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五花肉被热力作用下散发出油脂后,加入调料和酱汁,放上切成薄片的煸垛,小火慢炖,肉和煸垛的味道互相渗透,相互成就,滋味妙不可言,让人吃过还想吃。
除此之外,煸垛和其他一切肉类和蔬菜都可以混合,既不会抢走其他食物的本味,又能提升整锅菜的
因此,不到破五,煸垛就被一家子消灭的一干二净,俩孩子虽然不舍,但也清楚这东西平常不会做,想几日也就慢慢淡了。
偏偏今日霍婶子又大刀阔斧的蒸了两大锅出来,整个院子里都是煸垛的咸鲜味,俩孩子压制了许久的馋意也彻底被勾了出来。
卫云被他俩垂涎欲滴的样子逗的又心酸又好笑,托扈家兄弟把给小少爷的送去之后,就连夜又和霍婶子蒸了许多出来,晚上给俩小孩美美的吃了一顿铁锅花肉炖煸垛。
卫云做糕点不是一天两天了,村里人这么长时间也有所耳闻,就是糕点有些贵,大家都不舍得买来吃。
现如今卫云放出消息可以拿麦子换,许多人便蠢蠢欲动起来。
卫云没等多长时间,就迎来了今日的第一个客人,是过年时说要买赤豆糕的大孬。
甫一听说卫云做的糕能拿麦子换,大孬就立刻回了家跟他娘商量,大孬爹是个十里八乡都闻名的大厨,附近村里哪家有红白喜事儿都会找他。
除了做桌剩下来的食材,主家还都会支付一笔不菲的报酬,是以他们家虽然人丁兴旺,却不像其他人家一样日子紧巴巴的,隔三差五还能打个牙祭,舒服的不行。
卫云做的糕他家自然也是买得起的,但是家里孩子多,兄弟几个又还没分家,虽然挣得钱有五成都落在了自己手里,但一大家子过日子,你家孩子吃糕我家孩子吃面,那是怎么都不合适的。
可要让大孬娘给几个侄子一人各买一个,她是万万不愿意的。
她男人这手艺也是自己想办法求了师傅熬了多年学会的,家里可没出力。本来钱交给公中五成就够吃亏的了,再给几个侄子都买糕,那就是彻底的冤大头!
她才不干!
是以头前不管大孬怎么闹,她就不是不松口。
家里的老两口心知肚明,却也不好说什么,大孬娘可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不然也不能正大光明的有私房钱,其他几房挣回来的钱可都是要交的。
虽然大家都会偷偷藏一点,但说句不好听的,难道大孬娘就不会吗?毕竟谁也不会跟主家求证到底给了多少钱,还不都是大孬爹的一张嘴。
老两口不舍得花那十几文钱给孩子们买糕,但是拿几斤麦子一人换一块还是愿意的。因此大孬一闹,老两口就忙不迭答应了。
这才有了俩人春风得意来卫家换糕的一幕。
这也算是第一笔生意,卫云还是很重视的,按着大孬娘的意思捡了六块发糕,还添了些切下来的边角做添头。
大孬娘一边等卫云称麦子,一边看了看周围,小声问卫云:“大成家的,你那栗子饼和什么赤豆糕有吗?咋卖?”
卫云点点头,放下恰好够的麦子,掀开了桌上另外两个篮子,油亮酥脆的栗子饼和洁白软糯的赤豆糕整整齐齐的码在篮子里,霎是可人。
“栗子饼一个六文钱,赤豆糕一个五文。”
大孬娘不由咂了咂舌,这价格虽然比镇上稍低一些,却也着实不便宜,都快赶得上点心铺了。
她到底还是疼孩子,大孬闹了这么多天,只好买了两个栗子饼、两个赤豆糕,一份给孩子,一份给自家汉子。
他们夫妻俩明明挣得最多,手里也有些钱,能让儿子吃的更好,却偏偏如今连多吃个蛋都得偷偷摸摸的。
大孬拿了赤豆糕就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小块糕几口就吃的一干二净。大孬娘虽然心疼,但瞅着儿子那馋样,狠狠心又买了两块。
冬日里穿的厚实,栗子饼和赤豆糕被她连纸包一起放在了怀里,从外面也看不出什么,这才领着大孬走了。
他们俩来换糕就像是一个讯号般,陆陆续续的有人上门,一个上午卫云足足换出去了五笔生意。
虽然赤豆糕再也没卖出去,但这东西本就是做的最少的,剩下的五六块自家完全消耗的起。
这五笔生意比起扈家兄弟每日卖的数量,那自然是小巫见大巫,却也证明了这个想法是能够实现而不是空幻的。
卫云做的糕味道好用料足,很快就在村里和周围村站稳了脚跟,每日少说也能做个八九笔生意。
除了麦子,卫云还收了一些山货,像是菌菇和栗子,就连大枣也收了不少。
这些东西大部分每日都要用,霍家虽略有囤积,但也差不多要用完了。去城里或者跟村民需要钱,但是如果换,不仅不需要钱,还比直接买要便宜一些。
卫云的小生意在村里做的如火如荼,霍成几人在经过七八日日的奔波后也到达了清远县。
这几日里,从家里带出来的东西也陆陆续续在沿途的村子里卖掉了不少,却也加了不少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
霍成这小子脑子活套的很,路上遇见比平县便宜的东西就会出手买些,到了下一地就把能以比原价贵一些的东西全部卖掉,换成比平县或者之前经过的地方定价要低的东西。
他这样倒买倒卖的,脚程自然快不到哪去,可大家伙也是愿意的。
这样虽然挣不了大钱,但也是小钱不断,平均下来每人一日
除此之外,煸垛和其他一切肉类和蔬菜都可以混合,既不会抢走其他食物的本味,又能提升整锅菜的
因此,不到破五,煸垛就被一家子消灭的一干二净,俩孩子虽然不舍,但也清楚这东西平常不会做,想几日也就慢慢淡了。
偏偏今日霍婶子又大刀阔斧的蒸了两大锅出来,整个院子里都是煸垛的咸鲜味,俩孩子压制了许久的馋意也彻底被勾了出来。
卫云被他俩垂涎欲滴的样子逗的又心酸又好笑,托扈家兄弟把给小少爷的送去之后,就连夜又和霍婶子蒸了许多出来,晚上给俩小孩美美的吃了一顿铁锅花肉炖煸垛。
卫云做糕点不是一天两天了,村里人这么长时间也有所耳闻,就是糕点有些贵,大家都不舍得买来吃。
现如今卫云放出消息可以拿麦子换,许多人便蠢蠢欲动起来。
卫云没等多长时间,就迎来了今日的第一个客人,是过年时说要买赤豆糕的大孬。
甫一听说卫云做的糕能拿麦子换,大孬就立刻回了家跟他娘商量,大孬爹是个十里八乡都闻名的大厨,附近村里哪家有红白喜事儿都会找他。
除了做桌剩下来的食材,主家还都会支付一笔不菲的报酬,是以他们家虽然人丁兴旺,却不像其他人家一样日子紧巴巴的,隔三差五还能打个牙祭,舒服的不行。
卫云做的糕他家自然也是买得起的,但是家里孩子多,兄弟几个又还没分家,虽然挣得钱有五成都落在了自己手里,但一大家子过日子,你家孩子吃糕我家孩子吃面,那是怎么都不合适的。
可要让大孬娘给几个侄子一人各买一个,她是万万不愿意的。
她男人这手艺也是自己想办法求了师傅熬了多年学会的,家里可没出力。本来钱交给公中五成就够吃亏的了,再给几个侄子都买糕,那就是彻底的冤大头!
她才不干!
是以头前不管大孬怎么闹,她就不是不松口。
家里的老两口心知肚明,却也不好说什么,大孬娘可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不然也不能正大光明的有私房钱,其他几房挣回来的钱可都是要交的。
虽然大家都会偷偷藏一点,但说句不好听的,难道大孬娘就不会吗?毕竟谁也不会跟主家求证到底给了多少钱,还不都是大孬爹的一张嘴。
老两口不舍得花那十几文钱给孩子们买糕,但是拿几斤麦子一人换一块还是愿意的。因此大孬一闹,老两口就忙不迭答应了。
这才有了俩人春风得意来卫家换糕的一幕。
这也算是第一笔生意,卫云还是很重视的,按着大孬娘的意思捡了六块发糕,还添了些切下来的边角做添头。
大孬娘一边等卫云称麦子,一边看了看周围,小声问卫云:“大成家的,你那栗子饼和什么赤豆糕有吗?咋卖?”
卫云点点头,放下恰好够的麦子,掀开了桌上另外两个篮子,油亮酥脆的栗子饼和洁白软糯的赤豆糕整整齐齐的码在篮子里,霎是可人。
“栗子饼一个六文钱,赤豆糕一个五文。”
大孬娘不由咂了咂舌,这价格虽然比镇上稍低一些,却也着实不便宜,都快赶得上点心铺了。
她到底还是疼孩子,大孬闹了这么多天,只好买了两个栗子饼、两个赤豆糕,一份给孩子,一份给自家汉子。
他们夫妻俩明明挣得最多,手里也有些钱,能让儿子吃的更好,却偏偏如今连多吃个蛋都得偷偷摸摸的。
大孬拿了赤豆糕就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小块糕几口就吃的一干二净。大孬娘虽然心疼,但瞅着儿子那馋样,狠狠心又买了两块。
冬日里穿的厚实,栗子饼和赤豆糕被她连纸包一起放在了怀里,从外面也看不出什么,这才领着大孬走了。
他们俩来换糕就像是一个讯号般,陆陆续续的有人上门,一个上午卫云足足换出去了五笔生意。
虽然赤豆糕再也没卖出去,但这东西本就是做的最少的,剩下的五六块自家完全消耗的起。
这五笔生意比起扈家兄弟每日卖的数量,那自然是小巫见大巫,却也证明了这个想法是能够实现而不是空幻的。
卫云做的糕味道好用料足,很快就在村里和周围村站稳了脚跟,每日少说也能做个八九笔生意。
除了麦子,卫云还收了一些山货,像是菌菇和栗子,就连大枣也收了不少。
这些东西大部分每日都要用,霍家虽略有囤积,但也差不多要用完了。去城里或者跟村民需要钱,但是如果换,不仅不需要钱,还比直接买要便宜一些。
卫云的小生意在村里做的如火如荼,霍成几人在经过七八日日的奔波后也到达了清远县。
这几日里,从家里带出来的东西也陆陆续续在沿途的村子里卖掉了不少,却也加了不少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
霍成这小子脑子活套的很,路上遇见比平县便宜的东西就会出手买些,到了下一地就把能以比原价贵一些的东西全部卖掉,换成比平县或者之前经过的地方定价要低的东西。
他这样倒买倒卖的,脚程自然快不到哪去,可大家伙也是愿意的。
这样虽然挣不了大钱,但也是小钱不断,平均下来每人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