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主将邓闵,盖我的印章,提醒他这段时间多安排些巡逻的队伍,提防胡人大举南侵。”
胡人往常都是等到深秋关内百姓粮食都收割了才会出动大股人马,可以一次掳掠到充足的物资。现在还不到收获的时节,此时若是突然纠集各部人马倾力南下,戍北军很可能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事态严重,乔琬马上找来纸笔写好信,让人给邓闵带去。只是现如今京城、化康一带搜查甚严,想要传信给镇北将军府须得从源州绕路,这么一圈走下来不知得耽搁多少时间,但愿赶得上才好。
三日后,派去接崔永福等人的侍卫回来。先前因为要打仗,带着崔永福几人多有不便,骆凤心便让人连夜寻了个山洞,留下几名士兵陪护,让他们在洞里藏好。后来松仁城外一战获胜,骆凤心便告诉乔琬派人去把他们接回来。
崔永福抱着骆瑾和的骨灰罐,奶娘托着骆瑾和的幼子,一行人在山中躲藏了数日,吃没得好吃睡不敢深睡,除了小皇子被照料得仔细还有个干净模样,剩下各个儿灰头土脸的。
乔琬命人将他们安顿好,从松仁城里找来几位有名的文士,修修改改,拟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讨伐檄文。
翌日,她让人将檄文誊抄数份,一一盖上传国玉玺印,与天子驾崩的丧讯一起发往各州,令各州发兵增援,共讨逆贼。
经过这些时日,平襄王在寅州一战大败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原本还与陈家勾勾连连的几个州见势头不对统统倒头转向,投靠了乐平公主这一边。
半月之后,讨贼大军集结完毕,众人手持尖兵利刃,头系白色丧带,从寅州、源州、帛州兵分三路挥师北上。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倒计时了!!!这次真不骗你们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柯柯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甜甜圈忘放糖了 20瓶;九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7章
平襄王缓步从东市走过。
这几日天气开始转凉, 今晨刚下过一阵小雨, 这会儿地面已干,凉风习习,温度正正好,又是午后开市的时候,东市里本该相当热闹。然而他一路走来,坊间院门紧锁, 街道两边的店铺也都关着门。
乐平公主率领的大军前日便攻到了城下,京城百姓家家户户闭门不出, 唯恐被战祸殃及。
这里离乾武门不远,隐约可以听见城外的厮杀声。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这声音听在他们耳朵里只觉得心惊胆战,而对于平襄王这样半生征战的老将, 即便他此时没有亲临城楼,也能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声音里判断出战事发展到了哪一步。
一炷香前, 巨型弩开弦的嘎吱声没了, 兵刃相撞声和两方士兵拼杀时的叫喊声比起先前听着真切了许多,显然敌军在不久前刚刚搭上了城墙,正与城墙上的守军贴身肉搏。这期间还夹杂着一阵阵沉闷的轰轰声, 那是撞木撞击城门的声音,响了有快半个时辰,再这么撞下去城门被破也就是一盏茶的事。
这些杂声从平襄王耳边掠过, 进入他脑中打了个转儿又悄无声息地飞走。分辨这些纯粹是他多年战场生涯养成的无意识之举,他并未将心思放在这上面,双脚仍旧保持着先前的步伐节奏, 不曾为此多做停留。
穿过东市,走进祥东大街,从第一个坊门拐入,行至巷子半截有一个丁字岔路口,从路口往里,一眼便可以看见右手边的院门。一块门牌挂在大门左侧,上书一个“陈”字,下面一行小字刻着此处的详细住址名称。
这是平襄王少年时在京城住过的地方。他父亲左阳侯为了让他能与京城皇族结交,为日后入朝为官奠定人脉基础,在他八岁那年就让他离开了自家封地,来京城与那些官家子弟一起读书习武。
他不负父亲和族人的厚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是坐到了大将军之位,再到嫁妹、封王。陈家原本在渝朝一众豪门望族里只属于一个中流之家,在他与弟、妹的一同努力下终于登上了顶峰,成为众人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
这一切就像是一场大梦,梦了几十年,醒来又回到了原地,回到了他最初刚进京城的地方。只是那时他还是一个未来有着无限可能的孩童,而现在他已经须发花白,垂垂老矣……
一条破旧的锁链连着一把大锁挂在门上,不知多少年没被人打开过了。自打他当上大将军之后,朝廷便给他赏了宅开了府,后来被封为平襄王,封地在他父亲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五倍有余。他去了封地,从此只在定期述职和皇帝召见时进京,住得也是昔日的将军府。
陈家发达后不缺这点钱,这座宅子一直没有卖,却也没人来住。起初还有奴仆打扫,后来几个常住在这里的老奴相继老死,这座见证着陈家由平淡走向辉煌的旧宅就这样被人遗忘在了时光中。
平襄王抽出佩刀,锈迹斑斑的锁链挡不住锋利的刀刃,发出几声令人牙酸的抗议之后便断成了两截。
他推门入内,院中荒草丛生,年久失修的堂屋倒塌了一半,墙角立着几只破瓦罐,一窝野猫占据了这里,母猫站在罐子前竖着毛发谨慎地盯着破门而入的不速之客,在她身后,几只小猫从瓦罐破损的缝隙里露出好奇的小脑袋。
“王爷,您怎么、在这儿啊!”一个老太监气喘吁吁地跑
胡人往常都是等到深秋关内百姓粮食都收割了才会出动大股人马,可以一次掳掠到充足的物资。现在还不到收获的时节,此时若是突然纠集各部人马倾力南下,戍北军很可能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事态严重,乔琬马上找来纸笔写好信,让人给邓闵带去。只是现如今京城、化康一带搜查甚严,想要传信给镇北将军府须得从源州绕路,这么一圈走下来不知得耽搁多少时间,但愿赶得上才好。
三日后,派去接崔永福等人的侍卫回来。先前因为要打仗,带着崔永福几人多有不便,骆凤心便让人连夜寻了个山洞,留下几名士兵陪护,让他们在洞里藏好。后来松仁城外一战获胜,骆凤心便告诉乔琬派人去把他们接回来。
崔永福抱着骆瑾和的骨灰罐,奶娘托着骆瑾和的幼子,一行人在山中躲藏了数日,吃没得好吃睡不敢深睡,除了小皇子被照料得仔细还有个干净模样,剩下各个儿灰头土脸的。
乔琬命人将他们安顿好,从松仁城里找来几位有名的文士,修修改改,拟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讨伐檄文。
翌日,她让人将檄文誊抄数份,一一盖上传国玉玺印,与天子驾崩的丧讯一起发往各州,令各州发兵增援,共讨逆贼。
经过这些时日,平襄王在寅州一战大败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原本还与陈家勾勾连连的几个州见势头不对统统倒头转向,投靠了乐平公主这一边。
半月之后,讨贼大军集结完毕,众人手持尖兵利刃,头系白色丧带,从寅州、源州、帛州兵分三路挥师北上。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倒计时了!!!这次真不骗你们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柯柯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甜甜圈忘放糖了 20瓶;九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7章
平襄王缓步从东市走过。
这几日天气开始转凉, 今晨刚下过一阵小雨, 这会儿地面已干,凉风习习,温度正正好,又是午后开市的时候,东市里本该相当热闹。然而他一路走来,坊间院门紧锁, 街道两边的店铺也都关着门。
乐平公主率领的大军前日便攻到了城下,京城百姓家家户户闭门不出, 唯恐被战祸殃及。
这里离乾武门不远,隐约可以听见城外的厮杀声。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这声音听在他们耳朵里只觉得心惊胆战,而对于平襄王这样半生征战的老将, 即便他此时没有亲临城楼,也能从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声音里判断出战事发展到了哪一步。
一炷香前, 巨型弩开弦的嘎吱声没了, 兵刃相撞声和两方士兵拼杀时的叫喊声比起先前听着真切了许多,显然敌军在不久前刚刚搭上了城墙,正与城墙上的守军贴身肉搏。这期间还夹杂着一阵阵沉闷的轰轰声, 那是撞木撞击城门的声音,响了有快半个时辰,再这么撞下去城门被破也就是一盏茶的事。
这些杂声从平襄王耳边掠过, 进入他脑中打了个转儿又悄无声息地飞走。分辨这些纯粹是他多年战场生涯养成的无意识之举,他并未将心思放在这上面,双脚仍旧保持着先前的步伐节奏, 不曾为此多做停留。
穿过东市,走进祥东大街,从第一个坊门拐入,行至巷子半截有一个丁字岔路口,从路口往里,一眼便可以看见右手边的院门。一块门牌挂在大门左侧,上书一个“陈”字,下面一行小字刻着此处的详细住址名称。
这是平襄王少年时在京城住过的地方。他父亲左阳侯为了让他能与京城皇族结交,为日后入朝为官奠定人脉基础,在他八岁那年就让他离开了自家封地,来京城与那些官家子弟一起读书习武。
他不负父亲和族人的厚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是坐到了大将军之位,再到嫁妹、封王。陈家原本在渝朝一众豪门望族里只属于一个中流之家,在他与弟、妹的一同努力下终于登上了顶峰,成为众人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
这一切就像是一场大梦,梦了几十年,醒来又回到了原地,回到了他最初刚进京城的地方。只是那时他还是一个未来有着无限可能的孩童,而现在他已经须发花白,垂垂老矣……
一条破旧的锁链连着一把大锁挂在门上,不知多少年没被人打开过了。自打他当上大将军之后,朝廷便给他赏了宅开了府,后来被封为平襄王,封地在他父亲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五倍有余。他去了封地,从此只在定期述职和皇帝召见时进京,住得也是昔日的将军府。
陈家发达后不缺这点钱,这座宅子一直没有卖,却也没人来住。起初还有奴仆打扫,后来几个常住在这里的老奴相继老死,这座见证着陈家由平淡走向辉煌的旧宅就这样被人遗忘在了时光中。
平襄王抽出佩刀,锈迹斑斑的锁链挡不住锋利的刀刃,发出几声令人牙酸的抗议之后便断成了两截。
他推门入内,院中荒草丛生,年久失修的堂屋倒塌了一半,墙角立着几只破瓦罐,一窝野猫占据了这里,母猫站在罐子前竖着毛发谨慎地盯着破门而入的不速之客,在她身后,几只小猫从瓦罐破损的缝隙里露出好奇的小脑袋。
“王爷,您怎么、在这儿啊!”一个老太监气喘吁吁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