原上最美的时候。只从薛君悦的描述中,薛星玉都能想象到碧草连天,随风摇曳的景色,想象到休息的时候,薛君悦安静的躺在草丛上,闭着双眸,打着瞌睡。
战事胶着,紧张感便没有那么强烈,薛星玉照样回了信,嘱咐叫弟弟注意安全,活命为主,交战时候,别冲太前。
随后月余,便是第三封信,薛星玉老生常谈,信里把“活命”俩字又写了许多遍,到了看见就生厌的程度。
可如今秋季已过,又快到了年节,薛君悦却迟迟没有传来第四封信。
薛星玉心里担心,找门路打探过,也派人去北边查找,只是薛君悦在军中职位不高,查起来困难。薛星玉一日得不到消息,就一日放不下心来,白日里想到此事,就心里惶然,晚上也觉浅易醒,睡不安稳。
窗外雨声缠绵不断,薛星玉披着衣服,听着雨声熬到了天亮。晨光熹微那片刻,一个念头跟着跳到了青天白日里,在微光里露出了凛然面目。
“要是薛君悦已经死了怎么办?”
这个想法一直压抑在心底,薛星玉一旦察觉,就本能的掐断思绪,仿佛不去深思就能让这一念头随风飘走。那是感情上完全无法接受的可能,是他强行推开的痛苦。但是这个时刻,所有的情绪似乎都被剥离了,薛星玉对着这个念头,却站在多年前,在他爹托孤的那个场景里
薛星玉拎起一方干净手帕给他,道:“你快擦擦汗,怎么这么热,去干什么了?”
“去练武场了,方校尉今日演练,我跟着去看看。”
薛君悦一心习武,也不知他怎么个本事,不吭不响的竟入了一位校尉的青眼,现在正跟着当差。只是,他做的这些事情,薛星玉虽然不管不问当做默许了,但是却不爱听。
于是薛君悦脑袋上就挨了一下,力道不大,他不叫痛反笑出声:“哥哥你的力气也太小了。”
薛星玉懒得理他,捡了个石榴扔过去:“你力气大,你剥吧!”
旁边小白瓷碗里满满当当正装着如玛瑙般鲜红的石榴籽,薛君悦含着笑意,却并不戳破,慢悠悠的接着石榴在手中转动,一边剖开硬皮,一边和哥哥闲聊。
“小时候,你也给我剥过石榴,剥了半截,就扔一边了,后来还是我剥好了,拿给你吃。”
薛星玉道:“那会儿是我临时有急事,剥了一半就得出门,谁知道回来时候你自己就给剥了,可不是我不愿意。”
“嗯嗯,是,是,小时候哥哥给我做过好多事情,我都记着呢”,薛君悦温柔的看着他,“不过可惜那次石榴没吃上,所以我一直能记一辈子。”
薛君悦尾句三字咬字很重,薛星玉却哪里能注意到,只心痛的躺着叹息一声:“弟弟你个白眼狼。”
看似在骂,实际上半点怒气没有,薛君悦满足的听在耳里,把已经剥好的石榴递过去:“碗里满了,这个,就劳烦哥哥直接吃好了。”
“先前就吃饱了,我要睡了,你自己吃吧。”
薛星玉说完便闭上了眼睛,薛君悦安静的坐在他身侧,看着他慢慢睡过去,自己吃完了一整个石榴。石榴籽里红色的汁水点点滴滴溅在如玉般的手心,薛君悦拿着手帕轻轻蹭去,动作轻柔,恰似这时穿院而过的夏风。
6
崇安十一年,春风凛冽未退,花枝尚未抽芽的时候,一直盘踞西北,南望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发兵突袭边境。西北五胡常年各自为政,人单力薄,因而对中原俯首称臣,如今联合出人意料,打的中原措手不及。且此次胡兵准备充足,来势汹汹,如五把尖刀插向西北一带,一时间锐不可当。
不到一月,边防城池皆数失陷,中原国境向后缩减数百里,国土净失三分之一。消息传至朝中,当今天子震怒,着了各地共十万重兵去西北迎战,但五胡甚是狡猾,自占领了边境各城后龟缩城中,不与大军正面迎战,却小心翼翼的向国都方向蚕食,西北辽阔土地上一城一池间的拉锯不断,双方自此陷入了长久的僵持。
这夜雨声不歇,薛星玉被那雨声搅和的睡不着,便点着灯,披着厚衣裳坐在榻上,不断的翻看手上几封书信。
开春时候,薛君悦跟着大军一起去了西北战场,如今大半年时间,总共只送回来了三封书信。路途遥远,送信不容易,薛君悦送来的每封信都写的厚实,连芝麻绿豆点的小事也一样说的详细明白,但他怕薛星玉担心,因此重要的事情一概不谈。关于打了什么仗,伤亡多少,是否受伤这种大事,信里只字未提,第一篇书信送回,薛星玉只记得西北羊肉膻,食物粗陋,薛君悦某天夜里拉肚子云云。
薛星玉极为心疼弟弟,读完便担心西北伙食粗陋,弟弟食不下咽,还会头疼脑热,上吐下泻,等清醒之后,再看那封废话连篇的来信,就立刻铺开笔墨,洋洋洒洒回信一通。
“弟弟,见信之后我已经托人购了八百两黄金的物资,不多时将运到边境。”
“战场上刀剑无眼,你能避则避,不要莽撞激进。注意自己的安危,尤其注意,不要伤着脸。”
“下次写信,若还是故意如此避重就轻,将我当傻子糊弄,我会亲自送物资去西北。”
信件来回传递又是一个多月,薛星玉收到的第二封信里,他的弟弟我行我素,依旧只是讲些小事情,不过那时候已经又到了夏天,也是草原上最美的时候。只从薛君悦的描述中,薛星玉都能想象到碧草连天,随风摇曳的景色,想象到休息的时候,薛君悦安静的躺在草丛上,闭着双眸,打着瞌睡。
战事胶着,紧张感便没有那么强烈,薛星玉照样回了信,嘱咐叫弟弟注意安全,活命为主,交战时候,别冲太前。
随后月余,便是第三封信,薛星玉老生常谈,信里把“活命”俩字又写了许多遍,到了看见就生厌的程度。
可如今秋季已过,又快到了年节,薛君悦却迟迟没有传来第四封信。
薛星玉心里担心,找门路打探过,也派人去北边查找,只是薛君悦在军中职位不高,查起来困难。薛星玉一日得不到消息,就一日放不下心来,白日里想到此事,就心里惶然,晚上也觉浅易醒,睡不安稳。
窗外雨声缠绵不断,薛星玉披着衣服,听着雨声熬到了天亮。晨光熹微那片刻,一个念头跟着跳到了青天白日里,在微光里露出了凛然面目。
“要是薛君悦已经死了怎么办?”
这个想法一直压抑在心底,薛星玉一旦察觉,就本能的掐断思绪,仿佛不去深思就能让这一念头随风飘走。那是感情上完全无法接受的可能,是他强行推开的痛苦。但是这个时刻,所有的情绪似乎都被剥离了,薛星玉对着这个念头,却站在多年前,在他爹托孤的那个场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