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别忙了,你俩随便吃点吧,我带小明星去街上吃。”
然后回头问看向他的蒋鸫:“你吃过街边的早点么?”
蒋鸫点点头,“我虽然不爱出门,但这种一边吃早点一边闻尾气的路边摊还是去过不少回的。”
“那不一样,”程烺放开老太太转身,“这边你可闻不着尾气,车都开不进去,你坐路边吃饭的时候很容易就被路过的三轮车蹭上,喝一口豆腐脑,后背顶你一下,再喝一口豆腐脑,屁股顶你一下。”
蒋鸫愣了两秒,“那还真没体验过。”
程烺看着他笑:“我们村就这样。”
听他这语气还挺骄傲。
乡下这块面积很大,除了程烺他们村之外周围还有另外三条村子,平时人很少,街上能看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儿,二十多年前毛巾厂还在运营的时候恨不得四条村每家每户都有人在这工作,后来因为污染问题倒闭了,一下空出许多劳动力来,很多年轻人便进了市里打工。只有每年一到过年的时候,村里冷清一年了,外出工作的子女都返乡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回拎,家家户户都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模样。
蒋鸫没去过别的村,也不知道什么样,单独看程烺他们村,虽然不大,但户数不少,他来的路上就粗略数了数路边的房子,保守估计全村至少得有五六十户,算上另外几个村子,少说也得二三百户。程烺他们村已经算大的了,村里就有集市,是他们这最大的集市了,其他几个村也有,但都是零零散散不成规模。久而久之,程烺他们村的集市就成为了公共集市。
听老爷子说,这个集市走的是阴历,在固定的时间段开市,乡里特意从村外批了一块地,用水泥砌了许多个高高的石台当做摊位。
程烺先带蒋鸫去街上吃早点,吃完早点再回来跟老头儿一块去赶集。
早点铺在村里,从家里出来,走到胡同口,蒋鸫回头看看身后停的卡宴,有点担忧:“胡同这么窄,不会剐了吧?”
这么好的车,得有不少小孩儿围着转,还有那些骑三轮的骑自行车的,好好的车被剐花了,蒋鸫一想那场景都心疼。
“没事儿,”没想到程烺丝毫不慌,“这个车还被炮仗炸过呢,年年回来都跟上战场打仗去了似的,烟灰彩条和泥到处都是,剐就剐吧。”
也不能停村外吧,比放家门口被小孩儿围观还不放心。
蒋鸫张了张嘴,原想问为什么不换个交通工具回来,比如打车或者坐长途车,但转念一想这里的闭塞程度,来了三天他没少出门,可却都没见过除了卡宴之外的车,只好闭了嘴。
蒋鸫和程烺并肩走在街上,拐到了比胡同里宽敞许多的大路上,脚下时水泥铺就的地面,路两边是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房子,这会儿还早,偶有几个起得早已经遛完弯往家走的老人,有几个还真骑着三轮车,后车斗里放着马札板凳,蒋鸫一路看过去,还惊讶地发现有个车斗里居然放着一个瓷茶壶,周围还摆着几个茶水杯。
于是问程烺:“他们都去哪儿遛弯了?怎么还带...”
程烺也注意到了,“顺着山道溜达,老头儿老太太都爱去,半山腰还有个瞭望台呢,能看到所有村的全貌,一边聊天一边喝茶,还有特意从家里拿牌去顶牛的呢,有时间我带你去看看。”
蒋鸫:“我发现你们这几个村的人都不太怕冷啊?”
对着风口吃饭、用凉水洗漱,还有程烺他们家锅炉房里面批出的那块可以冲澡的地方,窗户都有点漏风。
“还行吧,反正我挺怕冷的。”程烺想了想说。
说话间主路已经开阔许多,但还是在同一条街上,只是路两边多出了很多作坊,门口或是正上方挂着牌子,吃穿住行全齐了。
路过正举着被自行车链条染了满手油低头工作的修车匠,程烺停在早点铺门前。蒋鸫隔着四五米都闻见小笼包的香味了,抬眼看到一家“鑫鑫大酒店”,有些意外地挑挑眉,“在这吃?”
鑫鑫大酒店的招牌很大,跟旁边修车匠和另一边裁缝铺的招牌一起挂在正上方,红底黄字,字号大的连眼神不好使的老太太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相比两边低调的招牌,看起来特别欺负人。而且,蒋鸫歪着头从大酒店不太干净的窗户望进去,估摸着大堂内的空间还没两间宿舍大。
不得不说,鑫鑫大酒店一看就很财(虚)大(有)气(其)粗(表)。
而另一边程烺长腿一迈,率先向鑫鑫大酒店走了过去,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蒋鸫。
手机屏幕上显示现在是一度,蒋鸫想村里的人都不怕冷可能是真的。因为路窄,为了不影响人通行,鑫鑫大酒店门前只能堪堪放下五张木桌,紧紧凑凑地挨在一起,别说转个身了,连打个哆嗦都能碰到隔壁桌的老大爷。
程烺先去屋里的柜台那点了餐,这时回头看他,“冷么?要不在屋里吃?”
蒋鸫不怕冷,他比较想问的是你冷不冷。
像是知道他心中所想,程烺忽然笑了一下,扯了扯自己的围巾,瘦削干净的下巴露出来,“我不冷,要不在外面吃吧,一会儿外面就热闹起来了。”
蒋鸫只好同意。
鑫鑫大酒店虽然看着虚有其表,环境也就那样,但上菜速度是真的快。
也可能是因为早点都是现成的,都在锅里温着,前边客人点完,后面就已经把早点摆在了
然后回头问看向他的蒋鸫:“你吃过街边的早点么?”
蒋鸫点点头,“我虽然不爱出门,但这种一边吃早点一边闻尾气的路边摊还是去过不少回的。”
“那不一样,”程烺放开老太太转身,“这边你可闻不着尾气,车都开不进去,你坐路边吃饭的时候很容易就被路过的三轮车蹭上,喝一口豆腐脑,后背顶你一下,再喝一口豆腐脑,屁股顶你一下。”
蒋鸫愣了两秒,“那还真没体验过。”
程烺看着他笑:“我们村就这样。”
听他这语气还挺骄傲。
乡下这块面积很大,除了程烺他们村之外周围还有另外三条村子,平时人很少,街上能看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儿,二十多年前毛巾厂还在运营的时候恨不得四条村每家每户都有人在这工作,后来因为污染问题倒闭了,一下空出许多劳动力来,很多年轻人便进了市里打工。只有每年一到过年的时候,村里冷清一年了,外出工作的子女都返乡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回拎,家家户户都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模样。
蒋鸫没去过别的村,也不知道什么样,单独看程烺他们村,虽然不大,但户数不少,他来的路上就粗略数了数路边的房子,保守估计全村至少得有五六十户,算上另外几个村子,少说也得二三百户。程烺他们村已经算大的了,村里就有集市,是他们这最大的集市了,其他几个村也有,但都是零零散散不成规模。久而久之,程烺他们村的集市就成为了公共集市。
听老爷子说,这个集市走的是阴历,在固定的时间段开市,乡里特意从村外批了一块地,用水泥砌了许多个高高的石台当做摊位。
程烺先带蒋鸫去街上吃早点,吃完早点再回来跟老头儿一块去赶集。
早点铺在村里,从家里出来,走到胡同口,蒋鸫回头看看身后停的卡宴,有点担忧:“胡同这么窄,不会剐了吧?”
这么好的车,得有不少小孩儿围着转,还有那些骑三轮的骑自行车的,好好的车被剐花了,蒋鸫一想那场景都心疼。
“没事儿,”没想到程烺丝毫不慌,“这个车还被炮仗炸过呢,年年回来都跟上战场打仗去了似的,烟灰彩条和泥到处都是,剐就剐吧。”
也不能停村外吧,比放家门口被小孩儿围观还不放心。
蒋鸫张了张嘴,原想问为什么不换个交通工具回来,比如打车或者坐长途车,但转念一想这里的闭塞程度,来了三天他没少出门,可却都没见过除了卡宴之外的车,只好闭了嘴。
蒋鸫和程烺并肩走在街上,拐到了比胡同里宽敞许多的大路上,脚下时水泥铺就的地面,路两边是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房子,这会儿还早,偶有几个起得早已经遛完弯往家走的老人,有几个还真骑着三轮车,后车斗里放着马札板凳,蒋鸫一路看过去,还惊讶地发现有个车斗里居然放着一个瓷茶壶,周围还摆着几个茶水杯。
于是问程烺:“他们都去哪儿遛弯了?怎么还带...”
程烺也注意到了,“顺着山道溜达,老头儿老太太都爱去,半山腰还有个瞭望台呢,能看到所有村的全貌,一边聊天一边喝茶,还有特意从家里拿牌去顶牛的呢,有时间我带你去看看。”
蒋鸫:“我发现你们这几个村的人都不太怕冷啊?”
对着风口吃饭、用凉水洗漱,还有程烺他们家锅炉房里面批出的那块可以冲澡的地方,窗户都有点漏风。
“还行吧,反正我挺怕冷的。”程烺想了想说。
说话间主路已经开阔许多,但还是在同一条街上,只是路两边多出了很多作坊,门口或是正上方挂着牌子,吃穿住行全齐了。
路过正举着被自行车链条染了满手油低头工作的修车匠,程烺停在早点铺门前。蒋鸫隔着四五米都闻见小笼包的香味了,抬眼看到一家“鑫鑫大酒店”,有些意外地挑挑眉,“在这吃?”
鑫鑫大酒店的招牌很大,跟旁边修车匠和另一边裁缝铺的招牌一起挂在正上方,红底黄字,字号大的连眼神不好使的老太太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相比两边低调的招牌,看起来特别欺负人。而且,蒋鸫歪着头从大酒店不太干净的窗户望进去,估摸着大堂内的空间还没两间宿舍大。
不得不说,鑫鑫大酒店一看就很财(虚)大(有)气(其)粗(表)。
而另一边程烺长腿一迈,率先向鑫鑫大酒店走了过去,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蒋鸫。
手机屏幕上显示现在是一度,蒋鸫想村里的人都不怕冷可能是真的。因为路窄,为了不影响人通行,鑫鑫大酒店门前只能堪堪放下五张木桌,紧紧凑凑地挨在一起,别说转个身了,连打个哆嗦都能碰到隔壁桌的老大爷。
程烺先去屋里的柜台那点了餐,这时回头看他,“冷么?要不在屋里吃?”
蒋鸫不怕冷,他比较想问的是你冷不冷。
像是知道他心中所想,程烺忽然笑了一下,扯了扯自己的围巾,瘦削干净的下巴露出来,“我不冷,要不在外面吃吧,一会儿外面就热闹起来了。”
蒋鸫只好同意。
鑫鑫大酒店虽然看着虚有其表,环境也就那样,但上菜速度是真的快。
也可能是因为早点都是现成的,都在锅里温着,前边客人点完,后面就已经把早点摆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