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7

  墨鲤改口道:“官府?宁王的人为何忽然清缴水匪,还要如此弯弯绕绕的来?”
  “哈,当然不是为了见不得光的宝贝,刚才那番话是我随便找的借口,因为江湖人都会这么想。”孟戚摆手,肃然道,“若我没有猜错,这是在清路。”
  “清路?”
  “不错,这里是宁王的辖地,宁王麾下那位颇有本事的裘先生挑起了荆州水军跟齐朝水师的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宁王的辖地跟荆王接壤,这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而一旦开战,首先要疏通的粮道,南方多水路,运粮走水路也更轻省。所以别说盘踞在彭泽的水匪,其他成气候的匪盗统统都要被剿灭,这就是所谓的‘清路’。”
  墨鲤闻言恍然。
  主要谈到谋略打仗粮道这些,孟戚是妥妥的行家。
  “……加上之前咱们得到的消息,风行阁主秋景可能是那谋士的女儿,诈称病故,实则改名换姓女扮男装在江湖中主持风行阁。秋阁主的立场跟想法暂时不知,可是有这一层关系,再以那谋士的心智,调用风行阁做‘剑’不成问题。”
  裘谋士的本事了得,更出奇招用江湖人清路,叫人尽量无法察觉到宁王这边开战的动向打算,然而孟戚手里已经足够的线索,兵戎更是“国之大事”,会有种种蛛丝马迹留下,在明眼人这里遮都遮不住。
  “我们得去庐陵郡。”
  孟戚对墨鲤说,之前是因为阿芙蓉,现在确定了战事将起。
  甚至可以说,宁王的这位谋士蛰伏多年,终于要一展锋芒了。
  墨鲤沉默,他不希望风行阁的真面目是宁王谋士布局的棋子。
  他觉得秋景也不是这样的人。
  然而如果这一切是真的——
  “风行阁内部一直以来可能有两种声音。”
  孟戚用传音入密对墨鲤说,“一种是真正的江湖人,一种则另有心思。因为那位高明的谋士以及他作为父亲超然的身份,风行阁内部从未发生过冲突。远的比如卖药膏帮彭大夫,近的比如清缴水匪,秋景认为这都是相助百姓,而她的父亲要宁王辖地有更多的百姓耕种打渔,要有足够的人口充作兵卒……因为有远见的谋臣都知道恶疾不能蔓延,于是他不反对,还会支持秋景的做法。”
  墨鲤在心里叹了口气。
  孟戚将车夫老七丢到旁边,低声道:“还有这个人,或许也有问题。”
  “怎么说?”
  “我一直在想吴王为何要大肆招揽江湖人,给江湖人封赏官职钱财,起初我以为他贪生怕死,怕有人行刺,后来在石磨山寨我们遇到那群要斩齐朝龙脉的江湖人,我又以为吴王是个相信方士胡说八道的糊涂虫。”
  孟戚若有所思,转而望向墨鲤笑道,“可是糊涂虫也好,怕死鬼也罢,他都是吴王。宁王麾下有能人,吴王麾下未必没有,钱塘是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商客云集。如果有吴王属臣感觉到风行阁的不妥,是极有可能做出这种对策的。招揽武林好手、借用江湖人来观察风行阁的一举一动,更甚至……在风行阁安插一些人,反正底层的江湖人要多少有多少,不知道为谁办事的也很多,只要到时候透出一份消息就行。”
  孟戚低头看着车夫老七,显然在怀疑这人。
  墨鲤忽然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听到孟戚在自己耳边说:
  “如今风行阁何去何从,并不在你我,而在秋阁主。


第282章 或纵以事
  三日后, 商队重新上路。
  洪水退去, 路已经被前面的车辆跟人反复踩压得平实了, 走起来不算费劲。
  烈阳重新挂上天空, 温度逐渐回升,这一冷一热的交替,不少人都打起了喷嚏。
  故而今天上路之前,他们都买了一碗姜汤,病症严重的已经喝上了药。商队管事虽然嫌弃车夫患病, 可这里距离最近的县城还有一天的路程,山野乡村的苦力不少, 可是没有车马行作保,他们可不管乱用。
  车夫老七那天在野草堆里躺了一个时辰, 起来时脖颈隐隐作痛。
  旁人看到,惊呼一声说他被“鬼手”摸了, 脖子两边有青色手指印。
  老七怀疑袭击自己的人就在村子里,可是外来者太多了,每天都有人买药,买了立刻划船走,连看都看不过来, 更别说查了。他也盯过墨鲤跟孟戚, 可这两个人他后来就没再见着。
  老七不敢说自己被人袭击,只能装傻。
  他心疼地用二十个铜板买了灵药村的村民做的劳什子“驱邪结”。
  那玩意跟端午时小孩的五色绳结差不多,套在手腕上很是别扭。
  这些天村里的绳结卖得特别好,原本卖十个铜板的, 一下就翻了一番。村人想喊更高的价,可再贵就没人买了。灵药村的人因此心里不舒坦,总想着把药膏跟绳结带到外面去发一笔横财。
  这不,借着这次发洪水的机会,有几个人借口说要到邻村探亲戚看情况,悄悄在包袱里塞了药膏罐子,跟在商队后面,打定主意如果遇到匪盗拔腿就跑。
  老七心中直发笑。
  果然到了县城,灵药村的人背着包袱四处兜售,愣是没人搭理他们。
  灰头土脸的庄稼汉,官话都说不全乎,拎着一堆瓶瓶罐罐就说是灵药村的药膏,谁能保证是真的?
  药堂跟铺子卖的是瓷瓶(倒卖的商队把药膏拆装进较小的容器),一看就是彭仙人拿出来的好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