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钝。
  但清醒梦,能保证玩家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记性能力,清醒地知道自己身在游戏世界。
  而这也减少了之前,玩家在普通梦境中进入游戏时,必须要经过一轮游戏中的“您已经身在游戏中”的讲解说明。
  最关键的是,清醒梦能将记忆中的声音和脑中的画面一一对应。
  比如当玩家在游戏世界时,看到电闪雷鸣,就会自动将本身曾经听过的雷鸣声,带入进此时的场景中。
  而且就算听到周围的环境声音,也不会清醒过来。
  他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继续沉睡,还是苏醒,除非自己选择退出游戏,不然游戏画面不会中断。
  但清醒梦并不是很好掌握,进入清醒梦的程度也无法掌控。
  负责脑神经板块的专家,尽量用比较易懂的话语进行描述:“如果进入清醒梦,目前神经领域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精神先身体一步进行睡眠,我们将游戏仓的脑部连接设备让加入检测器,当检测器发现玩家眼球快速移动开始做梦时,可以同过光线刺激,将玩家带入清醒梦阶段,开始传输游戏画面。”
  “第二种,是身体先于神经沉睡。通过外界刺激,将玩家的身体带入睡眠状态,这时候玩家的意识会出现下坠、高空坠落的感受。这个时候切入游戏画面,效果是最好的。”
  娄危听着他的话,又看着专家手上白板中画出来的模型图,“那我们应该怎么控制玩家身体沉睡?”
  专家整整自己衣领,站起来开口道:“这是个非常艰难的设计,除非我们能精准把握能引导人们从平静到陷入沉睡的电波,不然只能依靠玩家……学会被动进入身体睡眠的方式,比如:瑜伽。数数和控制呼吸当然也有用,但是效率低,而且可能进入意识睡眠。”
  但没人会为了提高自己打游戏的体验感,而专门去学瑜伽。
  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人们会想要玩游戏仓绑定的游戏,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能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新奇体验和参与度。
  而且想要尝试这些的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让他们为了玩一个游戏,去认认真真学瑜伽,甚至可能耽误出去玩的时间,这根本不合理。
  而且和游戏本身,减少人们精神压力的初衷相违背。
  接下来,整个小组又开始继续讨论各个细节的问题。
  温梵坐在娄危手机中安静地听着。
  其实《天梦》游戏仓的大概框架都已经制作完毕了,但就是一个一个的小问题,阻挡了整个游戏仓设计的成功。
  娄危慢慢打通了各个环节,但到了玩家如何进入游戏,才能达到使用体验感最佳的问题上,陷入了死胡同。
  就像刚才设计部专家说的,如何让玩家以身体先于意识进入沉睡,而后引导玩家成功进入清醒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这个问题不处理掉,整个游戏仓的研发成果全都被卡死。
  毕竟,如果玩家连清醒着进入游戏中,能看到逼真画面都做不到,就算画面本身制作再精良,也不过就如给瞎子看画一般,白费功夫。
  《天梦》游戏仓设计部,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设计组,所以每周开会的次数并不多,就是让大家好好设计。
  这也造成了,每次开会时,讨论的问题都格外重要,因为都是多次实践后找到的麻烦。
  温梵通过会议室的监控器,看到娄危紧锁的眉头,心里也不好受。
  他身后的小鹿尾巴左右晃动半晌,也开始搜索互联网上,关于控制人脑睡眠的电波信息。
  但是很不幸,并没有类似的相关信息。
  温梵查询到的所有数据,最多只是关于脑部助眠。
  温梵接着又搜索了各种数据,全都没有合适的消息。
  似乎是如果网络上没有相关数据,他就不能进行数据剖析。
  但就在温梵又搜索了关于人脑睡觉时脑部频率的讯息时,终于发现了几个有用讯息。
  人在睡觉时,脑部发出的脑电波频率大致相同。
  紧接着相关衍生数据,如龙卷风一半呼呼往他脑中传输。
  大量关于脑部的数据图融合进他脑中的数据库里。
  温梵觉得自己像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开始快速学习与脑部神经有关的所有研究信息。
  他凭借意识,将所有关于人体睡后脑部的神经信息和电波数据都合在一起,然后将电波数据,以声波形式转换而出。
  然后温梵就看到自己面前的手机屏幕上,显露出波浪形式的声波图。
  那声波图像是沙滩边的浪花,一阵接着一阵,上下起伏不定。
  荧蓝色的声波在半空中颤动着,温梵甚至能听到嗡嗡的空气被划破的声音。
  他稍稍调大了手机声音,想要亲自体验一下听见声波时的感受。
  结果在调整音量时,就感觉一阵搅动大脑的气流声从双耳中钻进来。
  就像是有看不见的流体顺着耳朵蔓延进来,黏在了耳膜上。
  并不疼,但是异物感非常明显。
  但紧接着温梵就发现自己的意识,已经开始渐渐模糊,他甚至有种腿部发软站不稳的感觉。
  他调整手机音量大小的意识,已经因为声波而变得迟缓。
  温梵潜意识想要赶紧关掉声音,但是脑中思绪混乱,意识再没有之前的坚定,眼前的景物不断下坠,他一不小心,就将声波打入了旁边娄危的电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