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0

次带着流民去广安郡垦荒的经历。
  墨鲤在太京皇宫收藏的地方志里看过广安郡,前朝曾立过州府,只是太偏僻,又有土人为患,最后荒废了。
  在那里种稻米可以一年三熟,没有寒冬,远离中原纷争,更没有世族豪强。
  墨鲤觉得程泾川大概也是由于这个缘故,才想把人带到广安郡。
  至于当地土人……熟读兵法善于作战的程泾川带了一百个士兵,外加风行阁那些江湖人,认为足够应付了。
  但世上的事没有那么简单。
  墨鲤作为大夫,首先想到了水土不服,即使准备好了药物,有些人的反应还是十分剧烈,特别是当百姓没有条件饮用煮过的热水时,很多人可能因此丧命,如果不及时焚烧尸体,很快就会流行瘟疫。
  孟戚则想到了土人部族,这些原住民是真的不好教化,他们以狩猎捕鱼为生,不善耕种,也不乐意耕种,垦荒需要破坏一部分林木,还得挖水渠,这必然影响土人的利益。哪怕什么都没影响到,土人也对外来者有深深的敌视。
  这都是陈朝留下的隐患,官吏腐败,欺压边民,横征暴敛,反正就没干过什么好事。
  土人可不会管什么陈朝人楚朝人,外来者就是外来者,仇恨早就刻到了骨子里。
  程泾川带人去讨伐的时候,土人钻进密林就不见了,比兔子还要滑溜。且那些土人能习武能用毒,江湖势力也没讨到便宜,江湖人又最没耐性,除了那些裘先生的属下,其他人受挫几次后,就趁夜走了。
  一边是抓不到,一边有固定的耕地住所没法挪动,可不就是活靶子?
  程泾川硬生生地在那边熬了两年多,人黑瘦了一大圈,最终成功带着百来号人定居广安郡,这还是因为他们的大夫用药方救了土人部族患病的头领。
  “可我还是失败了,那些定居下来的流民竟然联合土人,欺压第二批来的垦荒人。”
  哪怕土地是无穷的,哪怕这些百姓刚刚能吃饱饭,他们依旧对后来者充满敌意,想方设法把后来者撵走。
  没有后来者,他们就彼此争斗,就一百来人还以同乡同姓为中心,分出六七股势力。
  程泾川知道,如果他强行迁人,或者强力镇压让所有人服从的话,那么等到十年之后广安郡的土地确实垦出来了,新的世族豪强也诞生了,他们是几批垦荒人里的斗争胜利者,会勾结程泾川麾下的兵丁跟官吏,勾结土人部族,互相倾轧。
  ——普通百姓失土成为佃户,累尽血汗只能勉强糊口,一旦遭遇风灾水涝,就得典儿卖女。
  这跟他们原来的生活有什么分别?
  程泾川心想难道他耗费心血,用十年时间就为了“造就”几户新兴的地方豪强?
  孟戚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笑了。
  不是讽刺的笑,更像是前面摸黑走路摔跤的人,回头一看后面人比自己摔得更惨时,流露出的某种意味深长的表情。
  墨鲤同样若有所思,主要是占山为王的说法让他想起石磨山寨。
  如果程泾川迁流民是困难选择,石磨山寨大当家就赶上了简单方向。
  雍州大旱三年,赤地千里,人不进山根本活不下去,寨子里的人不是形貌丑陋,就是患有先天残缺。太平年月这样的人都会遭受歧视活得艰难,现在他们聚到一起,同样对世人有偏激的仇恨,也不愿意踏出山林,互相扶持着过活。
  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一处,才有了这么一个石磨山寨,程泾川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不对,或许这就是他的运气也说不定。
  墨鲤看着程泾川想,要是运气好,大概可以救几千上万人,建个桃花源,像竹山县的薛令君那样受百姓爱戴,不过也仅止于此了。失败了的程泾川,现在却有别的可能。
  “看来你只缺一位明君,一个统一的王朝。”孟戚轻飘飘地说。
  如果程泾川立刻接上这话,并顺着杆子爬上来大谈裘思这边的胜算,孟戚便会失去所有对程泾川的兴趣。
  有想法,有抱负,有能力-->>
  ,但……不过如此。
  因为找不到正确的路,一切都是空谈。
  程泾川久久不语。
  远处烈火熊熊,浓烟翻滚。
  墨鲤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他要去看那边的情况。
  宁王宫里有许多身不由己的苦命之人,他们既不认识裘先生,也不知道失火的真相,如果恐惧被追责傻乎乎地拎水救火,不慎把自己坑进火场,那就是灭顶之灾了。
  越是靠近火海,墨鲤越能感觉到出事的地点就是酒窖。
  呛人的浓烟里还有一股陈年佳酿特有的香味,虽然已经微乎其微。
  酒窖与太医署中间恰好隔了一座长长的廊桥,一边种了茂密的竹子,现在沦入火海,一边却是冷硬的建筑,并没有过多的植株。医官抱着成摞的书籍脉案,内侍搬着草药神情惶恐地往外奔。
  之前被引走的禁卫军则斥喝着其他救火的人挖土。
  是的,不救火,掘土挖沟,越宽越好。
  “把簸箕里的沙土往火上泼!”
  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年郎挥袖大吼。
  等近了再看,少年穿的不是白衣,而是袍子外面套了孝布麻衣。
  火势太大,那些沙土无济于事,还让人差点被火舌潦到,顿时不敢上前。
  “别倒了,接着挖!”少年粗着嗓子嘶吼道。
  这嗓子倒不是被浓烟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