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定纯松了口气。打从入迷雾开始,姬洛的判断就没有出现过差错,眼下这一圈环石带遗迹虽然瞧着平安无虞,但难保泗水门人不会故弄玄虚,若真到了那一步,他还得指望姬洛,毕竟离成功只一步之遥,万万不敢再出差错。
趁他俩说话,那侍从也没闲着,熟练地把绳索系在背后的大榕树上,随即原路返回舟子上,用铁钩挂住头尾,在夹缝两臂一丈高的位置,将鱼钩钉贴着麻绳嵌入石头中固定,防止水流将木船冲垮。
既已来了,就得留下后手回去。
左右不是石头就是树,除了他们三人,并未有人迹,姬洛朝漩涡多看了一眼,心有余悸:“这个样子不大可能再有活人。我不敢想象陆沉时的情景,纵使在船上都会被卷下去,更何况人在水里,逃不出去的。”
霍定纯面色阴沉,托着下巴沉吟了片刻:“还是四处再看看,我们沿着这片环带检查一圈,如果没有线索,就如实回报。”
三人从大榕树左面开始攀爬,翻过三座凹凸的巨石后,遇上了一片水没浅石的林带,这里虽然水流流速缓慢平稳,但因为没有泥土也没有大石,石头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几乎靠浸没水中的林木根系盘缠维持。
左右再没有下脚的地方,那侍从轻功不足,只能留下接应,姬洛和霍定纯一面攀枝借力,一面踏水而动,饶是如此,脚下点过的碎石仍剧烈晃动,好似随时会松动沉底一般。
过了林带,又翻过一座怪石石窟,姬洛故意慢跟了两步,落在霍定纯后方,扶着石窟顶端的大榕树回望,随手落了一道标记——
每一座留存的石窟顶端都有一棵参天巨榕,若不是设计修筑汀渚的人有强迫齐整的怪癖,那么这些环树,极有可能是某种屏障保卫。
姬洛不敢松懈。
“你看,这里有几块碑!”霍定纯在前面招呼,姬洛忙跟去,果然瞧见石头下伸出一片平缓草坡,坡上还有四散的乱花,花丛簇拥处,果然有几块生有苔藓的青碑。
作者有话要说: 全靠想象力……
其实我在写泗水美景时,整个脑子里都是诺日朗瀑布,水从树木的根系中冲出,但陆沉后的泗水楼中楼,应该要更凶险,所以又加了石窟漩涡等等……
第208章
石刻长碑多被用于记事,霍定纯急切地想要知道泗水的种种过往, 伸手将没膝的长草一一择除, 等刻字的“碑阳”裸露出来, 他却傻了眼,上头凿刻乃篆额,自汉朝始,多用隶书,在苻坚身边虽然被逼着识了几个大字, 可要读懂古籍,却是难如登天。
好在,风马默没来,还有个姬洛。
“小子, 你懂不?”他把姬洛往前推了一把, 自己腾挪出位置, 给他观察思考。这几块碑他二人是弄不走的,只能尽量多记下有用的信息。
姬洛绕着几块青碑走了一圈, 道:“这几块都是周代时期的碑。”
“周代?你确定?那不是好几百年前了吗?这‘楼中楼’竟已存在了那么久?”霍定纯颇有些错愕, 这秦汉至晋,剔除当中几番乱世,也已有三朝之数, 这“楼中楼”金固堪比一国,倒是教人难以置信。
姬洛指着其中两块碑刻,解释道:“周代重礼,碑首不同于当今盘蝻浮刻, 多为圆尖两形制,譬如琬琰。琬圭上端意象天圆,象征德行,你看这一块,‘碑阳’所刻乃是歌颂一个人德方端正;而琰圭上端尖顶有锋,主战事兵戈,右手这块便是颂扬一人的赫赫军功。(注)”
“说的都是谁?”
“不知,”姬洛伸手,轻轻抚摸过碑面,而后欷歔一叹,“多有毁损,看不出了。”
霍定纯心有遗憾,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颔首示意,叫上姬洛再往前走。在他转身的一瞬,姬洛抬眸向天,眼圈却有些微红。
两人继续行走,待跨过一条沟涧,在几株花树后发现另一片草坡,也有几块残碑,和刚才那地方非常相似,却又不同。刚才的趺座下多长着各色的花卉,而这里却一朵花也没有,只有几棵高大古木,葱郁之下,显得森然冷寂。
霍定纯当即断定,若是没有毁坏,这里该是一片碑林的南北两面,而眼下这处,多半是墓地。
墓地阴气较重,此地又是背阴处,风吹瑟瑟,霍定纯心里不大舒坦。
他随苻坚左右,是“六星将”里唯二早年曾出入军中参与征战的人,秦国多以首级论功,杀人过多,双手沾血,又时常教人身首异处,颇为残忍,因而遇到这种地方,他都能避则避。
“姬洛,你去看看,都是谁的碑。”反正他也不识篆体,忙打发身前的小子去瞧,而自己则找了一处阳光鼎盛的地方,坐在石下调息。
姬洛照做,依次从每一块碑前走过,方才赤红的眼睛忽然一刺,竟不自觉有热泪盈眶。他怕霍定纯瞧见,忙俯身背转去,心中一片凄惶。
这种感觉和情绪皆生于意识深处,连姬洛也无法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唯一能猜测的便是,他和这泗水楼中楼一定有某种紧密的联系——
也许他曾生于此地,流落在外,也许刚才那几块墓碑之下入土之人,与他有某种关系,但这一切都很难做出判断,除非他能回想起过去。
姬洛用袖子拭了拭眼角,继续往前走,快到尽头的那几块碑坐落在缓坡之下,不仅风水极佳,而且形制也要比刚才
霍定纯松了口气。打从入迷雾开始,姬洛的判断就没有出现过差错,眼下这一圈环石带遗迹虽然瞧着平安无虞,但难保泗水门人不会故弄玄虚,若真到了那一步,他还得指望姬洛,毕竟离成功只一步之遥,万万不敢再出差错。
趁他俩说话,那侍从也没闲着,熟练地把绳索系在背后的大榕树上,随即原路返回舟子上,用铁钩挂住头尾,在夹缝两臂一丈高的位置,将鱼钩钉贴着麻绳嵌入石头中固定,防止水流将木船冲垮。
既已来了,就得留下后手回去。
左右不是石头就是树,除了他们三人,并未有人迹,姬洛朝漩涡多看了一眼,心有余悸:“这个样子不大可能再有活人。我不敢想象陆沉时的情景,纵使在船上都会被卷下去,更何况人在水里,逃不出去的。”
霍定纯面色阴沉,托着下巴沉吟了片刻:“还是四处再看看,我们沿着这片环带检查一圈,如果没有线索,就如实回报。”
三人从大榕树左面开始攀爬,翻过三座凹凸的巨石后,遇上了一片水没浅石的林带,这里虽然水流流速缓慢平稳,但因为没有泥土也没有大石,石头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几乎靠浸没水中的林木根系盘缠维持。
左右再没有下脚的地方,那侍从轻功不足,只能留下接应,姬洛和霍定纯一面攀枝借力,一面踏水而动,饶是如此,脚下点过的碎石仍剧烈晃动,好似随时会松动沉底一般。
过了林带,又翻过一座怪石石窟,姬洛故意慢跟了两步,落在霍定纯后方,扶着石窟顶端的大榕树回望,随手落了一道标记——
每一座留存的石窟顶端都有一棵参天巨榕,若不是设计修筑汀渚的人有强迫齐整的怪癖,那么这些环树,极有可能是某种屏障保卫。
姬洛不敢松懈。
“你看,这里有几块碑!”霍定纯在前面招呼,姬洛忙跟去,果然瞧见石头下伸出一片平缓草坡,坡上还有四散的乱花,花丛簇拥处,果然有几块生有苔藓的青碑。
作者有话要说: 全靠想象力……
其实我在写泗水美景时,整个脑子里都是诺日朗瀑布,水从树木的根系中冲出,但陆沉后的泗水楼中楼,应该要更凶险,所以又加了石窟漩涡等等……
第208章
石刻长碑多被用于记事,霍定纯急切地想要知道泗水的种种过往, 伸手将没膝的长草一一择除, 等刻字的“碑阳”裸露出来, 他却傻了眼,上头凿刻乃篆额,自汉朝始,多用隶书,在苻坚身边虽然被逼着识了几个大字, 可要读懂古籍,却是难如登天。
好在,风马默没来,还有个姬洛。
“小子, 你懂不?”他把姬洛往前推了一把, 自己腾挪出位置, 给他观察思考。这几块碑他二人是弄不走的,只能尽量多记下有用的信息。
姬洛绕着几块青碑走了一圈, 道:“这几块都是周代时期的碑。”
“周代?你确定?那不是好几百年前了吗?这‘楼中楼’竟已存在了那么久?”霍定纯颇有些错愕, 这秦汉至晋,剔除当中几番乱世,也已有三朝之数, 这“楼中楼”金固堪比一国,倒是教人难以置信。
姬洛指着其中两块碑刻,解释道:“周代重礼,碑首不同于当今盘蝻浮刻, 多为圆尖两形制,譬如琬琰。琬圭上端意象天圆,象征德行,你看这一块,‘碑阳’所刻乃是歌颂一个人德方端正;而琰圭上端尖顶有锋,主战事兵戈,右手这块便是颂扬一人的赫赫军功。(注)”
“说的都是谁?”
“不知,”姬洛伸手,轻轻抚摸过碑面,而后欷歔一叹,“多有毁损,看不出了。”
霍定纯心有遗憾,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颔首示意,叫上姬洛再往前走。在他转身的一瞬,姬洛抬眸向天,眼圈却有些微红。
两人继续行走,待跨过一条沟涧,在几株花树后发现另一片草坡,也有几块残碑,和刚才那地方非常相似,却又不同。刚才的趺座下多长着各色的花卉,而这里却一朵花也没有,只有几棵高大古木,葱郁之下,显得森然冷寂。
霍定纯当即断定,若是没有毁坏,这里该是一片碑林的南北两面,而眼下这处,多半是墓地。
墓地阴气较重,此地又是背阴处,风吹瑟瑟,霍定纯心里不大舒坦。
他随苻坚左右,是“六星将”里唯二早年曾出入军中参与征战的人,秦国多以首级论功,杀人过多,双手沾血,又时常教人身首异处,颇为残忍,因而遇到这种地方,他都能避则避。
“姬洛,你去看看,都是谁的碑。”反正他也不识篆体,忙打发身前的小子去瞧,而自己则找了一处阳光鼎盛的地方,坐在石下调息。
姬洛照做,依次从每一块碑前走过,方才赤红的眼睛忽然一刺,竟不自觉有热泪盈眶。他怕霍定纯瞧见,忙俯身背转去,心中一片凄惶。
这种感觉和情绪皆生于意识深处,连姬洛也无法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唯一能猜测的便是,他和这泗水楼中楼一定有某种紧密的联系——
也许他曾生于此地,流落在外,也许刚才那几块墓碑之下入土之人,与他有某种关系,但这一切都很难做出判断,除非他能回想起过去。
姬洛用袖子拭了拭眼角,继续往前走,快到尽头的那几块碑坐落在缓坡之下,不仅风水极佳,而且形制也要比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