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小小年纪便能写出这么一比好字,必能问两句阿茂的学问,以阿茂如今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水平,和倒背如流的论语水平,到时候阿茂拿下先生还不是手到擒来。
郑蕴见卫舟这番形式,嘴角含笑,却是一点也不上前帮忙,也不去阻拦。
袁先生看了那小河上的机关设计,解了心中疑惑后,果然顺眼便看到了旁边孩童字迹,他脑袋一转便明白此中因果,太过见弟子笑意,没好气冷哼两声,却坚决不主动问这桌上明晃晃摆着的课业是谁的。
郑蕴笑道:“阿弟,先生舟车劳顿想是累了。”
卫舟失落又疑惑,仍打起精神道:“我去看看凌婶子吃食都准备的如何。”没关系,他还有后招。
卫舟去厨房了,袁先生倒是温和不少:“他却是对你家上下都及用心,也不枉你为他几番筹划。”
郑蕴笑道:“阿弟对阿茂如同胞亲弟,先生不知,这微雕原是阿弟做给阿茂的呢!”
“哦!”袁先生没好气道:“照你这么说,我倒是抢了一个孩子的玩物,还得对你那幼童弟弟都上心几分呐。”话是这么说,但叫袁先生把这微雕还回去是决计不可能的。
郑蕴也赶蛇上棍道:“如此,阿茂的学问也劳烦先生看顾了。”
等到用饭时,卫舟果然拿出十二分心思,从饭前水果到饭后点心,从汤品到大菜,都是用料足足的,摆盘方面还下了功夫,又拿出酿好的提子酒,务必这顿饭又扎实又好吃,还能不让世家来的先生看不起。
这一顿饭菜果然让袁先生吃的舒适,虽然每一盘菜都又多又大,吃起来略有些影响形象,但新鲜的水果补充了这份不足。
卫舟带来的水果中,除了樱桃,其他水果基本被他引进了整个万家村中,不过他带来的种子实在不多,第一批挂果后,陆陆续续将每一次多出来的瓜果种子送给了村里人,当然是有选择的送人。
反正卫舟是觉得这样比起来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去送给别人好,当然这样的结果其他人也很满意,大多会意思意思的送些礼仪过来。
总而言之,万家村现在不缺水果,甚至这些水果经过这两年的传播,已经慢慢延展到别的地方去。
所以卫舟觉得,在这样大环境下,想来是没人会追究起本不应该属于此地的水果,他拿出这些原本没有的水果也是合情合理的。
袁先生果然对芒果、西瓜、提子、樱桃一点也不讶异,甚至还挺喜欢没有沙拉酱的水果沙拉,对油炸出来的红薯条也很能接受。
卫州没听到的是,先生背后同郑蕴说起:“农家里水果都是生吃的么?”
郑蕴:“......”
先生:“不过生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对了果子蔬菜拌在一起的那个酱是什么?”
郑蕴:“...听闻是鸡蛋做出来的。”
不怪郑蕴不知道,实则卫舟刚穿来那一阵,郑蕴身体不好还要勉强起来做早饭呢,后来卫舟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早早把厨房接手了,他手艺也着实比郑蕴好些,再后来又有凌婶子与卫莺帮忙,郑蕴是一点厨事也不沾染的。
久而久之便也只管吃了。
袁先生也不是那等在意细节的人,他实则也是个只管吃不管做的文化人呢。
吃住都还算顺心,对于多出来的两个弟子也就慢慢接受,甚至对三郎、四郎、阿留、卫莺和眉眉等人偶尔过来写作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卫舟的作业莫名其妙增加了许多,尤其是练大字,原本两三个月才用坏的笔现在一个月能用坏两支笔。
卫舟练字越来越多,不免趁先生不在的时候跟郑蕴道:“我是很感激先生对我的教导与栽培,但我是要考明算的,练字便罢了,学那些诗词做什么。”
实则他也不在乎学诗词的,他虽然学理科的人,中途还因为叛逆差点退学,但哪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人不背诗不背文言文呢,他在意的是,每次背了诗,先生还得让他有感而发,最好能写出两首诗来。
这可为难到卫舟了,当然他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知道人家先生是好心好意。
郑蕴只好劝慰道:“当今好诗,进士、明经、秀才、明法、明书、明算,不论哪一科才子都要会写诗才越会被看中。”这几届的状元都不是会元,大多是在殿试时当场作诗点中,因而作诗已然成为才子科考必备学识。
卫舟无法,不由心中感慨,这再也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候了,只能挠头抓耳的憋诗,差点没憋住抄袭后代无数佳作了,幸好他还记得前朝穿越前辈的事迹,怕再遇到其他同行,因而强忍着没敢抄诗。
因卫舟这个老师都重新变成弟子乖乖上课了,他手底下的几个学生不免放松许多,尤其阿茂多了三年,可以吃肉可以嬉戏玩闹,更是成日里被四郎郑茗和卫眉带着满村里玩。
郑蕴怜惜弟弟幼年失母,又因他这个哥哥的前程小小年纪被约束着,便不怎么管,卫舟是见过大世面的,前世里他那些侄儿侄女们什么玩具没有,反而觉得这些小孩玩的太可怜,时不时就要给他们新游戏新点子,偶尔还能做新玩具给他们。
实在是袁先生看不过去,怕好好的孩子一放松就跟着乡下孩子变成顽童,跟在后边看了一回,这一看倒是看出了名堂。
郑茗、卫眉和阿茂俨然成了万家村孩童中的主导者,这三个,
郑蕴见卫舟这番形式,嘴角含笑,却是一点也不上前帮忙,也不去阻拦。
袁先生看了那小河上的机关设计,解了心中疑惑后,果然顺眼便看到了旁边孩童字迹,他脑袋一转便明白此中因果,太过见弟子笑意,没好气冷哼两声,却坚决不主动问这桌上明晃晃摆着的课业是谁的。
郑蕴笑道:“阿弟,先生舟车劳顿想是累了。”
卫舟失落又疑惑,仍打起精神道:“我去看看凌婶子吃食都准备的如何。”没关系,他还有后招。
卫舟去厨房了,袁先生倒是温和不少:“他却是对你家上下都及用心,也不枉你为他几番筹划。”
郑蕴笑道:“阿弟对阿茂如同胞亲弟,先生不知,这微雕原是阿弟做给阿茂的呢!”
“哦!”袁先生没好气道:“照你这么说,我倒是抢了一个孩子的玩物,还得对你那幼童弟弟都上心几分呐。”话是这么说,但叫袁先生把这微雕还回去是决计不可能的。
郑蕴也赶蛇上棍道:“如此,阿茂的学问也劳烦先生看顾了。”
等到用饭时,卫舟果然拿出十二分心思,从饭前水果到饭后点心,从汤品到大菜,都是用料足足的,摆盘方面还下了功夫,又拿出酿好的提子酒,务必这顿饭又扎实又好吃,还能不让世家来的先生看不起。
这一顿饭菜果然让袁先生吃的舒适,虽然每一盘菜都又多又大,吃起来略有些影响形象,但新鲜的水果补充了这份不足。
卫舟带来的水果中,除了樱桃,其他水果基本被他引进了整个万家村中,不过他带来的种子实在不多,第一批挂果后,陆陆续续将每一次多出来的瓜果种子送给了村里人,当然是有选择的送人。
反正卫舟是觉得这样比起来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去送给别人好,当然这样的结果其他人也很满意,大多会意思意思的送些礼仪过来。
总而言之,万家村现在不缺水果,甚至这些水果经过这两年的传播,已经慢慢延展到别的地方去。
所以卫舟觉得,在这样大环境下,想来是没人会追究起本不应该属于此地的水果,他拿出这些原本没有的水果也是合情合理的。
袁先生果然对芒果、西瓜、提子、樱桃一点也不讶异,甚至还挺喜欢没有沙拉酱的水果沙拉,对油炸出来的红薯条也很能接受。
卫州没听到的是,先生背后同郑蕴说起:“农家里水果都是生吃的么?”
郑蕴:“......”
先生:“不过生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对了果子蔬菜拌在一起的那个酱是什么?”
郑蕴:“...听闻是鸡蛋做出来的。”
不怪郑蕴不知道,实则卫舟刚穿来那一阵,郑蕴身体不好还要勉强起来做早饭呢,后来卫舟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早早把厨房接手了,他手艺也着实比郑蕴好些,再后来又有凌婶子与卫莺帮忙,郑蕴是一点厨事也不沾染的。
久而久之便也只管吃了。
袁先生也不是那等在意细节的人,他实则也是个只管吃不管做的文化人呢。
吃住都还算顺心,对于多出来的两个弟子也就慢慢接受,甚至对三郎、四郎、阿留、卫莺和眉眉等人偶尔过来写作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卫舟的作业莫名其妙增加了许多,尤其是练大字,原本两三个月才用坏的笔现在一个月能用坏两支笔。
卫舟练字越来越多,不免趁先生不在的时候跟郑蕴道:“我是很感激先生对我的教导与栽培,但我是要考明算的,练字便罢了,学那些诗词做什么。”
实则他也不在乎学诗词的,他虽然学理科的人,中途还因为叛逆差点退学,但哪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人不背诗不背文言文呢,他在意的是,每次背了诗,先生还得让他有感而发,最好能写出两首诗来。
这可为难到卫舟了,当然他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知道人家先生是好心好意。
郑蕴只好劝慰道:“当今好诗,进士、明经、秀才、明法、明书、明算,不论哪一科才子都要会写诗才越会被看中。”这几届的状元都不是会元,大多是在殿试时当场作诗点中,因而作诗已然成为才子科考必备学识。
卫舟无法,不由心中感慨,这再也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候了,只能挠头抓耳的憋诗,差点没憋住抄袭后代无数佳作了,幸好他还记得前朝穿越前辈的事迹,怕再遇到其他同行,因而强忍着没敢抄诗。
因卫舟这个老师都重新变成弟子乖乖上课了,他手底下的几个学生不免放松许多,尤其阿茂多了三年,可以吃肉可以嬉戏玩闹,更是成日里被四郎郑茗和卫眉带着满村里玩。
郑蕴怜惜弟弟幼年失母,又因他这个哥哥的前程小小年纪被约束着,便不怎么管,卫舟是见过大世面的,前世里他那些侄儿侄女们什么玩具没有,反而觉得这些小孩玩的太可怜,时不时就要给他们新游戏新点子,偶尔还能做新玩具给他们。
实在是袁先生看不过去,怕好好的孩子一放松就跟着乡下孩子变成顽童,跟在后边看了一回,这一看倒是看出了名堂。
郑茗、卫眉和阿茂俨然成了万家村孩童中的主导者,这三个,