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之名,在处心积虑想打败对方的同时,他也生出一种未能与君生于一个阵营、把酒言欢的遗憾。
  ……
  此刻,襄阳城的军营内还有一人坐立难安。
  宋世在帐内走来走去,最后又转回了宋琮的桌前,宋琮正写下一个“逸”字。
  宋世恼火道:“堂兄,你怎么还在练字?赵寄都要打下南阳了,你就不急吗?难道我们就继续看着赵寄耀武扬威,骑在我们脖子上拉屎吗?”
  赵寄去打南阳,却将他们扔在襄阳还派了他的亲信跟着,说得好听是坐镇后方,实则就是看管监视,不让他们插手战事。
  宋琮悠悠地又写了一个字“刀”:“机会未到,急不得。”
  宋世怎么可能不急:“堂兄,伯父把我派来是为了辅佐你坐上主帅之位,如果任由赵寄做大,以后凉州就可能没宋家位置了。”
  赵寄嚣张跋扈,又一直与世家一派不和,当初他们想用“结亲”的方式拉拢赵寄,没想到却被赵寄嘲讽“靠卖女儿起家”。
  如此乖张孤僻之人,不能利用便只能尽早除之。
  而且在宋世眼中,他们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当初赵寄对王阳做过的事。
  是的,关于王阳战败之事,在世族间始终流传着是赵寄阴谋暗害的说法。
  如同韩昭嘲讽的一样,凉州的世族人以阴谋诡计起家便喜欢用阴谋诡计来揣度所有事情,而不肯相信真的有人比他们强太多,强到能撼动他们世代累积的根基。
  这可以说是愚昧狭隘,也可以说是一叶障目的优越感。
  宋琮写下最后一字,幽幽一叹:“宋世,要以大局为重啊。”
  宋世一屁股做回椅子上,不忿道:“大局?若少主看重大局便该一开始就让堂兄来领兵,不就是不想给我们兵权,也不看看是谁把他扶到这个位置的。”
  对于宋世抱怨刘玄的话,宋琮充耳不闻,他朝宋世招招手:“来,看看我写的字怎么样?”
  宋世不耐烦地舒了一口气,但还是起身走到宋琮身边。
  只见白纸上写着八字:“以逸待劳,借刀杀人。”
  ……
  少主府内,刘玄已经许久未休息了,他在等着各方战报,一刻也不肯耽误,景修一直陪在他身边。
  龙渊关的紧张让刘玄坐立难安:“先生,赵寄已攻到南阳,窦骁为何还不撤兵?莫非他真的不在乎少帝安危?”
  景修摇头:“窦骁其人刚烈忠直,不会造反。也许是……他根本就没有收到回援的诏书。”
  不召窦骁回去?是要与他们拼到底?东都有如此胆魄吗?
  刘玄紧锁眉头:“那我们就要与他鱼死网破吗?”
  景修神情从容,他的泰然自若也是刘玄能继续坐在这里的原因之一:“少主莫急,就算没有诏书,南阳一破,窦骁必定撤军。”
  在龙渊关将要破的时候,南阳被破的消息终于传来。
  窦骁大惊,在他的预计中南阳至少还能再坚持一个月才是,也是此时,赵寄的名字被他放到了心上:“这是谁家的子弟?”
  窦骁当机立断:“留五万人驻守,其余人与我回援东都!”
  ……
  傍晚,赵寄站在南阳城的城头眺望北方。
  那里就是东都,这是赵寄离这个传说中的都城最近的一次,站在这里几乎能闻到风中带来的牡丹花香……
  但是,他想要的见证人却不知流亡到了何处。
  他想韩昭。
  不过,如今凉州之围解了,他也很快就能去找韩昭了吧。
  想到此处,他扬起一抹笑,心早就越过万水千山。
  然而,赵寄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凉州之围并没有解。
  窦骁的人马褪去后,随之而来的是密密麻麻的另一只军队,他们陈兵龙渊关下,飘摇在风中的旗帜上写着硕大的“并”字。
  作者有话要说:  这部分的剧情会出现很多人物,因为前面出过场的、没出过场的都会牵涉其中,然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又会为了自己的立场做不同的事。
  如果有没看明白的情况还请读者姥爷们耐心一点,毕竟蠢作者的笔力就这样。
  如果觉得蠢作者写的一点也不深奥的,那也不奇怪,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看起来复杂,其实只是蠢作者把自己绕得晕_(:з」∠)_
  这部分剧情过了就好了(略没人性的发言)


第55章 自由
  上天似乎从一开始就不眷顾刘玄。
  给了他皇天贵胄的身世,却在幼时便国破家亡、沦落异乡;辗转回到故土,却不得不沦为别人的傀儡;步步筹谋获得权利,却仍是举步维艰。
  这些年他礼贤下士,待人以诚,努力经营自己的政治集团,终于获得了逐鹿中原的资格,但老天仍旧和他过不去……
  并州来犯是刘玄没有料到的,并州与凉州并不接壤,两个月前还陷于萧墙之祸中,没人想到它会在短短时间内平定内乱并组织出兵。
  看到并州军队的时候,景修却没那么意外,并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徐仲严。
  根据韩昭的消息,四个月前徐仲严离开凉州后朝并州去了。
  他在并州做了什么?许了并州什么样的利益?以至于让他们愿意越过他方势力的地界攻打凉州。
  凉州为了与窦骁对抗已兵困粮竭,已经无法在并州十万大军下坚持到赵寄的军队回援了。
  上兵伐交、其次伐谋、其下伐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