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开始就要闹情绪多一些。
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丁柏,没想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
“您再说一遍。”
丁柏掐灭了手里的烟,准备站起身往外走。
陈均抖着身体,他深呼吸一口,起身赶在丁柏前面,拉住丁柏的手。丁柏的手有些微颤,他看了眼陈均,用力甩开了陈均的手,大步向大门走去。
换鞋时,他对陈均说:“你要冷静一下。”说罢,转身离开了陈均的家。
陈均很难过,眼眶酸涩,却连哭都哭不出。他转身走回卧室,将搭在床尾的毛毯披在身上,拿起手机给丁柏发微信。
J:您是要跟我分开的意思吗?
丁柏没有回话。
第23章
陈均整夜没睡,因为丁柏一直没有回复他的消息。
半夜赵娴又打了几通电话来,陈均不得不接。
赵娴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你父母的忌日快到了,喊乐乐也回来一趟吧。”
陈均打开日历一看,果然还差一个星期就要五月二十七号了。他低低嗯了声,赵娴问他怎么了。
他笑了,又想到电话那头的赵娴是看不到的。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尽力让自己的语气间带着笑意:“没有啊,就是打游戏累了犯困。”
“少玩点游戏,多干点正经事儿知道吗?”赵娴开始教育他,“你看乐乐,自己都创建了个工作室了,你还在打游戏。”
陈均嗯了声:“他那工作室我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我懂得投资就行了。”
赵娴被他的话噎得没话说了,只催了他赶紧跟邓乐二人买好票,早点回一趟B市,得到了陈均的回应后她才挂了电话。
陈均在一片黑暗中望着天花板,更加睡不着了。他开始回忆起童年时期,邓乐总是跟在他身后做小弟,大哥大哥喊着他。因为赵娴比他们俩都大,还长得好看,邓乐就喊他仙女姐姐。
他们都住在戏剧学院旁的一处老式小区内,邓乐家里是开传媒娱乐公司的,家大业大,但邓乐喜欢跟他姥姥待在一块儿,便从小一直住在这个老式小区内。
陈均的父母是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为了方便,便在学校附近的这个小区内买了套房,重新翻修,像个新房子一样。
他父母买的是四房,218个平方,带着陈均和赵娴一块儿来住。赵娴是他们在福利院资助的一个小孩,他们资助赵娴的各类学费,并支持赵娴从小学习舞蹈。
赵娴是在十岁的时候,彻底被他们收养,住进了陈均家里,那时陈均和邓乐才两岁,邓乐比较顽皮,两岁了还要穿尿不湿,赵娴总会帮着邓乐的姥姥一块儿照顾他。
院子里有一片葡萄架,长了好多年都没有死,可能是因为结出的葡萄太酸了的缘故,连鸟都不吃,只有邓乐和陈均愿意吃。
陈均和邓乐从三年级这棵葡萄藤被物业栽种起,直到高二,他们俩只要在夏季路过葡萄架下,绝对要摘一串。
陈均的父母脾气是出了名的好,不论是在小区里,还是在学校中,别人都这么说。
因为家里离戏剧学院近,陈均总是放了学便去戏剧学院找父母,日子久了,大门口的保安,表演系的老师都认识了他。
赵娴高二的时候,参加了B市舞蹈协会组织的一场舞剧表演。她学得是民族舞和芭蕾,舞蹈动作很优美,但表情管理太差。
陈均的父母便教她如何展现自己,如何用表情表达情绪。最后赵娴拿了一等奖,被陈均父母挂在了客厅的墙上,告诉陈均,要以赵娴姐为榜样。
小时候的事儿总是比长大后要有趣的多,陈均小时候想长大,可以快速地学好芭蕾舞,在各类比赛表演中拿一等奖。
长大了的陈均想变成小孩,特别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和自己毅然决然放弃艺考选择了去往南方城市的时候。
他越想越清醒,但又不期待天亮。
陈均从床上起来想抽根烟,微弱的月光从大敞的窗口照射进来,打在电脑桌上,月光的色调比他卧室的灯还要冷。
他一眼就看到桌上的一盒烟。
这是丁柏忘记带走的烟。
他拉开座椅,缓缓坐下,从烟盒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支烟放在唇边,按下打火机点燃。
很香,很涩。
陈均开始抽泣,在无声的夜里,直至天光微熹。
因为一夜没睡,他打算早点去工作室,在家里坐着他也越坐越难受。
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吵得他心烦意燥,他此时在想,很多杂志作者为什么都能将这种噪音写成是心灵的净化呢。
陈均刷了刷微博,首页几乎都是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他被这堆鸡汤灌得要反胃,好在这些微博底下的评论倒是能入人眼。
有个小姑娘评论博主,不要用你的角度对生活评头论足。
陈均想起来刚刚在心里吐槽那些杂志作者们的自己,顿时有些害臊。
他头一回不是因为突发情况没开车,选择了步行至地铁站搭乘地铁去往工作室。
出门后,他走得很慢,主要原因是不想一个人待着,又不想走快了去工作室见到丁柏。
往常走出小区大门最多三分钟,这次他花了七分钟。
陈均出了小区,下意识往昨晚丁柏停车的地方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怔住了。
丁柏的车没有开走。
亮黑色的奔驰就大咧咧的停在马路边,
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丁柏,没想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
“您再说一遍。”
丁柏掐灭了手里的烟,准备站起身往外走。
陈均抖着身体,他深呼吸一口,起身赶在丁柏前面,拉住丁柏的手。丁柏的手有些微颤,他看了眼陈均,用力甩开了陈均的手,大步向大门走去。
换鞋时,他对陈均说:“你要冷静一下。”说罢,转身离开了陈均的家。
陈均很难过,眼眶酸涩,却连哭都哭不出。他转身走回卧室,将搭在床尾的毛毯披在身上,拿起手机给丁柏发微信。
J:您是要跟我分开的意思吗?
丁柏没有回话。
第23章
陈均整夜没睡,因为丁柏一直没有回复他的消息。
半夜赵娴又打了几通电话来,陈均不得不接。
赵娴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你父母的忌日快到了,喊乐乐也回来一趟吧。”
陈均打开日历一看,果然还差一个星期就要五月二十七号了。他低低嗯了声,赵娴问他怎么了。
他笑了,又想到电话那头的赵娴是看不到的。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尽力让自己的语气间带着笑意:“没有啊,就是打游戏累了犯困。”
“少玩点游戏,多干点正经事儿知道吗?”赵娴开始教育他,“你看乐乐,自己都创建了个工作室了,你还在打游戏。”
陈均嗯了声:“他那工作室我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我懂得投资就行了。”
赵娴被他的话噎得没话说了,只催了他赶紧跟邓乐二人买好票,早点回一趟B市,得到了陈均的回应后她才挂了电话。
陈均在一片黑暗中望着天花板,更加睡不着了。他开始回忆起童年时期,邓乐总是跟在他身后做小弟,大哥大哥喊着他。因为赵娴比他们俩都大,还长得好看,邓乐就喊他仙女姐姐。
他们都住在戏剧学院旁的一处老式小区内,邓乐家里是开传媒娱乐公司的,家大业大,但邓乐喜欢跟他姥姥待在一块儿,便从小一直住在这个老式小区内。
陈均的父母是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为了方便,便在学校附近的这个小区内买了套房,重新翻修,像个新房子一样。
他父母买的是四房,218个平方,带着陈均和赵娴一块儿来住。赵娴是他们在福利院资助的一个小孩,他们资助赵娴的各类学费,并支持赵娴从小学习舞蹈。
赵娴是在十岁的时候,彻底被他们收养,住进了陈均家里,那时陈均和邓乐才两岁,邓乐比较顽皮,两岁了还要穿尿不湿,赵娴总会帮着邓乐的姥姥一块儿照顾他。
院子里有一片葡萄架,长了好多年都没有死,可能是因为结出的葡萄太酸了的缘故,连鸟都不吃,只有邓乐和陈均愿意吃。
陈均和邓乐从三年级这棵葡萄藤被物业栽种起,直到高二,他们俩只要在夏季路过葡萄架下,绝对要摘一串。
陈均的父母脾气是出了名的好,不论是在小区里,还是在学校中,别人都这么说。
因为家里离戏剧学院近,陈均总是放了学便去戏剧学院找父母,日子久了,大门口的保安,表演系的老师都认识了他。
赵娴高二的时候,参加了B市舞蹈协会组织的一场舞剧表演。她学得是民族舞和芭蕾,舞蹈动作很优美,但表情管理太差。
陈均的父母便教她如何展现自己,如何用表情表达情绪。最后赵娴拿了一等奖,被陈均父母挂在了客厅的墙上,告诉陈均,要以赵娴姐为榜样。
小时候的事儿总是比长大后要有趣的多,陈均小时候想长大,可以快速地学好芭蕾舞,在各类比赛表演中拿一等奖。
长大了的陈均想变成小孩,特别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和自己毅然决然放弃艺考选择了去往南方城市的时候。
他越想越清醒,但又不期待天亮。
陈均从床上起来想抽根烟,微弱的月光从大敞的窗口照射进来,打在电脑桌上,月光的色调比他卧室的灯还要冷。
他一眼就看到桌上的一盒烟。
这是丁柏忘记带走的烟。
他拉开座椅,缓缓坐下,从烟盒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支烟放在唇边,按下打火机点燃。
很香,很涩。
陈均开始抽泣,在无声的夜里,直至天光微熹。
因为一夜没睡,他打算早点去工作室,在家里坐着他也越坐越难受。
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吵得他心烦意燥,他此时在想,很多杂志作者为什么都能将这种噪音写成是心灵的净化呢。
陈均刷了刷微博,首页几乎都是无病呻吟的心灵鸡汤,他被这堆鸡汤灌得要反胃,好在这些微博底下的评论倒是能入人眼。
有个小姑娘评论博主,不要用你的角度对生活评头论足。
陈均想起来刚刚在心里吐槽那些杂志作者们的自己,顿时有些害臊。
他头一回不是因为突发情况没开车,选择了步行至地铁站搭乘地铁去往工作室。
出门后,他走得很慢,主要原因是不想一个人待着,又不想走快了去工作室见到丁柏。
往常走出小区大门最多三分钟,这次他花了七分钟。
陈均出了小区,下意识往昨晚丁柏停车的地方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怔住了。
丁柏的车没有开走。
亮黑色的奔驰就大咧咧的停在马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