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瞧那孩子一本正经的模样,何谚也觉好玩,心道果然是贺林轩的种,一样的不谦虚。
  说笑半日,等管家来请,几人才移步用膳。
  家里没那么多规矩,四个大人和孩子都在一桌吃饭。
  蓝氏还想给诺儿喂饭过把瘾头,没想到小娃娃很认真地拒绝了,说:“诺儿是大孩子了。要先学会自己吃饭,以后才能照顾阿爹阿父。”
  蓝氏听得心软得不行,越看他越觉喜欢。
  何谚也暗自点头,家里那六七岁还被抱着喂饭、求着才肯吃一口菜的侄子跟这孩子一比,立见高下。
  他暗自心道若日后有幸得了一儿半子,定要和贺林轩多多请教才是。
  用过饭,蓝氏赞道:“这手艺果然不同凡响,只这一口吃食,你那酒楼门槛定要被踏平了。”
  贺林轩笑道:“承嫂子吉言了。”
  刘小冬爹俩很有天赋,贺林轩着手培养一个多月,两人就学了五六成。虽说比不得贺林轩的好厨艺,但已足够惊艳这些土著的味蕾。
  饭后稍作休息,贺林轩便引贵客去了镇外酒楼。
  夫郎和孩子搭乘马车,贺林轩和何谚则骑马走在前头,一路说笑走得并不快,但也不过一刻就到了。
  见贺林轩左手儿子右手夫郎地抱他们下马车,何谚暗道失策,连忙走到方才被小厮扶下车的夫郎身边,给他理了理披风。
  蓝氏被他的殷勤弄得一怔,转头看见贺林轩正仔细给他家夫郎儿子绑披风带子,不由好笑地睨了他一眼。
  何谚赧然。
  小娃娃蹬蹬蹬地往前跑,热情的招呼大人跟上。
  两位夫郎跟着他走到了前头,何谚落后一步,低声取笑贺林轩道:“素闻贺爷做事雷厉风行,没想到私下却是这般爱操心。”
  他和夫郎的感情已经是公认的好,哪曾想在贺林轩面前,几个细节就落了下风。
  看不出来,这个嘴上厉害做事更是利落的男人,在夫郎面前竟是这般小意温柔。
  “听远丰兄这么说,看来平时“操心”得不够啊。”
  贺林轩微微一挑眉,戏谑道:“委实不必羡慕小弟。日后多在嫂子面前练练手,自然熟能生巧。”
  何谚顿感语塞。
  待走进门,看到内堂悬挂的匾额和柱子上的对联,却再顾不上和他讨教操心不操心的问题了。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何谚背手吟咏两次,细细品味一番,不由笑赞道:“此言妙哉!”
  又指了指“聚贤堂”的匾额和这副对联,道:“这书法更妙!从容有度,暗藏锋芒,实乃大家之作。却不知,这字联和这副字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四方来贺大楼的牌匾和茶楼的对联都用红布蒙着,到开业那日才会揭晓,何谚并未见到。
  但只堂内这一副字就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
  他一贯是求贤若渴、喜好诗文的人,此时看见岂有不问之理。
  贺林轩道:“这诗文乃是祖上传下来的,都是先人之作,已经作古数百年,却不可考了。不过远丰兄若喜欢这字,倒是可以请教我阿兄。四方来贺里的字都出自他笔下。”
  何谚闻言,难掩诧异。


第52章
  自贺林轩登门拜访, 何谚就查过贺林轩。
  只是他和李家人来历成谜,几番探查无果, 只得作罢。
  而何银生何金生兄弟俩与这家人多有接触,他便听二人说起过贺林轩的舅兄。
  闻说此人虽为人疏阔,喜好交游,但不善钻营,左腿还有残疾。
  万没想到竟能写出这样一幅字来!
  何谚叹道:“观字如人, 可见李兄胸中有丘壑。今日未能一交,实乃平生一大憾事。”
  贺林轩摇头道:“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今次虽不凑巧, 不过来日方长,很不必急于一时。”
  “林轩此言甚是。”
  何谚朗声笑起来, 待将四方来贺的所有字幅看过一遍,自不能更满意。
  一楼的“聚贤堂”便不说了,二楼“迎客楼”,有书:十旬休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三楼“八方楼”,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楼“君子阁”, 更妙不可言。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兰幽与词默,菊华落怀伤。
  “傲雪阁”一面梅花屏风煞是雅致,镂刻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幽兰阁”挂着一幅水墨墨兰图,留白题词: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清竹阁”种着一簇矮竹林,立石有言: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秋霜阁”内一幅秋菊刺绣,上书:黄花本是无情物,且共先生晚节香。
  这一句句,看得何谚流连忘返,拉着贺林轩连连道:“你这酒楼处处藏着妙趣,且看这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则遣词简单,一目了然,寓意却深远,其间何等疏狂。妙哉,妙哉!”
  贺林轩回以矜持的微笑。
  至于用这一句,只是因为楼层越高消费越高这种大实话,就不必细说了。
  何谚一步一停,踱步间念念有词,待到后院都已露出痴狂之态。
  蓝氏和李文斌正陪着诺儿在曲水放竹叶玩,看到自家夫君对着刻在石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